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贞观之治同步练习题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377314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贞观之治同步练习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贞观之治同步练习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贞观之治同步练习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贞观之治同步练习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唐太宗是一位贤明的君王,面对魏征这样经常不给他面子的人,他依然能容忍。下面几个原因中,他最可能出于的考虑是( )A . 隋朝短暂而亡,要稳住江山,就要听从意见了B . 作为皇帝要为老百姓谋利益C . 魏征不好惹,否则会经常让自己难堪D . 作为皇帝没必要和魏征这样的人计较2. (2分)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到赵州桥上散步 用纸写诗读史记和资治通鉴 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A . B . C . D . 3. (2分)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A . 秦始皇B . 汉武帝C . 唐太宗D . 宋太祖4. (2分)借助年代尺我们可以清晰梳理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某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仔细阅读年代尺,下列对时代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繁荣、开放与革新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A . B . C . D . 5. (2分)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唐太宗善于用人B . 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C . 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D . 唐太宗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6. (2分)下列事迹不属于唐太宗的是( )A . 重视农业B . 创立科举C . 善于纳谏D . 精简机构7. (2分)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 .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B .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 . 宋元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 . 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8. (2分)以下史实与武则天有关的是(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史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统治期间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 曾改国号为“周” 发展生产,选拔贤才,国力增强A . B . C . D . 9. (2分)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其中的“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哪一组人物( )A . 李 渊 赵 构 铁木真B . 李世民 赵匡胤 铁木真C . 唐玄宗 赵 构 忽必烈D . 李世民 赵匡胤 忽必烈10. (2分)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学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吸取隋亡教训开创科举制重视农业生产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A . B . C . D . 11. (2分)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的后者指的是( ) A . 三公九卿制B . 科举制C . 三省六部制D . 议政王大臣会议12. (2分)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 . 文景之治B . 贞观之治C . 开元盛世D . 康乾盛世13. (2分)同学们平时都喜欢阅读、使用成语故事。下列这些成语故事,按其反映故事情节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酒池肉林约法三章卧薪尝胆陈桥兵变房谋杜断A . B . C . D . 14. (2分)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 . 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C . 创设了科举制度D .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15. (2分)如图的人物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历史上出现“贞观之治” 的局面。他的主要政绩是( )任用魏征等贤臣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创立科举制度 派文成公主入藏A . B . C . D . 16. (2分)小小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 . 任用魏征等贤臣B . 重视人才的培养C .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 . 创立科举制度二、 填空题 (共5题;共25分)17. (5分)请归纳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关系的重要史实。18. (5分)阅读下列材料有人说:武则天在位时,过于信任酷吏,造成朝廷的恐怖氛围,而且杀了几和良将,使国防受到了影响;由于时常用兵,造成某些地区的民生疾苦;她还崇信佛教,主张了寺院地主的土地兼并,给人民带来痛苦。也有人说:武则天一生大搞阴谋诡计,从而夺取了政权,是个残忍而暴虐的人。还有人说:武则天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的文才也特别高,是个德才兼备的皇帝。请回答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武则天?19. (5分)阅读下列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请回答:(1)上述材料是谁引用的?(2)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3)他曾经把君与民的关系比喻成什么?两者之间是关系?(4)他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的名称叫什么?(5)他的主要政绩是什么?20. (5分)材料一:汉武帝即位时,只有16岁,年轻有为,他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武帝发现了像董仲舒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出身低微的人,他也能破格录用。如出身贫寒的主父偃,长期怀才不遇,后来他到长安直接向武帝上书,武帝很赏识他,相见恨晚,立即任他为官,后来一年内竟将他升官四次。-选自中学历史课本(1)材料中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董仲舒、主父偃分别给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些建议帮助汉武帝将西汉王朝推向了顶峰,这个顶峰是什么局面?材料二: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割大腿上的肉)以啖腹(填饱肚子),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大臣向太宗进谏(2)“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全盛打下了基础,结合材料,你认为太宗的哪些治国举措有益于“贞观之治”的出现?(3)结合材料,分析两位帝王在其统治期间都出现治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有哪些?21. (5分)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的。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图一图二 唐太宗图三请回答:(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2)图二中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3)图三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哪位皇帝?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三、 判断题 (共2题;共4分)22. (2分)唐玄宗重用敢于直言的大臣魏征。 23. (2分)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又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四、 材料题 (共2题;共45分)24.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材料一:隋统一全国后,天下安定,老百姓各安其业。那时,水旱灾害也比较少。皇帝下令在洛阳等地修建大型粮仓广储粮食。开皇末年,仓库里粮食堆积如山。摘编自隋书材料二:贞观年间,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满山遍野,粮食空前便宜。皇帝励精图治,官吏大多勤谨清廉。城市、乡村社会秩序良好,犯罪人数大大减少。摘编自旧唐书新唐书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这则材料反映出该皇帝在哪个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并取得很好效果 (2)“贞观”是谁在位时的年号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他在治理国家时所采取措施。 (3)材料三中,杜甫回忆那个令人难忘的往昔,有哪些令人忘怀之处? (4)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涉及的三位皇帝在治国安邦中共同点。 25. (25分)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到完善、衰亡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材料三: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材料四: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1)据材料一,试概括其加强中央集权的一条措施。 (2)据材料二,试概括主父偃建议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唐朝中央实行了什么制度?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25分)17-1、18-1、19-1、20-1、21-1、三、 判断题 (共2题;共4分)22-1、23-1、四、 材料题 (共2题;共45分)24-1、24-2、24-3、24-4、25-1、25-2、25-3、25-4、2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