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大考试卷(二)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368265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大考试卷(二)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大考试卷(二)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大考试卷(二)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升学模拟大考试卷(二)A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面对那些扑朔迷离的案情,神探福尔摩斯总能抽丝剥茧,揭开真相,其过人的智慧令人叹服。B .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如期而至,美轮美奂的足球比赛成为炎炎夏日里球迷关注的焦点。C .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朗读者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节日像一道清流浸润人心,掀起了全民朗读的热潮。D . 五月的希拉穆仁草原绿苗如毯,蓝天上朵朵白云时聚时散,变化多端 让人不由地想到那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B . 济南交警董某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C . 考场上沉着冷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D . 一本好书,不仅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还可以影响你的一生。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1分)3. (11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春,带来了芬芳艳丽的花朵,带来了pn勃A的草木,带来了对未来的一份憧憬;夏,带来了缤纷绚丽的骄阳,带来了挺bB的树木,带来了奋斗的脚印;秋,带来了C的落叶,带来了温柔的秋雨,带来了丰收的喜讯;冬,带来了D的雪花,带来了素雅的天地,带来了睿智的沉思。(1)给划线字注音。_憧憬绚丽(2)根据拼音写汉字。pnb_勃挺_(3)从下面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A,B,C,D处。如金 苍翠 洁白 新绿A处_;B处_;C处_;D处_。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4. (6分)默写填空。 (1)_,_,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培根谈读书) (2)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_,_。”这话是有道理的。 (3)_,马鸣风萧萧。(杜甫后出塞) (4)别有幽愁暗恨生,_。(白居易琵琶行) (5)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_?(王磐朝天子咏喇叭)(6)别云间一诗中表现对抗清斗争充满坚定信念,感情悲壮但又显示冲天豪气的诗句是:_,_。 (7)_,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5. (2分)学校开展“名著阅读”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西游记目录(摘选)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1)西游记中很多回的标题暗含人物信息,请写出以上目录中划线人物的真实名字。 魔:_故友:_(2)取经过程中,观音菩萨帮助唐僧师徒渡过了很多难关,请结合以上目录,按顺序概括出跟观音有关的情节。 观音收伏孙悟空_观音收伏熊罴怪_(3)下面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哪一项表述有错误?( ) A . 阿长与中,阿长不但放福橘,教“我”说恭喜,还给我讲“长毛”的故事。B . 无常中,戏中的无常去勾魂,因放被母亲悲哭的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自己遭罚。C . 父亲的病中,陈莲河所开药方总有奇特的药引,如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等。D . 琐记中,父亲故去后,沈四太太唆使“我”偷用母亲的钱,偷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6分)6. (1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钠德特朗普美国大选获胜,一时间微博、微信朋友圈纷纷转发物质朗普普及其家人的照片、信息、演讲。据每日邮报报道,中国社交网站最近疯传一段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4岁外孙女背诵唐诗悯农和咏鹅的视频,在网民中引起广泛讨论,一周内已经获得870万次观看和2万个赞。材料二:全球学习汉语人数增长柱状图(如下图)(1)请用一段话来描述材料二中的图表所传达的内容。 (2)如果你将特朗普外孙女的视频转发到你的微信朋友圈,你会发表怎样的感言?请你写下来。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7. (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愁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B . “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C . “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D . “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蒙辞以军中多务_孰若孤_及鲁肃过寻阳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省略了吕蒙就学的过程,更加突出人物的风采。B . 本文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生动再现三位人物的情态。C . 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也突出了孙权的善劝。D . “非复吴下阿蒙”一句表达了鲁肃对吕蒙当年不学无术的轻视、嘲笑之意。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0分)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在早晨冒汗春末、夏日、秋初的清晨,正是气候潮湿、天气凉爽、空气清新的时刻,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许多植物,如栎树、苦楝树、黄果树等高大乔木,水稻、高粱、玉米等禾本农作物,西红柿辣椒等蔬菜,滴水观音等观赏性植物,它们均“怕热”,从叶尖或叶缘淌下一滴滴“汗珠”来。这些“汗珠”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犹如夏夜里的群星。植物“挥汗如雨”,第一滴“汗珠”从叶子上掉下后,叶尖马上又形成第二滴“汗珠”,体积再逐渐增大、掉落,然后第三滴“汗珠”、第四滴“汗珠”,滴滴答答掉个不停。许多人会问:这难道不是露珠吗?其实不然,露珠是指凝集在地面及地上物体表面的水珠,通常在晴朗少风的夜晚出现。而那些植物,冒出来的“汗珠”掉落后,马上又会冒出新的“汗珠”,如此反复,显然不是露珠。况且,露珠的水滴很小,一般覆盖于整张叶片的表面,也不会从叶尖滴落。很明显,我们见到的水滴就是从植物体内流出来的“汗珠”。科学家为此做了实验,发现这些“汗珠”里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其他物质,就跟人类的汗水一样。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反其道而行之,如此“怕热”而“汗如雨下”呢?原来,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是需要排出体外的。白天,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大量水分就通过这些气孔蒸发掉了,所以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的“汗水”。可到了晚上,气孔“打烊”,全部关闭,而根仍在源源不断地吸水。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需要寻找出口。于是,叶尖叶練上的“水孔”就成了它们的“闸口”。植物生理学上,科学家们把植物“出汗”称为“吐水”。植物“吐水”越多,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就越多,根系也就越发达。这说明,吐水是植物健壮的标志,是农作物高产和树木繁茂的基础。据观测,芋头的一片幼叶在适合的条件下,一夜可“吐”出一百五十滴左右的水。被移载不久的农作物,如果开始“吐水”了,就说明它们已经成活了。说来也奇怪,许多植物的“汗水”里竟然含有特定物质。如白桦、棕榈树含糖,一般通过“排汗”的方式来排出,这些“汗水”香甜味美,早在远古时就被人们用来酿酒、熬糖。此外,植物的“汗水”还有利于自身繁衍。有些植物的“香汗”芳香袭人,常引诱某些昆虫前来传粉。植物的“汗水”有相生或相克的特性,如小麦的“汗水”对马铃薯晚疫病就有预防作用,所以马铃薯可以种在刚收割宪小麦的土地上;而在向日葵旁种豌豆,则会两败俱另外,人们还利用植物的“汗水”为病人服务。如松树的挥发性分泌物可治疗肺结核;五味子对减轻人的疲劳、增强视力、养脾安神等有一定功效;云杉、白桦、椴树的叶片有杀伤白色葡萄球菌的作用。(选自知识窗2017年第7期)(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怕热”而“汗如雨下”。 (2)第段中划线词语“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3)选文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说说理由。 (4)第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0. (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打树花冯骥才门前广场上临时拉了一些电灯,将堡门下半截依稀照见,上半截和高高在上的门楼混在如墨的夜色里。一个正在熔化铁水的大炉子起劲地烧着。鼓风机使炉顶和炉门不停地吐着夺目的火舌。这火舌还在每个人眼睛里灼灼发亮,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树花。我于此奇俗,只知道此地百姓年年正月十六闹灯节,都要演一两场“打树花”。当几个熊腰虎背的大汉走上来,人们沸腾了。这便是打树花的汉子。他们的服装有些奇异,头扣草帽,身穿老羊皮袄,毛面朝外,腰扎粗绳,脚遮布帘,走起来又笨重又威风,好像古代的勇士上阵。这时候,人群中便有人呼喊他们一个个人的名字。能够打树花的汉子都是本地的英雄好汉。不久,便静下来。一张小八仙桌摆在炉前,桌上放粗陶小碗,内盛粗沙,插上三炷香。还有几大碟,三个馍馍三碗菜,好汉们上来点香,烧黄纸,按年岁长幼排列趴下磕头。围观人群了无声息。这是祭炉的仪式。在民间,举行风俗,绝非玩玩乐乐,皆以虔诚的心为之待之。仪式过后,撤去供案,开炉放铁水。照眼的铁水倾入一个方形的火砖煲中。铁水盛满,便被两个大汉快速抬到广场中央。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长柄勺子,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走到火红的铁水前,弯腰一舀,跟着甩腰抡臂,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就在这一瞬,好似天崩地裂,呈现出任何地方都不会见到的极其灿烂的奇观!金红的铁水泼击墙面,四外飞溅,就像整个城墙被炸开那样,整个堡门连同上边的门楼子都被照亮。由于铁硬墙坚,铁花飞得又高又远,铺天盖地,然后如同细密的光雨闪闪烁烁由天而降。可是不等这光雨落下,打树花的大汉又把第二勺铁水泼上去。一片冲天的火炮轰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来,接续不断;每个大汉泼七八下后走下去,跟着另一位大汉上阵来。每个汉子的经验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绝招,又互不示弱,渐渐就较上劲儿了。只要一较劲,打树花就更好看了。众人眼尖,不久就看出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身材短粗敦实,泼铁水时腰板像硬橡胶,一舀一舀泼起来又快又猛又有韵律,铁水泼得高,散的面广,而且正好绕过城门洞;铁花升腾时如在头上张开一棵辉煌又奇幻的大树。每每泼完铁水走下来时,身后边的光雨哗哗地落着,映衬着他一条粗健的黑影,好像枪林弹雨中一个无畏的勇士。他的装束也有特色。别人头上的草帽都是有檐的,为了防止铁水迸在脸上,惟有他戴的是一顶无檐的小毡帽,更显出他的勇气。据当地的主人说,这汉子是北官堡中打树花的“武状元”。今年61岁,名叫王全,平日在内蒙古打工,年年回来过年时,都要在灯节里给乡亲们演一场打树花。正像所有民俗一样,打树花源于何时谁也不知。只知道世界上惟有中国有,中国惟有在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才能见到。民俗的形成总是经过漫长岁月的酿造。比如最初打树花用的只是铁水一种,后来发现铁水的“花”是红色的,铜水的“花”是绿色的,铝水的“花”是白色的,渐渐就在炉中放些铜,又放些铝,打起的树花便五彩缤纷,愈来愈美丽;再比如他们使用的勺子是柳木的。民间说柳木生在河边,属阴,天性避火。但硬拿柳木去舀铁水也不行,这铁水温度高达1300摄氏度呢。人们便把柳木勺子泡在水桶里,通常要泡上一天一夜,而且打树花时每个汉子拿它用上七八下,就得赶紧再放在木桶里浸泡。多用几下就会烧着。湿柳木勺子的最大好处是,铁水在里边滑溜溜,不像铁水,好像是油,不单省力气,而且得劲,可以泼得又高又远。铁水落下来,闪过光亮,很快冷却。打树花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块两块小铁粒落在人群里,轻轻砸在人们的肩上,甚至脸上,人们总是报之以笑,好像沾到福气,我还把落到我身上的一小块黑灰的铁粒放在衣兜里,带回去做纪念呢。(选自冯骥才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1)阅读选文,理清文脉,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内容。 演出前的准备_民俗的形成(2)文章开篇说“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树花”,简要概括打树花“奇”在哪里。 (3)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4)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11. (20分)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批把。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人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叶三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季匋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匋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客人只好怅然而去。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1)根据提示,请概括鉴赏家叶三与画相关的几件事。 叶三看画_儿子埋画(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叶三的人物形象。 (3)任选两个角度,结合下面文段谈谈汪曾棋文章的语言特色。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上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4)文章题目是“鉴赏家”,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叶三贩卖果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5)小说结尾“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有人认为把有艺术价值的画作埋了可惜,有人认为应该埋。你赞成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人生需要沉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人生需要积累,只有常回头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升华。向前看是梦想、是目标;向后看是结果、是修正。有多少事,如果当初回头看看,就会做得更好;有多少人,如果能回头一看,就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请以“常回头看看”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要求: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能用本试卷阅读题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1分)3-1、3-2、3-3、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4-1、4-2、4-3、4-4、4-5、4-6、4-7、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5-1、5-2、5-3、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6分)6-1、6-2、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7-1、7-2、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1、8-2、8-3、八、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0分)9-1、9-2、9-3、答案:略9-4、10-1、10-2、10-3、10-4、11-1、11-2、11-3、11-4、11-5、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