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化学中考试卷(II)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361664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化学中考试卷(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贵州省化学中考试卷(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贵州省化学中考试卷(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化学中考试卷(II)卷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成语或典故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水滴石穿B . 春风得意C . 蜡炬成灰D . 草木皆兵2.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 (2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B . 金刚石的硬度很大C .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 . 铝在空气中会被氧化4. (2分)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B . 从H2O2溶液制取O2后的残余物中回收MnO2:过滤残余物,烘干所得固体C . 证明CO2中混有HCl气体:将气体通入石蕊溶液D . 鉴别稀HCl、NaOH和NaCl三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后再相互混合5. (2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B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C .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D .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霓虹灯6. (2分)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 蜡烛燃烧,火焰呈黄色B . 将湿润的石蕊纸花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C .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 . 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7. (2分)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 .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 . 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D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8. (2分)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B . 分子之间没有间隔C .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D .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9. (2分)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 氯化钠B . 干冰C . 金刚石D . 水银10. (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 . 铝B . 硅C . 氢D . 氧11. (2分)请你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选项中哪种物质不是由所提供的粒子构成的A . MgCl2B . NaClC . Na2OD . Mg12. (2分)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焦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B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C . 二氧化碳通过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 .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性质相同13. (2分)在某氮和氧形成的化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则该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5B . +4C . +3D . +214. (2分)螃蟹作为美食已进入千家万户,蟹肉中的砷(As)元素以有机砷(C5H11AsO2)的形式少量存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C5H11AsO2由五种元素组成B . C5H11AsO2中有一个氧分子C . 一个C5H11AsO2分子由19个原子构成D . C5H11AsO2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5:1115. (2分)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CO2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B . 该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纯净的氧气C . 该反应可用于潜水艇D . Na2O2应密封保存二、 填空题 (共5题;共9分)16. (2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2 个氢氧根离子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 (3)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 17. (1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是自然之子,水则如同孕育生命的母亲。2019年5月3日至6日,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扬州成功举办。 图1瘦西湖 图2自然界水循环 图3简易水电解器 图四饮用水净化过程 (1)图1:“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清澈的瘦西湖水是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经检测,湖水为轻度富营养化,是由_(填元素符号)元素引起的。 (2)图2: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 a水分子大小改变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氢、氧原子不变地下水中的颗粒和细菌等杂质比湖水、河水等地表水中的少,请写出一个原因_。(3)图3:通电一段时间后,若A管中收集2L的气体,则B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约为_L。电解时,加入少量NaOH能增强导电性,是因为其溶于水能产生自由移动的_和_(填离子符号)。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 (4)图4:水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_(填“软水”或“硬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填物质名称)。图中氯气的作用是_。 18. (2分)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和图2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表格和结构示意图可以推断:B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常见化合价是_。A、C、D中与B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不同微粒的是_。 (2)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填字母序号)_。 A . Na、ClB . Li、NaC . F、ClD . O、Ar(3)第7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 19. (2分)化学兴趣小组收集了一瓶浑浊的长江水,模拟自来水厂进行水的净化过程。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向水样中加入A物质_(填名称)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操作除去了水样中的固体小颗粒。若进行完该操作后,发现滤液仍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 (2)操作可除去液体C中一些异味和色素,可选用的物质是_;操作是消毒杀菌,这一过程主要发生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_等物质时,通常称为硬水,家庭中可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 20. (2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_(填名称),可以帮助消化。 (3)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是指_(填“元素”或“原子”)。 (4)厨房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立即灭火,其原理是_。 (5)将少量某塑料样品在密闭容器中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了CO2和H2O,由此可知该塑料中一定含有_元素。 (6)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稀土元素T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有关Tm的判断错误的是_(填序号)。 原子的质子数为69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69相对原子质量为168.9三、 推断题 (共1题;共2分)21. (2分)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A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 B、D 常温时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种类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 D 的化学式:_。 (2)写出 A 与 C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 四、 实验题 (共1题;共3分)22. (3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装置序号)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现准备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燃烧的实验使用,选择_(填装置序号)装置收集氧气便于直接做这个实验。 (3)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如图F)收集氧气,验满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玻璃管_(填“a”或“b”)端,如果带火星的复燃,则证明氧气收集满了。 五、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2分)23. (2分)某化学小组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1)请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 (2)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_。 A . bcabdB . acbadC . abcbdD . bacad六、 计算题 (共1题;共3分)24. (3分)科学家在-100合成了物质X(分子模型如图,其中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氢原子) (1)物质X的化学式为_。(提示:碳元素写在前面) (2)物质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基本简整数比)。 (3)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3.2g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与多少g二氧化碳的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列式计算)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9分)16-1、16-2、16-3、17-1、17-2、17-3、17-4、18-1、18-2、18-3、19-1、19-2、19-3、20-1、20-2、20-3、20-4、20-5、20-6、三、 推断题 (共1题;共2分)21-1、21-2、四、 实验题 (共1题;共3分)22-1、22-2、22-3、五、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2分)23-1、23-2、六、 计算题 (共1题;共3分)24-1、24-2、24-3、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