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341170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8七下大庆开学考)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大自然的规则,人类总是在不断与自然适应的过程中发展前行。下列生活技术中,明显地增强了人们的生存能力的是( ) A . 制造工具B . 使用火C . 缝制衣服D . 种植作物2. (2分) (2018七上罗湖期末) 一部反映中国远古人类生活的纪录片里有这样一段话: “一场大雨意外浇灭了这些远古人类辛苦保存的火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又只好生吃狩猎到的野兽了。”下列远古人类中最有可能遇到上述情况的是( ) A . 北京人B . 半坡人C . 河姆渡人D . 华夏部落3. (2分) 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 . 自然条件的差异B . 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C . 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D . 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4. (2分) (2017七上霞浦月考) 下列属于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人类是(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原始人类 半坡原始人类A . B . C . D . 5. (2分) 被毛泽东称为“赫赫始祖,吾华肇始”的人文初祖的是( )A . 黄帝B . 炎帝C . 禹D . 尧6. (2分) (2017九上扬州月考) 周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请在括号中填上人物( ) A . 黄帝B . 炎帝C . 尧D . 舜7. (2分) (2016七上呼和浩特期中) 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下列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的是 ( )桀 纣 汤 秦二世A . B . C . D . 8. (2分) (2017七上滨州月考) 下列是某小组开展关于“启当上部落首领方式”讨论的四个结论,你认为哪一表述是最准确的( )A . 通过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B . 凭借家族势力,继承首领位置C . 治水建立功业,人民拥戴上台D . 通过禅让制度,大家推荐继位9. (2分) (2017七上华安月考)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 ) A . 奴隶制B . 世袭制C . 分封制D . 禅让制10. (2分) (2017七上南平期中) 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其建立的年代相当于( ) A . 公元前19世纪70年代B . 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C . 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D . 公元前21世纪晚期11. (2分) (2018九下江都月考) 通过学习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可以认识到( )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统治者勤政爱民,方能长治久安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历史的倒退A . B . C . D . 12. (2分) 据定陶县志记载:“曹叔振铎,周文王第六子,武王克商,封于曹。仿山在县西北十二里,古曹国葬地,仿佛若山,故名仿山。”由此材料可知,仿山的得名和下面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A . 禅让制B . 分封制C . 世袭制D . 民主制13. (2分) (2017七上郑州期中) 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所示位置是( )A . 楚B . 齐C . 秦D . 燕14. (2分) 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称霸,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A . 晋文公B . 齐桓公C . 秦穆公D . 宋襄公15. (2分) (2016七上东莞期中)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 )A . B . C . D . 16. (2分) (2017七上东莞期中) 下列成语与军事家孙膑有关的是( ) A . 退避三舍B . 围魏救赵C . 尊王攘夷D . 纸上谈兵17. (2分) 下列有关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旧的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动各国都想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各国都想在争霸战争中获得优势地位都为了“尊王攘夷”A . B . C . D . 18. (2分) 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来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A . 晋文公B . 越王勾践C . 齐桓公D . 楚庄王19. (2分) (2017七上益阳期中) 尚书多士中说:“先人有册有典”。这个说法依据甲骨文,甲骨文“册”字,作绳索穿绕竹木简之形,而“典”字作双手捧册之形。请你判断,这里所说的“先人”所处朝代应是( ) A . 夏朝B . 商朝C . 秦朝D . 西汉20. (2分) (2019七上苏州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国家东周与西周并存,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东方大国兼并战争是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从客观上看,有利于统一A . B . C . D . 21. (2分) (2017益阳) 今年4月22日,“书香益阳润泽心灵好书互换”2017年益阳阅读推广活动隆重启动。在启动仪式上,益阳学子高声吟诵了道德经。道德经反映了( )A . 老子的思想B . 孔子的学说C . 墨子的主张D . 韩非的理论22. (2分) (2017七上齐齐哈尔期中) 下列思想家属于春秋时期的是( ) A . 孔子与老子B . 墨子与庄子C . 韩非子与孟子D . 孟子与荀子23. (2分) (2018泰安) 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的叙述正确的是( )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开始有火药配方的记载A . B . C . D . 24. (2分) (2017高密模拟) 郑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刻苦学习,拜访各地名师,虚心向他们请教。郑玄主要学习、弘扬( )A . 道家的学说B . 墨家的学说C . 儒家的学说D . 法家的学说25. (2分) 以下是小明同学对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这一单元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 ) A . 夏朝出现甲骨文B . 西周实行分封制C .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D . 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二、 综合题 (共4题;共65分)26. (15分) (2017七上滕州月考) 探究实践,寻找历史!材料一:材料二: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骨笛、船形彩陶壶等。这些发现,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 根据材料一的图片,你能说出了解历史有哪些途径吗?你认为哪一种途径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 (2) 材料二中考古学者的发掘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 (3) 你认为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27. (15分) (2017七上靖江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_”。材料二: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国王。从此,_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_”。材料三:周初将亲属、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1) 你结合所学内容将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横线补充完整。 (2) 料二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材料三反映了周初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 28. (20分) (2017七上钦州港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商鞅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 材料一表明商鞅什么思想?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4) 引用材料中一句原话来说明商鞅变法的主要依据。 29. (15分) 韩非子和董仲舒分别是战国和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此回答:(1) 二人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2) 二人的思想各对时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试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19、答案:略20、答案:略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24、答案:略25、答案:略二、 综合题 (共4题;共65分)26、答案:略27、答案:略28、答案:略29、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