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六章 世界经济中的人口、粮食、能源和环境问题与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1,第一节 世界人口问题 第二节 世界粮食问题 第三节 世界能源问题 第四节 世界环境问题 第五节 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第一节 世界人口问题,一、当代世界人口特征 1、世界人口的年净增规模巨大,增长速度空前提高 当人口基数突破10亿大关后,其增长之势一发而不可收拾。 1900年为16.5亿,1950年25.2亿,1960年30.2亿,1970年37亿,1980年44亿,1990年52.7亿 2000年世界人口达到了60.57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5人。 在2011年10月31日之前,地球总人口数将随时突破70亿大关。第70亿名地球居民很可能在亚太地区诞生。 按照200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千分之12计算,到公元300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18亿。,3,按照现有全球土地面积13381平方公里计算,那时人口密度将为每平方公里686万人,每人只有0.15平方米的生活空间,仅能放下两只脚。 没有地可耕,没有房可住,没有工作,无法放牧 按照现有的人口增长方式,人类根本无法持续到下一个千年。,因此,人类必须重新考虑自己与地球环境资源的关系,取得持续发展必须的平衡,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4,2、世界范围内,人口大国不断增加 联合国人口基金20日发表的201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人口过亿的国家将增至17个,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到2050年时,刚果(金)、埃及、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这4个非洲国家以及亚洲的菲律宾和越南也将人口过亿。届时,印度的人口将增至1614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人口将增至1417亿,退居第二。,5,3、区域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不均衡 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915亿,比目前增加2241亿。其中非洲地区人口将从现在的1033亿增至1985亿,增幅最大;亚洲地区的人口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将从目前的4167亿增至5232亿;而欧洲人口将从目前的733亿减至691亿,将是唯一人口减少的大洲。 今后的50年中,预计有30个国家的人口将会下降,包括德国、日本和俄罗斯。印度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将达到15亿。,6,世界人口的分布 从纬度和地势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 从各地区来看,世界上有4大人口稠密区,即南亚次大陆、亚洲东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 从各洲来看 世界:47人平方公里 亚洲:121人平方公里 非洲:29人平方公里 欧洲:32人平方公里 北美洲:23人平方公里 南美洲:21人平方公里 大洋洲:4人平方公里,7,4、从年龄结构上看,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 原因主要是:1)在二战后,全球出现了一次生育高峰,直接导致了在若干年后有大量的人口开始进入老龄阶段,这个影响会一直持续到20252030年左右。 2)全球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的生命期望值显著增加。 3)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也加剧了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上升。,8,年世界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这项指标在经济发达国家为,在发展中国家为,相差近倍。到年,这三项数字将分别为,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发展中国家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将非常类似于经济发达国家在年时的结构,因此,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的高峰不可避免地将在世纪后期出现。,9,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在不断加剧。年之后,发达国家退休人口占就业人口的平均比例将由现在的上升到。 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的有关数据指出,在该组织的成员国中,年后退休人口占就业人口的平均比例将由现在的上升到,升幅为。其中升幅最大的国家是日本,将由升至。,10,面对人口寿命不断延长的趋势,各国政府纷纷提高退休年龄,降低政府的养老成本。 澳大利亚到2014年,女性最低退休年龄将从目前的60至65岁提高到65岁;日本一直在稳步将员工退休保险规定的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新加坡长期目标为把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从62岁提高到67岁;韩国正常退休年龄将在2013年由60岁提高到61岁,之后每隔5年提高1年,直至正常退休年龄到达65岁。奥地利女性退休年龄将逐渐由60岁提高到65岁;德国将在2012年到2029年间把男女正常退休年龄由65岁提高到67岁。,11,知识拓展:人口红利,在一定的时期里,社会里都是身强力壮的人,就会带来额外的经济增长源泉,通常我们会把它称为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主要包括4个方面: 1、养老负担:社会总抚养负担较轻; 2、劳动力供给:劳动力资源供给充足; 3、储蓄:储蓄率高,资本比较充足 ; 4、创造力:技术的持续进步。 很明显人口越年轻,这四个方面的优势越明显,其中储蓄的优势是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而来,12,人口红利缔造中国经济“奇迹 ”,生产: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供给上 消费:“猪年婴儿潮”刺激消费增速加快 楼市:人口红利推高楼市 调控促进行业集中 股市:中国“人口红利“助推股市长期牛市,13,婴儿潮带来人口红利,婴儿潮(baby boom),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通常是起因于有振奋人心的因素,像是农作物丰收、打赢战争及赢得体育竞赛等。但也有因为迷信的因素。,14,中国的“婴儿潮”,新中国成立: 战后社会稳定,形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3年自然灾害以后,“一胎化”政策生效以前,是中国的“婴儿潮”的典型时期。 1985年-1991年:由于前两次出生人口高峰年龄推移形成。 2006年-2010年:在低生育水平条件下的一个小的高峰,如今年“金猪宝宝”扎堆。,15,如何应对四大问题,社会过早进入老龄化 中国在2001年到2075年期间养老金的缺口总共是9.1万亿元 男女比例失调 2000年,中国男女性别的比例是116:100,2005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120:100。有些省份居然到135:100 人口素质逆淘汰 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的人口超生;经济条件好、文化水平高的只生一个甚至不生,导致了人口的总体素质下降 消费规模锐减 人口的急剧锐减,必然导致消费规模锐减,而消费规模锐减,势必加剧企业竞争,恶化企业生存环境,使得企业不敢做长远打算,16,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1)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2)劳动力短缺; (3)社会保障负担加重。,17,第二节 世界土地与农业资源,一、世界土地资源及其总体结构 二、世界粮食生产与分布 三、世界林、牧、副、渔业生产与分布,18,一、世界土地资源及其总体结构,1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方式 2世界耕地的分布情况 3世界耕地面积的增长情况,19,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方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2003年,世界上土地总面积为130.64亿公顷,其中,耕地14.04亿公顷,占10.5%;牧场34.85亿公顷,占26.0%。全球五大洲中,亚洲土地面积最大,为30.85亿公顷,非洲次之,为29.78亿公顷,欧洲22.60亿公顷,北美和中美洲为21.37亿公顷,南美洲17.55亿公顷,大洋洲为8.49亿公顷。 土地的利用方式很多,大致可以分为耕地、牧场、森林及其它用地等。,20,世界耕地的分布和增长情况,全球14.04亿公顷 发达国家47.1%,发展中国家52.9 欧洲63.4,亚洲18.6,北美和中美洲12.2 世界耕地基本没有增长:1995年13.6亿公顷,2003年14.04亿公顷,21,二、世界粮食生产与分布,1世界粮食产量的变动情况 2世界粮食生产分布状况 3、世界粮食问题,22,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粮食与食物的区别 粮食”与“食物”的内涵是不相同的。 (1)“粮食”是指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它杂粮,还包括薯类和豆类。 (2)而“食物”的内涵比“粮食”宽泛得多,根据粮农组织的生产年鉴,“食物”包括谷物类,块根和块茎作物类,油料作物类(包括豆类),蔬菜和瓜类,糖料作物类,水果和浆果类,家畜和家禽类,水产品类,等等,共有8大类100多种食物。,23,世界粮食产量的变动情况,全球谷物产量总的来看呈上升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粮食生产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1995年的产量未能达到1990年的水平。 世界粮食产量并未随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而同步增长,从而使世界人均谷物占有量由1985年的381公斤下降到1995年的333公斤,并使世界粮食库存不断下降,价格接连上涨。 2004年,世界谷物产量达到22.52亿吨。,24,世界粮食生产分布状况,从各大洲看,世界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其粮食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种植总面积的80%,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左右。 从世界各国来看,一般来说,凡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粮食产量都较高,如中国、美国和印度。其中,占全世界人口不足5%的美国,其粮食产量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6.8%。 世界谷物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为主。,25,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小麦 稻谷 玉米,26,27,28,粮食安全及其世界粮食问题的实质 上世纪70年代震惊世界的严重粮食危机,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74年世界粮食大会上首次敲响“Food Security”的警钟,其本意是“食物安全”。在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食物安全的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被粮食安全的概念所取代。我国将其译为“粮食安全”.,29,世界粮食问题的实质,世界粮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当代世界粮食问题的实质,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粮食生产、消费和分配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状态。 在粮食生产方面,占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发展中国家,只生产占世界产量48%的谷物,37%的肉类和23%的奶类。而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发达国家,却生产了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的谷物和大多数的肉类和奶类。按人口平均的谷物产量,发达国家约为1,500斤,而发展中国家仅为500斤。,30,在粮食消费方面,发展中国家每人每天其营养量大都低于正常的需要量。据估计,发展中国家大约有45亿人民处于饥饿和严重的营养不良状态,而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上将近一半的粮食,都超过了正常的需要量。过量的、富有胆固醇、饱和脂肪及酪类的饮食类型,造成了广泛流行的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胜病和其他的退化性疾病。,31,在粮食贸易方面,总的看来,发达国家垄断了世界的粮食出口贸易。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已逐渐由粮食的净出口国,沦为粮食进口国的地位。 形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这种在粮食生产、消费和分配上的差别,有着深刻的国际政治和社会经济根源。殖民主义政策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首先为殖民者的利益服务,而不能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的潜力,以致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能自给。,32,背景,男孩子们实 在馋了,就 进丛林抓猴 子,他们把 抓来的活猴 子在炭火上 烤着吃,看 上去着实令 人心痛不忍。,33,2008年1月25日, 海地太子港, 一名妇女正在 卖泥饼。,34,3月24日,埃及开罗,示威者高喊着抗议口号, 共同分享一块面包。,35,24日,一名顾客在美国弗吉尼亚州 阿林顿的好市多超市内选购大米。,原因:粮食危机席卷全球,泰国米价再创历史新高,英美等发达国家有店铺采取“非常措施”,限制顾客购买大米及面粉等主要粮食。,36,背景,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会上,“新的粮食和农业危机正在形成”已成为共识。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大豆价格上涨,玉米价格上涨。今年一季度,国际粮价继续上扬。截至月底,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几年来已上涨,食品价格整体上涨。,37,世界粮食危机此前已在几个发展中小国家引发骚乱,现在这场危机愈演愈烈,连富裕发达的美国也受到波及。美国东岸和西岸多家大型零售商的分店对面粉、米和食用油开始限购,部分消费者也开始囤积五谷杂粮。 从菲律宾到埃及,许多国家都因食品问题爆发了骚乱。在西方,损失也许不那么惨重,但影响依然广泛。随着生活成本不断上涨、消费者的钱包越来越瘪,政府正不断受到攻击。,38,长期以来世界粮食总产量一直徘徊在每年20亿吨左右。而世界人口却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保持在12亿左右,生产的粮食接近全球粮食总产量的一半;而全球新增加的人口几乎都来自发展中国家。人口的非均衡增长造成了粮食分配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在短期内粮食生产与供应不能相应增长的条件下,粮食需求与消费的不断增加,必然导致粮食库存的大量消耗。近年来世界粮食储备量已经多次低于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粮食库存消费比1718的安全线。,39,尽管1996年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和2000年的联合国千年峰会,都提出了在2015年之前将世界饥饿人口减半的目标,但是本世纪以来,全球饥饿人口数量有增无减。2000年全球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2007年达到923亿,2009年突破了10亿。 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正面临传统和非传统的多种挑战。除受人口增长、土地匮乏、水资源紧缺等传统因素制约外,全球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自我保护主义倾向等也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长期和深远的影响,40,袁隆平,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1.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 2.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3.不重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的贡献给国家; 4.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 5.简朴,即使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41,三、世界林、牧、副、渔业生产与分布,1世界森林资源的生产与分布 2世界畜牧业生产分布与贸易 3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和贸易 4世界渔业的发展与分布,42,世界森林资源的生产与分布,森林是生命的宝库,它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养护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旱涝灾害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世界森林分布极不均匀,绝大部分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森林较少。,43,世界畜牧业生产分布与贸易,从世界主要畜牧业产品产量来看,除少数几个土地面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外,畜牧业产品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东欧等地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畜牧业产品产量的增加,其贸易量也不断增长。发达国家为净出口国,发展中国家为净进口国。,44,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与贸易,经济作物是指除粮食以外的重要农作物,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粮食作物。除棉花、甜菜、大豆以外,世界经济作物的生产与输出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45,世界渔业的发展,战后,随着海上捕捞与水产品加工技术的进步,世界水产品的产量不断上升。 世界水产品贸易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增长,2002年世界水产品贸易总额(出口额)为582亿美元,比1992年增加45%。,46,世界渔业的分布,自1992年至2002年间,世界十大捕捞(包括海洋捕捞和内陆捕捞)渔业国家没有发生变化,它们由多到少依次是:中国、秘鲁、美国、印度尼西亚、日本、智利、印度、俄罗斯、泰国和挪威。这十个国家的捕捞产量占世界总捕捞量的60%。 2002年,世界十大养殖渔业的国家由多到少依次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泰国、挪威、智利、越南和美国。这十国总产量占世界养殖渔业总产量的88.6%。,47,第三节 世界能源资源,一、能源工业生产布局和消费结构 1能源工业的生产布局 2能源的消费结构 二、主要能源工业部门的生产布局与贸易 1煤炭工业 2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3电力工业 三、石油危机,48,一、能源工业生产布局和消费结构,能源工业生产布局 能源生产总量不断提高 传统的煤炭工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增长速度远不及石油和天然气快,水电、核电能源生产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世界能源生产分布很不平衡。其中,美国能源产量最多,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印度、加拿大、英国、伊朗、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挪威、澳大利亚等国的能源产量也比较多 各国能源生产结构差别很大,49,一、能源工业生产布局和消费结构,能源的消费结构 石油、天然气的消费增长最快,煤炭的消费比重下降。 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致使石油价格飙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石油消费比重略有下降。但从总体上看,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至今仍以石油为主,并且,在今后的几十年内,仍将以石油为主。 2004年,全世界的能源消费量大约为102.24亿吨(换算为石油),消费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德国。,50,二、主要能源工业部门的生产布局,煤炭工业 世界煤炭总产量1950年仅17.77亿吨,1973年为30.3亿吨,2003年达51.2亿吨。中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石油储量:1619亿吨,世界原油生产主要集中于资源储存地,但油品生产集中于消费地,因而,世界石油流通量巨大,是世界最大宗的贸易商品 天然气:176亿立方米,51,三、石油危机,石油危机(Oil Crisis)为世界经济或各国经济受到石油价格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危机。 196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主要成员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南美洲的委内瑞拉等国,而石油输出国组织也成为世界上控制石油价格的关键组织。迄今被公认的三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52,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陈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53,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54,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55,石油危机的积极影响,首先危机引发了世界能源市场长远的结构性变化,迫使主要进口国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比如居高不下的汽油价格促使厂家推出更多高能效的汽车:1990年美国汽车每加仑汽油的平均行驶里程较1973年增长了40%。 另一方面刺激了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的增长,提高生产率。欧佩克的份额已经从原来的80%逐步降低到目前的40%左右。但是由于产品的推陈出新、替代能源的发现往往需要相当长时间,因此高油价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一大风险。,56,第四节 全球环境问题,57,全球气温变化,一、全球环境问题的表现,58,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59,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60,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61,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62,二、全球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的特点 1.地球形成以来,在 漫长的时间内,气候基本特征是冷暖交替; 2.工业化革命后二百年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全球气候已经呈现变暖的趋势。,63,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冰川消退加速海平面的上升; (2)改变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3)影响世界粮食生产的分布及稳定性; (4)引发多种流行病,影响人群健康; (5)严重阻碍工业化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导致严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破坏。,64,(二)温室效应及其变化趋势 1.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大气中的某些气体物质以及存在于对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能在近地表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 根本原因: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界地热平衡。,65,2.温室效应的危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升温,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平衡失调。,66,3.温室效应的控制对策 (1)调整能源战略,发展替代能源,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保护植被. (3)控制人口激增.,67,三、臭氧层破坏 (一)臭氧层的重要作用 首先,它是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过滤器; 其次,臭氧对调节地球气温也具有重要作用。,关注臭氧层破坏: 同温层中臭氧浓度的降低和 低层大气中臭氧浓度的增加。,68,(二)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对陆生植物的破坏 3.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4.对生物化学循环的影响 5.对材料的影响 6.空气的影响,69,(三)保护臭氧层的对策 1.减少CFCS(氟里昂)地排放的国际公约 2.研制CFCS地替代产品 结论: 在没有生产出满意的替代物前,人们正致力于发展回收、循环使用及破坏技术(如高温燃烧,催化分解,超临界水分解,等离子分解等)以便最大限度地杜绝一切给臭氧层带来地可能。,70,四、 酸雨问题,1.酸雨形成的机理 酸雨产生的原因,酸性排放物和大气尘埃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同时碱化合物的排放不足应当值得关注.,71,五.酸雨的危害 (1) 引起土壤酸化,损坏植物生长; (2)河流、湖泊酸化,破坏鱼类等水生生物生长; (3)对建筑物造成腐蚀损害; (4)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多种疾病。,我国酸雨的危害情况,】,72,五、 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73,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74,(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75,第四节 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全球面临的资源问题 二、世界经济增长的极限; 三、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四、世界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 五、增长、贫困与环境; 六、可持续发展,76,一、全球面临的资源问题,世界自然资源的退化 世界粮食危机加深 生态环境恶化,77,世界自然资源的退化,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利用不当,已经造成土地的严重退化,使一些土地永远地失去了生产能力; 淡水的不足以及淡水分布与人口分布的不一致,导致人均淡水资源严重失衡,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 森林资源的锐减,严重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全球生态环境灾难性恶化。 生物资源中部分物种的消失,正在威胁着整个生态系统。,78,世界粮食危机加深,一些国家粮食生产过剩,另一些国家粮食生产不足。许多粮食短缺的国家,由于贫困又根本拿不出更多外汇来进口粮食,从而形成 “粮食危机” 全世界每年有近600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足而夭折 粮食危机对人的基本生存权构成直接威胁,引发社会混乱和政治动荡,影响其经济发展,79,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世界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地球变暖、垃圾国际化等 原因: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行为,导致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发展模式,80,亚马逊森林的命运 巴西的亚马逊森林是世界上仍然保留着的最大的原始荒野。亚马逊生态区占巴西国土的60%,森林面积400万km2,其中雨林占65%,林区木材总量占世界木材总储量的45%,生物种类占世界总数的1/5,淡水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8%。,81,亚马逊流域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举足轻重,被称为“地球之肺”。地球失去亚马逊森林将会加速温室效应,进一步变暖。 巴西拥有世界上品种最多的生物,亚马逊森林一旦消失,这些生物也将随之而失去。 平均每8秒钟就有一片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 到2002年止,亚马逊地区被毁森林总面积已近60万km2。,82,造成森林大面积减少的原因: 毁林造田, 无序采矿、 修路、 建房, 人为或自然引发的大火。 有专家估计,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的话,亚马逊森林可能在20年内消失。 当几十年后,亚马逊森林真的损失殆尽时,不但将直接威胁到这个拉美国家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出现生存问题,对于全球的环境状况也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 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83,二、世界经济增长的极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忽略人口与资源问题:,国际移民输出,资源短缺,进口,人口问题,整个世界的发展:,暂时不能向外星球移民,暂时无法从其他星球获取,人口问题,资源短缺,世界经济增长极限论的理论渊源 经济增长有限论,84,三、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经济的巨大增长; 人口的急剧增长增加了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工业的巨大增长导致人均材料和能源消耗的巨大增长;物质繁荣创造生活方式;人均能量和物质消耗是狩猎社会的10倍,是农业社会的45倍; 2、现有资源环境的共有性、竞争性、无偿使用,导致人们滥用资源,破坏环境; 海洋、大气等许多资源是共有的,资源的无偿性导致人们在使用的时候肆无忌惮;代内竞争;代际竞争;,85,3、市场失灵导致资源和环境失衡; 高昂丰厚的利润使人们肆意开采资源;暴利促使盗猎者大肆捕杀藏羚羊 4、许多国家错误的发展政策,加剧了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一味追求经济增长;为提高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化肥; 扩张型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86,四、世界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构成了一个系统链。,澳大利亚,良性循环,非洲,恶性循环,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经济结构单一,不断向自然索取资源,资源减少,环境恶化,经济难以发展,无法摆脱长期落后的困境,87,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相互联系与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经济时期 资源环境曲线一直在人口和经济增长的曲线之上;,第二阶段:工业增长时期 资源环境水平不断下降,逐渐低于人口和经济增长水平线,人类活动的范围也逐渐趋近地球可供空间。,第三阶段:服务经济时期 21世纪中期后,世界人口增长下降,环境质量也由于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减少而得以恢复和改善。,88,资源减少,经济增长趋缓,人口增长放慢,环境下降,0 农业经济时期 工业经济时期 服务经济时期 时间,地球空间,水平,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变化趋势,返回,89,五、增长、贫困与环境,增长和贫困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增长是解决贫困的基本途径 但在增长过程中,资源环境的过量消耗也降低了增长的质量 (新加坡:GDP5.7%,贫困人口比例1%,自然资本退化0%) 菲律宾:GDP0.6%,贫困人口比例27.5%,自然资本退化3.5%) 环境破坏是经济增长的一种流失,如果出现自然资本退化,环境污染,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会大打折扣。 自然资本包括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它不可能用人造资本或其他资本进行替代,这一点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只有在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退化时,人类才会认识到它的真正价值。.,90,(据专家估计,20世纪80年代,全球总的环境损失在工业化国家占GNP的24,东欧国家占510,发展中国家占10以上。尼日利亚 17.4%)。 环境恶化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打击更大(土地沙漠化正在夺取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居民的园),91,许多国家选择工业化来实现经济增长、消除贫困 但工业化本身不仅仅需要资本,还需要 人力资本、市场空间等 如果现在仍从初级工业化起步,就会重蹈“不可持续发展”的覆辙 大量投资,搞了许多工厂,产品卖不出去,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收入增加甚微,环境却受到破坏,寿命缩短,生活质量下降,陷入经济停滞和环境破坏的双重困境。,92,六、可持续发展,人类的智慧和理性要求人类必须改变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增长的作用模式。 库斯涅兹认为,环境质量与收入关系呈U字型变化,但环境治理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空气和水可以改善 不可再资生源则无法恢复 (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所面临的沙漠化) 地球资源环境的改善不取决于部分国家的局部改善,而取决于所有国家(大部分国家)生态资源的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必须彻底改变。,93,(一)以发展代替增长 必须把社会生产过程与地球承受此过程的能力结合起来,增长不等于发展: 增长仅仅是物质上、数量上的增长,表现为经济总量或人均GDP的提高; 发展是一个社会在制度、管理、生活品质、财富分配等品质上的进步。 一个社会可以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有发展 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可持续发展,返回,94,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多维的发展战略体系。 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还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等其他方面。 联合国以人类发展指数来衡量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返回,95,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之后又对这一指标进行了一些修正。 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寿命以出生时的寿命预期来衡量;教育程度以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两个指标加权平均获得(其中给予成人识字率2/3权数,入学率1/3权数);生活水准以调整的人均GNP来表示(即人均GNP按照购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来调整)。 这三个指标是按0到1分级的,0为最坏,1为最好。 在算出每个指标的等级后,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平均,便得到一个综合的人类发展指数。,96,幸福指数,2006年荷兰鹿特丹伊拉斯漠大学教授吕特费恩霍芬主持的“世界幸福数据库”最新排名中 (调查对象是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幸福评定标准包括民众的受教育情况、营养状况、对恐怖和暴力事件的担心程度、男女平等度和生活的自主选择度等。 ) 丹麦以幸福指数8.2折桂,之后依次是瑞士、澳大利亚、冰岛、芬兰。美国虽然国力富足,但民众的幸福指数只有7.4,刚刚挤进前15名。 英国“新经济基金” :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一次“幸福”大排名。中国人民的幸福程度排在第31位,比日本(第95位)、韩国(第102位)和新加坡(第131位)人民要“幸福”。 2004年,芝加哥大学教授奚恺元对中国6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成都进行了幸福指数测试。测试表明,6城市的幸福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汉;但在同一城市里,富人比穷人幸福。 浙江公布国民快乐指数调查结果:浙江人平均快乐指数是6.68;以机关干部、教师、医生的快乐指数为最高.,97,B、发展模式的选择,福利最大化模式 最低生存模式 可持续发展模式,返回,98,(二)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途径,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经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要求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进行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理念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9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