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329740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颍上县杨湖镇中心学校 郭正培二零一零年四月十日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颍上县杨湖镇中心学校 郭正培摘 要: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在未来的社会里,多数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分析、创新能力而不只是机械的操作技能,所以,今天的学生需要更多更强的数学能力而不只是数学知识作为未来职业的准备。那么,在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中,就必须反映这些需求:数学教育应该实现从传承知识到在传授知识中培养创新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转变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宏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一)平等、合作、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二)倾听、理解、赏识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一个教书匠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理解,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二、把课堂还给学生(一)“爱”充满课堂没有“爱”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 “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二)“创”引领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打开书看书上的日历,通过看书你还了解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你能比较系统的把这些知识归类吗?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事先提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三)教材给了我们数学教师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源头活水。动手、探索、讨论充满学习过程。如填数字游戏、数字猜迷等,学生都是在温馨热烈的气氛中,既独立研究又互相协作,动手动脑动口,情感和谐,学习自主。课堂教学中不时迸发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教材充分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学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结合教材练习中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问题,如打开煤气灶时为什么表会转?杯子为什么做成圆柱体的?地砖是什么样的图形才能铺满地?填数游戏的规律是什么?家中的水电费是怎么计算的?出租车的计价方法是怎样的?超市中一天的顾客是多少?闹市中汽车的流量统计方法等。各种问题很有价值,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回答,或许能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学生研究问题的资料,但是,我们期盼的就是这种从知识结构中、从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一个个问题就是研究性学习的开端。生动的教育使学生良好起步。运动员在正式进行体育活动之前,首先必须进行相应的准备活动,否则,在正式活动时就容易受伤。同样学生在进行数学活动之前,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准备活动。一些小学数学较好的学生由此而作好了远航的准备,小学数学不够好的学生也由此鼓足风帆重新启航。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一半源于自己,一半源于课堂,初一数学新教材。对数学着谜。教学相长,学生的信息比教师多。信息社会与市场经济时代,使当今的学生知识面宽、兴趣广、思维敏捷、记忆特强。与教材相关的一些拓展知识,教师未必全面了解或记忆犹新。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堂的学生是快乐的,说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了。三、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一)生活实例融入数学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这样的学习无疑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二)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教师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 又如元、角、分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给你1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堂上的时间极其有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学生课余的时间更多,活动面更广,思维更自由,更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对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应积极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出板报、开展有奖竞猜、组织兴趣小组、举行数学晚会等多种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支脑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去读课外书、找答案,引发学习数学的高潮,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知识面广了,拓宽了思维空间。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是一个较为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和目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深入地进行探究!五、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学生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不是学生“懂”了、“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它只有在学生自己的数学化活动中才能实现。数学化是指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主探索”,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数学活动的有效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取决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深刻程度。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外界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先前认知结构去主动和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信息,建构其独特的意义。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的观点中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因此,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索”(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潜能,都有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作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有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抓住这一点,是数学教育成功的基础。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1.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2.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教育出版社2003年06月3.成功教育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04月-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