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立达中学2011年初三语文二模试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327193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立达中学2011年初三语文二模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州立达中学2011年初三语文二模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州立达中学2011年初三语文二模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语 文 2011年5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第一部分(26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胸_(jn) _(xun)丽 因地_(zh)宜 万_(li)俱寂2下面两句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秋月清凉如水,秋夜静谧深隧。静立窗前,望远山如黛,听秋风低吟。一屡屡思绪慢慢发散开来,悄悄地湿润、浸透、溢散石板路是淡泊的,同时是有生命的,光阴的更替,世事的苍桑,人间的悲欢,它静静仰望着、感知着。矗立在这些石板上,仿佛和历史进行着深刻的交会,脚底升腾起隔世的云烟。错别字改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子曰:“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春冬之时,则_,_。(郦道元三峡) 无丝竹之乱耳,_。(刘禹锡陋室铭) 潭西南而望,_,_。(_小石潭记) 香远益清,_,_焉。(周敦颐爱莲说) _,归雁入胡天。(王维_) 晓镜但愁云鬓改,_。(李商隐无题) 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4名著阅读。(5分) 西游记中孙悟空有许多神奇之处,请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他的“火眼金睛”是如何炼就的。(3分) 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好汉形象,他们的命运大都坎坷。说说林冲是因为哪件事而获罪遭发配?(2分)5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下面的图标。(3分)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6-10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C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7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一句限一处)。(2分)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8文中曹刿表现出很高的说话技巧。请说明他与其乡人和鲁庄公的不同对话特点。(2分)9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请就“前后呼应”这一点,举一例说明之。(2分)10本文详写“论战”略写战斗过程,试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原因。(2分) 阅读庄子行于山中,完成第11题。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注】夫子:先生,指庄子。竖子:童仆。雁:鹅。周:庄子自称。11翻译文中加横线的两句话。(4分)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阅读社戏一文片段,完成12-14题。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几,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12“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2分) 13平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往往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力,“偷”就是这样一个词语。试说明下面两段话划横线处关于“偷”的不同表现力。(4分)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14在鲁迅心目中,“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已经成为某种生命形态、境界的象征,结合上文,你认为这里的“好豆”“好戏”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请分点写出你的理解。(3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7题。独处是更重要的能力周国平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甲】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乙】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丙】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011-05-06解放日报)15作者为什么说“独处是一种能力”?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2分) 16第段划线句出现了两个“绝对”,从经济学的角度,你以为能否删去一个?请分别说明理由。(2分) 17根据文意,你看将下面这句话填入文中【甲】【乙】【丙】哪一处比较合适(只填序号),请说明理由。(2分) “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填在(_)处。理由: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2题。走近黄昏李王强 山近黄昏,山无语;人近黄昏,人亦无语。 红高粱酿出醇味的乡酒,乡酒染醉黄昏,染醉了一半山,染醉了一半林。 斜晖穿过雨后的幽林射在密密匝匝的花草上,花荡开了红晕,叶沁出了绿汁,丝丝光束闪耀着金属的色泽和音乐。慢慢地合上双眼,就能听得见花花草草在窸窸窣窣地生长;缓缓地睁开双眼,氤氲的水气在涛意地飘升。一只蜻蜒停在半空,颤抖着透明的羽翼。背着美丽花纹的小甲虫,爬到高高的枝头,倏然张开甲壳盘旋着飞去,像一段往事消失在遥遥的梦中。独自穿过幽林,走近黄昏,用漫游于时光之河的诗意目光垂钓这诗意的黄昏,垂钓一种情调和韵味,垂钓一份凝重和深邃。 黄昏是白昼最美丽的封面,宁静是封面最娇嫩的花朵。山静、林静、黄昏静。蝉呜叫了几声,又呜叫了几声。一份诗意荡开了诗人灵感的涟漪,一丝寂寞被一位伫立良久的孤独者捡起深情地揣在怀里,而轻风的素手又剪下了那位远去的沉思者修长的影子忽左忽右,几只雀儿跳跃着向西边飞去,像风随手丢掉的石子,它们一定在寻找自己温馨的巢穴。走近黄昏,有游子抬起头望了望山那边的人家,采撷着一份淡淡的乡愁。黄昏是一个家,是一份温馨的牵挂。 此刻,我在黄昏独坐,我觉得有老虎在我的心中细嗅蔷薇,聆听这野性与野味的悠长对话;此刻,我在独坐黄昏,我觉得我的灵魂与彩蝶在翩翩起舞,静下心来欣赏这人性与物性唯美的舞姿。走近黄昏,而这黄昏的内韵不知我们能否深味? 黄昏是一杯正在缓缓倾斜的橙色汁液,是爱情浅浅深深的角落。窸窸窣窣的小草和切切的私语一起生长,那抹红晕荡漾着黄昏的颜色,一枚热吻已经封住了黄昏美丽的嘴唇。黄昏是一盏陈年的油灯,最适合回忆。那对蹒跚的老人,互相搀扶着,沿着曲曲折折的林间小径踟蹰而行,捡拾着曾经的浪漫以及岁月深处的记忆。我看见有一条石凳还斜依着爱情的姿势,眯着眼,回味着一段段陈年的抑或尚有余温的故事,几只彩蝶正翩然起舞。 黄土、黄昏、黄面,走近黄昏,就是走近一份原始和古典。黄昏时分,我跪拜黄土,感动生命。这和我面孔一样的时分,这和我面孔一样的颜色,让我卑微的灵魂持久战栗。攥紧黄土,就是攥住了祖先的魂,就是攥住了我生生死死的根。 黄昏是一盏摇曳的油灯,黄土是一种神性的图腾,黄面是一尊用黄泥塑成的雕像。黄、黄、黄,就是这令人肃穆、灼人双瞳的颜色,便是我们命和根永恒的底色。黄昏,最适合于寻根,最适合于我们这些黄面人去寻根。为什么我们不走近黄昏,并为之深情地感动? 黄昏是诗,我平仄的脚步押着黄昏的韵。而暮云早已覆盖了我孤单的影子,黑色的幕空下飞翔的那只蝙蝠,那便是我执着的灵魂之翼。18这是一篇很有韵味的散文,第段中三次使用“垂钓”有什么好处?(4分) 19如何理解第段“黄土、黄昏、黄面,走近黄昏,就是走近一份原始和古典”这句话。 (2分) 20文章第段作者写道:为什么我们不走近黄昏,并为之深情地感动?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 21在作者看来,黄昏有怎样深沉的内韵?请结合全文归纳。(3分) 22仔细阅读文章的结尾,说说作者为什么“孤单”而又“执着”。(3分) 第三部分(60分)23作文。(60分) 请以“风光无限”为题作文。 要求: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不要少于600字; 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