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集体备课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322882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奇松》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黄山奇松》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黄山奇松》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凫城镇中心小学 教学联合体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7、11备课类型()单元(2)课时出席人员备课主题16、黄山奇松中心发言人教材分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情感目标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讨论,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出示投影,听音乐,谈话导入二、整体感知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的音、形、义。2、初步感知课文谈悟得,提疑问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我知道了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我知道了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我知道黄山松中有三大名松,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黄山松千姿百态,神奇秀美。)3、提出疑问:(游人为什么把“陪客松”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迎客”、“陪客”、“送客”为什么被称为三大名松?黄山松“奇”在哪里?)三、强化读的训练,领略黄山奇松的美丽风光。1、质疑导入“迎客、陪客、送客”为什么被称为三大名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黄山游览一番,亲自体验一回。2、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3、汇报交流自读自悟情况4、自主解决问题,引导理解难点5、教师范读第二段。6、练习朗读,熟读成诵。7、尽量运用文中的词语介绍黄山的三大奇松。四、抒发情感,让趣延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黄山奇松的喜爱之情。如唱唱歌、画幅画、写首诗五、小结我们一起游览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真不愧是三大名松啊!黄山奇松的“奇”远不止这些,它们千姿百态,神奇秀美!让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感受。第二课时一、感受奇松。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 )表示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3、小组合作学习。4、讨论交流。(一)品味迎客松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2.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3.感受黄迎客松的评价很高: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4.齐读该句。5.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1)交流:(奇在模样、姿态优美遒劲) (2)理解遒劲这个词的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能读好这个词。看到“郁郁苍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读好这句吗?6.还奇在哪里? (1)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2)理解 “饱经风霜”这个词。(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时间长。)图文结合理解。7.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8引导再读。(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9.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10.“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1)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2)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3)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4)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5)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11.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填空:( )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12.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二)品味陪客松奇美 1.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出示:比喻句2.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3.通过朗读来表现。(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4.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三)品味送客松1.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2.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1)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3)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3.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4.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5.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二、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1、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奇松数量多,千姿百态。)2、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四、小结。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更是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身姿,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学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不仅明白了黄山松“奇”在哪里,更为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 附作业题设计: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附板书设计:16 黄山奇松 迎客松 姿态独特陪客松 千姿百态送客松 生命力强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