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317287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分歧(q) 粗犷(kung) 侍弄(sh) 憔悴(qio)B . 应和(h) 着落(zhu) 截然(ji) 惭愧(ku)C . 霎时(sh) 贮蓄(ch) 淡雅(y) 惨淡(cn)D . 黄晕(yn) 池畦(wn) 高邈(mio) 娇媚(mi)2. (2分)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 . 无垠 皑皑 亘古 鞠躬尽瘁B . 笼罩 忏悔 婉转 迥乎不同C . 拖沓 矜持 默契 忍俊不禁D . 负荷 告罄 典藉 鲜为人知3. (2分)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衡阳市将举行“讲文明,树新风”知识竞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宇同学参赛。B . 专家指出,前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的吃盐补碘能抗核辐射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C . 湖南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湘江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D . 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 , 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4. (2分)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B . 黄羊知道,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到处都有偷猎者们瞄准它们的枪声。C . 只有为厚重乡愁营造一个安稳的存放处,“诗意的栖居”才能成为现实。D . 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5. (2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的作家是( ) A . 鲁迅B . 老舍C . 巴金D . 冰心6.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B .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朝花夕拾和沈从文的湘行散记等散文集都收录了许多这样的文章。C . 古代的称谓很有讲究。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等。D . “恰喜这年林氏生了一女。将产时,异香满室,既非冰麝,又非旃檀,似花香而非花香,三日之中,时刻变换,竟有百种香气,邻舍莫不传以为奇。”以上文字摘自古代章回体白话长篇小说西游记。二、 新添加的题型 (共3题;共27分)7. (12分)古诗文名句默写。十五从军征,_。(十五从军征)黑云压城城欲摧,_。(李贺雁门太守行)_,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子曰:“敏而好学,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陶渊明桃花源记)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设想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的诗句是:_,_。赵师秀雨夜约客客人迟迟不至。“_,_”两句生动描写了诗人深夜独坐,望灯而待的情景。在生死大义面前,孟子主张“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慷慨陈词“ _?_”。古人的这些豪壮之语感召了多少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8. (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这轮到我处于支配地位了。我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发挥威力了。我告诉他不要再提问题,或是再发议论了。我希望他离开我。我必须而且也宁愿一个人呆着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决心,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害怕,却收到了启发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1)以上这段文字是小说简爱中的选段,根据小说情节发展,“我”下的“决心”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答。(2)在内容的选择与表达上,下面哪一首小诗与冰心的繁星春水中的作品更为接近?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做出判断。并简述理由。A、母亲啊/您是繁茂的大树/我是归巢的鸟儿/暮色四合/我藏进您的心中。B、母亲啊/您是繁茂的大树/树干上的条条斑痕/都是您辛劳岁月的见证。9. (5分)根据下面的材料和题目写一篇文章。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块田地,可以在上面种植很多东西,比如,可以是一个令人怀念的人,一处难以忘怀的风景;还可以是一份善良与美好,一个梦想与幸福你会种些什么呢?请以“在心田里种植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0. (23分)阅读下文,的哈问题妈妈,点灯我记忆里的第一盏灯,是用一个短粗的墨水瓶做盛器,里面注满柴油(我们称之为“洋油”),一根棉线做成的灯芯穿过白铁皮做的灯柱。这种灯通常是怕风的,为了省油,灯芯拨出来很短,远处看去,真的是“一灯如豆”。后来有了罩子灯,灯体是细腰玻璃的,灯头可以手动调整亮度,灯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子,亮度增加不少,也不怕风吹了,但费油,一般人家不舍得用。小时候,家里有一盏用墨水瓶自制的类似古老“陶豆”的油灯。当时燃油奇缺,因此,只做了这么一盏油灯,而这盏灯也就成了一家人活动的中心。在没有月亮的夜晚,这盏灯首先在堂屋的桌子上亮起。做晚饭时,这盏灯放在厨房的锅沿上。吃晚饭时,这盏灯放在餐桌上。晚饭后,这盏灯就回到母亲的床头。简单说,这盏灯最常出现的地方,就是母亲的床头。卧室里两张床,母亲一张,父亲一张。几个孩子分别跟父亲和母亲睡在一起。往往是最小的孩子跟母亲睡,最大的孩子跟父亲挤。晚饭后(通常没有晚饭),母亲从餐桌或厨房把灯端到她的床头桌上,一家人的活动重心也随之转移。那盏灯像灯塔一般,引领孩子们各自归航。等孩子们都睡下,母亲便把油灯吹熄。很少有燃着油灯闲说话的时候,不干活便不点灯,闲说话可以黑灯瞎火地说,不碍事。通常从半夜开始,陆续有孩子被尿憋醒。“妈妈,点灯。”起夜的孩子首先要把母亲叫醒,只有叫醒母亲,灯才会亮。只有灯亮了,才敢起床下地。母亲通常一叫就醒,然后起身,划燃火柴,将油灯点亮。起夜的孩子光屁股下地,在微弱的灯光下匆匆撒完尿,再匆匆钻回被窝里。有时候孩子撒尿的工夫,母亲已经睡着了,燃着的油灯就那么一直亮着。父亲最看不得这种浪费,会大声叫醒母亲,“熄灯!”母亲再起身,将灯吹熄。如此点灯吹灯,每个晚上总要有一两次吧。夏夜还好一些,本来夜就短暂,再加上月亮好的夜晚,母亲点灯的次数会少很多。漫漫冬夜最熬人。孩子们早早睡下,早早被尿憋醒。喊完“妈妈,点灯”,却躲在温暖的被窝里不愿意出来。这时候,母亲就要披衣起来,一个个催促。如此一番折腾,母亲早已清醒了,等孩子们爬回被窝,她独自在昏暗的灯光下发会儿呆,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重新睡熟,才将灯吹熄。怎么说呢,小时候从没有体会过母亲的辛苦,只觉得喊一声“妈妈,点灯”,母亲床头的那盏灯就会像被施了咒语的阿拉丁神灯一样,光明瞬间就会到来。至于光明是何时逝去的,从来没费心考虑过,母亲自会安排。在孩子们心目中,母亲是最合格的声控开关 , 何时向母亲发号施令,母亲都不会让你失望。事实上,由于孩子太多,加之白天劳累,母亲也有睡得很沉的时候,怎么喊也喊不醒。不过,这样的时候在记忆中也没有几回。有一次,尿急,做梦找厕所,就在准备畅快之时,突然惊醒。连喊了三声“妈妈,点灯”,母亲睡意蒙眬中应了一声,并没有起身,随后又沉沉睡去。实在憋不住了,独自下床,出去找厕所。打开房门的一刹那,月光如水般倾泻进来,院子里亮堂堂的。站在一颗刺槐下,对着树干激越地喷洒。有月光的夜晚,乡村愈加显得寂静,连虫鸣都那么幽微。越安静便越觉得可怕,仿佛每一处阴影里都隐藏着幽灵。一边撒尿,一边身上就起了鸡皮疙瘩。就在越想越怕、准备收家伙跑路之时,一回头,窗户上映现出灯影,母亲已把灯点亮。(节选自散文2014年第1期)(1)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第段的景物描写通过明亮的月色写出了乡村夜晚的_和_,烘托了“我”当时的_心理,突出妈妈点灯带给“我”的安全感。 (3)第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4)为什么说“在孩子们心目中,母亲是最合格的声控开关”? (5)“妈妈,点灯”在文中出现多次,请分别简述“妈妈,点灯”一句在第段中的表达作用(从内容角度)。 11.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漓江情韵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看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体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 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我”见到摇船人时 “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是因为_这样写的目的是_(3)文章倒数第二段中“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这是为什么呢?(4)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2.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可爱者甚蕃(多)B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 . 不蔓不枝(长枝节)D . 亭亭净植(种植)(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独怆然而涕下B . 牡丹,花之富贵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 无丝竹之乱耳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D . 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3)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 . 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C . 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D . 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4)将选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往往爱借助某种花草树木来赞美君子的高洁品质,请写出相关的一句(连着的两句为完整的一句),并作简要说明。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13. (15分)阅读李白的送友人一诗,完成小题。青山横北郭 , 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兹:现在。班:分别。班马,是离别的马。(1)请将首联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请你作简要赏析。(3)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六、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14. (5分)请将下面一句话正确、端正、整洁地抄写在田字格内,标点要占格。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新添加的题型 (共3题;共27分)7-1、8-1、8-2、9-1、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10-1、10-2、10-3、10-4、10-5、11-1、11-2、11-3、11-4、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2-1、12-2、12-3、12-4、12-5、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13-1、13-2、13-3、六、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