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四下音乐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308164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湘教版四下音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新湘教版四下音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新湘教版四下音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教学内容: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听赏歌曲歌唱祖国、学习音乐知识-歌曲演唱形式(一)以及学习竖笛的吐音吹奏法教学目标:1、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并与同学合作,学会演唱歌曲的二声部,注意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2、能认真听赏歌唱祖国,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对独唱与齐唱两种演唱形式的表现力和特点的感受。3、能用竖笛的吐音吹奏法吹一吹河北民歌童谣和对鲜花。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深情地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激发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展示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被送入太空的画面,说说如果你在飞船上看地球,当你看到我们中国的版图时会有怎样的感受。2、出示一幅空白的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图上标示出北京,台湾和自己所在的省份,画出长江,黄河的位置。(播放背景音乐彩色的中国)二、引导掌握1、聆听彩色的中国2、学唱歌曲的齐唱部分。1)大家看到的地图上碧绿的是什么?金黄的是什么?2)聆听歌曲的齐唱部分,边听边指导学生用声势动作来感受三拍子的节奏。3)跟唱齐唱部分的四句。3、学唱歌曲的合唱部分。1)了解台湾,出示日月潭,阿里山的图片。台湾就像一艘小船漂浮在大海上,那里住着台湾同胞,我们希望两岸早日统一。2)聆听合唱部分3)下面我们分别扮演大陆的小朋友和台湾的小朋友,一起合唱。4)用la音视唱合唱部分的旋律。要求准确地表现出休止符,声音要优美和谐。4、歌曲处理。三、情感升华彩色的中国,强大的中国。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歌唱祖国1、听赏歌唱祖国2、你能用几个词来表达你听赏后的感受吗?3、你能跟着唱一唱歌唱祖国吗?4、想一想,如果用独唱的形式演唱这首歌曲还会有气势磅礴的感受吗为什么?四、课堂小结 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富强。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巩固彩色的中国和竖笛吹奏。教学过程:一、巩固彩色的中国1、齐唱彩色的中国2、体会打开地图册时的深切的爱国之情,声音要圆润轻柔。唱好前面三乐句,第四句唱出激动的情绪,力度略强。3、练习双声部合唱部分先分高低声部练习3遍,再轻声合唱两个声部,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4、完整地演唱彩色的中国。二、吹奏竖笛 1、对比吐音和连音吹法的不同。 2、视唱两条旋律。反复练习几次。 3、试着吹一吹乐曲。 4、分组比赛,看哪组吹得最准,音色最好听。三,总结课堂情况和一节课所学,结束课时。第二课教学内容:蒙古民歌达古拉可爱的羊群以及管弦乐曲森吉德玛,音乐知识常见的速度用语以及乐句的概念。教学目标:1、能在演唱、听赏、舞蹈等音乐活动中,喜爱少数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2、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达古拉,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和韵味,并积极参与音乐活动。3、能用读谱的方式学习歌曲可爱的羊群,能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表现歌曲。4、能认真听赏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并记住音乐主题,能了解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达古拉 教学重难点: 一、学唱歌曲,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二、唱好附点节奏及一音多词的小节。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节奏卡片、节奏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训练。 三、学唱歌曲达古拉: 1、播放课件导入新课: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位小朋友,看看哪位同学认识她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儿? 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课件或相关课件。启发学生进行有创意地自由回答。 2、了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特色。 3、听歌曲范唱达古拉,提问:通过歌曲我们听到他们都唱了什么呢?请学生说说歌曲内容。 4、学唱歌曲,师生合作,教师弹伴奏,学生装跟唱。 5、处理歌曲的难点,重点练唱歌曲的附点节奏,和一音多词的地方 6、表演:学蒙古舞的扭肩膀、挤奶、骑马等动作,配合歌曲音乐进行表演。 请舞蹈队的同学上来表演,其他同学拍手唱歌。 7、游戏:拼节奏卡片,一部分同学表演,一部分同学选择敲击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8、加入乐器,为歌曲伴奏 9、完整表现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读谱歌唱可爱的羊群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各种旋律的创编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景。 通过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来表现音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可爱的羊群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首可爱的羊群,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那么请你找一找在这首歌曲旋律中,哪些音出现得较多? 三、音乐创作: 1、师:就让我们随着羊群一起向青青的草地出发吧!小羊来到草地上,吃饱了青草,玩起了跨栏的游戏,可是没有音乐,它们越跨越没劲,怎么办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为它们编个小羊运动曲,好吗? 编旋律必须先排列出节奏框架,咱们一起来看这四种节奏: 、 、 、 你会读吗?(集体、抽生) 生边读,师将这四张卡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生齐读这条节奏。师:你有没有更好的组合方法,抽生。 你还能用其它不同方式来表现这条节奏,比如拍肩、跺脚。 2、同学们的节奏编得真棒,如果再加上音符,变成好听的旋律,小羊们听了肯定会跨得更起劲,你能把这些音符按照它的顺序填写到我们组合好的节奏中去吗?下面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前后二排同学为一小组,每小组的其中一个抽屉中有三张卡片,待会请你拿出一张的空的节奏卡片,(师示范)把编好的旋律直接写到卡片中去,这是,一小节几拍? 编完后,一起唱一唱。(挑两小组作品贴上) 3、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两小组的作品,师弹一遍,生视唱。同学们可真行。这几条优美动听的旋律连老师都没想到,你看,小羊们听着同学们创作的旋律越跨越高兴,可是其中一只小羊因为贪玩,离开了羊群,找不到伙伴,它多着急呀。 你觉得这四种节奏中哪几种适合表现小羊这时着急的心情。( 、 ),你会读吗?有了节奏,下面我们就来编一段能表现小羊着急心情的旋律,请你待会拿出的另一张卡片,把黑板上这些音符编到这两种节奏中去,老师已经把前二小节旋律编好了,请小组进行讨论,完成后二小节的编写,并一起唱一唱。 4、展示作品。 5、正当小羊着急的时候,羊妈妈找来了,你看它们在一起多开心呀!太阳渐渐下山了,月亮爬上来了,羊儿们也休息,就让我们为羊儿编一段摇篮曲吧,你觉得哪条节奏最适合编摇篮曲?() 6、请拿出最后一张 卡片,一小节几拍?咱们也用刚才的方法,把黑板上的音符编到这种节奏中去,完后后二小节旋律的编写。唱一唱 7、展示作品 四、创作加工 1、同学们刚才创作的几个小曲子,把它们连起来就是可爱的羊群组曲,小羊们听了可真高兴,它们想和我们一起开个联欢会好吗?(课件出示):可爱的羊群 (1)小羊运动曲 (2)受惊的小羊 (3)羊儿摇篮曲 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彩排节目,请你选择其中一片断进行表演,请导演,就是我们的小组长负责安排,比如说,哪些同学唱旋律,哪些同学用人体乐器伴奏,可以捏指,弹舌等。(按片断顺序指挥) 五、小结 小羊们听着同学们创编的摇篮曲躺在他*的怀里睡得更香味了,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创编出更优美更动听的旋律,好,那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跟羊儿说再见吧!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听赏森吉德玛 教学目标: 欣赏森吉德玛的主题音乐,体验由于音乐速度的改变,音乐性格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欣赏音乐体验音乐速度变化带来的音乐性格变化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画创编故事,请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两幅画创编故事并选代表讲给大家听。 二、听听、唱唱,播放课件管弦乐曲森吉德玛主题,感受蒙古民歌风格并跟随录音学唱音乐主题。 (提示:第一次是慢速,反映牧民温馨幸福美满的生活;第二次快速表现牧民热情奔放的情感。) 三、分析感受音乐: 1、两幅画:第一幅是描绘美丽辽阔大草原的景象;第二幅是表现蒙古族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画面。反复播放森吉德玛主题,感受音乐中不同形象的两段音乐,它们的旋律是不是相同?如果旋律相同,作曲家又是采用什么方法创造出两种不同形象的音乐的呢? 2、教师总结:作曲家是用了速度的变化,第一段慢,第二段快,所以,音乐中的速度非常重要,它能改变音乐形象的性格。 3、讲故事:介绍“森吉德玛”的故事,这个故事随着歌曲传唱至今。 4、听歌曲,注意歌曲的旋律与刚才听到的音乐主题有没有联系? 5、歌曲与管弦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一样的,只是速度有点不太一样,管弦乐曲就是根据这首民歌创作而来的。 6、简介作者:贺绿汀,人民音乐家,作品有游击队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四、再次欣赏森吉德玛全曲。 第三课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春晓,听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演唱三部轮唱杜鹃教学目标:1、 能与同学合作,用自然 圆润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春晓。2、 在演唱活动中认识连音线,并能正确运用于音乐活动中。3、 在听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的活动中,认识小提琴,熟悉主题音乐,感受和表现乐曲所描述的情境。4、 能用和谐,轻巧的声音合作演唱三部轮唱杜鹃,并在轮唱中感受、体验美妙的和声,从而唤起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能够学会歌曲春晓,寻找古诗中的音乐美。 引导学生用声音去表现古诗中的音乐意境。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找春天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一开始老师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答:春季) 那春天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去寻找春天,看看是不是和大家想象的春天一样呢。(出示图片,播放音乐) 学生用词语,句子来描述春天。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都非常好,用大家的话概括春天就是: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2、引导学生对古诗新唱的认识 刚才大家一起跟着演唱了歌曲春天在哪里,而且还欣赏了春天的照片,那大家想不想用另外的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美呢?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唱法:(出示古诗新唱)。同学们可以想想,在以往的学习中有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歌唱形式?对,以前学过的咏鹅游子吟都是这种诗与歌的完美结合。那好,既然今天这节课的主题是“春”,那大家先回顾下以前学过的哪些古诗是赞美春天的呢?学生举例。让学生分别朗诵学过的古诗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根据家喻户晓的唐诗改编的歌曲春晓 二古诗新唱春晓 (一)1、初次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播放音乐) 提出欣赏要求:在这首歌曲里面,你觉得与平常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回答:(出现了二部合唱和古诗朗诵) 回答给予小星星奖励 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作曲家要把合唱与古诗朗诵融合在一起呢?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2、带着问题再次听赏春晓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 学生回答上一个问题:加入古诗朗诵后,整个歌曲更加地优美动听,很有诗意。很有画面感,把春天的美表现的更加生动形象。回答给予小星星奖励 (二)按节奏朗诵古诗 24XXXXXXXXXX0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XXXXXXXXXX0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教师领读,学生模仿。 小组练习,给予小星星鼓励 (三)1、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学生可用“呜”哼唱旋律。 (要求:随节奏晃动身体,感受节奏的平稳,速度要徐缓,曲调要流畅、柔美) 2、难点解决: a.感受歌曲第二乐段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旋律如春风轻轻吹拂。 发“呜”哼唱旋律。学生模仿,教师示范。 b.(加入古诗朗诵) c、结尾句的学习,自由延长,声音越来越弱,切分节奏表现回味无穷,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3、歌曲中加入动作丰富表演。 加入动作:听、摇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听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摇头) 共同演唱歌曲春晓并加入动作。 4、合伴奏演唱,加动作,分配演唱角色。给予小星星奖励 (四)、古诗新唱(举一反三) 任选一首符合该旋律意境的五言绝句进行演唱练习。小组比赛,回答给予小星星奖励 例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总结归纳: 1、小结 这节课通过古诗新唱这种新颖的歌唱方式,让我们一起感受了春天如诗如画般的美。更让我们知道音乐不仅是一首歌,它还是一首诗,一幅画。现在让我们闭上双眼,聆听这优美的歌声,感受这诗情画意般的春之美,尽情地把心中对春天的那份热爱之情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表现出来。(听歌加舞蹈) 2、课外延伸 任选一首符合该旋律意境的五言绝句进行演唱练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结合的魅力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教学过程:一、 介绍作品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丽,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夏天热情澎湃,欣欣向荣。秋天云淡风轻,落叶纷飞,冬天雪花飞舞,澄净美好。有一位作曲家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用小提琴演奏的优美旋律描绘了他心中四季的美妙,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第一乐章春。二、 听赏春1、 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都有什么美妙景色。 学生描绘春天美景。可以具体到事物:春雨、春雷、小鸟、柳树等。2、 播放音乐主题,想一想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3、 再次播放音乐主题,出示小提琴图片,让学生在视听中认识了解小提琴。请你模仿一下演奏小提琴的姿势动作,边试着哼唱主题。4、 聆听春第一乐章,听一听主题音调的旋律。用一个你喜欢的手势或图示表示音乐主题。5、 再次聆听第一乐章,乐曲主题前三次出现后都插入了一段风格不同的音乐,请同学们根据聆听的感觉选择合适的画面。(鸟儿欢唱、涓涓细流、电闪雷鸣)。6、 完整聆听第一乐章,当主题移调出现时,用自己喜欢的手势示意,当差部音乐出现时,请学生根据画面进行表现。(随乐自由创作表演)。7、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哪些景象,用画笔画出来。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同随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感受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听到了春雨滴答,春雷滚滚的交响乐,快乐的度过了这节课。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三部轮唱杜鹃,音乐知识连线教学重难点:背唱歌曲,进行三部轮唱。教学过程:一、 发声练习 教科书后发声练习第一、二条。二、 学习习轮唱:同学们还记得轮唱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1、 听录音范唱,感受轮唱的美。2、 学唱乐谱,注意唱准音,拖音时值要饱满。 多唱几遍旋律,再加入歌词,这样让学生在唱准的基础上能够背唱。第一、 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旋律也采用三度模进的方式。学唱时让学生先进行模唱。唱好第一,二乐句后模仿小杜鹃的叫声,学唱好第三乐句。最后完整演唱。3、全班分成三个组,先进行二部轮唱练习,再进行三部轮唱练习。演唱时注意控制音量、两声部相互倾听,声音和谐统一。三、 认识连线 结合杜鹃乐谱,提出连线。介绍连线的两种类别:连音线和圆滑线。请在乐谱中找到连线,想一想那个是连线中的连音线,哪个是圆滑线,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四、 小结下课。 第四课教学内容: 山东民歌花蛤蟆,乐曲顶嘴、河北民歌对花教学目标:1、 能分角色有表情地演唱花蛤蟆。2、 能认真聆听笛子二重奏顶嘴,感知笛子的音色,用语言描述感受到的顶嘴。3、 能分角色演唱歌曲对花,表现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为对花即兴创编歌词。4、 掌握对唱和表演唱两种演唱形式,通过实践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山东民歌花蛤蟆,听赏河北民歌顶嘴教学重难点: 唱好歌曲中的倚音,积极主动的表现歌曲是重点;声音造型是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山谷回声。 2、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回声吗?听到过吗?今天就假设你们都站在这个山谷里,我们表演一下回声好吗?老师演原声,你们表演回声,注意,应该是轻盈的,美妙的,让人萦绕耳旁的。 发声训练: 4/4 123 45-| 1 2 3 4 5-| (师)山 谷 你 好 吗?(生)山 谷 你 好 吗? 5 ii 56 55-|5 ii 56 55-|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 3 45 65 - |3 45 65- | 啊!啊 ! 6 7i 65 - |6 7i 65- | 啊!啊 ! 一、引入。 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 小时有尾没有脚, 大时有脚没尾巴。(青蛙)课件演示 二、学习歌曲花蛤蟆。 1、老师这里有首歌也是表现夏夜荷塘欢腾的景象的,请听。播放课件:花蛤蟆 2、这时一首流传于山东地区的歌曲,生动形象,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儿童情趣,而且轻快诙谐。请你根据歌词唱的内容描述花蛤蟆有趣的样子。 3、播放课件:考考你这首歌有几处花蛤蟆的叫声?请找出来。这些模仿蛤蟆的叫声都用了哪种装饰音?(倚音、下滑音) 复习下滑音,学习倚音(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演唱的时值通常是短促的,在我国民间音乐中倚音的使用甚多,对音乐风格,特点的表现起到重要作用。) 4、跟琴学唱这四个乐句。 5、再听歌曲,找出你已经听会的乐句教大家唱一唱。 6、师生交流:你还有哪几句不会唱,请大家来帮帮你。 跟琴唱不熟悉的乐句。 7、齐唱全曲。 四、表现歌曲花蛤蟆。 蛤蟆是各地农村最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它能帮农民捉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刚才大家唱得真好,但我觉得如果变换一下演唱形式会更有意思,你们有什么办法 (轮唱、对唱、伴唱) (1)全体同学与录音轮唱 (2)师生或生生对唱 (3)用固定低音或长音伴唱: 5 0 5 05 0 5 051 呱呱 呱呱呱 五、听赏河北民间乐曲顶嘴 1、初听全曲,回答问题。你听出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笛子)这首乐曲名叫顶嘴,你有没有过顶嘴的经历,想想乐曲是怎样表现出顶嘴的情境的。2、再听全曲,随乐自由表现顶嘴时的动作,神态。也可以两人一组,表现顶嘴时的情景。五、结束。 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听着音乐,学花蛤蟆的样子跳出教室吧!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演唱河北民歌对花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歌曲对花。 2.知识点:上滑音、倚音的实际演唱效果。(其中倚音不作学习要求。)3.引导学生自主地运用手绢舞这种形式表现歌曲。教具准备:电子琴、教学配套光盘、三用机、手绢、绶带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律动:师生在对花的音乐声中舞手绢。二、激趣导课:1、师边转手巾花边与生问好。2、谈话: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我手上的这块手绢与生活中的手绢有什么不同吗?生:略。三、感受与体验:1、看师:是的,这种手绢是用来跳舞的。知道吗?河北的民间舞蹈是以秧歌为主,主要的道具就是这种手绢。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手绢舞,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拍一拍、动一动,为我鼓鼓劲。好吗?(播放对花伴奏乐,师边舞边唱。)2、听 1)听赏对花:师:喜欢这个舞蹈吗?生:略。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具有浓郁河北音调的歌曲对花。请同学们翻开书本40页,静静地聆听,听完后告诉我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播放录音,板书课题:九、对花)2)复听对花:师:谁来说说你觉得这首歌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生:略。师:是的,这是一首很轻快、热闹、喜庆的歌曲。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轻轻地拍腿,感受一下它带给你的快乐吧!四、了解与认识:1、熟悉旋律:1)师:看得出同学们拍得都很开心,现在就让我们也带着这种欢乐的感觉,用“lu”把歌曲的旋律哼唱一遍。生:略。2)师:你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唱?(生自评演唱情况,分析难点。)师: 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啊!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歌曲中出现了许多切分节奏(板书:“X X X”)和附点音符(板书:“X .X”),只有把它们的时值唱准(指难点处),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好,先听老师把节奏读一读。再听一遍。看看,哪些地方有它们的身影?生:略。3) 师:接下来我们再用“lai”把歌曲的旋律哼唱一遍,唱的时候要带着快乐的心情,面带微笑,还要注意老师刚才说的节奏,我要听到你们最美妙的声音。(提醒声音位置和坐姿)2、学习歌词:1)师生问答第一段歌词:师:这一次唱得好听多了!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比比看谁的脑子最灵,在听歌的时候已经把第一段歌词记住了。2)学唱第一段歌词:师:你的记性真好!下面我们把第一段歌词轻声地唱一唱。师:唱得不错,只是歌曲中出现的倚音我们没有唱出来,它在哪呢?生:略。(师范奏倚音,生练唱此乐句。)上滑音的教学:a .师:同学们,歌曲中还藏着个向上的箭号呢,你们找到它了吗?这个小记号是“上滑音”,有了它能让我们的歌声更有特色呢!听一听。(师范唱)b .师:你们也试试?生模仿唱此乐句。师:现在我们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要把这种迎接英雄回来的快乐心情唱出来,好吗?生:略。3)知识技能:师:现在熟练多了!可是同学们发现没有?平时我们唱的歌曲的演唱形式大部分是齐唱,而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生:略。师:为什么说是“对唱”?生:略。师:你听得可真仔细啊!那么老师刚才边表演边唱的演唱形式叫什么?生:略。课件出示“小博士”知识点:师:让我们来看看“小博士”是怎么说的?4)师生对唱:师:现在让我们来玩个游戏,也用对歌的方式唱唱第一段歌词!我唱甲,你们唱乙,谁接不上来就算输了哦!(师提醒生坐姿、气息以及“的”字唱法等。)师:好,现在你们来考考我,咱们再来一遍,要注意有“齐”字的地方表示我们要一起唱。生自评演唱情况:师:谁来说说你觉得自己的演唱怎么样?(教唱生觉得不足之处。)师:你觉得在演唱这首歌时,哪一句最有趣?或者说让你印象深刻的是哪句?生:略。师:(指着“七拨弄东”)哦,是这句。(师范唱此乐句)这句歌词让你想到了什么情景?它模仿的是什么声音?生:略。师:是的,像人们在敲锣打鼓地欢迎我们的英雄回来呢!你能模仿一下敲锣打鼓时的动作和表情吗?生:略。师:好,现在我们就用动作模仿敲锣打鼓,唱唱这句歌词,要把当时激动的心情唱出来哦!生:略。师(引导):同学们,鼓声是用来伴奏的,能敲得那么响,把我们的歌声都淹没了吗?生:略。师:把动作做出来就行了,别那么使劲敲。5)学唱第二段歌词:师:第二段也能唱吗?生:略。师:好,接下来我们把第二段的歌词也唱一唱。你们来问,我来答。(师生对唱第二段歌词)6)结束句学习: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第二段的结尾和第一段的不一样,多了一个结束句,这个“哎”字要唱几拍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生:略。师:有8拍哦,同学们要在心里默默地数。师:最后有两个声部,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声部,听一听。(师范奏第一声部)师:它的旋律走向是高还是低?(以手势提示生试唱)师:好,现在我们把结束句唱一唱。师:我们把前面一句和这一句接起来唱一唱。7)完整对唱两段歌词:师:现在老师想当听众,听你们把两段歌词连起来唱一唱。好吗?生:略。师:男生唱甲部分,女生唱乙部分。五、巩固学习:1)表演唱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对唱,而河北人更喜欢边扭秧歌边唱,谁能学学他们扭秧歌的样子?学老师刚才的手绢舞,做一、两个动作也可以。(请个别生表演手绢舞基本动作)学习舞蹈基本动作:手部动作:抓住手绢的一角,掌心向上,然后迅速地翻腕、压腕。(师示范,生模仿。)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秧歌的舞步有什么特点?(师示范)生:略。师:下面我们也来学学这十字步。(师生扭秧歌,请个别生上来扭秧歌。)脚步动作:前进两步,后退两步,称为“十字步”。六、总结:师:今天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很高兴和同学们度过了难忘的河北之旅,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扭着秧歌离开教室。再见!(播放对花音乐,生在乐声中离开教室。) 第五课 教学内容:演唱土风舞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土风舞,感受外国歌曲的舞蹈韵味,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及借助肢体、表情,从而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通过演唱歌曲、律动、音乐游戏等活动,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感受到更多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热情、轻快而饱满的声音演唱。 2歌曲演唱时的咬字、吐字。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伴着欢快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寓教于乐 1玩一玩 音乐游戏 游戏规则: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这个游戏的题目叫做找一找。老师这儿有只可爱的动物,过会儿我会把它悄悄地藏在一个小朋友身边。老师还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找一找,小兔藏在了谁身边。在他找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边拍手边唱歌,可以给他提示,但是不能用目光或眼睛老盯着藏玩具的小朋友、或者直接告诉他,而是用你们的歌声和掌声的变化来进行提示。找玩具的同学离玩具越近,歌声、拍手声越响;离玩具越远,歌声、拍手声越轻。明白了吗?希望大家要遵守游戏规则。教师总结:离玩具越近,我们的歌声就变强,而且是渐渐变强,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变化叫做渐强,反过来,谁来说说看? 2听一听 (1)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舞蹈并且简单跳出来。 (2)初步聆听土风舞。 (师请一个舞伴共同跳) (3)复听土风舞音乐。a)听完音乐,你的心情怎样? b)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唱一唱(1)按节奏读歌词。 (2)跟着琴轻轻哼唱。(学生找出难点,教师重点教唱。) (3)试唱曲谱。 (4)由学生选择自制乐器进行伴奏,以欢乐的情绪边唱边击。 4编一编、评一评 共同为歌曲编创集体舞 5唱一唱、跳一跳 师生共同表演 三、了解并欣赏各国的土风舞。 四、小结随音乐律动出教室。第六课 教学内容:演唱鳟鱼 教学目标: 1聆听鳟鱼,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 4感悟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对艺术歌曲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难点: 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歌曲的情绪和表现中,体会艺术歌曲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成就及创作环境,激发学生对作曲家的敬佩之情。交流中师生可唱唱熟悉的摇篮曲,调动听觉好奇心。 2、鳟鱼 (1)聆听中文版鳟鱼 (2)交流体会,如情绪、感受、歌词内容等 (3)本首歌曲的内容仿佛一个寓言故事一般,在歌词的表象后面有何象征意义呢? 结合介绍词作者创作背景、作曲家创作的背景。 (4)对比听外文版,边听边打拍子,听到第三段时举手,体会音乐旋律有什么变化。 (5)交流两种语言版本的不同之处,说明语言的变化对歌曲风格有影响,第三段音 调的变化后,表现什么情绪,音响色彩有何不同,探究作曲家在这里变化的用意。(6)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歌谱,提问:旋律怎样表现鳟鱼在明亮的水里自由自在游 动?。同时对比唱一下第三段小调旋律,体会作曲家用大小调明暗色彩对比的手法 表现情绪的变化。 (7)请学生对比教师的即兴伴奏与音响里的伴奏,体会伴奏怎 样营造意境、烘托情绪。 (8)歌曲特点小结:作曲家以诗歌的内容为中心,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 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9)了解教材艺术歌曲的定义。 3、教师总结,并简介歌词来源。由于政治原因,作者当时被关在监狱,为了表达他向往自由的心情而写的,鳟鱼把统治者比喻搅浑水的渔夫,把群众比做上当受骗的小鳟鱼,影射了作者对社会状况的愤慨和不满。 二、歌曲的结构: (1)引子 :表现了潺潺流水的形象及鳟鱼在河中自由的遨游。 (2)第一段:活泼天真的小鱼在河中嬉戏。 (3)第二段:渔夫要向小鳟鱼下毒手。 (4)第三段:情绪暗淡,渔夫搅浑水钓到了小鳟鱼。 三、介绍鳟鱼五重奏,并听音乐片段。 四、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 歌词: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曲; 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 演唱水平: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目的:艺术歌曲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 五、舒伯特艺术歌曲总结: 鳟鱼优美的旋律充分表现出一种抒情性,其从自己对歌词的体会出发,根据歌词特点而变化的旋律、调性等拓展了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揭开了浪漫主义的新乐章。 摇篮曲 教学内容:演唱摇篮曲 教学目标: 1听“少年舒伯特”的故事,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学习他热爱音乐、坚持不懈的精神。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温暖。 教学重难点: 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1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 2学生了解维也纳及金色大厅。 二、自主学习,保持兴趣 1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 师:在维出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2学生观看课件,读一读,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师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三、学习歌曲,感受体验: 1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 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 放歌曲范唱,学生静听摇篮曲。 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谈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的感受。 师小结: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4学生再次聆听,跟琴用“恩”轻唱歌谱。 5听唱法学唱歌曲 a、整体随琴听唱 师: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呢?演唱时妈妈的心情怎样? b、重点练唱带附点与装饰音的乐句 对比演唱带附点和不带附点的不同,感受摇篮“摇荡的的感觉”,引导唱好附点节奏。学生可模仿妈妈哄孩子睡觉的情形,随音乐摇晃身体或作拍宝宝的动作,进一步感受歌曲摇荡的感觉。 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表现出妈妈无限的温柔与慈爱。 C、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摇篮曲,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用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学生表演:学生上台表演,相互评价。 四、品味亲情 师:听了同学们演唱,我感受到了你们与妈妈之间深厚的爱。为了我们的成长,妈妈付出了许多。妈妈的恩情象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我们要感谢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感谢的? 学生用简短的话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 五、课堂小结 师:在妈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地成长着,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回报我们的家人。让我们唱着音乐家舒伯特的摇篮曲,再次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吧! 第七课教学内容:演唱小山羊 教学目标: 1.以剪羊毛律动导入,学生能感受愉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和风格。 2.用明亮、悠扬的声音演唱侗族民歌小山羊,表现小羊活泼可爱的形象。 3.在多种演唱形式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注重二声部训练,表现羊儿吃饱后的自由。 教学重点: 用明亮、悠扬的声音演唱侗族民歌小山羊;二声部合作。 教学难点: 在多种演唱形式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注重二声部训练,表现羊儿吃饱后的自由。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表演头饰。 教学过程: 一、活动参与,感受音乐。 师:你们看过剪羊毛吗?谁能模仿剪羊毛的动作? 生:模仿剪羊毛动作。 师:今天老师也领来了几只可爱的小羊,他们身上的毛这么长,你们想不想替它们剪一剪呢?(播放伴奏音乐) 生:生随音乐做动作 二、学习新课,感受歌曲。 1.初听歌曲 师:刚刚我们进行了有趣的律动游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好听的歌曲小山羊。 设问:请听一听歌中唱了些什么?表现了什么? 生:羊儿在青草地上愉快地奔跑,吃着青草,和它的主人一起玩耍。 师:你听的可真仔细,总结得也特别好。老师奖励你一个小羊头饰。 2.复听歌曲 生随乐自由朗读歌词,感受歌曲节奏。 3.朗读歌词 师引导生有节奏、有表情地朗读歌词,生生合作。 4.视唱歌谱 师带领生视唱歌谱、用U母音轻声哼唱。 5.歌词学唱 师教唱、生自学、师生合作领与合部分、难点解决。 6.二声部合作 高低声部的骨干音进行音程训练、注重声音的自由舒展。 7加入歌词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四、拓展延伸,表现音乐。 师:牧场真是热闹,除了羊毛剪子的咔嚓声、羊的叫声,你还能听到其它的声音吗? 师:那么我们邀请动物们一起来唱歌好吗?你想在哪一句加入动物的叫声?在哪里加上动作?和小组同学讨论编排一下,通过歌声以及你的表情,把我们对劳动的热爱还有自豪的心情表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谢谢你们的分享,让我们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音乐课吧! 酒 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七课演唱酒歌 教学目标: 1.感受酒歌的豪迈情绪,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土家族民歌酒歌。 2.想像唱酒歌时的情景,边唱边做情景表演。 教学重难点: 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土家族民歌酒歌;边唱边做情景表演。 教学用具: 课件、电子琴、酒杯等。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拍手律动。 播放斯琴格日乐演唱的蒙古族酒歌,师生随乐参与拍手律动。 设问: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心情? 生:欢快、愉悦、高兴 二、新课教授酒歌。 师: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土家族民歌酒歌,希望你们带着高兴的心情继续学习。 1.教师范唱,生仔细聆听,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生: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首歌的歌词非常质朴,唱出了土家族朋友间纯真的友谊。 2.师生朗读歌词,有节奏、有感情地。 设问: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情感来朗读歌词,客人才会一饮而尽呢? 生: 师:你们的表现特别棒,可以尝试和你的同桌手拿酒杯随乐朗读。 3.跟琴唱谱。 划拍唱谱,自主熟悉旋律。师指导。 4.用la音轻声哼唱旋律,注意音准。 5.二声部合作: 高声部教学、低声部教学,师生合作、分组合作。 三、创设情景,综合表演。 1播放背景音乐土家族民歌酒歌。 三五人一组,想像好友们在一起相聚喝酒时的情景,边唱酒歌边表演。 2分组表演,教师加入。 演唱组、舞蹈组、表演组。师生一起欢庆。(生生互评、师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 在热情、欢快的歌声中结束美妙的音乐课! 第八课教学内容:演唱知更鸟的歌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知更鸟的歌,并知道重唱、合唱是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知更鸟的歌,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知更鸟的歌。 2区别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晨”景。 1、导入。 师: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在这美好的时候你们会做些什么呢? 2、听赏晨景 (1)感受乐曲 (2)替乐曲取名 (3)乐曲简介 3、观赏早春知更鸟活动的画面。 (1)学一学 刚才听的是什么声音?谁来模仿一下。 (2)听一听 仔细听听是什么小鸟有如此美妙的歌声? 介绍知更鸟。 (3)唱一唱 随音乐用“jiu”哼唱歌曲第一声部。 二、体验“晨”歌 1、观察知更鸟在深秋迁徙的画面。 2、讲述知更鸟迁徙的原因。 3、聆听“小鸟”歌。 下面我们听听知更鸟是怎样诉说的?出示第一声部歌词。 4、师生合作学习二声部。 (1)学生演唱第一声部,教师演唱第二声部 (2)说一说歌曲旋律的特点 (3)师生互换声部演唱。 教师演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生与生分声部演唱歌曲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谁能说说知更鸟在唱这首歌时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三、表现知更鸟的歌 1、师生合作参与 (1)老师邀请一学生演唱歌曲。 (2)全班合唱歌曲。 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首歌。 2、学生设计不同形式表现知更鸟的歌 (1)分组设计 师: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形式演唱了歌曲,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说说你们的设计方案。看哪组设计得最好! 方案一:一位同学领唱第一乐段,两位同学演唱二声部(领唱与重唱) 方案二:全组同学齐唱第一乐段,合唱第二乐段(齐唱与合唱)。 方案三:. (2)分组练唱 (3)比一比 (4)评价 师:刚才我们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了歌曲,谁说一说,我们在演唱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5)颁奖 演唱形式多样且符合歌曲特点,情感处理到位同学上台领奖。 四、小结下课。 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八课演唱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台湾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表现歌中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的形象。 2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葡萄成熟以前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创编葡萄成熟以后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重点: 表现歌曲、创编歌词 。 教学准备: 课件、光碟、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律动进教室。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歌名叫什么?它是哪里的民歌? 2请大家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台湾方面的知识。 3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指出台湾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师简介台湾。 师:在我国的东南海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国的宝岛台湾。台湾四面环海,四季如春,水稻、甘蔗、樟脑是台湾的“三 宝”。台湾还是世界闻名的蝴蝶王国。台湾不仅以它独特的风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它的文化底蕴也相当的丰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热情 奔放、活泼风趣的台湾民间歌舞杵舞。 二、播放舞蹈杵舞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同欣赏了一段具有特色的台湾民间歌舞杵舞。那台湾名歌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台湾名歌蜗牛与黄鹂鸟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吧。(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 三、播放歌曲视频蜗牛与黄鹂鸟。 1师:请大家想一想,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 2听第二遍时,请大家用拍手、摆动身体等动作来感受歌曲的活泼风趣的情绪。 3请大家随范唱轻声学唱歌词,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活泼风趣的情感。 四、合作创编与表现 1请大家讨论歌中有几个角色?每个角色演唱时在音色和语气上有何区别? 2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唱歌曲。 3分组讨论:创编葡萄树成熟以后的歌词。 4交流演唱学生创编的歌词。 5师:同学们编得可真好,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蜗牛的什么精神呢?请学生来总结。 五、小结:在蜗牛与黄鹂鸟的歌声中结束教学。第九课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情感、速度、力度和表情学会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够和同学合作完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简单表演。 3、能积极参加以上音乐活动,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根据歌曲的故事情节,采用不同的情感、速度、力度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集体协作完成歌曲的表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感激发,情境导入 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 (课件展示五星红旗、红军帽、红缨枪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呢?你们了解红缨枪吗? 三、歌曲学习 将歌曲进行分段处理 第一段:叙述性段落 1、听音乐故事 师:十一岁的王二小每天都和小伙伴在山上放牛,可是有一天 (课件播放歌曲第一乐段。) 2、说一说 师:歌曲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怎样来唱的呢? 3、学一学 A、模仿演唱 B、学唱歌谱 (用“lu”哼唱全曲-用唱名视唱全曲-突破难点) 4、唱一唱 第二、第三段:故事起因 1、师生探究,讲故事 师:二小到哪儿去了? 在熟悉的音乐中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同伴是怎么说的。 (课件播放故事发展情况:敌人扫荡村庄,二小被抓。背景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 师:故事发展到这里,情况危不危急?如果你在场的话,会是什么心情呢? 2、唱一唱,比一比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唱呢? A、学生说出自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 B、学生分成几组,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 C、引导学生选择较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第四段:二小机智斗敌人 1、剧情设想 师:二小被抓,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你是王二小,被敌人抓住要你带路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2、歌曲学习 A、说情节 B、身势创作,激发情绪 C、引导学生用敲打椅子、跺脚、喊杀声等表现当时的情境,或用双响筒、鼓等。 3、歌曲表演 A、表演设计 B、表演故事 4、唱一唱 全班同学随音乐演唱歌曲第四段 四、课堂总结 五、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学习第五段音乐二小牺牲 1、激发情感 师:二小牺牲了,他把敌人带入了埋伏圈,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播放歌曲伴奏,教师有感情地、用恰当的速度和力度进行演唱,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2、进一步激发感情 3、唱一唱 (师指导生用悲痛、愤怒的情绪演唱歌曲)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