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0年历史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一)A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307589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20年历史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一)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2020年历史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一)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2020年历史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一)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20年历史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一)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共20题,20分) (共20题;共20分)1. (1分)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可容数千人。”清明上河图中也有大量熙熙攘攘街头热闹的景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B . 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C .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 .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进步发展2. (1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法,该历法的主要功能是( ) A . 用于占卜B . 观察天象C . 指导农事D . 辅助政治3. (1分)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其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 ) A . 清政府B . 帝国主义列强C . 侵华日军D . 北洋军阀政府4. (1分)被誉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是( )A . 孙中山B . 李大钊C . 毛泽东D . 陈独秀5. (1分)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 . 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 . 全国性抗战局面形成D . 国民党军队基本上扭转了战局6. (1分)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军事行动被毛泽东形象地比喻为“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人敌人的胸膛”。下列关于此次军事行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军事行动指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B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 . 将战争引向国统区D . 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7. (1分)长期在中国流行的跪拜礼被废除,因为这种礼仪( ) A . 野蛮粗暴B . 复杂繁琐C . 与西方差别太大D . 有损人格8. (1分)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B . 九一八事变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C . 土地改革完成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改革开放9. (1分)读题表: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19711991年),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1年(比率)1981年(比率)1991年(比率)日本(11.8%)中国内地(19.3%)中国内地(28.7%)新加坡(11.6%)美国(11.5%)美国(20.9%)印尼(9.1%)印尼(10.2%)德国(6%)A .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B . 改革开放的实施C .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D . 中国重返联合国10. (1分)为“中国依靠自己的科技力量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 A . 孙中山B . 毛泽东C . 袁隆平D . 邓小平11. (1分)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发展B . 中国的教育水平世界最高C . 社会发展需要人才、教育D . 邓小平十分重视科教兴国12. (1分)历史学者陈乐民认为“把雅典的民主制度总结出来,就是主权在民,轮番为治召开公民大会说选谁,谁就被选上。那时候的选举是非常粗糙、非常原始的。”陈乐民意在强调古雅典的选举( ) A . 保证了全体公民参与国家管理B . 维护了公民平等的社会地位C . 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公正无私D . 忽视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13. (1分)在明清经济相对繁荣的同一时期,西方各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 ) 手工工场逐渐取代了手工作坊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A . B . C . D . 14. (1分)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是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请从时空观念角度为下列图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主题( ) 克伦威尔在战场上 辛亥革命 英军向美军投降 攻占巴士底狱A . 封建制度覆灭B .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C . 资产阶级革命D . 历史上著名战役15. (1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这四部文献中,有一部文献在性质上与其他三部明显不同,它就是( ) A . 权利法案B . 独立宣言C . 人权宣言D . 共产党宣言16. (1分)1862年9月,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它起到的重要作用是( ) A . 废除了农奴制度B . 获得了民族独立C . 维护了国家的统D . 给北方带来了新的战斗力,扭转了战局17. (1分)某校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其中有一条谜语是“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反法西斯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打一国家名称。该国家是( ) A . 英国B . 法国C . 美国D . 苏联18. (1分)下图所示时间轴承载的史实反映出( ) A . 西欧走向联合的历程B . 西欧各国经济水平一致C . 西欧国家间矛盾消失D . 西欧的一体化水平最高19. (1分)世界各国出现“白领工人”,即大规模使用电控机器,熟练操作的高级工人。一些国家还制定了培养高素质工人的计划,如:联邦德国的“发达工人计划”,日本的“金蛋计划”,以及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工人培训计划”。材料最能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 ) A . 促使经济全球化得到空前的发展B . 推动人们生产方式的变化C . 促进科技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D . 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20. (1分)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1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千米。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己成为历史的记忆了。材料说明了( ) A . 恐怖主义猖獗B . 环境问题严重C . 能源短缺D . 毒品走私泛滥二、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共5题;共30分)21. (5.0分)中古时期是人类文明史的承前启后时期。当笼罩着它的神秘纱幕逐渐从欧洲飘散,一个新的世界即将来临。 (1)11世纪开始,西欧农民逐渐涌入城市。这一现象引起了西欧社会的哪些变化? (2)14世纪拜占庭帝国灭亡前夕,一些贵族逃往南欧、西欧,携带的古希腊罗马珍贵典籍为哪场思想解放运动准备了条件?请列举这场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 (3)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派遣开始远航,他到达了哪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向哪里转移? (4)1689年,英国通过哪部法案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综合以上,你认为推动世界历史翻开新篇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2. (7.0分)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沧桑的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南京条约签字 图二 中华民国成立图三 日本在南京递交投降书 图四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图一南京条约是哪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图二中华民国成立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其依据是什么? (3)图三1945年,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怎样的国内意义? (4)图四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发生在解放战争的哪次重大战役?你怎样理解“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23. (7.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谈到山东权益问题时,他严正指出:“假如有一国而欲承袭德人在山东侵略主义之遗产者,此和平之公敌,而为世界第二战之媒者也”。引自黄丹阳:浅谈梁启超在巴黎和会前后的政治贡献材料二:如图一,图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是怎样处理“承袭”问题的?中国的这种遭遇说明了什么?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国内哪一重大事件? (2)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乔”的笑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图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4. (6分)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 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我们这些集合在大会中的美利坚合众国的代表们吁请世界人士的最高裁判,来判断我们这些意图的正义性。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摘编自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材料三: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以死伤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法国大革命开始了制宪会议通过了 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权等基本原则。摘编自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材料四:(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1)材料一中英国“新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新制度建立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联合殖民地”宣布脱离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而独立? (3)材料三横线处应填写什么文件?制宪会议通过该文件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四中日本的这次“弃旧图新”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分析引发这次“弃旧图新”的外部因素。 25. (5分)名人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 1943年2月,美国总统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1)材料一中罗斯福“明智试验”的背景是什么?“明智实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2)依据材料二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3)美苏两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对20世纪四十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这里所说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共20题,20分) (共2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共5题;共30分)21-1、21-2、21-3、21-4、21-5、22-1、22-2、22-3、22-4、23-1、23-2、24-1、24-2、24-3、24-4、25-1、25-2、25-3、2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