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文科历史模拟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304769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文科历史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年高考文科历史模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年高考文科历史模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试卷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第卷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A. 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 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C. 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 谏官的职责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2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3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B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C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4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A习俗 B教化 C等级 D祭祀 5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A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B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竞事业C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 D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6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7影响图6曲线变化的因素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经济体制 图6A B C D8.下列言论中,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有关的是(美国外交家基辛格认为)“如果说历史能够给人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不可能没有均衡而取得和平,也不可能没有克制而实现正义”(美国总统尼克松1969年认为)“在军事防务方面将越来越多地由亚洲国家自己来处理” (1969年中国军方讨论国际形势时提出)“东和孙权北拒曹操”(1972年中共中央转发的毛泽东指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A B C D9.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说:“你们的战备,远非一种牺牲,而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凯恩斯的言论意在证明A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改善民众生活B美国在战争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罗斯福新政没有起到彻底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D罗斯福建立军事经济体制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10. 每年的“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阐明未来一年的方向。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报告中的词汇从“斗争”转向“和谐”,如,1978年前特别是“文革”期间往往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小丑、一小撮、倒行逆施等;90年代出现“依法治国”“服务”等词汇,“经济”高频率出现;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等新词不断涌现。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社会的发展进步 坚持改革开放政策A B C D11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甫和主教 B神甫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C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 D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是在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教士12法国无神论者让;梅叶认为:“为了建立良好的信条,人们必须仅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即正直、诚实和自然地正义的法则,而不要空谈骗子的神话,不要空谈信徒的偶像崇拜经验。”下列对此观点的解释最为恰当的是 A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C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 D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0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5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2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代海关货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曾于中国海关中任职的马士(Morse)在著作中对鸦片战争前粤海关的船钞征收作过详细的介绍: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对粤海关监督的效敬、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等,总计3278463两银。 摘编自蔡晓荣对近代中国第一个海关税则的一点新认识 材料二 咸丰八年(1858)修订新税则后几项重要进口商品的税率变动统计表货名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税率减少百分数棉花担6545721254斜纹布匹7895053599印花布匹14254986505袈裟布匹10684985308棉纱担6944862997羽缎丈9466313330另一方面,出口平均税率水准历年都较进口平均税率水准为高。如光绪十一年(1885),竟高出1倍以上。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近代前编 材料三 中国入世降税大事记2002年,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低至12%;2005年,降税涉及900多种商品,关税总水平由2004年的104%降低至99%;2006年,我国降低了小轿车等42个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最终完成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降税义务,我国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税率分别由入世前的70%至80%和18%至65%降至25%和10%;2010年,降低鲜草莓等6个税目商品进口关税后。给予最不发达国家4762个税目商品零关税待遇。 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粤海关征收高额关税的主要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关税调整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初中国调整关税的新内涵和积极意义。(9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横双向发展说” 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世界近代历史( 15001900年)进程的一家之言。其主要观点是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是指西方资本主义上升、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横向发展是指世界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取得联系,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过程 ;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制约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它们共同的基础和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从而把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进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纵横双向发展说”。(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司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他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他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梭伦材料二 北方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土地荒芜。北魏颁布均田令,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人授露田20亩。露田加倍授给,以备休耕。露田不得买卖,授田者身死或年满70者归还官府。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不须还官,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 摘自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说明梭伦是怎样使“他”重获自由的?(2分)这对于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依据材料二推断北魏土地所有制有哪几种类型,并说明依据(不得照抄材料)(6分)上述材料反映梭伦改革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有何相似之处?(3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君主顺时势而立宪法者,则其君安荣,其国宁息,如普、奥、日本等国是也。君主不肯立宪,民迫而自立,遂变为民主立宪者,如法国及南美洲诸国是也。特今日而立之,则国民之蒙福更早苟真有爱君爱国心者,不可不熟察鄙言也。摘自梁启超著立宪法议(1901年)材料二 现在民国的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宪法者人民权利之保障也。国家宪法良,则国强,宪法不良,则国弱。三权为欧美所需要,帮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帮独有于中国。把全国的宪法分作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权,第个权都是独立的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 摘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作者关于“宪政”思想的不同。(10分)(2)试评析孙中山的“五权分立”观点。(5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的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材料三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报道,联合国安理会2012年2月4日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两国投反对票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有外媒指出,西方国家对中俄的做法感到“愤怒”,不过中俄坚持认为上述决议草案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明美国等大国插手中东地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中东地区局势复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整个世界和平有什么影响?(3)从材料三看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咸丰八年(1858年),郑观应(时年16岁)应童子试未中,即弃学从商,十年(1860年)进入英国人傅兰雅所办的英华书馆夜校学习英语,并对西方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治十二年(1873年),郑观应参与创办太古轮船公司,同时还投资于实业,先后参股于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造纸公司、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并纳资捐得郎中、道员衔,与李鸿章等洋务派大员也交纳日深。光绪六年(1880年),编定易言一书,主张采用机器生产,加快工商业发展,鼓励商民投资实业,鼓励民办开矿、造船、铁路。主张“轻税以广去路”“重税以遏来源”的保护性关税政策。还大力宣扬了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应实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光绪二十年(1894年),一部体现他成熟而完整维新体系的盛世危言问世。盛世危言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给甲午战败以后沮丧、迷茫的晚清末世开出了一帖拯危于安的良药。洋务干将张之洞读了盛世危言以后评点道:“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之统筹全局择精语详”。“上而以此辅世,可谓良药之方;下而以此储才,可作金针之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郑观应的思想形成的原因。(6分)(2)张之洞在点评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时,使用了“上而以此辅世”“下而以此储才”两句话, 谈谈你对此话的理解。(9分)历史参考答案(1)24-35 DB ACABD ACBDC40(1)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西方国家积极开展海外(殖民)贸易。(6分)(2)趋势:进口税率大大降低,出口税率提高。(2分)影响: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和掠夺中国原料,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经济的作用;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利于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竞争。(8分)(3)新内涵: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或履行入世关税减让义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分)积极意义:提高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及社会体制改革,建立更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体制环境;有利于消除对我国的贸易歧视。(6分,三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1.( 12 分)提出观点:3 分。 明确表示赞同(反对) 、 一分为二(2 分);明确表示赞同(反对)、一分为二,有具体内容(“纵横双向发展说”)(3分)。评述观点:7 分。评述观点:7分,从答案所提供的三个时期中任选两个或三个时期论述即可(关键词:生产力发展、纵向发展、横向发展)。赞成材料中的观点或反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论述) ,史实具有典型性,说理充分,逻辑严密,基本反映“纵横双向发展说”所显示的历史进程可得 67 分。45. (1) 说明:颁布“解负令”。(2分)影响: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稳定了平民阶层;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4分)(2) 类型: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和土地私有制(或农民土地所有制)。(2分)依据:土地还授、买卖的规定。(4分)相似之处:解决土地问题,发展农业生产。(3分)46.(1)不同:梁启超认为民权有助于限制君权、官权,君主立宪可遏制革命,国民早日蒙福;孙中山主张主权在民,建立共和国;宪法是民权的保障,关系国家的强弱。(10分)(2)评析:孙中山的五权分立学说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把中西政治文明成果融铸创新,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可从民国的实践来看,也不尽完善。(5分) 47.(1)控制整个世界,建立全球霸权。(3分)(2)宗教、民族矛盾;历史遗留下的领土纠纷;西方大国对战略要地和石油资源的争夺;英、美、苏等大国直接间接地插手与干涉;地区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等。(8分)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地区的动荡不定,进而影响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分)(3)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2分)48(1)较早摆脱了八股取士的束缚,跻身商海,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小;(2分)长时间经营工商业的实践经验总结;(2分)对民族危机、西学传入、洋务运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深刻思考。(2分)(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主张,展示了完整的维新思想体系,其目的和内容都体现了“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时代要求,因而“可以辅世”;(5分)郑观应的改革主张中,包括了文化改革,同时主张发展实业、实行民主,对于培养新式人才、开启民智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可以储才”。(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