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计算题解析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304115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计算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计算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化学计算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计算题解析 1、有一份气体样品的质量是14.2 g,体积是4.48 L(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28.4B28.4 g / molC71D71 g / mol2、20 时,KCl的溶解度为34 g,若忽略固体溶解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则在该温度下,所配KCl溶液中K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 )A2 mol /LB3 mol /LC4 mol /LD5 mol /L 3、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1,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m2。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时,总质量为m3。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29 B29C29 D294、300 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 g溶质。现欲配制1 mol /L 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A14B15C21D23 5、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 /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A150 mL 1 mol /L的NaCl B75 mL 3 mol /L的NH4ClC150 mL 2 mol /L的KCl D75 mL 2 mol /L的CaCl2 6、某10% 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水后得到80 mL 20%的溶液,则该20%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6.25 mol /LB12.5 mol /LC7 mol /LD7.5 mol /L 7、要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约为2 mol /L NaOH溶液100 mL,下面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取8 g NaOH固体,放入250 mL烧杯中,用100 mL量筒量取100 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B称取8 g NaOH固体,放入100 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C称取8 g NaOH固体,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D用100 mL量筒量取40 mL 5 mol /L NaOH溶液,倒入250 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量取60 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8、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 / mol。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mol。(2)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个。(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L。(4)该气体溶于1 L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 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 9、将密度为1.84 g / 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 0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 /L、密度为1.20 g / cm3的稀硫酸。求:(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2)所需水的体积。10、取一定量Na2CO3和Na2SO4的混合物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 L CO2(标准状况下),然后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 g。试计算混合物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11、现有镁铝铜合金1.2 g,加入过量的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氢气1.12 L,反应后过滤得沉淀0.2 g。若将此合金放入过量的烧碱溶液中,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大约能产生多少升氢气?12、将6 g 铁粉加入200 mL 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得到200 mL 0.5 mol /L FeSO4溶液和5.2 g固体沉淀物。试计算:(1)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2)原Fe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3、将32.64 g Cu与140 mL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Cu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1)NO的体积为多少?(2)NO2的体积为多少?14、现有一种泉水样品,0.5 L这种泉水含有48.00 mg的Mg2。那么,该泉水中Mg2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多少?为使这种泉水所含的Mg2全部沉淀,应加入1 mol / L NaOH溶液的体积是多少?(要求写出简单过程。) 例130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与5.12克铜片反应,当铜片全部反应完毕后,共收集到气体2.24升(S.T.P),则该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 A.9mol/L B.8mol/L C.5mol/L D.10mol/L 从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看出,本题是选择题,只要求出结果便可,不论方式及解题规范,而此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能否熟练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第二种方法运用了守恒法,所以运算量要少得多,也不需要先将化学方程式列出,配平,从而大大缩短了解题时间,更避免了因不知按哪一个方程式来求硝酸所导致的恐慌.再看下题:例2在一个6升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X(气)和2升Y(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气)+3Y(气) 2Q(气)+nR(气) 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是 A.3 B.4 C.5 D.6 2.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例4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A.Zn和Fe B.Al和Zn C.Al和Mg D.Mg和Cu 3.极限法.极限法与平均值法刚好相反,这种方法也适合定性或定量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将混合物看作是只含其中一种组分A,即其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为100%(极大)时,另一组分B对应的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就为0%(极小),可以求出此组分A的某个物理量的值N1,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出混合物只含B不含A时的同一物理量的值N2,而混合物的这个物理量N平是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A,B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即N1N平N2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例54个同学同时分析一个由KCl和KBr组成的混合物,他们各取2.00克样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够HNO3后再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沉淀完全后过滤得到干燥的卤化银沉淀的质量如下列四个选项所示,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A.3.06g B.3.36g C.3.66g D.3.964.估算法.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当中的计算的量应当是较小的,通常都不需计出确切值,可结合题目中的条件对运算结果的数值进行估计,符合要求的便可选取.例6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温度()010203040溶解度(克/100克水)11.515.119.424.437.6A0-10B10-20C20-30D30-405. 差量法对于在反应过程中有涉及物质的量,浓度,微粒个数,体积,质量等差量变化的一个具体的反应,运用差量变化的数值有助于快捷准确地建立定量关系,从而排除干扰,迅速解题,甚至于一些因条件不足而无法解决的题目也迎刃而解例7在1升浓度为C摩/升的弱酸HA溶液中,HA,H+和A-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C摩,则HA的电离度是()An100%B(n/2)100%C(n-1)100%Dn%6、代入法将所有选项可某个特殊物质逐一代入原题来求出正确结果,这原本是解选择题中最无奈时才采用的方法,但只要恰当地结合题目所给条件,缩窄要代入的范围,也可以运用代入的方法迅速解题例8某种烷烃11克完全燃烧,需标准状况下氧气28L,这种烷烃的分子式是AC5H12BC4H10CC3H8DC2H7、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可根据各种的关系(主要是化学方程式,守恒等),列出对应的关系式,快速地在要求的物质的数量与题目给出物质的数量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从而免除了涉及中间过程的大量运算,不但节约了运算时间,还避免了运算出错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例9一定量的铁粉和9克硫粉混合加热,待其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共收集得9克水,求加入的铁粉质量为 A.14g B.42g C.56g D.28g 8、比较法已知一个有机物的分子式,根据题目的要求去计算相关的量例如同分异构体,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结构,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比等,经常要用到结构比较法,其关键是要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了解透彻,将相关的官能团的位置,性质熟练掌握,代入对应的条件中进行确定例10分子式为C12H12的烃,结构式为,若萘环上的二溴代物有9种同分异构体,则萘环上四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A9种B10种C11种D12种9、残基法这是求解有机物分子结构简式或结构式中最常用的方法.一个有机物的分子式算出后,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构,要最后确定其结构,可先将已知的官能团包括烃基的式量或所含原子数扣除,剩下的式量或原子数就是属于残余的基团再讨论其可能构成便快捷得多例11某有机物5.6克完全燃烧后生成6.72L(S.T.P下)二氧化碳和3.6克水,该有机物的蒸气对一氧化碳的相对密度是2,试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如果该有机物能使溴水褪色,并且此有机物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混合后加热产生红色沉淀,试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0.守恒法.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利用守恒法可以很快建立等量关系,达到速算效果.例12已知某强氧化剂RO(OH)2+能被硫酸钠还原到较低价态,如果还原含 2.4*10-3molRO(OH)2+的溶液到低价态,需12mL0.2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那么R元素的最终价态为 A.+3 B.+2 C.+1 D.-1例13120时,1体积某烃和4体积O2混和,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体积不变,该烃分子式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不可能是A、1B、2C、3D、4 例14取相同体积的KI,Na2S,FeBr2三种溶液,分别通入氯气,反应都完全时,三种溶液所消耗氯气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相同,则KI,Na2S,FeBr2三种溶液的摩尔浓度之比是 A.1:1:2 B.1:2:3 C.6:3:2 D.2:1:313.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是专门用来计算溶液浓缩及稀释,混合气体的平均组成,混合溶液中某种离子浓度,混合物中某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等的一种常用方法,其使用方法为:组分A的物理量a 差量c-b 平均物理量c(质量,浓度,体积,质量分数等)组分B的物理量b 差量a-c则混合物中所含A和B的比值为(c-b):(a-c),至于浓缩,可看作是原溶液A中减少了质量分数为0%的水B,而稀释则是增加了质量分数为100%的溶质B,得到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 例15有A克15%的NaNO3溶液,欲使其质量分数变为30%,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溶剂的1/2 B.蒸发掉A/2克的溶剂 C.加入3A/14克NaNO3 D.加入3A/20克NaNO3 14.拆分法.将题目所提供的数值或物质的结构,化学式进行适当分拆,成为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可以便于建立等量关系或进行比较,将运算简化.这种方法最适用于有机物的结构比较(与残基法相似),同一物质参与多种反应,以及关于化学平衡或讨论型的计算题.例16将各为0.3214摩的下列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最少的是 A.甲酸 B.甲醛 C.乙醛 D.甲酸甲酯 当然,解题方法并不仅局限于以上14种,还有各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经验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在众多的方法中,无论使用哪一种,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抓住题目中的明确提示,例如差值,守恒关系,反应规律,选项的数字特点,结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并结合通式,化学方程式,定义式,关系式等,确定应选的方法. 二.使用各种解题方法时,一定要将相关的量的关系搞清楚,尤其是差量,守恒,关系式等不要弄错,也不能凭空捏造,以免适得其反,弄巧反拙. 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后盾,解题时应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入手,在分析题目条件上找方法,一时未能找到巧解方法,先从最基本方法求解,按步就班,再从中发掘速算方法. 四.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多种解题方法结合一齐同时运用,以达到最佳效果.例17有一块铁铝合金,溶于足量盐酸中,再用足量KOH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使之完全变成红色粉末,经称量,发现该红色粉末和原合金质量恰好相等,则合金中铝的含量为 A.70% B.52.4% C.47.6% D.30% 综上所述,时间就是分数,效率就是成绩,要想解题过程迅速准确,必须针对题目的特点,选取最有效的解题方法,甚至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以达到减少运算量,增强运算准确率的效果,从而取得更多的主动权,才能在测试中获取更佳的成绩.1. D 解析:先据体积计算出n0.2 mol,再据M,计算出摩尔质量M71 g / mol。2、 D 解析:设溶液为0.1L,则该条件下溶液最浓时为饱和溶液:4.6 mol /L。3、C 解析:依据mA / mBMA / MB进行计算,即: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体积相同,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其质量比等于相应的摩尔质量比。4、 A 解析:原溶液浓度为5 mol /L,根据c1V1c2V2,原溶液体积与稀溶液体积比为15,则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14。 5、 B解析:注意本题考查的是浓度,与体积无关。6、 A 解析:根据m1w1m2w2,得原溶液质量为200 g。溶质质量为20 g,即0.5 mol,则浓缩后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25 mol /L。 7、 D 解析:考查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8、 解析:依据公式计算即可。9、(1)108.7 mL (2)1 000 mL解:n(硫酸)2 mol /L1 L2 molm(硫酸)2 mol98 g / mol196 gm(浓硫酸)196 g98%200 gV(浓硫酸)200 g1.84 g / cm3 108.7 mLm(稀硫酸)1.20 g / cm31 000 mL1 200 gm(水)1 200 g200 g1 000 gV(水)1 000 g1.00 g / cm31 000 mL10、0.09 mol 0.01 mol解:2HCl Na2CO3 2NaCl H2O CO2 1 mol 22.4 L n(Na2CO3) 2.016 Ln(Na2CO3)0.09 molBa(OH)2 Na2SO4 BaSO4 2 NaOH 1 mol 233 g n(Na2SO4) 2.33 g n(Na2SO4)0.01 mol 11、解:m(Cu)0.2 g Mg H2 2Al 3 H2 1 mol 1 mol 2 mol 3 mol n1 n1 n2 3/2 n2 24 g / moln127 g / moln21.2 g0.2 g1.0 gn1n21.12 L22.4 L / mol0.05 moln10.017 mol n20.022 mol2Al2NaOH2H2O2NaAlO23 H22 mol 67.2 L0.022 mol VV0.74 L12、铜质量为2.56 g,原溶液中Fe2(SO4)3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 /L解:Fe Fe2(SO4)3 3FeSO4 m 1 mol 1 mol 3 mol 56 g n1 n1 3 n1 Fe CuSO4 FeSO4 Cu m 1 mol 1 mol 1 mol 64 g56 g8 g n2 n 2 n 2 3n1n20.5 mol /L0.2 L0.1 mol56n1 g / mol8n2 g / mol6 g5.2 g0.8 gn10.02 mol n20.04 molm(Cu)0.04 mol64 g / mol2.56 gFe2(SO4)3物质的量浓度0.02 mol / 0.2 L0.1 mol /L13、方法一:由题意可知HNO3被还原的产物既有NO又有NO2,设生成NO n1 mol,它得到的电子就是3n1 mol,设生成NO2 n2 mol,这也是它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由得失电子守恒得到: n1n2 3n1n2解得 n10.26 mol,n20.24 mol标况下生成NO的体积是:0.26 mol22.4 L/mol5.8 L标况下生成NO2的体积是:0.24 mol22.4 L/mol5.4 L方法二:解:4HNO3(浓)CuCu(NO3)22NO22H2O 1 mol 2 mol n1 mol 2n1 mol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3 mol 2 mol n2 mol n2 mol 2n1n2n1n2解得 n10.12 mol,n20.39 mol;n(NO2)2n10.24 mol,n(NO)n20.26 mol标况下生成NO的体积是:0.26 mol22.4 L / mol5.8 L标况下生成NO2的体积是:0.24 mol22.4 L / mol5.4 L解析: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混合物计算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方程组,也可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进行计算。14、0.004 mol/L,8 mL。解析:c(Mg2)48.00103 g24 g / mol0.5 L0.004 mol /Ln(OH)2n(Mg2)20.004 mol /L0.5 L0.004 molV(NaOH)0.004 mol1 mol/L0.004 L4 mL例1 解法一:因为题目中无指明硝酸是浓或稀,所以产物不能确定,根据铜与硝酸反应的两个方程式:(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可以设参与反应(1)的Cu为xmol,则反应生成的NO气体为2/3xmol,反应消耗的硝酸为8/3xmol,再设参与反应(2)的Cu为ymol,则反应生成的NO2气体为2ymol,反应消耗的硝酸为4ymol,从而可以列出方程组:(x+y)*64=5.12,(2/3)x+2y*22.4=2.24,求得x=0.045mol,y=0.035mol,则所耗硝酸为8/3x+4y=0.26mol,其浓度为(0.26/0.03)mol/L,在8-9之间,只能选A. 解法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铜片只与硝酸完全反应生成Cu2+,则产物应为硝酸铜,且其物质的量与原来的铜片一样,均为5.12/64=0.08摩,从产物的化学式Cu(NO3)2可以看出,参与复分解反应提供NO3-的HNO3有2*0.08=0.16摩;而反应的气态产物,无论是NO还是NO2,每一个分子都含有一个N原子,则气体分子总数就相当于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的摩尔数,所以每消耗一摩HNO3都产生22.4L气体(可以是NO或NO2甚至是两者的混合物),现有气体2.24L,即有0.1摩HNO3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故所耗硝酸为0.16+0.1=0.26摩,其浓度为(0.26/0.03)mol/L,在8-9之间,只能选A. 从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看出,本题是选择题,只要求出结果便可,不论方式及解题规范,而此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能否熟练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第二种方法运用了守恒法,所以运算量要少得多,也不需要先将化学方程式列出,配平,从而大大缩短了解题时间,更避免了因不知按哪一个方程式来求硝酸所导致的恐慌.再看下题:例2 解法一:抓住“X浓度减少1/3”,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等于体积比,可分别列出各物质的始态,变量和终态: 4X 3Y 2Q nR 始态 3L 2L 0 0 变量 -1/3*3L=1L -3/4*1L=3/4L +2/4*1L=1/2L +n/4*1L=n/4L 终态 3-1=2L 2-3/4=5/4L 0+1/2=1/2L 0+n/4=n/4L 由以上关系式可知,平衡后(终态)混和气体的体积为(2+5/4+1/2+n/4)L即 (15+n)/4L,按题意混和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即(15+n)/4-5=5*5%,求得n=6. 解法二:选用差量法,按题意混和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按题意混和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即混和气体的体积增加了(2+3)*5%=0.25L,根据方程式,4X+3Y只能生成2Q+nR,即每4体积X反应,总体积改变量为(2+n)-(4+3)=n-5,现有1/3*3L=1L的X反应,即总体积改变量为1L*(n-5)/4=0.25L,从而求出n=6. 解法三:抓住混和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得出反应由X+Y开始时,平衡必定先向右移,生成了Q和R之后,压强增大,说明正反应肯定是体积增大的反应,则反应方程式中X与Y的系数之和必小于Q与R的系数之和,所以4+35,在四个选项中只有D中n=6符合要求,为应选答案. 2.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例4 将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因为是足量稀硫酸,13克金属全部反应生成的11.2L(0.5摩尔)气体全部是氢气,也就是说,这种金属每放出1摩尔氢气需26克,如果全部是+2价的金属,其平均原子量为26,则组成混合物的+2价金属,其原子量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代入选项,在置换出氢气的反应中,显+2价的有Zn,原子量为65,Fe原子量为56,Mg原子量为24,但对于Al,由于在反应中显+3价,要置换出1mol氢气,只要18克Al便够,可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7/(3/2)=18,同样假如有+1价的Na参与反应时,将它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3*2=46,对于Cu,因为它不能置换出H2,所以可看作原子量为无穷大,从而得到A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大于26,C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小于26,所以A,C都不符合要求,B中Al的原子量比26小,Zn比26大,D中Mg原子量比26小,Cu原子量比26大,故B,D为应选答案. 3.极限法.极限法与平均值法刚好相反,这种方法也适合定性或定量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将混合物看作是只含其中一种组分A,即其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为100%(极大)时,另一组分B对应的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就为0%(极小),可以求出此组分A的某个物理量的值N1,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出混合物只含B不含A时的同一物理量的值N2,而混合物的这个物理量N平是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A,B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即N1N平N2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例5本题如按通常解法,混合物中含KCl和KBr,可以有无限多种组成方式,则求出的数据也有多种可能性,要验证数据是否合理,必须将四个选项代入,看是否有解,也就相当于要做四题的计算题,所花时间非常多.使用极限法,设2.00克全部为KCl,根据KCl-AgCl,每74.5克KCl可生成143.5克AgCl,则可得沉淀为(2.00/74.5)*143.5=3.852克,为最大值,同样可求得当混合物全部为KBr时,每119克的KBr可得沉淀188克,所以应得沉淀为(2.00/119)*188=3.160克,为最小值,则介于两者之间的数值就符合要求,故只能选B和C. 4.估算法.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当中的计算的量应当是较小的,通常都不需计出确切值,可结合题目中的条件对运算 结果的数值进行估计,符合要求的便可选取.例6 要想使溶液析出晶体则先要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利用这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求此温度下的溶解度则有:ss+100100%=22%,解得s=28.2g,此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应该在30-40之间,也就是只有温度降到这一温度范围时溶液才可能析出晶体故选A 5.差量法.对于在反应过程中有涉及物质的量,浓度,微粒个数,体积,质量等差量变化的一个具体的反应,运用差量变化的数值有助于快捷准确地建立定量关系,从而排除干扰,迅速解题,甚至于一些因条件不足而无法解决的题目也迎刃而解例7 解:1升浓度为c摩/升的弱酸HA溶液,n(HA)=cmol,设电离的HA为x,则 HA?H+A-可知,起始 c 0 0电离 x x x平衡 c-x xx由HA、H+和A-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c摩,则c-x+x+x=nc,解得x=(n-1)cmol,HA的电离度为(n-1)cmolcmol100%=(n-1)100%,故选C. 6、代入法将所有选项可某个特殊物质逐一代入原题来求出正确结果,这原本是解选择题中最无奈时才采用的方法,但只要恰当地结合题目所给条件,缩窄要代入的范围,也可以运用代入的方法迅速解题例8 7、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可根据各种的关系(主要是化学方程式,守恒等),列出对应的关系式,快速地在要求的物质的数量与题目给出物质的数量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从而免除了涉及中间过程的大量运算,不但节约了运算时间,还避免了运算出错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例9 因为题目中无指明铁粉的量,所以铁粉可能是过量,也可能是不足,则与硫粉反应后,加入过量盐酸时生成的气体就有多种可能:或者只有H2S(铁全部转变为FeS2),或者是既有H2S又有H2(铁除了生成FeS2外还有剩余),所以只凭硫粉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不易建立方程求解.根据各步反应的定量关系,列出关系式:(1)Fe-FeS(铁守恒)-H2S(硫守恒)-H2O(氢守恒),(2)Fe-H2(化学方程式)-H2O(氢定恒),从而得知,无论铁参与了哪一个反应,每1个铁都最终生成了1个H2O,所以迅速得出铁的物质的量就是水的物质的量,根本与硫无关,所以应有铁为9/18=0.5摩,即28克. 10.守恒法.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利用守恒法可以很快建立等量关系,达到速算效果.例12因为在RO(OH)2-中,R的化合价为+3价,它被亚硫酸钠还原的同时,亚硫酸钠被氧化 只能得硫酸钠,硫的化合价升高了2价,根据2.4*10-3molRO(OH)2-与12ml*0.2mol/L=0.0024mol的亚硫酸钠完全反应,亚硫酸钠共升0.0024*2=0.0048价,则依照升降价守恒,2.4*10-3molRO(OH)2-共降也是0.0048价,所以每molRO(OH)2-降了2价,R原为+3价,必须降为+1价,故不需配平方程式可直接选C. 例14本题当然可用将氯气与各物质反应的关系式写出,按照氯气用量相等得到各物质摩尔数,从而求出其浓度之比的方法来解,但要进行一定量的运算,没有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殊性.根据四个选项中KI和FeBr2的比例或Na2S和FeBr2的比例均不相同这一特点,只要求出其中一个比值,已经可得出正确选项.因KI与Cl2反应产物为I2,即两反应物mol比为2:1,FeBr2与Cl2反应产物为Fe3+和Br2,即两反应物mol比为2:3,可化简为2/3:1,当Cl2用量相同时,则KI与FeBr2之比为2:(2/3)即3:1,A,B,D中比例不符合,予以排除,只有C为应选项.如果取Na2S与FeBr2来算,同理也可得出相同结果.本题还可进一步加快解题速度,抓住KI,Na2S,FeBr2三者结构特点-等量物质与Cl2反应时,FeBr2需耗最多Cl2.换言之,当Cl2的量相等时,参与反应的FeBr2的量最少,所以等体积的溶液中,其浓度最小,在四个选项中,也只有C符合要求,为应选答案.13.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是专门用来计算溶液浓缩及稀释,混合气体的平均组成,混合溶液中某种离子浓度,混合物中某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等的一种常用方法,其使用方法为:组分A的物理量a 差量c-b 平均物理量c(质量,浓度,体积,质量分数等)组分B的物理量b 差量a-c则混合物中所含A和B的比值为(c-b):(a-c),至于浓缩,可看作是原溶液A中减少了质量分数为0%的水B,而稀释则是增加了质量分数为100%的溶质B,得到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例15根据十字交叉法,溶液由15%变为30%差量为15%,增大溶液质量分数可有两个方法:(1)加入溶质,要使100%的NaNO3变为30%,差量为70%,所以加入的质量与原溶液质量之比为15:70,即要3A/14克.(2)蒸发减少溶剂,要使0%的溶剂变为30%,差量为30%,所以蒸发的溶剂的质量与原溶液质量之比为15%:30%,即要蒸发A/2克.如果设未知数来求解本题,需要做两次计算题,则所花时间要多得多. 14.拆分法.将题目所提供的数值或物质的结构,化学式进行适当分拆,成为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可以便于建立等量关系或进行比较,将运算简化.这种方法最适用于有机物的结构比较(与残基法相似),同一物质参与多种反应,以及关于化学平衡或讨论型的计算题.例16 这是关于有机物的燃烧耗氧量的计算,因为是等摩尔的物质,完全可用燃烧通式求出每一个选项耗氧的摩尔数,但本题只需要定量比较各个物质耗氧量的多少,不用求出确切值,故此可应用拆分法:甲酸结构简式为HCOOH,可拆为H2O+CO,燃烧时办只有CO耗氧,甲醛为HCHO,可拆为H2O+C,比甲酸少了一个O,则等摩尔燃烧过程中生成相同数量的CO2和H2O时,耗多一个O.同理可将乙醛CH3CHO拆为H2O+C2H2,比甲酸多一个CH2,少一个O,耗氧量必定大于甲酸,甲酸甲酯HCOOCH3拆为2H2O+C2,比乙醛少了H2,耗氧量必定少,所以可知等量物质燃烧时乙醛耗氧最多. 当然,解题方法并不仅局限于以上14种,还有各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经验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在众多的方法中,无论使用哪一种,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抓住题目中的明确提示,例如差值,守恒关系,反应规律,选项的数字特点,结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并结合通式,化学方程式,定义式,关系式等,确定应选的方法. 二.使用各种解题方法时,一定要将相关的量的关系搞清楚,尤其是差量,守恒,关系式等不要弄错,也不能凭空捏造,以免适得其反,弄巧反拙. 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后盾,解题时应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入手,在分析题目条件上找方法,一时未能找到巧解方法,先从最基本方法求解,按步就班,再从中发掘速算方法. 四.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多种解题方法结合一齐同时运用,以达到最佳效果.例17本题是求混合金属的组成,只有一个红色粉末与原合金质量相等的条件,用普通方法不能迅速解题.根据化学方程式,因为铝经两步处理后已在过滤时除去,可用铁守恒建立关系式:Fe-FeCl2-Fe(OH)2-Fe(OH)3-(1/2)Fe2O3,再由质量相等的条件,得合金中铝+铁的质量=氧化铁的质量=铁+氧的质量,从而可知,铝的含量相当于氧化铁中氧的含量,根据质量分数的公式,可求出其含量为:(3*16)/(2*56+3*16)*100%=30%.解题中同时运用了关系式法,公式法,守恒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