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体系有关表格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295348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体系有关表格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两个体系有关表格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两个体系有关表格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个体系有关表格作业活动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备注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注: 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时可不填写活动频率设备设施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序号设备名称类别型号位号/所在部位是否特种设备备注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注:1.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2.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作业活动: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序号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现有控制措施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层级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备注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评价级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注: 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风险点:岗位:设备设施: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现有控制措施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层级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备注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评价级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注: 1.分析人为岗位人员,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当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时可不填写频次。3.现有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五种措施分类填写,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4.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结合工贸行业特点依据GB6441填写,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5.评价级别是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7.管控层级是指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确定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职业病危害风险清单单元风险点风险等级职业病危害因素区域导致的职业病或健康损伤风险管控措施管控责任部门责任人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单位:风险点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备注编号类型名称序号名称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操作及作业活动12345注: 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单位:风险点检查项目标准评价级别风险分级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备注编号类型名称序号名称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123456注: 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确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议改进(新增)措施”,内容必须详细和具体。风险点统计表序号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备注危险源统计表序号风险点名称各等级危险源数量合计备注红(1级)橙(2级)黄(3级)蓝(4级、5级)合计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日常检查专业性检查综合性检查.编号类型名称风险点等级责任单位作业步骤(检查项目)管控措施交接班巡检设备电气车间级公司级序号名称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1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2.注: 注:1.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等。注: 2.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组织级别进行调整。3.根据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进行勾选。A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专业性检查综合性检查.设备电气车间级公司级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排查周期/组织级别1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3安全生产责任制456注: 注:1.排查类型主要包括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等。注: 2.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组织级别进行调整。3.根据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进行勾选。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计划过程排查过程整改过程验收过程编号类型名称风险点等级责任单位作业步骤(检查项目)管控措施排查类型排查周期责任单位责任人排查结果隐患描述隐患级别排查人排查时间形成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单位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资金额验收时间验收人验收情况序号名称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1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帐计划过程排查过程整改过程验收过程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责任单位责任人排查结果隐患描述隐患级别排查人排查时间形成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单位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资金额验收时间验收人验收情况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基础管理隐患排查表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标准排查周期排查类型责任单位责任人排查结果1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建立情况和存档情况;人员责任体系: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车间(班组)管理人员以及劳动者等各类人员的职业病防治职责和义务。管理部门责任体系:职业卫生领导机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以书面文件形式建立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并将其存入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档案二)。经过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的正式文件;涵盖从主要负责人到普通员工的所有岗位职责和相关管理部门责任体系:责任清晰,符合岗位实际;与单位实际存在的岗位相符合。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情况;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情况。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其他存在职业危害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100人,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在100人以下,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有经过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的机构成立正式文件;人员任命文件。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制度应针对本单位实际和现场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制定,并在运行中体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有效性。4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制定针对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岗位(工种)的操作规程。内容要符合岗位实际,具有可操作性。5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受职业卫生培训情况;劳动者上岗前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情况;劳动者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情况;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的劳动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卫生培训。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岗位的劳动者的培训,应考核合格并取得证书;劳动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应有相关记录资料,包括培训通知、培训教材或资料、培训记录、考试试卷、培训图片资料等;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的,应当重新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6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以下职业卫生档案:(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三)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五)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六)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档案分类和内容符合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要求,档案有电子版和纸质版,档案有专人管理;有专门的档案橱或档案盒;按年度或建设项目进行案卷归档并编号登记。7职业病危害申报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业病危害申报的时间、内容及回执情况。将职业病危害识别出的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时全面进行申报;有申报回执单;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自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注销手续。8职业卫生“三同时”建设单位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相应的评审,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情况;建立健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与档案情况。建设项目评价设计应符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编制预评报告,竣工验收前或试运行期间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在施工前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一般或者较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报告和设计进行评审及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验收;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外单位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评审和验收工作;评价和设计工作过程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备查;档案符合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要求。9职业健康监护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及建档情况;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及建档情况;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及建档情况;职业禁忌证和职业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处理情况;离岗职业健康检查的处理情况;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情况;对未成年工、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的安排情况;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劳动者岗位补贴发放情况。委托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查体;查体率达到100%;查体项目和查体周期必须符合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查体结果必须及时处理,包括复查、诊断、治疗、调离原有害作业岗位等,有处理记录;档案符合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要求。10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一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每三年一次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情况;用人单位专人负责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情况。检测项目和因素覆盖率要与实际情况一致;检测点覆盖率要达到100%;11职业卫生投入职业卫生投资制度建立情况;职业卫生投入概算和项内容设置情况。建立制度确保投入到位;每年年初要有职业卫生投入概算;职业卫生投入至少包括职业病防护设施费用、应急防护设施费用、应急防护用品费用、个人防护用品费用、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费用、职业健康监护及诊断治疗费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费用、职业病危害评价费用、职业病危害告知费用、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设置费用、职业卫生办公经费、职工保健费、工伤保险费等。12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用人单位应急救援制度、指挥、组织机构建立情况;职业病危害事故预案、专项预案、应急处置方案建立情况;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及总结情况。建立符合单位实际的应急救援制度;成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有符合单位实际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预案、专项预案、应急处置方案;每年组织1-2次针对性的应急演练。13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合同告知情况;职业卫生公告栏告知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结果告知情况;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书面告知情况。告知应符合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合同告知的内容和样式符合告知范本的要求;职业卫生培训告知内容符合岗位实际;职业卫生公告栏告知内容符合告知规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结果告知符合告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有书面告知记录。14外委作业管理承包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情况;承包商资质、职业病防治责任书签订情况;承包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配备情况;承包商人员查体情况;承包商个人防护用品发放情况;承包商工人培训情况。建立健全承包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承包商资质;承包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配备文件;承包商人员查体明细;承包商个人防护用品发放一览表;入厂教育合格记录;安全和职业卫生管理协议。现场管理隐患排查项目和内容举例A.1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包括: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情况。A.2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A.2.1 总体布局包括: 分区明确、布局合理; 高温车间纵轴按照全年主导风向合理设置;热源合理布置; 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宜的竖向布置情况;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在多层厂房的布置情况; 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废水排放管道敷设路线。A.2.2 设备布局 尘、毒发生源的布置情况: 设备和管道的密封情况; 热源布置情况; 厂房设计和设备的降噪和减振措施; 噪声源与操作人员相对布置情况; 噪声作业的远距离控制及隔声操作(控制)室设置情况; 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布置情况;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在多层厂房的设置情况。A.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维护 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防暑降温、防潮防寒、防辐射、事故通风等工程防护技术设施的种类、数量、位置、形式和性能参数等情况以及是否正常运行; 设置的防护设施经常性和事故性维护情况。A.4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及管理 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所配备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性能参数、适用条件以及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等情况; 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维护情况及作业工人的佩戴情况;A.5 急救援设施和用品及其维护 工作场所设置的报警装置、辐射剂量测量设备、个人剂量监测设备、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和强制通风设备,以及应急救援使用的通讯、运输设备等配置情况;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设置情况; 气防站和气防柜设置管理情况; 报警仪、事故通风、风向标等设置情况 空呼器、防毒面具、便携式报警仪等设置和使用维护情况; 急救箱及其药物的配备和维护使用情况;A.6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 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在醒目位置设置图形、警示线、警示语句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情况; 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情况。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现场隐患类风险点简况计划过程排查过程整改过程验收过程备注序号风险点名称所属单位风险等级排查内容标准排查周期排查类型责任单位责任人排查结果隐患描述隐患级别排查人排查时间形成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单位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资金来源资金额验收时间验收人验收情况基础管理类序号基础管理项目名称计划过程排查过程整改过程验收过程备注排查内容标准排查周期排查类型责任单位责任人排查结果隐患描述隐患级别排查人排查时间形成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单位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资金来源资金额验收时间验收人验收情况隐患排查计划序号排查类型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排查人员备注1日常隐患排查每天及时发现和消除日常的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和巡查。对所分管或负责的区域、设备、安全设施、等进行全面排查。岗位班组车间2综合性隐患排查二月份五月份通过全面排查,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对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进行全面排查车间公司3煤气专业隐患检查三月份及时发现和消除煤气系统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隐患,确保安全生产,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对所属区域内的煤气设备、管道及附属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车间公司4夏季四防隐患检查六月份防范和消除夏季可能造成的各类隐患,确保安全生产。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对所属区域内的设备、设施、人员等进行全面检查。车间公司事故隐患治理台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