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能力竞赛试卷.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295121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能力竞赛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能力竞赛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能力竞赛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能力竞赛试卷一、基础知识填空(30分)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 。2、爷娘闻女来, ;阿姊闻妹来, ;小弟闻姊来, 。3、子曰:“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4、 ,奉命于危险之间。5、出师表中诸葛亮指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 。7、陆游游山西村中描写农村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而又有一定哲理的句子是: , 。8、黄鹤楼一诗中表达诗人浓浓的乡愁的句子是 , 。9、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10、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 。1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请任意写出两句能体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 , 。12、建国50多年来,我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所写: , 。1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两句为: , 。14、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 , 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龚自珍 , 的献身精神。二、课外知识(25分)1、三国演义中,“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这句诗感叹的人物是 ,他身死的原因是 。2、都德作品中带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 是他的代表作,小说表现了一个孤苦无靠的少年 在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中的孤独感,烘托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3、电影乱世佳人是根据美国女作家 的长篇小说 改编的,“佳人”是指主人公 。4、水浒传中,虽占据山寨,却因嫉贤妒能,而不肯相留前来投奔的豪杰,最终被杀的是 。5、红楼梦中,最有才华的女子是 ,最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 ,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 。6、“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说的是三国时的 。7、西游记中“玄奘”如何叫“唐三藏”,原因为 。8、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分别是: 、 、 。9、中国文学史上四大神话传说分别是: 、 、 、 。10、对对子:上联:鹏飞万里前程远 下联: 上联:黑发应知勤学早 下联: 11、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点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3分)见了大河的汹涌,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 ,依然遗憾; , ,还是遗憾。出发吧,永远出发。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死的心情。三、古诗鉴赏(10分)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相见欢”是 ,又名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2)“剪不断,理还乱”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做 ,表达了作者 的心绪。这两句后人多用来比喻 。(3)你怎样理解末句的“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举例说说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2分) 四、现代文阅读。(一)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22分)友人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去年,我应邀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笔会。那是我第一次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一天,友人陪我游西湖。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怡人的西湖尽在蒙蒙细雨之中。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如诗如画,不由感叹:西湖风光,名不虚传。不料,友人淡淡一笑:“西湖虽秀,见得多了,不足为奇。” 友人的话,使我缄默良久。不由想起,前些年在广东上学,暑假回家陪外地的同学游京都,瞧他们到了故宫、长城、颐和园,一个个欣欣然、奋奋然的样子,不由觉得好笑。几天下来,他们游兴不减,我却已感到精神怠倦。每每在他们玩得兴高采烈之际,颇生打道回府之念,只是怕扫了同学兴致。方才一忍再忍,舍命陪君子。大凡最好的地方,若被自己的步履趟平了,也就会觉得兴味索然,诚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记得第一次发表作品的时候,尽管脸上还装模作样一副镇静漠然的样子,心中却早已乐得快不知姓什么好。最后,毕竟按捺不住心头的狂喜,终于撕下“假面具”,吆喝上三五好友,去学校附近的馆子,结结实实嘬了一顿。及至作品发表多了,那份“漠然”才弄假成真。大概,这也是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是一种青春的活泼,这是一种不满现状的感觉,这是一种向更高远目标跋涉的动力。在人生中,长久保持这种感觉并非易事。特别是对于那些走过了许多名山大川和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人来说,更是这样。对于这样的人,很容易产生的是“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感慨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踌躇满志。应该说,能在一片“景色”中沉缅,在满堂“喝彩”中陶醉,是人生的一种幸运,因为毕竟没有多少人能有“景色”可以回味,能有“喝彩”声可以慰藉;但这更是人生的一种不幸,因为这无疑是生命和才智的巨大浪费。漫漫人生之路,自然的风光没有穷尽,人类的事业没有顶点。我想对自己和友人说的是: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是的,快乐永远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中: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1、“游西湖”“游故宫”的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2、怎么理解第段的“那份漠然才弄假成真”?(2分) 3、“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它的作用是什么?(2分) 4、第段作者为什么说“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是一种青春的活泼”?(2分)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谁的哪首诗的句子?在这里表达了什么思想?(4分) 6、作者说沉缅于“景色”,陶醉于“喝彩”是一种不幸,为什么?(2分) 7、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应度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历程?(2分) (二)生命的摆位(12分)近来,常常听到“摆位”一词,诸如科技在国民经济中的摆位呀,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摆位呀,等等。我想到的,是生命的摆位。如果把世界上的各种事物与情感,按照从重到轻由贵到贱的顺序排列起来,那么,“生命”当摆在第几位?照他看来,生命应该摆在第一位。“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一首名诗,在他眼里,生命的位置,摆在自由与爱情之后,属于“老三”。以上两例,反映外国人的观点。现在,再来听听中国人的说法。“好死不如赖活”,“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话虽有些含糊,但意思还是表达出来了生命最重要,活命最要紧。不过,也不是所有中国人,都信奉“活命哲学”的。不是说“好死不如赖活”吗?孟夫子却主张“舍生取义”。不是说“蝼蚁尚且贪生”吗?方志敏却说:“假使能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我这一条蚁命!”在这位伟大的共产党人的心中,革命第一,生命第二,这种摆位,永不颠倒。在种种的摆位中,我以为生命的摆位最为重要,因为生命的摆位,决定了生存的方式。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生命的“宝贵”,在于它“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因此绝不能“虚度年华”与“碌碌无为”。他的一生,就是在血色与火光中,将自己锻炼成一块钢铁。裴多菲把祖国的自由看得至高无上,亲自参加了1848年的人民革命,用笔与剑同奥地利专制者搏斗,战死沙场。与其相反,那些“赖活”者,“贪生”者,有的卖身,有的卖友,有的卖国,虽然偷生一时,却遗臭万年。有人说,世界已经走向多元化,人的价值观也多元化了,各有各的活法,还谈什么“生命的摆位”呀?殊不知,多元化并没有取消是非、道德、法制的界限。孔繁森“活法”与王宝森“活法”,便有美丑之分,天攘之别。倘若活得 误,活得缺德,活得违法,就活得不痛快,活不踏实,甚至活不下去。这一切,又无不与“摆位”不当有关,或要钱不要命。要权不要命。要色不要命或要命不要信仰,要命不要原则,要命不要尊严如果让这些“错位”者上台执政,去抓经济,去抓开发,去抓管理,去抓教育那么,这个“抓”字,就得改写成“捞”字,或者“搂”字了;国家与人民,就要遭殃了。在这个物欲横流、许多人迷失本性的时候,重谈生命的摆位,不能算是“僵化”之言吧?1、作者认为“在种种的摆位中,生命的摆位最为重要”,这是为什么?(2分) 2、作者认为“世界已经走向多元化,人的价值观也多元化了,各有各的活法,不需要谈生命的摆位。”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2分) 3、文章中有“孔繁森的活法与王宝森的活法”之说,请联系实际说说他们二人各是一个什么样的“活法”?(2分) 4、文章结尾说“物欲横流”“许多人迷失本性”,这实际上强调了什么?(2分) 5、通读全文,概括出作者的观点。(2分) 6、读罢全文,概括出作者的观点。(2分) (三)一棵开花的树(15分)席慕容如果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我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1、诗歌中诗人流露的是一份怎样的情感?(2分) 2、诗中“树”和“花”两个意象有何象征意义?(3分) 3、找出诗中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3分) 4、怎样理解“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一句?(2分) 5、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你能体会作者抱怎样的爱情观吗?(3分) 6、你还能写出一句有关爱情的句子吗?(2分) 五、文言文阅读鸟说(12分)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口官 口官 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 ,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清戴名世)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指出其词性。(4分)(1)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2)巢大如盏 (3)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 (4)见辱于人奴以死 2、根据上下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雏且出矣( ) (2)主人戏以手撼其巢( )(3)乃托身非所( ) (4)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3、本文作者借鸟喻人。从文末作者发出的感慨看,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2分) 4、今天,从环保的角度我们应对鸟类持什么态度?(2分) 六、片断作文我喜欢贝多芬的月光,优雅、宁静。我经常躺在床上听这首曲子。房间里流淌着音乐的旋律,风轻轻地吹着,月光透过窗棱散落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音乐流淌到你身边,仿佛将你包围起来,轻轻地、柔柔地带着你飞升起来就这时刻有可能勾起你关于时间和空间里的许多片断,请发挥你的水平倾诉起来八年级语文能力竞赛模拟考试答题卷2004.11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古诗文默写(每格1分,共25分)1、 2、 3、 4、 5、 6、 7、 8、 9、(1) (2) (3) 10、 11、 12、 二、课外知识(10分)13、 14、A、 B、 C、 D、 15、(1) (2) 16、 17、 三、古诗鉴赏(6分)18、 19、 20、 四、现代文阅读。(一)开往春天的列车(22分)21、 22、 23、 24、 25、 26、 (二)成功登陆火星的“勇气”号探测器(16分)27、 28、 29、 30、 31、 (三)感动是一种养分(22分)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五、文言文阅读(9分)40、(1) (2) (3) (4) 41、 42、(1) (2) (3) 六、诗歌鉴赏。43、 44、 45、 46、 47、 七、写作。(30分)参考答案1、谁道人生无再少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5、淡妆浓抹总相宜6、只留清气满乾坤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9、直挂云帆济沧海 醉里挑灯看剑 将军白发征夫泪 铁马冰马入梦来 老夫聊发少年狂 (任意三句即可)10、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1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2、威武不能屈。13、李白 杜甫 诗经 国风 楚辞 离骚14、A、荆轲 B、屈原 C、诸葛亮 D、苏武15、(1)关羽(关心、关云长) (2)鲁滨逊(孙)16、如果你花上一年的时间画一幅画,那么只用一天功夫就能卖掉它。17、例: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18、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疾苦的忧虑。19、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之愧俸钱。20、关心国事、人民疾苦的忧国忧民之情。21、“我”在列车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一个)贫穷的小姑娘在列车上收集饮料瓶以自筹学费22、小姑娘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活像一尊技艺拙劣的雕塑。这个印象是通过对小姑娘的神态描写表现出来的。(意思对即可)2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能扣住题目要求说出看法和做法,且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即可)24、点明题旨(深化、升华主题);照应(扣住)文章标题。25、本小题属开放性试题,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谈(内容、语法、修辞等),无论喜欢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6、(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说明观点,又言之成理即可。)27、“勇气”号探测器是人类遣往其他行星的第一个可移动、自动化的、用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的大型实验室。(意思对即可)28、 29、答案要点:(1)了解火星及, 其演化过程。(2)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3)探测火星是否有生命。(4)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5)为人类进一步探索银河系打开一扇希望之门。(6)探索太空奥秘是人类的千年梦想。(答出其中四点,意见对即可)(共4分,每个要点1分)30、(甲)句:“以类似人的视角环视四周”“这儿瞧瞧,那儿看看”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寻找探测目标时视角广阔、动作灵活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意思对即可)(乙)句:用“敲敲打打”“搜集”“前进”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勇气”号工作时像地质学家一样科学严谨、有条不紊;语言生动有趣。(意思对即可)(共3分。能从两句中选择一句,得1分;能对该句进行恰当的具体分析,得2分)31、第一问答案要点:(1)孩子代表人类的未来和希望;(2)相信孩子具有丰富的想像力;(3)激发孩子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4)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第二问:因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需要勇气,需要有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意思对即可)(2分)32、树枝 比喻,生动形象33、果实坠地 朋友致意 34、指生命中充满生机的本质。35、关注一朵花为何鲜艳妩媚,一茎草为何摇曳多姿,一湖水为何清波荡漾,一尾鱼为何跃出水面,关注类似这些能给我们予感动的种种情景。36、这句话是:开放性试题,意思对、表意完整、语言流畅即可,如:我始终是一个受益者,在她的滋养下,渐渐长高、长大。37、人即使身处最艰苦最痛苦的生活环境,感动都能使人保持人格及说话的本能。38、标题直接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感动能使人钟爱自然,深爱生活,完善自我,能让人不丧失良知和天性。39、可从语言精美,线索明晰,叙议结合等方面任选一个特色阐发,意思完整,言之成理即可。40、(1)回头看 (2)拜访 (3)难道 (4)看见41、部下都没有回答的。42、(1)对现实生活的周密观察和严谨的逻辑道理。(2)事实胜于雄辩。在铁的事实(证据)面前,负薪者“伏而就罪”。(3)这个事实说明,天下事表面看来纷纭复杂,但都有它的规律,只要多思索、多观察,就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也警告了那些犯罪者,再狡猾的犯罪也会留下蛛丝马迹,终难逃脱法网。43、克孜巴郎。44、描写了一个失学少年黄昏去汲水的故事。45、温柔,因为诗人不忍心再用粗暴的语言来描述小克孜巴郎汲水时的所见所闻了,因为命运已经对她非常地不公平了。46、儿童失学。47、略。48、作文(略)一、古诗文默写(每格1分,共25分)1、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2、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3、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冰心纸船)4、谁言寸草心, 。(孟郊游子吟)5、飞流直下三千尺, 。(李白望庐山瀑布)6、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7、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朱自清春)8、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9、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10、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11、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12、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1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4、 ,似曾相似燕归来。(晏殊浣溪沙)1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觥筹交错,乐声悠扬的饯别场面的句子是 ,。16、论语十则指出“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句子是 , 。17、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豁达心境的诗句是: ,。18、曹操观沧海中描写岛上草木点染大海生机勃发的诗句是: ,。二、课外知识(10分)19、根据出师表的内容,请给下面的句子拟一句下联:(1分)为报恩鞠躬尽瘁, 。20、写出与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再另选一个历史人物,并写出相关的成语。(2.5分)(1)吕 蒙 (2)诸葛亮 (3)项 羽 (4)( ) 21、联系上文,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物内容。(1分)有一天,戴着面具的美和丑在海边相遇,她们互相怂恿:“咱们到海里去游泳吧。”于是她们摘下了面具,在海里游泳。过了一会儿,丑回到了海岸上,戴上了本来属于美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接着美也上来了,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丑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所以,直到今天, 。22、“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是唱给打不败的失败者的赞歌。这句话来自中篇小说 ,作者是 国小说家 。(1.5分)23、根据下面的消息,拟一条不超过25字的“一句话新闻”。(2分)温州都市报3月10日讯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来我市拍摄的温州专辑将于3月15日开始播出。专辑将分今古温州、温州商人、海外温州人等七个专题,每天30分钟连续一周对我市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尤其注重对温州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和温州人精神的挖掘报道,这是我市首次在中央级媒体全方面的展示,通过该片能让海内外关心温州的人,更广泛地了解和认识温州。播出时间:中央一套每日6:266:55,中央四套每日20:1020:40,3:053:35,11:1011:40。一句话新闻: 24、探究:综合下面有关资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2分)材料一:1994年,我国人口为5.4亿,到2000年则增长为12.95亿。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0%。材料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材料三: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人均为了获取这些资源,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材料四: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森林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去居住。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水秃林。结论: 三、古诗鉴赏。(6分)芙蓉楼送辛浙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25、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浙时的离情别绪的?26、这首诗歌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四、现代文阅读。(一)美丽的歧视(29分)胡子宏高考落榜,对于一个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轻人来讲,无疑是一个打击,8年前,我的同学大伟就正处于这种境地。而我则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大学。当我进入大学三年级时,有一天大伟忽然在校园找到了我,原来,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学生了。“祝贺你”我说。“是该祝贺。你知道吗,两年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完了,没什么出息,可父母对我抱有很大希望,我被迫去复读你知道被迫是一种什么滋味吗?在复读班,我的成绩是倒数第五”“可你现在”我迷惑了。“你接着听我说。有一次教英语的张老师让我在课堂上背单词,那会儿我正在读一本武侠小说。张老师很生气,说,大伟,你真是没出息,我不仅糟蹋你爹娘的钱还耗费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我噌地跳离座位,跨到讲台上指着张老师说,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一定要上大学。说着我把那本武侠小说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高考分数我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只差17分,今年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张老师,告诉他:我不是孬种”3年后,我回到高中的母校,班主任告诉我:教英语的张老师得了骨癌,我去看他,他兴致很高,其间,我忍不住提起了大伟的事张老师突然老泪横流。过了一会儿,他让老伴取来一帧旧照片,照片上,一位书生正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微笑。张老师说:“18年前,我是我教的那个班里最聪明也最不用功的学生。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像你这样的学生,如果能考上大学,我头朝下转三圈”“后来呢?”我问。“后来同大伟一样,”张老师哽咽着说,“对有的学生,一般的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用锋利的刀子去做他们心灵的手术相信吗?很多时候,别人的歧视能使我们激出心底最坚强的力量。”两个月后,张老师离开了人世。又过了4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又在大街上遇到了大伟,读博士的他正携女友悠闲地购物。我给大伟讲了张老师的那席话27、成绩倒数第五名的大伟怎么会考上北京某名牌大学呢?(2分)28、我提起大伟的事后,张老师为什么会突然老泪横流?试分析他此时的心理。(4分)29、“对有的学生,一般的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用锋利的刀子去做他们心灵的手术。”其中的“锋利刀子”指的是什么?(2分)你同意张老师的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分)30、你认为张老师最可贵之处在哪儿?(3分)31、当“我”给大伟讲完张老师的那席话后,他心理感受如何?你最想对大伟说的是什么?(6分)32、“美丽的歧视”,给你哪些启示?(4分)33、请用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与感悟。(5分)(二)谈机遇(22分)生活中,总能听到不少人发牢骚,抱怨幸运之神不肯光顾自己,不肯把机遇赐给自己:买奖券发不了财,投稿件如泥牛入海,想做黄继光那样的英雄却无战场可上,自认才高八斗却遇不上慧眼识人的伯乐总之,天不与我方便,只能放歌纵酒,怨天尤人。其实,机遇就如同水,无时无处不在人的周围,只是有些如空气中的水蒸气,人们漠视了它的存在,而当它以河水、溪水出现时,那些没有什么准备的人猝然见它急急用手捧起时,它又从他们的指缝间流去。不能说没有机遇,只不过大多数人没能把握住机遇而已。机遇只会对有准备的人产生影响,只有那些有很充足准备的人才能发现并利用机遇。机遇是偶然的,而准备却是“必然”的,没有充足的必然准备,“偶然”无济于事,因为“偶然”中包含着“必然”。高唱“时不利兮骓不逝”的项羽认为时运不济,天灭楚王。其实,他的机遇还少吗?“鸿门宴”便是一个绝妙的机遇。此后他无数次胜利也是机遇,机遇之神对他是倍加青睐了,他有无数个“偶然”,但他却没有“必然”的准备,他少时学文文不成,学武武不就,自己本身有限的能力,加上刚愎自用的个性,使他一次次地丧失了良机,落得自刎乌江,他这样对待自己的机遇,还能埋怨“时不利兮”吗?机遇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每一次竞赛、考试、评比又何尝不是机遇?正因为它们存在,我们才不断学习准备着。准备充分者,自然能脱颖而出。机遇于人如此,于国亦是如此。在世界经济腾飞的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已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这机遇,在第三次产业革命蓬勃而起的今天,放开国门的中国又同样面临着机遇,中国人在努力发展生产力,这生产力便是“必然”的准备,只有准备充足,才能把握住每一个科技腾飞而起的小机遇,把握住这些小机遇才能把握住这一个能振兴中华的大机遇。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才能把握机遇。34、选文第段画线句说“机遇就如同水”,你觉得这个比喻好不好?为什么?(4分)35、给选文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论证画线句子“只有那些有很充足准备的人才能发现并利用机遇。”(4分)36、选文第段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4分)37、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作者对“机遇”的理解。(4分)38、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抓住机遇的快乐或丢失机遇的痛苦呢?这些经历有没有促使你沉思有关“机遇”的问题呢?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机遇”的认识和理解。(6分)(三)背带(13分)傅天琳她只是顺着风顺着河流走去并随便剪下身后的一段路用来背她的孩子她和孩子缠在一起笑声叠在背上哭声叠在背上一条背带从孩子的肩母亲的肩搭下在母亲胸前交叉挽成结挽成蝴蝶她径直往前走着竹篮里的种子怎么也播不完母亲的爱怎么也播不完孩子只有种在母亲背上才能生长即使秋天她也能听见芽的声音蝴蝶结在胸前翩翩飘起母亲和孩子缠在一起白夜也解不开雷电也劈不开也许只有在孩子下地的时候蝴蝶结才会缓缓松开还原成路而她只是顺着风顺着河流走去她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画家她也不知道自己正径直走往一幅油画中去成为圣母39、“孩子只有种在母亲背上才能生长/即使秋天/她也能听见出芽的声音”,这组诗句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40、诗中的“蝴蝶结”一词表达效果怎样?(3分)41、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母亲形象的理解。(3分)42、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部分,请发表你的评价。(4分)五、文言文阅读。(15分)良马对高宗问岳飞曰:“卿得良马否?”对曰:“臣有二马,日啗刍豆数升,饮泉水一斛,然非精洁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百里。褫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高宗称善。(选自宋史)注释:dn啗:通“啖”,吃。ch刍:牲口吃的草。h斛:古代的一种量器,也是一种容器单位,十斗为一斛。介:通“甲”,这里作动词用,披上甲。奋:振作精神。午: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yu酉:酉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五时至七时。ch褫:夺去衣服或带,这里是脱去、解下的意思。m秣不择粟:喂养它什么粮食都要吃。秣:喂养(马匹)。踊跃:蹦跳的样子。f甫:开始,刚刚。4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日啗刍豆数升( ) 初不甚疾( )比行百里( ) 此其寡取易盈( )4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45、岳飞从 、 和 等三个方面对“致远之材”与“驽钝之材”进行了对比,指出能成为“致远之材”的原因是 ,而沦为“驽钝之材”的原因则是 。(5分)46、文末说:“高宗称善。”你认为高宗从岳飞的话中得到了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六、小片段训练。(30分)47、从我们成为学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成了学校这个美好大家庭中的一员,那么,学校的老师、同学就一定会在你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捕捉一个老师或同学的语言或行动令人你感动的瞬间,写成300字左右的片段,题目自拟。参考答案1、便引诗晴到碧霄2、春潮带雨晚来急3、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4、报得三春晖5、疑是银河落九天6、闲敲棋子落灯花7、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8、随风直到夜郎西9、潮平两岸阔10、谈笑有鸿儒1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12、落红不是无情物13、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14、无可奈何花落去15、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1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8、草木丰茂,洪波涌起19、因扶汉舍死忘生20、(1)刮目相看/刮目相待(吴下阿蒙) (2)三顾茅庐(鞠躬尽瘁)(3)四面楚歌(破釜沉舟) (4)曹刿一鼓作气 陈胜揭竿而起(鸿鹄之志)21、世上有些人常常错把美当做丑,把丑当做美。(根据上文,概括合情合理即可)22、老人与海 英 海明威23、央视一套、四套3月15日起连续一周播出温州专辑(必须要写出频道、播放的时间、播放的内容)24、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资源。25、首句写秋雨连江,夜幕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26、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27、美丽的歧视使大伟刻苦努力,最终考上大学。28、因为他当年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已经将学生送上了成功之路,此刻心理完全没有被学生歪曲误解的“难堪”和“懊悔”,有的只是欣喜与自慰。29、(1)歧视 (2)同意或不同意均可,但必须说明理由。30、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自己的良心善心是不图任何回报的。31、(提示:(1)抓住“懊悔、自责、内疚”来答(2)例:“大伟,请你去老师墓前一拜”等)32、略33、略34、好。这个比喻形象生动了凸现了“机遇”无时无处不在人们周围,却又难以把握的特点。用人们熟悉的,具体可感的“水”来比喻,使“机遇”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清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