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259528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成都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成都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A风驰电掣B大步流星C日行千里D迅雷不及掩耳2关于下列估测正确的是()A正常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65dmB正常人的心脏 1min 跳动 120 次C成年人走路的步幅约为 60cmD公交车的速度约为 120km/h3生活中能观察到许多物质运动的现象,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高速公路上,汽车疾驰B煮饭时米粒上下翻滚C8 月,丹桂飘香D苹果从树上落下4下列情景中,哪一个运动对象的速度最大()A某同学用 165s 骑自行车前进 1000mB手扶拖拉机在 20min 内前进 4.8kmC某学校百米赛跑的记录是 11.1s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时限速 30km/h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时间之比是5: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2:15B15:2C5:6D6:56短跑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5s 末的速度是 9m/s,l0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 10.2m/s,则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A前 5s 内任意时刻,运动员的速度均为 9m/sB前 5s 内运动员的路程一定为 45mC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9.6m/sD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0m/s7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保险箱”,当人们存放自己的贵重物品后,用仪器记录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信息,以便今后用这些独有的信息才能取自己的东西,防止被别人盗领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存放的是人发声的哪个特征()A响度B音调C音色D三者都有8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9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关于此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B音叉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C该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D声音具有能量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优美的歌声一定不是噪音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频率会发生变化11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 3108m/s B月亮是光源C日食的形成原因与小孔成像的原因相同D甲、乙两人在照同一面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了乙,但乙不一定能看到甲13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4甲、乙两小车同向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15如图是一只石英钟某一时刻在平面镜中的像,则当时实际的时刻应是()A4:50B7:50C6:50D7:1016两块完全相同的平面镜上、下挂在竖直的墙壁上,两平面镜间有一定的距离,一物体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则经过两块平面镜成像后,物体的像可能是选项中的()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7如图所示,利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刻度尺放置错误的是,物体的长度为cm18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2.44cm、12.42cm、12.4cm、12.43cm,其中错误的是,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为19“神舟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二号”是的,它们相对于地球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20关于地震的发生,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声波获得信息21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22在公共场所“轻声细语”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细语”是指声音的 小,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低(选填“音调”、“响度”、“音色”)23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24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光照到平静的水面会发生(选填“漫”或“镜面”)发射三、作图与计算(共16分,计算题必须要写出对应的公式和演算步骤,只有最后答案不得分)25一束光线 AO 从玻璃斜射到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该束光线 在界面上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26在图中,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27如表是福州至厦门的 D6201 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 到站、发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车站里程/km到站时刻发车时刻福州006:30福清5506:5706:59莆田10507:1807:21泉州17407:4607:49厦门27608:45(1)列车从福州到厦门所用的总时间为多少分钟?(2)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28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 355m 处鸣笛后 2s 听到回声,已知声 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求:(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 s1(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s2(3)汽车的速度 v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29在降落伞比赛的活动中,小利将活动中的具体数据进行了记录,用于研究降落伞的滞留时间与哪些 因素有关请你分析如表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降落伞的伞绳长m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面积m2降落伞的总重量g降落伞释放高度m降落伞滞留时间s11圆形0.52033.6721圆形12035.8231圆形12034.9141正方形12035.8151.5正方形12035.8361.5正方形12069.24(1)实验中利用到的科学方法是(2)如果要探究降落伞的面积对滞留时间的影响,应该选两组数据分析(3)分析数据 2、3 可知3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tBC=s,vAB=cm/s31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 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黑暗”或“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2)要观察到 A 的像,眼睛应处于侧(填“A”或“B”)(3)实验中,小丽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 B 时,始终无法使蜡烛 B 与已点燃的蜡烛 A 的像完全重 合,她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4)小丽通过实验得到了如表 3 的数据,其中最后一组数据并不完全相等,请问这组数据对不对,并说明原因: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10.00cm 10.00cm 15.50cm 15.50cm 20.04cm 20.06cm五、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32“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成语中的“杯弓蛇影”;成语中的“形影不离”等,如图所示,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 是()A手影光的反射B形影不离的“影”光的直线传播C杯弓蛇影光的反射D倒影光的直线传播33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34如图是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图若现有一军舰位于S点处,则潜水艇中的人通过潜望镜看到的军舰的位置在图中的()AABBCCDD35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一定是图线aB一定是图线bC可能是图线bD可能是图线c36两个同学从桥头走到大桥的1/4处时,忽听背后火车鸣笛,甲转身向后以4米/秒的速度跑至桥头,火车刚好上桥;乙听到鸣笛声以4米/秒的速度立即向前跑,至桥另一头时,火车正好追上他则火车的速度为()A4米/秒B8米/秒Cl2 米/秒D16米/秒二、综合题(共10分,第7题在解答时应写出重要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得分)37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图1、2、3、4四个带孔的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为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用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无关,你选用卡片;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若由你进行探究,你将如何设计带孔的卡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3)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8某初中物理课外兴趣小组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探究益智游戏“打砖块”中的物理原理,游戏中 游戏者需操作底边上的一根水平“棒”,让一颗不断弹来弹去的“球”在撞击作为过关目标消去的“砖块”的途 中不会掉落到底边上,把砖块全部消去就可以破关球碰到砖块、棒与边界都会反弹,球碰撞后速度大小 不变,反弹前后速度方向的规律与光的反射规律相似,设在游戏中棒的长度为 1cm,每次发球时,球放在棒 的右端,ABCD 为一个矩形,AB 边是砖块,BC、AD 是边界,其中 CD 边长 13cm,BC 边长 15cm,如图所示,已知每次发射时球的速度均为 5cm/s(1)若小球垂直于 CD 边向上发射,求小球经多长时间回到底边?(2)若小球以斜向右上的方向发射,在 E 点第一次与边界相碰,如图已知 E 点到 C 点的距离为 9cm,球每次与边界发生碰撞后,轨迹与边界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都满足竖直边比水平边比轨迹边等于 3:4:5 的 特点,在球发射的同时,棒立即水平向右做单方向的匀速运动,为保证球不从 CD 边掉下,则棒的速度范 围为多少?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A风驰电掣B大步流星C日行千里D迅雷不及掩耳【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要判断哪个成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就看哪个成语中既有时间又有路程【解答】解:这四个选项中的成语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非常得快,但在这四个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一日千里”,因为这个成语中既有时间又有路程,“一日”指的是时间,“千里”指的是路程故选:C2关于下列估测正确的是()A正常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65dmB正常人的心脏 1min 跳动 120 次C成年人走路的步幅约为 60cmD公交车的速度约为 120km/h【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5cm=16.5d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一般地板砖的边长在60cm左右,成年人的步幅与此差不多,在60cm左右,故C符合实际;D、公交车行驶的速度较慢,一般在40km/h左右,不可能达到120km/h,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3生活中能观察到许多物质运动的现象,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高速公路上,汽车疾驰B煮饭时米粒上下翻滚C8 月,丹桂飘香D苹果从树上落下【考点】机械运动【分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解答】解:A、汽车在公路上疾驶,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B、煮饭时米粒上下翻滚,米粒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C、丹桂飘香,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D、苹果从树上落下,苹果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选C4下列情景中,哪一个运动对象的速度最大()A某同学用 165s 骑自行车前进 1000mB手扶拖拉机在 20min 内前进 4.8kmC某学校百米赛跑的记录是 11.1s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时限速 30km/h【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将4个选项中的时间单位或路程单位统一,然后分别计算出速度的大小然后即可比较出其大小【解答】解:A、某同学骑自行车前进的速度v=6.1m/s;B、手扶拖拉机前进的时间s=20min=1200s,路程s=4.8km=4800m,速度v=4m/s;C、某学校百米赛跑的最快速度v=9m/s;D、载重汽车在城区行驶时限速时的最大速度v=30km/h=m/s8.3m/s;综上所述,C选项的速度最大故选C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时间之比是5: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2:15B15:2C5:6D6:5【考点】速度的计算【分析】已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的量程和时间关系,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它们的速度之比【解答】解:根据v=可得:=故选D6短跑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5s 末的速度是 9m/s,l0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 10.2m/s,则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A前 5s 内任意时刻,运动员的速度均为 9m/sB前 5s 内运动员的路程一定为 45mC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9.6m/sD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0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即物体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确定位移与总时间即可求解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A、5s末的速度是9m/s,是瞬时速度,故A错误;B、因为5s末的速度是9m/s,是瞬时速度,所以前 5s 内运动员的路程不一定为 45m,故B错误;CD、总路程s=100m 总时间为t=10s;则平均速度为v=10m/s,故C错误,D正确故选:D7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保险箱”,当人们存放自己的贵重物品后,用仪器记录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信息,以便今后用这些独有的信息才能取自己的东西,防止被别人盗领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存放的是人发声的哪个特征()A响度B音调C音色D三者都有【考点】音色【分析】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人说话的特色是不同的【解答】解:因为每个人发声的特点都不同,即音色不同,这样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进行辨别不同人的说话,所以“声纹”记录的是主人的音色;故选C8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可以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可以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是环保的做法,符合题意;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C9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关于此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B音叉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C该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D声音具有能量【考点】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能量【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解答】解:AD、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声音也具有能量,故AD正确;B、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正确;C、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采用了转换法,故C错误故选C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优美的歌声一定不是噪音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频率会发生变化【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噪声及来源【分析】(1)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人不一定能够听到;(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与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4)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解答】解: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不一定听得到,与声音的响度及频率有关,故A错误;B、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故B正确;C、优美的歌声如果影响了周围人的休息,所以从环保的角度,这也是噪声,故C错误;D、不同介质在传播声音时,不会改变声音的音调,频率也不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B11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A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 3108m/sB月亮是光源C日食的形成原因与小孔成像的原因相同D甲、乙两人在照同一面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了乙,但乙不一定能看到甲【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源;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反射的可逆性【分析】(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2)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3)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4)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解答】解:A、因为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A错误;B、月亮只是反射了太阳光,本身不能发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故B错误;C、日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C正确;D、如果甲在镜子中能够看到乙的眼睛,根据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乙反射出的光线能再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后进入甲的眼睛,那么逆着这束光线,光路仍然是成立的,也就是从甲的眼睛反射出的光线经平面镜的反射后会进入乙的眼睛,所以乙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如果甲不能看到乙的眼睛,那么乙在镜子中就不能看到甲,故D正确故选C13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考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漫反射【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同时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发射,特别是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不平行,但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则入射角为9020=70,所以反射角也为70,所以A说法错误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B说法正确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增大5,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10所以C说法错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D说法错误故选B14甲、乙两小车同向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由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路程逐渐的变大,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做匀速运动,当运动路程为10.0m时,运动时间为5s,运动的速度V乙=2m/s;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是不变的,甲一直在10.0m处不动,处于静止状态;据此判断出A、B的正误(2)根据甲和乙的速度求出6s甲、乙运动的路程,再根据甲和乙原来的距离,判断出甲、乙之间的距离;同样的办法求出甲、乙的运动路程;据此判断出C、D的正误【解答】解:A、乙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个定值,乙做匀速运动;甲的图象是一条过10.0m的射线,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不变,甲处于静止状态,所以A错误;B、因为甲是静止的,运动速度为0,所以B错误;C、经过6s,甲依然在10.0m处;由图象可知,乙在5s内运动的路程是10m,速度为=2m/s,6s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S=Vt=2m/s6s=12m,甲和乙相距的距离为12m10.0m=2m,所以C是正确的;D、由图象可知:乙在5s内运动的路程是10m,甲静止,通过的路程为0m,所以D是错误的故选C15如图是一只石英钟某一时刻在平面镜中的像,则当时实际的时刻应是()A4:50B7:50C6:50D7:10【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平面镜中的钟表是左右对称的,可以利用12点与6点连线作对称轴读表针的对称图形几点的方法【解答】解:过12点与6点作一条直线,作出表针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如图:也可从图中像的后面观察可知,准确的时间应该是7点10分;故选D16两块完全相同的平面镜上、下挂在竖直的墙壁上,两平面镜间有一定的距离,一物体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则经过两块平面镜成像后,物体的像可能是选项中的()ABCD【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此题【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分析可知,D图符合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7如图所示,利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刻度尺放置错误的是B,物体的长度为2.20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1)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2)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解:刻度尺使用时刻度越贴近物体误差越小,所以A的放置方法正确,B的放置方法错误;图示A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从零刻线开始测起的,物体的长度是:2.20cm故答案为:B;2.2018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2.44cm、12.42cm、12.4cm、12.43cm,其中错误的是12.4cm,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为12.43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一定,测量结果可能估读值不同,但准确值是相同的,如果准确值与大部分不同,则此测量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求其它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解答】解:比较四个测量值可知12.4cm与其他三个数值有效数字不同,所以12.4cm是错误的,应该舍去;物体的长度为L=12.43cm故答案为:12.4cm;12.43cm19“神舟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它们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选填“静止”或“运动”)【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神舟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他们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20关于地震的发生,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信息【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地震前夕发出次声波,人感觉不到,动物能感觉到(2)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具有较大能量,也有很强的穿透性,在医学领域有很多应用【解答】解:(1)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2)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医学中B超是利用超声波可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故答案为:次;超21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变小;介质22在公共场所“轻声细语”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响度 小,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音调低(选填“音调”、“响度”、“音色”)【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轻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大小、强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因此“轻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声音的音调低;故答案为:响度;音调23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3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仍能(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去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当人到镜面的距离为3m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m,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是不影响成像的故答案为:3;仍能24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光照到平静的水面会发生镜面(选填“漫”或“镜面”)发射【考点】漫反射;镜面反射【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解答】解: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平静的湖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光照到平静的水面会发生镜面反射故答案为:漫;镜面三、作图与计算(共16分,计算题必须要写出对应的公式和演算步骤,只有最后答案不得分)25一束光线 AO 从玻璃斜射到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该束光线 在界面上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解答】解: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入射光线与液面成60角,则入射角为9060=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26在图中,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27如表是福州至厦门的 D6201 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 到站、发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车站里程/km到站时刻发车时刻福州006:30福清5506:5706:59莆田10507:1807:21泉州17407:4607:49厦门27608:45(1)列车从福州到厦门所用的总时间为多少分钟?(2)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已知从福州直达厦门的开始时间和到达时间,可求全程运行的时间;(2)从表格中找出从福州到莆田的路程以及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平均速度【解答】解:(1)D6201列车从福州直达厦门的运行时间:t=8:456:30=2h15min=2.25h=135min;(2)由题知,从福州到莆田的路程s=105km,D6201列车组从福州到莆田的时间:t=07:186:30=48min=h=0.8h,D6201列车组从厦门到莆田的平均速度:v=131.25km/h答:(1)D6201列车组从福州直达厦门的运动时间是135min;(2)D6201列车组从厦门到莆田的平均速度是131.25km/h28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 355m 处鸣笛后 2s 听到回声,已知声 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求:(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 s1(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s2(3)汽车的速度 v【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1)根据s=vt计算成声音传播的距离;(2)先求出车走过的距离,再用司机距山崖的距离减去车走过的距离得出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3)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行驶的速度【解答】解:(1)由v=得,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2s=680m;(2)车走过的距离:s车=2ss声=2355m680m=30m,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355m30m=325m;(3)汽车的速度:v=15m/s答:(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为680m;(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为325m(3)汽车的速度 15m/s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29在降落伞比赛的活动中,小利将活动中的具体数据进行了记录,用于研究降落伞的滞留时间与哪些 因素有关请你分析如表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降落伞的伞绳长m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面积m2降落伞的总重量g降落伞释放高度m降落伞滞留时间s11圆形0.52033.6721圆形12035.8231圆形12034.9141正方形12035.8151.5正方形12035.8361.5正方形12069.24(1)实验中利用到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如果要探究降落伞的面积对滞留时间的影响,应该选1、2两组数据分析(3)分析数据 2、3 可知降落伞滞留时间的长短与降落伞的总重有关,在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的总重越大,降落伞滞留时间越短【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影响降落伞的滞留时间的所有因素,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分析两个数据中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通过比较滞留时间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解答】解:(1)由表格可知,实验时控制一些量不变,所以利用到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分析数据1、2可知:在绳长、形状、总质量、释放高度相同时,伞面面积越大,伞在空中滞留时间越长(3)数据2、3:保持不变的因素有:降落伞的伞绳长、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面积、降落伞释放高度;降落伞的总重不同,引起降落伞滞留时间不同,而是降落伞的总重越大,降落伞滞留时间越短,由此可知:降落伞滞留时间的长短与降落伞的总重有关,在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的总重越大,降落伞滞留时间越短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法;(2)1、2;(3)降落伞滞留时间的长短与降落伞的总重有关,在其它因素都相同时,降落伞的总重越大,降落伞滞留时间越短3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小(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tBC=1s,vAB=2.5c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测出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v=可以求出速度(2)若要计时方便,应让下车下滑速度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3)由图示求出小车的运动时间与路程,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解答】解:(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要根据v=进行测量(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由图知,tBC=15:35:2315:35:22=1s,tAB=15:35:2215:35:20=2s,SAB=10.0cm5.0cm=5.0c,平均速度vAB=2.5cm/s故答案为:(1)v=;(2)小;(3)1;2.531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 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选填“较黑暗”或“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2)要观察到 A 的像,眼睛应处于A侧(填“A”或“B”)(3)实验中,小丽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 B 时,始终无法使蜡烛 B 与已点燃的蜡烛 A 的像完全重 合,她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4)小丽通过实验得到了如表 3 的数据,其中最后一组数据并不完全相等,请问这组数据对不对,并说明原因:对,测量距离时有误差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10.00cm 10.00cm 15.50cm 15.50cm 20.04cm 20.06c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2)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眼睛应在A蜡烛一侧观察(3)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4)实验过程中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可能是测量有误差,可能是忽略玻璃板的厚度等【解答】解:(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因为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并且必须通过光学元件进行观察,因此眼睛必须在A蜡烛的一侧;(3)当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时,根据像与物对称的原理可知,A的像比桌面偏高或偏低,所以怎么移动B蜡烛都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另外,选取实验器材的粗心或实验时间过长导致的两只蜡烛长短不同时,也会出现不能完全重合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做题中较为少见(4)如表中数据可知,其中最后一组数据并不完全相等,说明已经注意到玻璃板的厚度问题,所以当物像到平面镜距离不等时,可能是测量距离时有误差造成的故答案为:(1)较黑暗;(2)A;(3)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4)对,测量距离时有误差五、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32“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成语中的“杯弓蛇影”;成语中的“形影不离”等,如图所示,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 是()A手影光的反射B形影不离的“影”光的直线传播C杯弓蛇影光的反射D倒影光的直线传播【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分析】本题要把手影、皮影、杯弓蛇影、倒影的道理弄清,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释这几种“影”形成的原因【解答】解: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A错误;B、形影不离的“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故B正确;C、杯弓蛇影属于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正确;D、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故D错误故选BC33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四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C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D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考点】声速;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记下闪电和雷声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公式S=Vt可求闪电发生处的距离【解答】解: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符合题意;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不合题意;C、B选项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此两次求平均值,也是错误的,不合题意;D、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合题意故选A34如图是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图若现有一军舰位于S点处,则潜水艇中的人通过潜望镜看到的军舰的位置在图中的()AABBCCDD【考点】平面镜对光的作用【分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根据这个特点作图进行确定眼睛看到的情况(2)物体在平面镜MM中成像,该像又在平面镜NN中成像【解答】解:如图,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军舰在平面镜MM中成像,像在A处,军舰的像又在平面镜NN中成像,像在B处故选B35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一定是图线aB一定是图线bC可能是图线bD可能是图线c【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由甲运动时间可得到乙的运动时间,由甲、乙6s后相距2m,得到乙通过的距离,由此计算出乙的速度根据图象得到a、b、c的速度判断即可【解答】解:由题,甲比乙先运动2秒,甲运动6s,所以乙运动时间t=4s,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s=s甲+2m=6m+2m=8m,也可能是s=s甲2m=6m2m=4m,由v=,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