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253142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晨曦 猝不及防 郑重其事 如释重负B . 旁骛 稍纵即逝 置之不理 兵慌马乱C . 惋惜 不攻自破 造遥生事 顶礼膜拜D . 遮蔽 重峦叠障 棱角分明 矫揉造作2. (2分)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 神州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B .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C . 上任后,为了搞活企业,他大胆引进竞争机制,职工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了起来,企业的面貌容光焕发。D . 他活过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 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B . 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C .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D . 当外国友人来到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4. (2分)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是作为小说暗线虚写和略写的,而塑造的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B .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编年体史书。C . 沁园春 雪情景交融,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议论抒情。D . 范进中举运用对比手法,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5.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将古典诗调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评词之美、音乐之美。它之所以赢得多方赞誉, , , , , 经典咏流传在最恰当的时刻像一股清泉注入观众的内心。不得不说,现代观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不仅在于其用流行音乐包装了古典诗词源于古诗词中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更是源于古诗词本身的深厚内涵A . B . C . D . 6.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收敛(lin) 泯灭(mng) 猝然(c) 有机可乘(chng)B . 档案(dng) 嫉妒(j) 静谧(b) 怏怏不乐(yng )C . 庇护(b) 惩罚(chng) 炫耀(xun) 良莠不齐(yu)D . 脂粉(zh) 媲美( b) 禁锢(jn) 颔首低眉(hn)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7. (6分)默写古诗。 (1)此夜曲中闻折柳,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木兰诗诗中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_,_。 (4)请从你所积累的诗词中写出一句劝学的诗句:_,_。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8. (10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针对校园“毒跑道”事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认为,“跑道建设从材料到工程、设计等,没有标准或者标准非常陈旧”“招投标都喜欢低价竞标”“学校老师对标准不清楚”等因素是近年来校园“毒跑道”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陈宝生表示,教育部与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合作,就跑道建设的材料、设计等方面分别制定了标准,该标准已经过充分论证,在大范围的适应性调查后将对外公布、实施。同时,要改变“价低者得”的招投标制度,要按照标准、质量要求来办。此外,教育部门还将逐步和更多的省份签订备忘录,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 (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0. (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 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子曰:“学如不及 , 犹恐失之。”(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 , 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注】识(zh):记住。厌:满足。好古:爱好古代的文化。及:赶上,追上。鄙夫:鄙陋浅薄的人。亡(w):指不知道的东西。(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2)下列句中划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 . 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 . 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 . 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 . 是知也/日知其所亡(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答:_(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答:_(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原因。答:_(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答:_(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答:_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1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何尊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有删改)【注】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2)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B . 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国内、内地。C . 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中国”一名从未作为一个王朝或政权的正式国名,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D . “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六种不同概念。12. (25分)阅读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完成问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刘燕敏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母亲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母亲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比平时都要早。孩子上初中了,又一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母亲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 , 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1)本文以_为线索,通过对母亲三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塑造了一个_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2)“这时,她悲喜交加 , 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文中母亲的语言质朴感人。请从文中任选一处作简略的品味。 (4)(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完的话续写出来。(5)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作文:读下面这句话,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墙角的花,你若看不起自己,谁还能给你一片天地?要求:请自拟题目。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除诗歌外),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7-1、7-2、7-3、7-4、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8-1、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1、9-2、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0-1、10-2、10-3、10-4、10-5、10-6、10-7、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11-1、11-2、11-3、11-4、12-1、12-2、12-3、12-4、12-5、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