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250837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夏桀不分昼夜饮酒作乐,自比太阳,百姓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情愿与你同归于尽”。夏桀失去民心,最终在和汤的斗争中大败,夏朝灭亡。商纣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建造鹿台堆集从全国抢夺来的粮食和财宝,导致商朝政治混乱,人民不满。周文王起兵伐纣,纣王大败,商朝灭亡。周幽王为讨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从这三个故事中推测,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国君采取利民措施B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 . 国君暴政,不得民心D . 周文王伐纣2. (2分)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 A . 分封制B . 世袭制C . 宗法制D . 禅让制3. (2分)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 B . C . D . 4. (2分)“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该材料反映了 A . 商鞅变法的原因B . 商鞅变法的措施C . 商鞅变法的性质D . 商鞅变法的影响5. (2分)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直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 . 承认土地私有B . 建立县制C . 奖励军功D . 奖励耕织6. (2分)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 . 小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B . 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 . 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 . 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7. (2分)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我们把这种造字法称为( ) A . 象形B . 指事C . 会意D . 形声8. (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 .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 . 墨子的著作是墨子D . 庄子提出“仁”的学说9. (2分)习近平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古代最早提出“以德治国”这一理念的是( )A . 道家的老子B . 儒家的孟子C . 墨家的墨子D . 兵家的孙子10. (2分)乾隆年间,朝臣胡中藻的诗句中因有“一把心肠论浊清”而获罪被杀,株连九族。下列历史现象与这一现象本质不同的是( )A . 焚书坑儒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 八股取士D . 明清帝国的更替11. (2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A . 尊王攘夷B . 百家争鸣C . 实行分封制D . 商鞅变法12. (2分)下列关于秦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B . 秦统一货币后,商人们使用圆形方孔钱C . 秦朝东至临洮,西到陇西,是当时的世界大国之一D . 秦始皇兴修灵渠,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13. (2分)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完成统一的时间应该是( )A . B . C . D . 14. (2分)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人们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所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指导思想主要是( ) A . 法家学说B . 道家学说C . 儒家学说D . 墨家学说15. (2分)“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b)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 . 洛阳B . 长安C . 建康D . 北京16. (2分)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建设“一带一路”。西汉时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 . 张骞B . 卫靑C . 蒙恬D . 霍去病17. (2分)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对后世地方行政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 .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 . 车同轨,书同文C . 废分封,立郡县D . 焚书坑儒18. (2分)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 A . 赤壁之战B . 官渡之战C . 三顾茅庐D . 七擒孟获19. (2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其作者是( ) A . 司马迁B . 司马光C . 司马相如D . 班固20. (2分)关于三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刘备定都成都,国号蜀B . 三国的分裂孕育着统一的因素C . 曹操在洛阳称帝,建立魏D . 孙权于222年称王21. (2分)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B .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 . 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D . 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22. (2分)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 . 北魏孝文帝让鲜卑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B .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 .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 . 1950年我国开始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23. (2分)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A . 巨鹿之战B . 官渡之战C . 赤壁之战D . 淝水之战24. (2分)西晋灭亡后民族大交融成为一种历史趋势。在这一历史趋势中起到“催化剂”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 A . 孝文帝B . 司马懿C . 司马炎D . 诸葛亮25. (2分)“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意思是断绝“北语”即鲜卑语的流传,而把“正音”即汉语作为官场通用的语言。此次改革是( )A . 商鞅变法B . 王安石变法C . 戊戌变法D . 孝文帝改革二、 综合题 (共3题;共52分)26. (10分)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1)下面是四幅图片的信息,请将信息中错误的地方指出并改正过来。图:图中的文字是我国商朝人刻写在龟甲上的,被后人成为“金文”。图:图中的兵马俑展现了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军队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图:图中的地动仪是东汉时期科学家张仲景发明的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2)图为昭君出塞图,王昭君作为西汉政府与匈奴和亲的代表之一,远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为妻,请问她的和亲有什么历史作用。27.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材料二: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1)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_下列简图比较准确反映这个历史现象的选项是_A、 B、 C、 D、 (3)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4)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发展可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28. (25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学完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与改革”的探究活动,请你来参加。【图释改革】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狐陆贺楼楼【探究改革】材料一: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强国。”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1)如图中A,B两处的人物分别是谁?(2)表格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再列举出该事件中的一项措施?(3)请你写出“秦国新法”的具体内容。(任写出2点)(4)结合材料二,请你归纳图二的这场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5)通过上面的分析与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 (共3题;共52分)26-1、26-2、27-1、27-2、27-3、27-4、28-1、28-2、28-3、28-4、2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