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2013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249177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湛江市2013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湛江市2013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湛江市2013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湛江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16页为试题部分,共4大题24小题,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3请考生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阔绰(chu)倔强(ju)B提防(d)胆怯(qi)C塑造(s)挟持(xi)D寻觅(m)哽咽(y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由于乡亲父老的艰苦奋斗,只不过几年,我的家乡就改头换面,山青水绿,牛肥粮多了。B湛江宝钢项目开工的消息一传来,大家立刻欢呼雀跃起来。C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领导规定,所有工作人员,对待每一位宾客都要相敬如宾,实行微笑服务。D金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为鼓励更多的湛江人争做好人,湛江正着手建立帮扶困难好人的长效机制。B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C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D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一方面,樟树是常绿乔木,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因此村民对之保护有加,不断栽植新树,便形成现在的样子另一方面,因樟树能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徐闻县曲界镇的凤山村成片的樟树林年代久远、保护良好,一年四季生长旺盛、规模壮观而且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具、雕刻的良材,还用来提炼樟脑,具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ABCD5综合性学习考查(6分)【材料链接】批判一座城市文明与否的标准之一是环境卫生。湛江作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覆盖率达45.68,居全国重点城市第四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近年来,湛江坚持建设“老百姓城市”理念,倾力打造“绿色港城、热带风光”的城市风貌,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通过“拆违建绿、空地复绿、拆墙透绿、见缝添绿”,实现了“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的构想。正因此,我们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14年省运会主办权。然而,我们身边依旧存在许许多多和各种美誉格格不入的不卫生、不文明现象。(1)为迎接2014年的省运会,你希望湛江以怎样的城市形象展示在全省人民面前?(2分)_(2)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仅仅是面子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让“文明卫生”深入人心,你有什么好建议?(4分,不少于2点)_6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补写出古诗文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_,_。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2)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_,_。(孟子鱼我所欲也)二、现代文阅读(3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5题。(一)“雷州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朵奇葩雷州文化,即在数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雷州半岛的雷州市、遂溪县和徐闻县以及湛江市区和廉江市、吴川市的部分地区,逐渐形成独特的以闽语雷州话为通用语言的区域文化,其中雷州城是雷州文化的核心区域,早在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繁衍生息,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徐闻县治、合浦郡治始,长期为县、郡、州、军、路、府、市之治所,是古代雷州半岛及环北部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湛江调研时明确提出,要继承和发展雷州文化精华,打造广东地域文化品牌,用雷州文化充实和丰富岭南文化。 非遗璀璨,令人叹绝。雷歌、雷剧、雷州石狗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州音乐、姑娘歌、蜈蚣舞、人龙舞、雷祖文化、石狗崇拜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歌四句一首,每句七个字,讲究雷州话发音平仄押韵,似七绝唐诗。雷歌创作手法灵活多样,思想性和艺术性极高,一首雷歌仅二十八个字,可完整地表达作者对事或对人的描述、评价,言简意赅,艺术新颖,朗朗上口,雅俗共赏。历代流传下来的雷歌几百万首,近年编印出版的雷歌大全、雷歌大典共收集了其中的二十万首。雷剧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是雷州人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仅雷州市就有近100个业余雷剧团常年在城乡演出,年演出2万多场次。雷州籍著名雷剧演员林奋,2001年上北京表演荣获梅花奖。徐闻县雷剧团表演的雷剧雨仔落泱泱,2009年荣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雷州石狗为雷州古越人崇拜的图腾,春秋时已形成石狗崇拜习俗,这一民间习俗从未间断,一直流传至今。雷州石狗因历史悠久,不同时代形态不同,神态各异,有的文质彬彬,有的虎视眈眈,每一尊石狗都融入了当时的文化元素。通过考察石狗造型,可以从侧面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特点和民俗风情。先贤遗风,令人仰止。雷州历史名人不断,名贤多至。雷州先贤进士出身者22人,举人出身者100多人,最具代表性雷州名人陈文玉、陈瑸、陈昌齐、陈乔森、莫玖等。另外,宋代贬谪入雷州的名贤有寇准、赵鼎、李纲、苏轼、苏辙、秦观、王岩叟、任伯雨、李光、胡铨等。这些本土和外来先贤,为推动雷州文化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雷州文化发展史上一座座里程碑。陈文玉为唐代首任刺史,当时雷州多乱,多民族聚居,民族矛盾激化,民众械斗严重。陈文玉受职父母邦,德政彰明,被历代诰封。后人建祠堂以纪念,清乾隆皇帝感其为政以民为本,以和为贵,安抚百姓,稳定边陲,特亲书赐匾“茂时育物”。原广东省委书记林若为其祠堂正门题字“雷祖祠”。陈瑸为清代康熙年间进士,岭南三大清官之一,曾两次赴台湾任知县、知府,后官至福建巡抚、闽浙总督。他治政有方,为官清廉,备受康熙赏识,称赞其为“苦行僧式”的封疆大吏。陈瑸卒后朝廷追授其为礼部尚书,康熙赐谥号“清端”,以表其为官清廉卓绝,高风亮节。陈昌齐,号观楼,为清代乾隆时进士、翰林编修。他治学严谨,博学多才,负责勘校永乐大典、编校四库全书,成为中国汉学、朴学第一人,梁启超称其为“粤东第一才子”。他的至理名言“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在雷州大地广为传颂,家喻户晓,成为古今构建和谐、和睦相处的劝世名言。宋代雷州,地荒人疏,中原称为荒蛮之地,流放官员多贬谪入雷。他们来雷州后,传播中原文化,启蒙雷州百姓,受雷州人民敬仰,建“十贤祠”以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闻后书写雷州十贤祠记,称赞雷州人民“敬贤如师,嫉恶如仇”。景观蔚盛,令人流连。雷州二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文物保护单位达15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雷祖祠,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为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的纪念祠。该祠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三殿四进。祠内有千年石人、乾隆赐匾、历代碑刻等珍贵文物,其中有寇准诗刻、苏轼赋刻、李纲词刻等。雷祖祠系古雷阳八景之一,是“天下四绝”之一雷州换鼓的发源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元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古雷阳八景之一。塔九层,高57米,初名“启秀塔”,寓肇启文风,培育俊秀之意。后因挖地基时得蛇蛋三枚,更名“三元塔”,以示“三元及第”之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始建于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千年古寺,钟声悠悠,贬官谪吏多寄寓于此,苏轼寄寓天宁寺,感其佛缘,欣然为古刹题写“万山第一”四个大字,刻碑立于寺内。“名山不断名贤至,古寺曾经古哲题”,明代清官海瑞,上京赴考,途经雷州,寄寓古寺,为天宁寺题“天宁古刹”。雷州名胜还有伏波祠、夏江天后宫、高山寺等。雷州是文化旅游胜地,既有古时闻名遐迩的雷阳八景雷冈耸异、雁塔题名、西湖翠拥、万顷连云、东海波恬、一龙烟绕、双髻梳妆、七星拱秀,又添今时休闲观光的文化新景乌石天成台、调风九龙山、白水沟度假村、赤豆寮爱情岛、鹰峰岭、坡正湾鹭鸟天堂。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3,四季如春,风光旖旎,是文化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民俗神奇,令人震撼。雷州半岛不仅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更有着非常独特的民间文化与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国有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用来表示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而事实上,真正可以做到“十里不同”的地方却是少之又少。湛江就是其中的一个特列,在这里可谓是一县一俗,一乡、一镇一“术”,真正地体现了“十里不同风”。湛江地区绝对可以称为是一座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宝库,其不仅有着举世罕见的艺术形式,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在千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中,湛江人民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无价之宝,从而奠定了现今湛江以及湛江人的风貌与文化底蕴,令人惊叹,令人震撼。雷州文化核心区域的“雷州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底蕴积淀厚重。雷州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独有的人文特质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在岭南文化中独树一帜。(本文根据湛江日报有关材料写成)7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述了“雷州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朵奇葩”?(4分)_8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积淀厚重”的含义。(4分)_9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湛江调研时明确提出,要继承和发展雷州文化精华,打造广东地域文化品牌,用雷州文化充实和丰富岭南文化。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雷州文化”,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建议。(4分)_10请从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简析文章第段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6分)_(二)母亲的羽衣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把我坠得发疼:“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一时愣住,只胡乱应道:“你说呢?”“你说,你说,你一定要说。”她固执地扳住我不放,“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我是不是仙女变的?哪一个母亲不是仙女变的?像故事中的小织女,每一个女孩都曾住在星河之畔,她们织虹纺霓,藏云捉日,她们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视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换上了人间的粗布她已决定做一个母亲。有人说她的羽衣锁在箱子里,她再也不能飞翔了,人们还说,是她丈夫锁上的,钥匙藏在极秘密的地方。可是,所有的母亲都明白那仙女根本就知道箱子在哪里,她也知道藏钥匙的所在,在某个无人的时候,她甚至会惆怅地开启箱子,用忧伤的目光抚摸那些柔软的羽毛,她知道,只要羽衣一着身,她就会重新回到云端,可是她把柔软白亮的羽毛拍了又拍,仍然无声无息地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而狡黠的小女儿总是偷窥到那藏在母亲眼中的秘密。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个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视着母亲。她在口琴背上刻了小小的两个字“静鸥”,那里面有什么故事吗?那不是母亲的名字,却是母亲名字谐音,她也曾梦想过自已是一只静栖的海鸥吗?她不怎么会吹口琴,我甚至想不起她吹过什么好听的歌,但那名字对我而言是母亲神秘的羽衣,她轻轻写那两个字的时候,她可以立刻变了一个人,她在那名字里是另外一个我所不认识的有翅的什么。母亲晒箱子的时候是她另外一种异常的时刻,母亲似乎有些好东西,完全不是拿来用的,只为放在箱底,按时年年三伏天取出来曝晒。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母亲晒些什么,我已不记得,记得的是樟木箱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另外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以及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儿,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和翠绿的小白菜,以及红艳欲滴的小杨花萝卜。全幅上还绣了许多别的令人惊讶赞叹的东西,母亲一面整理,一面会忽然回过头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就送给你。”我小的时候好想结婚,当然也有点害怕。不知为什么,仿佛所有的好东西都是等结婚就自然是我的了,我觉得一下子有那么多好东西也是怪可怕的事。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对我而言,那么美丽得不近真实的东西,一旦消失,是一件合理得不能再合理的事。譬如初春的桃花,深秋的红枫,在我看来都是美丽得违了规的东西,是茫茫大化一时的错误,才胡乱把那么多的美堆到一种东西上去,不然岂不叫世人都疯了?湘绣的消失对我而言,简直就是复归大化了。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她慢慢地看着那幅湘绣,那时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她的姿势细想起来,实在是仙女依恋着羽衣的姿势,那里有一个前世的记忆,她又快乐又悲哀地将之一一拾起,但是她也知道,她再也不会去拾起往昔了惟其不会重拾,所以回顾的一刹那特别的深情凝重。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有时她胃痛,卧在床上,要我把头枕在她的胃上,她慢慢地说起外公。外公似乎很舍得花钱(当然也因为有钱),总是带她上街去吃点心,她总是告诉我当年的肴肉和汤包怎么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女生宿舍里早晨订的“冰糖”豆浆(母亲总是强调“冰糖”豆浆,因为那是比“砂糖”豆浆更为高贵的),都是超乎我想像力之外的美味,我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都惊讶万分。我无论如何不能把那些事和母亲联想在一起。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己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擦锅饭就是把剩饭在炒完菜的锅中一炒,把锅中的菜汁擦干净了的那种饭),我简直想不出她不吃剩菜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而母亲口里的外公、上海、南京、汤包、肴肉全是仙境里的东西,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她并不要把那个世界拉回来,我一直都知道这一点,我很安心,我知道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我们大家都不爱吃的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只是她藏好了那件衣服,然后用最黯淡的一件粗布把自己掩藏了,我们有时以为她一直就是那样的。而此刻,那刚听完故事的小女儿鬼鬼地在窥视着什么?她那么小,她由何得知?她是看多了卡通,听多了故事吧?她也发现了什么吗?是有什么语言自我眼中流出呢?是有什么音乐自我腕底泻过呢?为什么那小女孩会问道:“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呀?”我不是一个和千万母亲一样安分的母亲吗?我不是把属于女孩的羽衣收拾得极为秘密吗?我在什么时候泄露了自己呢?在我的书桌底下放着一个被人弃置的木质砧板,我一直想把它挂起来当一幅画,那真该是一幅庄严的画,那样承受过万万千千生活的刀痕和凿印的,但不知为什么,我一直也没有把它挂出来天下的母亲不都是那样平凡不起眼的一块砧板吗?不都是那样柔顺地接纳了无数尖锐的割伤却默无一语的砧板吗?而那小女孩,是凭什么神秘的直觉,竟然会问我:“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我掰开她的小手,救出我被吊得酸麻的脖子,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她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但我凝注着她晶亮的眼睛,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真的?”“真的!”她听话地闭上了眼睛,旋又不放心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她兴奋地转动着眼珠,不知在想什么。然后,她睡着了。故事中的仙女既然找回了羽衣,大约也回到云间去睡了。风睡了,鸟睡了,连夜也睡了。我守在两张小床之间,久久凝视着他们的睡容。(作者:张晓风,有删改)11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_12揣摩并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句子的含义。(4分)(1)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_(2)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_13从第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在小时候倍受宠爱、尽享“美味”,而第段中作者却说“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_14你认为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4分)_15正如文中所言,每一位母亲自“决定做一个母亲”起,都自觉不自觉地脱下那件羽衣,并小心地珍藏起心中的那份美好。其实,让母亲重新穿上那件美丽的羽衣,也是每个做儿女的共同心愿。请以“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为开头,写几句话,表达你的心愿。(4分)_三、古诗文阅读(22分)1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723题。(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1)心乐之 乐: (2)下见小潭 见: (3)俶尔远逝 逝: (4)凄神寒骨 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心乐之乃记之而去B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C潭西南而望乃记之而去D明灭可见不可久居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_20“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写出了潭水源头的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理解,作者这样写可能有怎样的寄寓?(2分)_(二)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先公:指欧阳修。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闾里:乡里。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2分)A以荻画地 以:用B教以书字 书:写C使学为诗 为:作为D及其稍长 及:等到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_23从全文看,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_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提示和要求作文。(60分)四季,色彩斑斓。草长莺飞的春,阳光绚烂的夏,天高云淡的秋,雪花纷飞的冬,给你遐想,让你向往。人生也是如此,天真烂漫的童年,活泼快乐的少年,追求独立的青年令你难忘,让你憧憬。每一个“季节”都是风景,每一个“季节”都令人回味。请你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你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感受;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提示和要求:(1)自定角度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