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240898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科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科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 A . 打制石器B . 骨耜C . 钻孔石斧D . 铁犁铧2. (2分)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 . 中国人善于想象B .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C .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 . 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3. (2分)“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 ) A . 分封制B . 封建社会C . 君主专制制度D . 中央集权制度4. (2分)下图是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直到今天仍造福于民。此项工程是( )A . 灵渠B . 长城C . 都江堰D . 赵州桥5. (2分)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 A . 华夏族的形成B .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C . 世袭制的确立D . 分封制的确立6. (2分)使西周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并对周围民族有较大影响国家的制度是( )A . 分封制B . 郡县制C . 三省六部制D . 行省制度7. (2分)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 A .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B . 管仲改革,壮大了齐国的力量C . 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D . 齐国经济富庶8. (2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A . 老子B . 孔子C . 墨子D . 韩非9. (2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下列选项,体现了孟子思想的是( ) A . “兼爱”“非攻”B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 . “民贵君轻”“仁政”D .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提倡法治10. (2分)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A . 老子春秋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B . 孟子道德经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C . 孔子论语“仁”D . 韩非子孙子兵法“兼爱”、“非攻”11. (2分)在我国,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封建国家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于( )A . 夏商周时期B . 尧舜时期C . 秦、汉时期D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2. (2分)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是( ) A . 陈胜B . 吴广C . 项羽D . 刘邦13. (2分)我国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岁月,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推行的文字是( )A . 甲骨文B . 大篆C . 小篆D . 行书14. (2分)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 . 西周、春秋B . 春秋、战国C . 西周、东周D . 东周、战国15. (2分)图像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下列图片能为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依据的是( )A . B . C . D . 16. (2分)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 ) A . 儒家学说B . 道家学说C . 法家学说D . 墨家学说17. (2分)某考古队在挖掘一座汉代古墓时,出土了一件汉武帝时期的印文刻章(如图),请你判断该枚印文刻章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 汉武帝重视农业B . 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C . 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D .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18. (2分)罗马帝国建立的最初两百年间,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当时我国正处于( )A . 西汉时期B . 东汉时期C . 秦朝时期D . 三国时期19. (2分)在下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图中,方框中的两个朝代分别是( )A . 南朝、北朝B . 明、北魏C . 吴、北魏D . 吴、隋20. (2分)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 A . 公元3世纪初期B . 公元3世纪20年代C . 公元2世纪初期D . 公元2世纪20年代21. (2分)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他们迁入的地方没有到达( )A . 山西B . 陕西C . 辽宁D . 江南22. (2分)小明一家准备在寒假游历长江三峡,出发前小明想了解古代长江三峡的风貌,他应该查阅的著作是( )A . 水经注B . 齐民要术C . 天工开物D . 本草纲目23. (2分)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 A . 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B . 改穿汉服C . 统一度量衡D . 统一货币24. (2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 ) A . 贾思勰B . 祖冲之C . 张仲景D . 司马迁25. (2分)近年来,为弘扬我国石窟艺术的创新精神,由云冈石窟研究院出品的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特种邮票纪念册正式出版发行。云冈石窟坐落在今天的( )A . 河南省B . 湖北省C . 陕西省D . 山西省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95分)26.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活动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 (2)材料一中的“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并列举出两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 (4)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你赞成哪个学派的观点?试说明理由。 27. (35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学校某班级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请你参与 (1)【文字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诏书发至桂林,出现了当地人不认识的情况。文字的不统无疑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因此秦始皇下令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这里的“书同文”指同什么“文”?(2)【文学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美。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有一位诗人的诗歌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这位诗人是谁?(3)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中,有一部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刷溃的历史命运,这部小说的名称是什么? (4)【制度篇】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通过什么方式让“英雄入吾彀中”的?(5)【科技篇】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材料中的“文学方面”指宋朝的什么?这“三种东西”再加上哪一发明合称为“四大发明”?(6)中医在世界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什么? (7)通过以上问题探究,请谈谈当代青年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8. (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材料二:“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 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材料三: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了史前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方式。请写出以这种方式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两个,并指出“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 (2)据材料二,西周初年,周王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大思想家孔子的家乡属于哪一封国?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4)请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利与弊。 29. (20分)分析说明题。材料一:古代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材料二:经过张骞等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传来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另外中国产的丝织品瓷器,漆器等也都传到了西方。摘自丝博网(1)材料一中的“这条通商道路”后来被称做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它的开辟有什么积极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的“这条通商道路”的路线?(3)民族大融合,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材料二中的“诏”是谁下达的?这一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4)英国哲学家培根对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传入欧洲曾经这样评价“它们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简述指南针传入欧洲带来的重大影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95分)26-1、26-2、26-3、26-4、27-1、27-2、27-3、27-4、27-5、27-6、27-7、28-1、28-2、28-3、28-4、29-1、29-2、29-3、2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