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237455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5题;共37分)1. (8分)下面是某同学的词语笔记,请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吆喝 头衔 勋章 踪迹 眩耀掺和 绵延 蔷薇 篷勃 缥渺霹雳 旷野 兴高彩烈 不可救药 眉开眼笑 莽莽榛榛_改为_;_改为_;_改为_;_改为_2. (13分) 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 . 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B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C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D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E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F .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折戟沉沙铁未销,_。(杜牧赤壁)_,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无为在歧路,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李煜相见欢)天街小雨润如酥,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根据要求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李商隐的无题,感受到“_,_”的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去学习“_,_”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3. (7分)解释下面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朝服衣冠_窥镜而自视_臣诚知不如徐公美_王之蔽甚矣_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时时而间进_4. (5分)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1)未至,道渴而死(夸父逐日)_(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_(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_(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童趣)_(5)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满井游记)_5. (4分)名著阅读。 (1)祥子一生命运的三部曲是( ) A . 精进向上自甘堕落浪子回头B . 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C . 不求上进精进向上自甘堕落D . 不求上进有所发愤精进向上(2)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B . 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C . 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D . 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60分)6. (17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惊诧于陕北窑洞去延安,看见陕北窑洞的气派,甚是惊奇。陕北的窑洞居然从旮旮旯旯、坡坡坎坎的幽僻角落里强悍地钻腾出来,安安稳稳、大大落落地蹲居于宽展平整的地面上来了。而且蹲居得那么凝重、雄健,一样地背北面南,一样地高门深院,或陈列路畔,或散落田间,或垒立山脚,一律高擎了深邃的巨眼。广漠荒凉的陕北高原经它这么凝神一瞧,山水田园万种风情就一下子滚滚滔滔翻涌开来了。在一个春日既久,春意未足的天气里,从直罗东下至黄陵,又从黄陵北上经洛川、富县、甘泉到延安。千里路上,陕北的窑洞一座座、一排排、一层层,随了高原的起伏,如潮汐一般从眼前不断涌起,一次次将我从懵懂迷惘中唤醒,我的心不由得随它而起伏而澎湃。兰州市的设计者,工程设计大师任震英先生曾呼吁“为寒窑召唤春天”这陕北的窑洞,莫非就是他头脑里一个远年的样板?哦,窑洞走向了阳光,春天走进了窑洞。一场山遥水远的巨大变迁,竟然在这里隆重而又静穆地呈现,使我一想到这里,就感到一股莫名的惊恐了。是的,陕北的窑洞,虽是一副古旧姿态,但在技术上却早已走过了挖掘的时代,达到了一种纯粹意义的搭建了。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技术达到的程度下,摆脱沟沟坎坎的昏沉,缩短粱粱峁峁的迂曲,把一个个家庭呈现得一派光亮平坦,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陕北的窑洞里是有春天的。可是,既为搭建,却又终究没有走向轻巧、圆通,甚或精微。仍要固守一方土石的阵地,操行一套古老单一的陈式,不肯多行一步。它具有了原始抛挖难以企及的那份敞迭、规整、雍容、挺拔,却没有什么娇气,依旧心平气和地袭染了那身粗犷、憨朴、蛮拙和土里土气。将山里的大块的石料采运一些过来,抛平凿正了垒砌上去,石料得来不易,砌上正面已够气派了,后背蹲靠在土坎下吧,剩下两边挨不着谁就用黄土板筑了,内里是土坯箍起的窑筒。崖面石膏而坚固,拱门敞大而亮堂,通体却是一个敦实的土台子。乍一看去就要疑心它并非筑物,而是将哪座山切下一块来放在面前了。就是不讲究多少装饰,不崇尚繁琐的技艺,躬下的身子立起来,也还是一个原始的姿势。陕北窑洞对于黄土本体的某种别离和超越,使我觉得家乡窑洞一头扎进黄土深处的做法很是古老。然而联想到渭水之滨巍然耸立的西安古城、无定河畔统万城的残垣断壁,又觉着陕北窑洞的古老了。从家乡土窑洞到陕北的箍窑洞,再到古城堡的宏阔门洞;从抛挖旋挂到砌箍夯筑,再到砖包土筑。其间,技艺的断与续,筑物的陈与潜一定有许多难以说清的瓜葛。我想南北两座兴废古城的十万劳工中一定就有不少来自陕北的土工和泥瓦匠,古城的巍巍城郭凝聚了他们的智慧也提升了他们的技艺。他们的汇聚造就了圣朝大气象,他们的离散也一定兹生了无数民间小支脉,这聚与散是何等宏伟壮观而又余韵悠长!古老的城池大多已经废弛,或有尚存,也不过做了文物供人游览谈说去了,陕北的窑洞却在僻远的乡野悄然漫延,融入民间众生的生活常态。成为常态,便庸懒、世俗,粗鲁而且顽固。我想陕北窑洞,与家乡窑洞潜身于黄土深处,仰张了鼻吸和嘴巴,企图有所探寻的架式相比,只不过是打了一个含蓄的欠身而已。欠起的身子那么凝重、雄健,可是刚吐一口豪气就呆愕了。天风漫漫,高原奔突,一声凄厉喑哑的秦腔划空而过,眼前田园漫漶,幽影踔跃,恍惚之际,周身如遭电击一般忽拉拉烟水散尽,它挣扎7一下就沉潜了。沉潜于特定之方域,随成独到之风情。当然,人类对于黄土的剥离与超越从未停止。一路地看过去,似乎与现如今的许多东西一样,陕北高原的古老生态也在迅速改变。钢筋水泥的平房和小楼纷纷于大陌通衢之间醒目地崛起,俨然一派新媳妇当家的气势,古老的窑洞犹如年老的婆婆,只能识尽眼色之后悄悄地退居于边隅。一幕传统的家庭悲喜剧正在陕北大舞台上静穆地上演。也许,陕北窑洞仍然走不出南北两处兴废古城的命运循环,然而毕竟有一种现实留存的可能在。也就正巧看见一座城市的山脚显著地建起了伟岸的陕北窑洞群,是为文博之用,亦然供人观瞻评说。然而广袤的黄土地上,许许多多更为古老而原生的家园形态的消亡,恐怕已经是不可挽回的事情了。这不禁让人一边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而感到庆幸,一边又不由地生出无限深沉的家园情愫来。(1)文章标题为“惊诧于陕北窑洞”,试结合全文,概括说说作者“惊诧刀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内容惊诧一惊诧陕北窑洞的巨大变迁,从幽僻角落走向宽平的地面,从挖掘时代走进搭建时代,迎来了它的“春天”。惊诧二_惊诧三_(2)第段“去延安,看见陕北窑洞的气派,甚是惊奇”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路上,陕北的窑洞一座座、一排排、一层层,随了高原的起伏,如潮汐一般从眼前不断涌起”。广漠荒凉的陕北高原经它这么凝神一瞧,山水田园万种风情就一下予滚滚滔滔翻涌开来了。(4)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陕北高原的古老生态正在日新月异地改变,有人因为延安窑洞该退出历史舞台,你是否赞成这样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7.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1)第一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_说明方法,说明了_。(2)“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一句的“常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下面关于第二段文字的内容或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二段的第一句话既是过渡句,又是此段的中心句。B . 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C . 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这个句子是生动说明。D . 文中引用谚语,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8. (2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湖中人鸟声俱绝_ 余挐一小舟_雾凇沆砀_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划分下面句子停顿,共两处。(用“/”表示)余 强 饮 三 大 白 而 别(4)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5)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9. (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中秋对月【唐】曹松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注释】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1)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_”是中秋,“_ ”是“月”。(填入诗句中的词语) (2)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三、 写作 (共2题;共10分)10. (5分)在信息交流日益便捷多元的今天,写纸质书信还有必要吗?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100字左右。)11. (5分)请以“我心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运用 (共5题;共37分)1-1、2-1、2-2、2-3、3-1、4-1、5-1、5-2、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60分)6-1、6-2、6-3、6-4、7-1、7-2、7-3、8-1、8-2、8-3、8-4、8-5、9-1、9-2、三、 写作 (共2题;共10分)10-1、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