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卷.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234191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7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7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觅封侯”一句意思是不远万里寻找封侯的机会。B.“关河”原意是关塞河防,借指山川险要的地方。C.“胡”原指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词中指金兵。D.“沧洲”借指诗人隐居故乡绍兴镜湖边上的三山。2. 全词表达了作者_的感情。(2分)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两首词都抒发了词人_的情感。2、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诉衷情”与“破阵子”分别是两首词的词牌名。B两首词都在对比中突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C两首词都借用一定的典故来增加表达的内涵。D两首词都上阙写当年的战争生活,下阙直抒胸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辛弃疾被称作“词坛飞将军”,这一称谓既巧妙地概括了辛词 的风格,又点出词人生命中曾有过的_的经历。(2分)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醉”和“看”传递出词人有志难伸的苦闷。B、“八百里”可指牛,也可用以形容连营之广。C、“马作的卢”两句实写词人英姿飒爽的形象。D、“可怜”句将全词一下子拉回悲凉的现实中。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朝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识尽”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上片写“少年”,下片写“而今”,用过去衬托现在。B、上片写“不识愁”,下片写“识尽愁”,体现作者情感变化。C上片“爱上层楼”,与下片“欲说还休”,在结构上彼此呼应D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下片“却道天凉好个秋”,愁绪得以排解。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強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层楼”的意思是 。(2分)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滋味”。B.一个“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C.“欲说还休”表现词人历尽艰辛后的超脱心情。D.“愁”是连结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和“_”、“_”和“_”构成对比。(2分)2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蝉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故有所览辄省记 3.下列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做官前后的比较证明借书读才能取得事业成功。B“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意在表扬黄生。 C“生固幸而遇予”告诫黄生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D“其切如是”的“是”指代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1选文出自_,作者是_(人名)。(2分)2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_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B写孔子、苏轼读书的事例,表明圣贤要有所成就也必须勤奋苦读。C作者反对“过目成诵”和“无所不诵”的读书态度和方法。D作者认为史记中最值得“反复诵观”的只有项羽本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 本文选自 ,我们还学过的课文 也选自此作品。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段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B.第段“空乏其身”意指“受到贫穷之苦”。C.第段从反面论证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选自资治通鉴)【注释】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牙将:副将。不相能:互相看不起。贷:宽恕。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1)俱为安思顺牙将 _(2)非公不能定 _2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3分)A接着(郭子仪)流着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B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C接着(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D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3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_”。(2分)4从郭子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子仪是一个_、_的人。(3分)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1.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1)生 ( ) (2)虑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方,都应该谨慎地对待,以免留下遗憾和愧疚。B 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地对待,以免留下遗憾和愧疚。C 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方,都应该谨慎地对待,不要悔之晚矣。D 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地对待,不要悔之晚矣。3.若有“才锐者”,“父兄当以为忧”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作者认为可以从 、品性、 等三方面培养“才锐者”,坚持十许年,使其“志趣自成”。(3分) 王敦有废明帝意,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之不孝,皆云温太真所说。及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使温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正色曰:“钩透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注:王敦;东晋大臣,有谋杈纂位之心。明帝:司马绍,即后文的太子。温太真:东晋政治家,曾任太子的近侍官。 钩透致远:指学识广博精深。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及温来( ) (2)欲使温从己(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人物没法估量君子德行。 B.我没有资格估量君子的德行。 C.小人物无法测量君子德行。 D.我没有凭借测量君子的德行。3.文中能体现温太真有胆识的语句是 。(2分)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表现主人公王敦的有勇有谋。 B.称赞明帝的广博学识与孝顺。 C.表现真正勇者的威武不屈。 D.赞扬温太真的智慧与善辩。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本文的作者是 ,我们还学过他的其他作品,如 等。2.作者夜寻张怀民同游承天寺,一方面是因为 ,另一方面是因为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中“欣然” -词,说明作者夜访张怀民心里很是兴奋。B.“庭下如积水空明”一句写出了庭院的空旷明亮。C.文章结尾以“两问一答”,诉说了“闲人”洒脱中的无奈。D.末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因独赏美景而深感遗憾之情。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初中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3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对文中传达出的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来源:学。科。网Z。X。X。KA漫步赏月的悠闲和欣喜 B无端被贬的悲凉和感慨 C没事找事的无聊和空虚 D苦中作乐的旷达和洒脱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无法找到“古仁人”的无奈。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的“忧”不仅是为君王的安危而担忧,也为国家、百姓而担忧。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表达作者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D文中的“览物之情”既指“满目萧然”的悲情,又指“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本文作者是_(朝代)的_(人名)。(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3分) A选文第、段细腻地写景是为了表达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 B选文第段“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古仁人。 C选文主要表现了作者对被贬谪的滕子京安慰、劝勉的态度。 D选文主要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观。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讒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9、上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宋代的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12两个排比段,一暗一明,一悲一喜,表达两种人的览物之情。B、第3段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主旨。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劝勉滕子京,也表明自己与古仁人同道。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9.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分)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段主要交代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与缘由。 B. 第段意在引出下文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 C本文的写作意图是歌颂滕子京贬谪期间的政绩。 D作者描写洞庭湖景色,表达想归隐山林的愿望。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9. 选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 B第段由远眺洞庭湖景色引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问题。 C第段写“满目萧然”之景,表现迁客骚人“感极而悲”的心情。 D选文突出滕子京的政绩,并写出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9、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人名)。(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段中“前人之述备矣”。B第二段写览阴雨连绵季节之景而触景伤情,悲恸不止。C第三段写览春天温和明媚之景而感到无比欣慰和欢喜。D第四段“斯人”是指作者的朋友重新岳阳楼的滕子京。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則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鸣翔集,锦鱗游泳。岸止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8.以上语段选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_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段第节描述了作者登楼时所见的美景及由此产生的想象。 B.作者以阴雨之景写“悲”,以晴和之景写“喜”,情景交融。 C.语段中的“迁客骚人”指“去国怀乡”之人及“渔歌互答”之人。 D.作者详写“览物之情”是为了强调自己情随境迁的感慨。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9. 本文作者是_(朝代)_(人名)。(2分)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微斯人,吾谁与归?_11. “二者之为”指的是_。“古仁人之心”可用文中“_”一句概括(3分)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 本文作者是_(朝代)的_(人名)。(2分)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11.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作者先描写了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再借景抒发“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B.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慰勉滕子京,也表达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C. 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D. 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透过写景抒情转入议论,阐发自己的人生见解。【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8、完成下列基础题。(5分)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的作者是 ;乙文选自 一文。(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作者“处江湖之远”不忧其民; B、乙文作者“以物喜,以己悲”。C、甲乙两文的作者都以百姓之乐为乐; D、两段选文中加点词“归”的意思相同。(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8. 甲文选自 ,乙文选自醉翁亭记,作者都是 (朝代)的文学家。(2分)9. 翻译文中的划线句(3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 甲文追求“先忧后乐”崇高境界,乙文则表达 的思想情感。乙文“乐”与甲文加点的“乐”字,含义最接近的一句是( )A. 游人去而禽鸟乐 B.禽鸟知山林之乐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D.醉能同其乐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9上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醉翁”这个号的来历。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 C第二段从“四时之景不同”这个方面表现山水之乐“乐亦无穷”。 D“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写出了山间四季景色的特点。 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9 下列作品也属于上文作者欧阳修的一项是( )(2分)A小石潭记 B卖炭翁 C核舟记 D生查子元夕10 下列对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云归而岩穴暝(云雾消散了,山谷变得昏暗了)B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C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来来往往不间断的场景,是滁州人出游)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宾客们懂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却不懂得太守自有他的乐趣)11 选文多处写到了“乐”,作者“乐”的是 (3分)【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8、甲文选自课文 ,乙文选自课文醉翁亭记,乙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 。(2分)9、两段文字同样是写景抒情,不同的是甲文写了洞庭湖阴雨和晴和之景,乙文写的是 ,甲文表达的是 ,而乙文表达的是自然山水之乐。(6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8.上文节选自课文 ,文中的“太守”是宋代文学家 。(2分)9.从本段来看,“太守醉”表面上是因 而“醉”,本质上则是因 而“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9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欧阳修是 (朝代)作家。(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分)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间四季景色变幻而多美。 B人们、太守、山林和禽鸟一起欢乐。 C太守酒醒之后用文章叙述了这些事情。 D人们不知太守为什么乐,因为太守醉而没说。 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9.选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11.从选文看,“太守醉”的真正原因是和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选文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人名)。(2分)9、“峰回路转”在文中既照应前文琅琊山的“”,又引出醉翁亭坐落于 。再由醉翁亭引出“”字,并以此贯穿全文。醉翁亭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8. 选文的作者是_,写出一位同属“唐宋八大家”的唐代散文家_。(2分)9选文第段描写了“太守宴请”的场景外,还描写了三个场景: (3分)(l) (2) (3) 10对选文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3分)A太守为丝竹之声美而陶醉。 B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C太守宴请行者宾客而陶醉。 D太守为游山且宴请而陶醉。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8、完成下列基础题。(6分)文学常识实词解释句子翻译作者是 (朝代)的(人名) 名之者谁?名: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译文: 9、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段中介绍了醉翁亭的秀丽风景以及交代自己建造醉翁亭这件事。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C、第段仅从“四时之景不同”这个方面表现山水之乐“乐亦无穷”。D、第段“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写出了山间四季景色的特点。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_也。 8.在文中的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1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3分)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0.太守因何而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守因宾客从而乐。 B.太守因禽鸟乐而乐。C.太守因人之乐而乐。 D.太守因述以文而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8、上文节选自“唐宋八大家”之一 (人名)所写的文章 (篇名)(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老人、孩子为代表写游人之乐,更能凸显滁州百姓生活安定富足。B、太守宴席的最大特色是融于山水,就地取材,以泉代酒也足可醉人。C、宾客的喧哗充分体现了“宴酣之乐”,与太守的沉闷形成鲜明对比。D、“太守醉也”既因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也因自己年时已高,精神不济。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8.上文选自课文_,作者是_朝的欧阳修。(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而往,暮而归”写出了作者纵情山水,无心朝政的状态。B滁州四季变化无穷的山水之景让作者陶醉其中,感到无限地乐趣。C选文第二段的内容突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D本文与小石潭记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心境。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8、 甲文划线句作者的视线以_为序;乙文划线句作者的视线以_为序。(4分)A、时间 空间 B、人物 声音 C、空间 时间 D、声音 人物9、甲文的景色可用“_”一个词概括;乙文的人物心情可用“_”一个词概括。(用原文词语回答)(4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8、 选文甲选自课文岳阳楼记,作者是 ;选文乙选自课文 。(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0、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3分)A、 选文甲“忧”字反复出现,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B、 选文乙“乐”字贯穿始终,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C、 选文甲、乙均为作者被贬谪后所作,甲文消沉,乙文豁达。D、选文甲以议论抒情直抒胸臆,选文乙以议论描写含蓄言志。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9、文中醉翁是指 (朝代)的作家文学家 。(2分)1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1.对选文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介绍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B、介绍了“醉翁亭”名的由来C、由介绍醉翁亭,点出全文的主旨。D、开篇引“乐”,点出醉翁之意全部在山水之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暮而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1选文描绘的景色有 和 的变化,表现了作者和滁州百姓在这样美景中的欢快生活。(4分)醉翁事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9本文中的“太守”指的是_(朝代)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