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232678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届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届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丰城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命题:胡初根 审题:胡云华一、本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 ( )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C“三教合一”D程朱理学2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 ) 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3他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他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之中”,此人是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吴道子 D王夫之4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 ) A报道国内外大事B娱乐大众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5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的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该文针对的是 ( )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变革思潮 C全盘西化思潮 D民主主义思潮6“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A孔子的“仁”的思想 B墨子的“兼爱”思想C老子的辩证思想D苟子的唯物思想8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完全可以和欧洲古代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相提并论”。该学者是 ( )A裴秀 B郦道元 C沈括 D徐霞客9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10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11史学家宋祁在新唐书杜甫传里评论:“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哀,世号诗史。”下列对其评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 )史学家宋祁的评论揭示了杜甫诗歌的突出特点“善陈时事”是对杜甫诗歌关注社会现实的肯定“律切精深”是对杜甫诗歌艺术成就的高度赞扬“诗史”之称是因为杜甫诗歌反映了唐朝及以前的历史A B C D12.梁启超在1901年出版的清议报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吾闻数月以来,京师及各省都会,其翻译与通事之人,身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会人士,咸欣而慕之。昔之想科第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焉。”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 A. 我国国际地位低,科第出身者不再受重视B.清朝以来,提倡西学的风气渐有所成C.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自信心丧失,媚外反成风尚D.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士大夫改习西学,以为进身之阶13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下列言论与亚里斯多德思想一致的是 (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B志不强者智不迭C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4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C建立法治社会 D实行君主立宪制15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16新史学倡导者鲁滨逊说:“(历史)可以被用来解除对各种生疏不明情况的迷惑这并 不是因为我们的过去会给我们提供行动的范例,而是因为我们充分理解了过去,便可以 更充分的理解现状,我们的行动就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面的。”在这里,鲁滨逊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 ( )A“复原”过去,指引未来 B鉴于往事,资于治道C理解现实,把握发展方向 D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17.清政府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在英国写信给李鸿章说:“我们必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以谈到富强。船坚炮利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由此可见,郭嵩焘的言论更接近于 ( ) 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C.改良运动中的维新派D.民主革命时代的革命派18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19狄德罗在呈给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报告中这样说道:“在这一片叫嚷声中,大家都认购该套书(百科全书),他们都想要这套书,而把作者毁掉。”狄德罗所说的“大家”应该是 ( )A封建势力 B资产阶级 C巴黎市民 D法国王室20古代中国人对一些以技艺为专业的人,通常在其名前面加个表示职业的字眼去称呼,让人一看就明白此人的职业身份。下列称呼中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庖丁解牛中的“庖丁” B柳敬亭传中的“优孟”C孟子告子上中的弈秋 D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鲰生”21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22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23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这一看法直接源于希腊人 ()A长期的海外贸易 B繁荣的商品经济C丰富的人文精神 D成熟的民主制度24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2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C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1)结合先秦儒家的思想主张,归纳儒家人文主义“体现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的主要表现。(5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的表现。(3分)(3)根据材料归纳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的异同点。(4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 000年453271%1329%公元1 0011 500年673857%2943%材料二材料三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请回答:(1)依据材料说明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的两个显著变化的特点。(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两个特点的历史原因。(10分)(3)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28.(14分)纵观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循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途程之艰辛、实现近代化的历程之坎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材料一 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材料二 材料三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曰:“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陈恭禄中国近代史(1935年商务印书馆)材料四 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3分)(2)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的哪一学说?这一学说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3)材料三中“康梁之徒”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4)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这场反封建斗争有何特点?这次向西方学习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5分)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