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第三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232478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第三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鲁教版第三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鲁教版第三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第三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B . 用铅笔在纸上写字C . 用醋酸清洗热水瓶的水垢D . 用水将浓盐酸稀释2. (2分)下列物质的应用,能体现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 动植物呼吸氧气B . 中性洗衣粉乳化油污C . 活性炭用于净水D . 用干冰人工降雨3. (2分)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A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B . K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则NH4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也无明显变化C . 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D . CuO不能与水反应,则CaO也不能与水反应4. (2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B . 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C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D .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5. (2分)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A . 二氧化碳B . 氧气C . 氮气D . 稀有气体6. (2分)小兰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A . 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B . 实验中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氧气消耗尽C . 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D . 将红磷改为木炭再重做实验7.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B . 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永恒不变的C .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D . 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8. (2分)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 氧化汞汞+氧气B .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C .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D .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9. (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C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 . 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无明显现象10. (2分)某市2017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 .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约为44%C .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 .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11. (2分)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问题,应携带的物质是( )A . 氮气B . 氧气C . 二氧化碳D . 水12.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3. (2分)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操作分析错误的是( )A . 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漏气B . 装入药品后,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以防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C .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D . 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以防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14. (2分)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B . 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C . 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相等D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相等15. (2分)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达到相对稳定结构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C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分子受热增大,遇冷缩小D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氧气和臭氧的分子不同A . AB . BC . CD . D16. (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B . 原子是不带电的微粒,所以不带电的微粒一定是原子C .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 .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17. (2分)到1990年,人类已知结构的化学物质是1000万种,2009年9月8日为5000万种。2011年5月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并向中国专利技术局申请了专利,该物质被CAS登记为第6000万种已知结构的新物质M(化学式为C19H15N4FSO2)。下列说法错误的的是A . M由六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B . 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2C . M中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1D . 化学正在加快发展18. (2分)右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质子数为17B . 元素符号是ClC . 属于非金属元索D . 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19.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 . 配制 溶液 C . 称粗盐的质量 D . 过滤 20. (2分)2010年春天,西南大旱提醒我们节约每一滴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河中B . 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C . 为节省成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D . 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二、 实验题 (共3题;共18分)21. (10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用高猛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1)【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表示)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_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2)【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各装置的正确连顺序是a_d(填字母) (3)【问题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 本实验中,试管口要比试管底略低的原因是_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的燃烧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_(4)【问题分析】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猜想: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 , 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错误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5)拓展延伸 实验发现,K2MnO4受热只能部分分解,经分析可能是生成物K2O对其分解产生影响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_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有何认识?_22. (5分)根据下列三种装置的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乙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_。 (2)甲装置的优点是_。甲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3)利用丙装置进行实验,足量的白磷在沸水的加热下会着火燃烧,实验开始时,活塞向_移(填“左”或“右”),白磷熄灭并充分冷却后,活塞应停留在刻度_(填“0”或“2”或“4”或“6” 或“8” 或“10” 或“12” 或“14”)。 23. (3分)下图是净化水的常见装置。(1)A图所示的操作中有一处错误是:_。(2)B图装置可用于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则装置中可能用到的试剂是_。 (3)C图是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若要检验所得水的硬度,可选用试剂是_。 三、 填空题 (共1题;共4分)24. (4分)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 (1)该元素的质子数为_,中子数为_, (2)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周期 四、 科学探究题 (共2题;共14分)25. (8分)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化学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如图: (1)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使瓶内压强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2)B实验是通过电解水生成氧气和_,可以说明水是由_组成的;该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为_,可以用_来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3)C实验原理与_(填实验代号)实验相同 (4)D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前,白磷不燃烧,而打开后,白磷燃烧比较打开活塞前后的现象,证明白磷燃烧需要_烧杯中水的作用是_ 26. (6分)某研究人员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燃煤烟气的脱硫研究”。实验中,SO2和O2混合气体连续通入,水和铁在起始时一次性加入,反应液多次循环。(1)吸收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2H2O+O2=2H2SO4 , 吸收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 (2)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为确保反应液的循环吸收效果,反应池中的反应需控制在40左右进行,在此条件下欲加快该反应速率宜采取的措施有_。 (3)随着反应液流入吸收池中,吸收液中H2SO4的生成速率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_。 (4)经过多次循环后,反应液可以用来制备FeSO47H2O,它在医疗上常用于治疗 (选填字母)。 A . 甲状腺肿大B . 佝偻病C . 龋齿D . 贫血症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实验题 (共3题;共18分)21-1、21-2、21-3、21-4、21-5、22-1、22-2、22-3、23-1、23-2、23-3、三、 填空题 (共1题;共4分)24-1、24-2、四、 科学探究题 (共2题;共14分)25-1、25-2、25-3、25-4、26-1、26-2、26-3、2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