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230550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积累 (共9题;共31分)1. (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带着浓浓的年味,携上美好的憧_憬,我们走进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抬头仰望历史的星空,我们中华民族人才辈出:【A】直为国家核事业面鞠躬尽疼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有为民族争取自由而慷慨_淋漓的闻一多 , 【B】有俯首甘为儒子牛的鲁迅,更有无数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红军【C】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他们身上展现了一种令人敬佩的精神家国情怀。同学们,青春年华正当时,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丰硕的果实,希望将来的自己不是现在自己深恶_痛绝的那个人,【D】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请卷起裤腿,不泄地拓荒、播种、耕耘,直到收获的那一天。让我们一起抓住这美好的春光时刻,努力学习吧!(1)文段中横线前的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chng gi B . chng ki wC . tng gi wD . tng ki (2)文段的四个画线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AB . BC . CD . D(3)文段语句中画线词语的词性有误的一项是( ) A . 带着浓浓的年味,携上美好的憧憬,我们走进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动词)B . 有为国家核事业而鞠躬尽疼的两弹元勋邓稼先(连词)C . 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请卷起裤腿(介词)D . 让我们一起抓住这美好的春光时刻,努力学习吧!(美好:名词)2. (14分)古诗文默写填空(1),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2)李清照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_,_。(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话是:_。(李清照如梦令)(1)_,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2)李清照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_,_。(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话是:_。(李清照如梦令)3. (1分)下列句子出自哪本古代典籍?根据句意选择。 A大学 B孟子 C论语 D中庸(1)言必信,行必果。 _ (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_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_ 4. (2分)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B . 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C .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D . 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5. (2分)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先生,他是我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B . 当代作家莫怀戚以“散步”来表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C .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家父”“贤弟”是谦辞,“惠顾”“赐教”“寒舍”“垂问”是敬辞。D .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引导下,懂得“什么是爱”。6.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在他双目失明、脊柱硬化的极度困难条件下创作完成的,苏联政府为表彰作者的忘我劳动和卓著功绩,授予他“列宁勋章”。B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作者塑造了革命和建设中产生出来的青年英雄形象,把同时代人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涯和富有激情的建设蓝图描绘了出来。C . 保尔病愈后回到了基辅,他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在烈士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是全书的中心思想。D . 烈士墓前松林、医院、广场、墓地,这一系列环境描写营造了肃穆悲壮的气氛,象征着革命者的博大胸怀和永不衰败的革命情操。7. (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B . 纪昀,字晓岚,明代文学家、学者。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编写成的文言短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C . 古代对人的称呼特别讲究,比如“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D . 木兰诗中“对镜帖花黄”,“花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一般是未出阁女子的装饰,所以后来就有了“黄花闺女”之说。8.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B . 黄河颂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C . 小说红岩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如江姐,许云峰、梁生宝、余新江、刘思洋等。D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是为了歌颂了帼国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善战。9. (1分)填空。 阿来,_族人,当代著名作家,第五届_奖得主。代表作有_空山_等。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10. (1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红楼旧梦孙越十一二岁的时候,我迷上了书架上那本厚厚的红楼梦。被时表姐妹三四个,课余时间腻在祖父的书房里,争相翻阅这一本书,围在老榆木书来前读着说着,为书中某个人物的一句俏皮话笑作一团,又因为你喜欢的人物我不喜欢而吵得不可开交。祖父靠在藤椅上,一手扶着眼镜,一手举着书,偶尔看着我们吵闹,平和开心地笑着。母亲或者姑妈总要不时来斥责两句,叫我们不要扰了祖父。祖父会摇摇手说,不妨事不妨事,让她们在这里看吧。姑妈便抱怨,小孩子家看这个做什么。然而祖父只是笑。满载着书籍似在摇动的藤木书架,古朴沉重的木来木椅,白瓷杯上氤氲的热气带来满室的茶香,在我们小小的心思里,只有这里配得上来读红楼梦。那是最爱做梦的年纪,书里对古时贵族大家生活细致生动的刻画引发了几个女孩子无边的幻想。这大概是书本最大的魅力之一。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书中人物,把小小书屋当作大观园里的精致楼阔,大姐是宝钗,端庄持重,兰言解疑癣;二姐是黛玉,魁夺菊花诗,低诵葬花吟;小妹是湘云,娇憨直爽,率真可爱;而我时而反串宝玉,时而装作史太君。杯里的普洱便是妙玉用旧年雪水烹出的好茶,一碟花生、一碟毛豆也成了珍馐美馔。夏日漫长的午后,窗外停留的云朵和窗边微笑的祖父欣赏了一出又一出自家小剧场版红楼梦。那也是心中满怀美好却假装忧伤的年纪。我们为林妹妹凄惨的结局哭得吃不下饭,相互交换的日记本里,工工整整地誊录着判词判曲、诗词歌赋。莽花吟已被二姐背得烂熟,大姐则最爱蘅芜君那一句“淡极始知花更艳”。母亲说我们是小孩子家为赋新词强说愁,我却私自觉得母亲只知茶来油盐,不懂诗书,不知精神世界。那时我们自以为懂得,以为宝黛凄美的爱情是书里最大的悲剧。那时我们爱笑爱热闹,悲伤过、叹息过之后便只看、只演前几十回,从黛玉进府到怡红夜宴,最爱的是结海棠社,吟菊花诗。那时我们不解太多人情世故,不解那夫人因何为难凤姐。然而,祖父祖母相继离世,叔叔伯伯在除夕夜大打出手,姑妈婶婶互相指责。再后来,我随父母搬离了家乡,姊妹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淡了。再回乡已是为了变卖祖产,祖父的书房早已零落不堪,老屋即将拆除。长大后的姐妹之间谈笑得体,一如饭来上的大人般互相诉着想念,实际却客气而疏离。颠簸返城的路上,莫名地叹一句“三春去后诸芳尽”,母亲竟极自然地接了“各自需寻各自门”。母亲微笑着说,红楼梦她也不知读过几遍了。我略略诧异,笑问为何曾对我说少不读红楼,担心我早恋?母亲抚过我的头,说:“你终究还小,看再多悲剧,心里记住的都是些风花雪月的美好,等你像我一般大了,再读时一字一言皆有泪要落啊。”午后图书馆的阳光金黄,温暖。翻开红楼梦,想起挤在一起伏案看书的姐姐,想起摔着白水作品茶状的妹妹,想起悠长夏日里自编自演的红楼剧场,想起默默含笑注视着我们的祖父,心里满是疲倦和痛楚,好像做了一场极累的旧梦。妈,那些人情世故、兴衰成败,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到食尽鸟飞、荣华富贵皆成过眼烟云的无限嗜嘘,我想我正在慢慢懂得。(扬子晚报2015年5月27日)(1)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对话。 小明:这篇文章的叙事很有特点,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对红楼梦由自以为懂到不懂最终弄懂的过程。小红:是的,另一条线索就是_(2)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彼时表姐妹三四个,课余时间腻在祖父的书房里,争相翻阅这一本书,围在老榆木书桌前读着说着,为书中某个人物的一句俏皮话笑作一团,又因为你喜欢的人物我不喜欢而吵得不可开交。“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有:食品中油脂过多;因食品中油脂过多而使人不想吃;腻烦;厌烦;润泽细致;黏;污垢。你认为句中加下划线的“腻”是哪个义项的引申,有什么表达效果?夏日漫长的午后,窗外停留的云朵和窗边微笑的祖父欣赏了一出又一出自家小剧场版红楼梦。为什么“窗外停留的云朵”也会欣赏我们的表演呢?试结合文章分析。(3)章太炎说过,他读书时即使身处闹市也能不受干扰。可见,只要专心,在哪里读书都一样。那为什么本文的作者却说“满载着书籍似在摇动的藤木书架,古朴沉重的木桌木椅,白瓷杯上氤氲的热气带来满室的茶香,在我们小小的心思里,只有这里配得上来读红楼梦”呢? (4)文中的“我”开始并不了解太多的人情世故,但在文章结尾却说自己“正在慢慢懂得”,请结合材料和文章内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材料一:8岁时伤感于美人鱼变成水泡;1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28岁时读出妈妈对孩子的爱;38岁时热衰探讨写作技巧。(毕淑敏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材料二: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林语堂)材料三: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漫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幽梦影)11. (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小偷、车夫和老头萧红木柈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真像在牛背上拔了一根毛,我好像嫌这柈子太少。“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木柈也能丢。”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来了啊!又来啦!”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这些柈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吃点么?”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像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最后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候,我给他工钱。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气。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太太,多给了钱啦?”“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察钱数。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谢谢,太太。”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走去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 , 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注】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柈(bn):大块木柴。(1)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C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D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言行的语句,仿照示例,具体分析车夫的形象特点,完成表格。 方法提示形象分析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_推敲说话方式,如称呼、话语量、主动发话与被动应答等(示例)老头称呼我“太太”,与“我”说话时话语量很少,且都是被动应答的,他们以为“我”多给了钱,却不敢贸然来问,而是一直等到“我”询问才应答,可见他们的诚实、本分、谦卑。(3)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 (附)杨絳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凡年过去了,我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4)这篇散文所写的人物都是旧中国最底层的小人物,小明同学在阅读该文时,认为作者笔下的小偷和车夫代表的是人性的恶,因此对小偷和车夫完全持批判否定的态度,而对老头则是肯定赞扬,可谓爱憎分明。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原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 古诗阅读 (共1题;共10分)12. (10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相关问题。风流子孙光宪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注释】孙光宪,五代词人。槿(jn)篱:密植槿树作为篱笆。溪曲:小溪弯曲处。菰(g)叶:多年生长的草本植物,多生于我国南方浅水中。水葓(hng):即荭草,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1)这首小令勾画了一副自然、朴实的水乡农舍风俗画:密植的篱笆、弯曲的小溪、_、_、急促的织布穿梭声动静结合,情景交融。(2)本词有景有声,虽无一字描写人物,但从井然有序的庭院景物及织机声,可以想象到 (3)“涨绿”两字用的极妙,试作简要分析。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3.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蔓不枝_ 亭亭净植_ 宜乎众矣_(2)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B . 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C . 文章用“噫”字引领一组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D . 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五、 作文 (共1题;共1分)14. (1分)作文: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积累 (共9题;共31分)1-1、1-2、1-3、2-1、2-2、2-3、2-4、3-1、3-2、3-3、4-1、5-1、6-1、7-1、8-1、9-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10-1、10-2、10-3、10-4、11-1、11-2、11-3、11-4、三、 古诗阅读 (共1题;共10分)12-1、12-2、12-3、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3-1、13-2、13-3、五、 作文 (共1题;共1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