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说课范文《伤仲永》.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215711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说课范文《伤仲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说课范文《伤仲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说课范文《伤仲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2014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说课范文伤仲永【教材分析】伤仲永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这一册的第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通过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掌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作者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那个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并由此引发议论,“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这一道理使学生认识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神童”最终变成普通人而感到惋惜。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情况。注意文本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语言的简洁、精炼。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方面更加勤奋刻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情况。难点: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教法学法】教法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及多媒体教学法为了使教学手段更直观、更形象,我制作了简单的课件,增强课堂的表达效果通过在情境中,要求学生边默读边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通过小组交流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默读,思考、分析、讨论等方法,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授方法只有在讲读课中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元读课文中加以运用直至掌握,才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指导学生采用了整理分类式学习笔记法,为了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公这一理念,我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学过程】1、导入引用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引出“学到老,活到老”的真谛,说明一个人不论天资多聪明,都需要后天的努力和教育,导出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2、简单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政治上有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3、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校正字词的读音字词:隶、扳、谒、称、耶聆听配乐朗诵伤仲永4、反复诵读,整体感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切入点“读”的第一环节是“听读”读古文要注意朗读节奏,在听读时要求“划分朗读节奏,并用/划出来”然后“指名读,评价”,为进一步为教学目标服务前面是引导学生读通本文,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意时,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工具,并且充分发挥同学之间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读懂文意后,指名学生复述故事,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5、将学生分组,疏通文意、从文中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 词类活用的词语(可以小组抢答完成)。、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自主、合作探究后,要求学生以自主参与的方式每位学生翻译一句话,进行翻译接力赛,其他同学注意纠错,教师出示准确答案 )。6、根据写作手法的变化,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2段)简述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第二部分(3 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提示:第一部分是叙事,第二部分是议论。板书设计:年时期:指物作诗立就 天才少年时期:不能称前时之闻 衰退青年时期:泯然众人矣 平庸原因:不使学7、小组讨论作者在叙述方仲永才能三个发展阶段在材料组织安排上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有何好处?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学习写作上材料组织安排有祥有略、有见有闻的手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8、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简洁、精炼的特点“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这一环节让学生领悟文言文在语言表达上简洁、精炼的特点,倡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习文言文语言表达简洁、精炼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难点探讨作者寓理于事,是通过什么写法揭示文章主题的?这一问题是难点的提示,激起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师在此处明确答案,并作小结:全文作者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把仲永的前后两个不同时段的情况作了对比,即纵向对比,在叙事中使深刻的哲理得以表现,从而阐述了必须重视后天学习和后天教育的道理。10、课外延伸,布置作业1、以一个神童为题,将本文改写成一个生动具体的故事。2、积累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并注意增强学生的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