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200007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记得有个老实写的一篇文章中主要叙述,实行新课改,小组合作起不到相应的效果反而使课堂乱哄哄像个集贸市场,学生学不到东西。针对这一现象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合作学习,即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但是,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误区,如:怎样的问题适宜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言堂”怎样处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如何起到调控作用?下面我就谈谈这几个误区以及对策。 一、适宜合作学习的任务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是用“新”与“旧”的方法来评价,即一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是否贯穿于整节课中。由于受到这种思想的误导,结果有的教师就把不需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也非要学生合作不可。如最近听了一节圆的认识这节课,教师要求学生对“圆的定义、圆心、直径、半径”这些概念还要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一番。其实这是现在教学上的一个误区,对于一些定义、概念等已经定论的知识,提问学生立即就可以回答出来的知识我们就无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无效的合作学习,是浪费学生宝贵课堂时间的合作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 不能搞大量浅层次、低水平操作的合作学习。 但是,如果对于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我们则应该让学生合作学习。如圆的认识这一节,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有一判断题“圆的直径是半径的 2 倍”,这时教师简单地讲解一下就算了。对于这些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不经过合作学习学生的理解是不够深刻的,因为他们就根本没有内化了这些知识。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度”一定要把握好,既不能什么问题都合作学习,也不能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让教师简单传授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没有经过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在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组织 “ 小组讨论 ” 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与此相对照,更为恰当的作法是首先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而只是在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时才依据观点的不同进行分组,并以此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和辩论,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一位老师教“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 0 的除法”这一课的时候,出示了一道题: 90 20 先由学生自己计算结果列竖式计算时出现两种情况:即横式的结果也有两个: 90 20 =4 1 90 20 = 4 10 对于这两个结果,老师不是充当裁判的角色立即判断谁对谁错,而是把这个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小组讨论,但小组讨论后仍然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这时老师还是不急于表决,而是把两组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进行辩论,于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在唇枪舌剑中、在针锋相对中达到高潮,经过激烈的辩论,互相论证,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经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掌握的知识一定很深刻。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后,立即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好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是经常见到的。这也是新课程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时个别优秀生抢着回答,部分后进生还不明白时,教师就认为学生全懂了,长此下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自然就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三、如何处理小组合作 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听课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个别学生“一言堂”,其他学生只是当听众。另一种情况是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 合作学习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 “ 一言堂 ” 高得多。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见解,要听懂别人说的重点、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听的时候还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与自己的是否一致,从而改进、吸收。二是学会分享。当别人的见解和我不一样的时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还要好的时候,我就吸收过来为我所用,这就分享了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这正如肖伯纳说:“如果两个人一人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仍然是一人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一人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则变成了一人两种思想。”同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四人小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则每个人都学习到四种方法,还可以选择最好的方法。三是加强激励机制。对于后进生,我们要打开他的话盒子,给他们更多的机会,用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再用积极、肯定、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使他们树立信心,大胆发言。四是发挥团队的力量。把小组的整体表现与个人学业成绩挂钩,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体现合作的乐趣。我们可以在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时,优秀生回答出问题奖 1 分,后进生回答出问题奖 2 分。这样可以让小组合作学习里的优秀生主动帮助后进生,使之共同成长。 四、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进行及时调控在学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进行及时调控,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但是当前合作学习教师调控不当的几种表现: 1 、低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自己的理解作为标准,代替学生的理解。如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几分钟后提问学生,见没人回答,老师就认为没有学生理解了,结果就用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 2 、过早提示问题的重点、难点和矛盾,使学生对矛盾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的低层面上。如“长方形面积计算”这一节教学中,老师经过拿出长 5 厘米 宽 3 厘米 的纸板推导出它的面积是 5 3=15 平方厘米,接着老师提出问题: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何关系?老师不是采用让学生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采取自问自答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低层面上。 3 、急于赶教学进度,提出问题自问自答,以自己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探究。如一老师在教“圆锥体积”这一节时,教师把圆锥的容器装满水倒进圆柱容器的实验过程都包办代替了,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缺乏深层次的感性认识;如果把这个实验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完成,则会对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有很大帮助。总的来说,教师要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及时调控,才能使合作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其他的误区,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对策,对这些误区亮起红灯。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使 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挖掘个体学习的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课题研究论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三官庙镇中心学校高 鹏2015年4月2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