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195980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勤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说勤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说勤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文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奋,开头鲜明亮出了自己观点,中间通过叙写富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加以证明,最后总结全文,呼应开头.这样的文章如果按常序说教,可能学生不太有兴趣,也难有什么实效性。我想,课文本来就只是一个载体,不应该把读懂课文作为唯一的目标,于是我决定尝试聊天式教学,把课文观点作为聊天的一个话题,把领学生与文章对话作为一个总的训练点。所以,文章被我有目的有计划的“肢解”了,教学时从了解作者观点入手,然后按“品成功品勤奋品不同”三个小训练点训练品读两个典型事例,最后再次回顾作者观点,并引入名言加以深化。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切身领会作者说明观点的文思,同时让课文中心在有实效的对话中一步步显现,进而深入人心。学情分析: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差,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特别是在改写句子(改拟人句、反问句)方面能力较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有待提高,课内阅读不能全面把握人物心情。近、反义词普遍写不准确。写作能力也有所欠缺。 教材分析:说勤奋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篇阐明道理的议论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作者的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然后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学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看似简单,学生可能自己就能读懂文章的主要内涵(文章写了什么),但是本文说理性很强,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证所提出的论点(怎么写),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题材,不可能一下子明白。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为了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目标理念,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教学时凭借了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既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也要让学生习得议论文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在首次接触议论文时,对它有个鲜明的了解,甚至能自己举例来证明本文的观点。为学生的发展真正形成生长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认本课14个生字,规范书写9个生字,重点书写“惯、末”,联系上下文或生活体验理解、积累“滚瓜烂熟、警枕、毫不气馁 、名列前茅、远渡重洋”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简要概括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了解说理文的篇章结构,体会通过选取典型事例证明观点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人物勤奋刻苦的特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重点:1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有感情的朗读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的段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难点:凭借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了解说理文的篇章结构,体会通过选取典型事例证明观点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外搜集有关人物的资料、与勤奋有关的成语,名言以及名人勤奋成才的故事。教师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牌、多媒体设备及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揭示中心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齐读)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读好这句话)二、走进事例,见证勤奋1.作者为了更好的论证这个观点,向我们列举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那你能读好这些与他们有关的词语吗?史学家滚瓜烂熟高声朗读抓紧时间编成巨著生物学家毫不气馁急起直追远渡重洋产生影响2打开课本,轻轻地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想:故事中的司马光和童第周他俩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们付出了怎样的心血和汗水?对照表格,画出相关句子,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人物心血和汗水手中的鲜花不同点启示司马光童第周3汇报交流:他们俩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分别是什么?司马光: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1)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哪些词可以看出司马光很勤奋?(引导学生找关键词,结合句子谈体会。)学生预设:从“滚瓜烂熟”,读出了司马光读书读得熟练。“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 再出示句子,把“滚瓜烂熟、一直、一遍又一遍”字体变红,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老师请大家注意这个字“躲”,自己读读这句话。透过这“躲”,我们能看到这样一幅幅画面:春日里,彩蝶翩翩,哥哥、弟弟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夏日里,烈日炎炎,哥哥、弟弟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秋日里,菊花盛开,哥哥、弟弟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冬日里,大雪纷飞,哥哥、弟弟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他这样躲起来读书,为的是什么?(交流)这就是勤奋。(2)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如果睡觉的时候枕着一个圆圆的木头会是一种什么感觉,进而体会司马光的勤奋。(点出:稍微 )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借助字典查一查“警”在“警枕”中的含义。(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警”是警戒、提醒的意思,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我们也来读读,用这个例子来提醒提醒自己。齐读 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师与生一起点评,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师引导:刚才我们读了司马光的故事,知道了他的勤奋表现在从小以读书为乐、长大后珍惜时间,而且19年如一日,那么,童第周勤奋又表现在哪里?交流并出示: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从哪里可以看出童第周勤奋学习的?(引导学生找关键词,结合句子谈体会。)(学生预设:抓住“成绩很差”、“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改进学习方法”、“名列前茅”等关键词语,从态度、信心、动作去感悟童第周刻苦学习,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从而品味到基础差的人要想获得成功,勤奋是必经之路。)正因为他的基础比别人差,引读:每天_,晚上_,经过_。这里虽然没有童第周内心的想法,但从他的动作我们能推想,他在想什么?在他心中有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出示)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经过半年的努力,童第周的成绩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你能想象一下,班里的同学又会说些什么呢?(交流)这正应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男女生赛读这段文字。(1)思考:童第周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2)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拓展资料:1930年,童第周留学比利时,当时,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却无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的剥开,研究被迫停止。因为青蛙卵只有小米粒那样小,外面紧包着三层像蛋白一样的软膜,要把它们剥下来,可不容易,必须借助显微镜,手的动作稍有不当,卵膜就会被撕碎,所以这种剥离术进行了几年都没有成功。当童第周完成试验的时候,他的老师著名的生物学家布拉舍教授说:“童先生了不起!中国人真正了不起!你战胜了上帝,为我们的实验开辟了一条道路!” 结合拓展资料,理解“高难度”。 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被曾经基础很差的童第周完成了,你体会到了什么?青蛙卵剥离手术是高难度的,要完成这个手术,那是相当的困难。但,童第周成功了,因此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读好这句话。4他们俩有什么不同之处?(1)出示: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请你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预设:小时候的司马光很聪明,在紧急时刻,砸缸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而我们一般上中学的年龄在12、13岁左右。可见童第周的基础很差。)(2)课前我们收集到了许多成功人士勤奋成才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故事作为证明自己观点的例子呢?小组讨论。(提示:这两个故事在这篇课文中的典型性表现在哪里?)(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这样,才能把道理说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3)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把道理说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5.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了,他们取得的成就就像鲜花那样灿烂,(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你读懂这句话了吗?我们先将这句话用横线划下来,然后静静地读,将你的体会写下来。你们的体会真好。让我们再次记住这句话齐读。6男女分别读2、3小节。7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人物心血和汗水手中的鲜花不同点启示司马光滚瓜烂熟警枕资治通鉴古代的天资聪颖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发明家爱迪生。童第周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手术现代的基础差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数学家华罗庚 。8读第三段。(1)司马光作为古人勤奋能够帮助他完成巨著,童第周成长在落后贫穷的旧中国勤奋能帮他实现理想。如今科技日新月异,国家逐渐强盛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同学们还需要勤奋吗? 所以,课后最后得出结论,一起读:(出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2)默读最后一句话,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句话的含义。(抓住“只有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只有”体会要想有所作为,只能靠勤奋。通过关键词“一生” 体会到要坚持不懈的勤奋,才能取得成功。)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3)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完成填空。司马光只有( ),才能( )。童第周只有( ),才能(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自读自悟全文:作者是怎样来一层一层“谈勤奋”的?首先,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接着,证明观点司马光和童第周靠勤奋成才; 最后,深化观点要不忘勤奋,要一生勤奋。2.课文学完了,但有一个词,一种精神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中,那就是“勤奋”。 聪明的人一定能成功吗?为什么? 起步晚,基础差的人能成功吗?为什么? 3.学习到这里,你想对班级的同学说些什么? 请你送他一个书签,上面写一句名言,老师也找了一些,读一读。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 郭沫若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4.同学们,记住这句话吧“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四、走出故事,拓展延伸 1.课后搜集有关勤奋成才的成语、名人名言或者名人故事,在全班内交流。2.推荐阅读:华罗庚 著聪明在于勤奋 天才在于积累板书设计:16说勤奋提出观点: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举例证明: 司马光 (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童第周 (起步晚、基础差) 青蛙卵剥离手术总结观点:不忘勤奋 一生勤奋附预习单: 16 说勤奋一、识字、写字基本功。读准生字: 二类字:鉴、馁、茅、剥、训一类字 :一遍又一遍 警枕 稍微 期末 校园 习惯 远渡重洋 基础二、预习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哟。2.读书时做做记号,可以帮助你理解书的内容,收到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还可以帮助我们整理、积累资料,便于今后查找,运用。预习16课说勤奋,并根据需要做记号。三、课文内容早知道。 这篇课文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才能,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两个人勤奋成才的事例:一个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他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另一个是现代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完成了高难度的。四、课外拓展。1收集司马光、童第周和华罗庚的资料。2收集古今中外名人勤奋成才的小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教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是小学阶段的一篇议论文,如何在教学中让教学目标的定位不错位,教学中我紧扣“勤奋”两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引领学生一步一步经历“参与建构生成”,力求在平等融洽的对话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第一块、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简要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感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第二块、紧紧扣住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们付出怎样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他们的不同点来找句子,抓词语,朗读之中贯穿理解品悟,想象,将重点词句的理解与学生自己的表达相结合,深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和课文主题的理解,从而使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的形象深入学生心灵,也深刻领会了作者要阐述的道理。 第三块,在学生充分读懂文中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事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你对本班同学说点什么?既超越了文本,又充分发挥了文本的情感内涵,引发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不足之处: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司马光,童第周和华罗庚的材料,在讲解他们的段落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进一步体会人物勤奋学习的事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