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192428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城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历城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历城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市历城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引 言1.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是国家大政方针的要求职业教育法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中也强调指出,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强改革创新,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提高质量,基本形成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格局;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教材,基本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局面;完善评价考核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评价机制等。2.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是国家示范校建设的要求目前,我区两所职业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中要完成“七项重点任务”,即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改革评价模式。其中,有5项是需要我们大力改革创新的内容。因此,我区提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服务于学生终身能力的发展,符合中职学校示范校建设的要求,也必将使我区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能力等内涵发展方面有大幅度提高,形成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模式和制度,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具有骨干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一、改革的目标(一)、总体目标:1、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让中职生做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为理念,着力提升我区职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使我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职业教育在全社会的地位显著提升,就业贡献率、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2、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从专业对接产业,岗位对接工位的要求出发,文化基础课模式化,专业理论课探究化,实训课工厂化是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系统化教学改革工程,既是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需要,更是符合我区职业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要求。3、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促使教师对课程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改革进行一系列的优化,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职业技能显著提高,以双进工作为平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会有长足进展。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会是本次改革的一个亮点。4、创出一批品牌专业。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科学设置专业,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体系。5、培养适合现代企业规范的优秀毕业生。(二)、子目标:1、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化子目标:(1)重构符合学生不同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和发展趋势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包括三大模块,一是为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素质打基础的公共模块部分,二是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形成职业能力打基础的专业模块部分,三是为学生继续学习升造、接受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模块部分。同时,在此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校本教材。选择具有个性化的课程组合,重新构建学生的文化基础,按需施教,通过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2)探索和推广学思结合、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探究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包含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教学元素的“任务书”为媒介,以课堂教学实践为载体,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任务引导、目标分级、评价引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3)建立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教学评价体系。一是改革评价方式,从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二是教学评价要素方面,注重能力的评价;三是针对不同的专业,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根据专业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侧重应用能力培养。2、专业理论课探究化:(1)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改革中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高师资整体水平,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推进教师的探究化教学,使专业理论课教师在创新课程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核心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升。 (2)建构新型课程体系。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学生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于实训课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密切校企合作关系,整合专业理论课程内容,构建校企对接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3)创新探究化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度、参与度、思维度和有效度为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深化专业理论课的滚动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探究化教学模式。(4)改革师生评价体系。探究师生的多元评价方式,建立规范的教学评价机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3、实训拓展课工厂化、环境的工厂化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工厂化的氛围,力争使校门与厂门零距离,培养与使用无缝隙,学校办学与企业需求全方位对接。在实训教学中做到“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育人与创收、学科与生产”七个合一。在实训室环境布置上达到企业生产的标准,如制度上墙,坯料、产品的分区和摆放、生产工艺路线的制定、生产任务的领取、生产工具的使用与摆放、仓库管理等都要有成文的规定或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协助工厂化生产环节的实施。、管理工厂化 学生实训的管理采用工厂的管理模式,即生产流水作业,学生是生产工人,任课教师是师傅、是生产的班长,负责带领、组织学生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每人负责其中一项工艺,在完成一道工艺后再换另一项工艺。实训室管理做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六个方面。、实训过程的工厂化在实训过程中,完成零件的加工需要多工序,多工艺生产线流水作业。在课程设置上应模块化、教学内容项目化,实训过程“滚动式”,采用模块和项目教学来体现工厂化生产过程。 、作品的工厂化工厂化实训教学作品就是产品,应具有实用性,在设计实训项目时要考虑产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在满足学生实习需要的前提下,承接对外加工 ,从而变纯消耗型实习为生产型实习,实现产品的工厂化,让教师成为亦师亦管亦工的角色,学生成为亦生亦管亦徒的角色,开始教育成本核算的专业教学体系。在质量检测时,要完全按照企业的检测标准执行,从而形成对学生的技能评价,这种评价应该是客观的硬性评价,零件精度在公差内即为合格,否则即为不合格的废品。我们评价学生技能水平以生产产品的精度为指标。二、改革的内容(一)、公共基础课程总体目标:建立适合专业需求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1、语文学科:改革目标-职业学校的教育必须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公共基础课程必须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服务,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做到语文基础知识“够用”,为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服务,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能顺利找到工作岗位以及今后的发展和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改革内容-在课程管理上采取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语文作为必修课的基础上,面向全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每周开设1节选修课(在周课时4课时内),每学期更换不同内容,可开设应用文写作、书法、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大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必修课灵活性的选择和使用教材,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选修课可以好口才助我飞翔、应用文写作为辅助教材(这两本教材均为中职课改规划新教材辅助用书),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活动课展示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这种课程模式的设置,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更好的为专业课和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2、数学学科:改革目标-要让学生“学得会,用得上”。 改革内容-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必须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基于学生所学专业的需求,基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努力做到“以适合为最好,以够用为原则,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做到“以专业知识为点,以数学知识为面,以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为线,以职业情境为体”的中职数学教学点、线、面、体结合的四维模式,实现数学课与专业课的知识整合,实现数学课对专业课的服务性同时与学校信息化建设靠拢,最终实现中职数学教学的网络化模式。 3、英语学科: 改革目标-英语课程模式化以职业学校的教学实际为基础,以够用为原则,以各个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为导向,以为专业课服务为主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宗旨,配合专业教学的“模块化”和“项目教学”,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一定得的职业场景中初步运用各种技能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改革内容-通过结构化、功能化、简约化、专业化的模块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尽最大可能让学生所学英语知识为将来的专业所服务,使其初步具备适应国际化,信息化时代要求的职业生存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计算机应用学科:改革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体位、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终身发展为核心目标。公共基础课程要要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专业、服务于职业。一方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设计上要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职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动力。另一方面,针对本学科特点,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做学教合一”,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改革内容-合理设计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项目)的教学内容,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模块化,根据专业需求重新搭建该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架构。比如:在给数控专业授课时可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加入“程序设计”。275、德育学科:改革目标-使每一个受教育者成为思想端正、知识够用、言行规范、身心健康的劳动者,培养中职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通过2年的学习,在以上各个方面形成及强化正确的思想观念,以更好地引领自己的行为,创造美好幸福的人生。改革内容-实施观念型教学模式。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努力探索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在发挥教师自己主导作用的同时注意发挥和调动学生主体作用,注重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从而使德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在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的同时,贯彻“三贴近”原则,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观念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观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体讲就是以转变中职生的错误思想观念、培养、巩固和提高正确的思想观念为核心进行德育课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弱化知识目标,同化能力目标,强化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把“观念”突出出来。6、体育学科:改革目标-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体育文化与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促进健康、调节心理、团队合作、学会生存、美化生活的运动技能,不断提高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学会组织运动竞赛,判定个人锻炼计划和自我评价锻炼效果的方法,增强对个人职业健康水平和安全行为的重视程度,具有维护公众健康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养成经常性自觉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习惯,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按不同要求分别从运动参与,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养等七个方面具体实施。改革内容-、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在选择教育学内容时,应考虑学生的专业类别、专业活动特点,主要分站立型,伏案型,动手型,户外综合型等,其中站立型主要指宾馆服务,厨师、保安、礼仪等专业。学生日后基本上以站立姿势工作,对学生身体的下肢力量,耐力,曲伸肌的协调与平衡能力要求较高,在内容选择上应以跑、跳、体操练习为主。伏案型:指计算机,财会,文秘等专业 ,日后要长时间静坐伏案工作,对大脑工作效率以及手指手腕的灵活性要求较高,应适当选择球类,基本体操等项目练习,动手型的机电,数据,汽修,服装类等专业,日后对手指,手腕力量,灵活性要求较高,应选择篮球,排球,乒乓球等,户外综合型的机电维修、营销、导游等日后学生工作范围较广劳动强度较大,对体力、耐力要求较高,选择大球类,有氧耐力,定向运动等项目。 、依据学生的个人爱好与兴趣分项目上课。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定多个项目或组别。比如:我们学校可以设定:篮球、足球、排球、羽毛乒乓球、武术、牌类等项目,各个项目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各班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两个项目,上课时根据自己所选项目到设定的地点上自己喜欢的课程。上课教师做好考勤与技术指导,原来的上课班级临时打破,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更有利于选拔各方面的运动员,为参加学校、区、市级比赛打好基础。(二)专业理论课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理论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具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技能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及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加工编程、技术改造、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计算机及CAD/CAM应用、车间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本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理论课程是机械基础、机械制图、AutoCAD、机床电气控制与PLC、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传感器及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1)指导思想一是强调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是以理论知识够用为构架,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就业落脚点,形成突出实践应用特点的理论课程体系,其目的是与市场人才规格需求零接轨,与就业相结合。二是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选择。机电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的细化目标,并不断优化课程分段设置,循序渐进、由浅到深、 由易到难,按先基础后提高的原则进行安排。三是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为一体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 机电专业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采用系列化、层次化模式。设有配合课程教 学内容的实验、培养某种技能的实训、专业的或社会性的实践,形成专业系统知 识和技能为一体的训练模式。(2)改革目标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推进教师的探究化教学和学生的探究化学习。根据职业活动的实用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机电专业综合理论课程,编写配套精品教材,改善教学手段,调整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3)改革内容课程设置改革在充分调查和研究理论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反馈之后,对机电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提出改革意见,合理安排文化课比例,给专业课让出更多的课时,保证专业理论课的探究化教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一是根据探究化要求,结合企业用人要求,增删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既可以减少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复,又可以使学生学到专业必需知识。二是在讲授基础理论课如电力拖动等课程时可以穿插讲授一些有关机电考证的相关内容,讲授一些机电领域的前沿知识以及机电专业的最新动态,以此来达到考证的前期辅导与更新知识内容的效果。教学形式的改革一是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课堂上经常给予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究,提高动手能力。二是互动交流,交流是人们发表意见、展示思考过程,相互理解,共同探究,传播文化的一种社会性活动,是一个构件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愿意说、会说、大胆说。正是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鼓励、智慧的火花越烧越旺,从而尝到了探究的乐趣。三是调适学生心理,提高探究效率,教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心理变化,根据学生心理的变化,采取与其适应的教学形式,手段。另外,采取必要的教育手段,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意,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一是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过程性考核。改变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引入过程性考核,将学生各个学习过程的考核结果视为本门课程的考核结果。二是减少纸质试卷的考试,大面积采用无纸化考试。考试采用题库形式,按照目前就业市场对机电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技能的考核题库,考核采取多次考核,直至学生自我感觉满意为止。三是运用评价,奖励手段,激励学生探究热情,评价标准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自觉地及时用标准评价评估自己的学习,及时纠正学习行为。评价要让学生参与,把评价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要重过程只要能积极参与,就应鼓励。评价以鼓励为主,特别是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有进步之处,就要给予肯定鼓励2.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掌握学汽车维修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汽车维护维修工作,服务于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及汽车制造企业。改革目标通过本研究,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推进教师的探究化教学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即:教师探究化教学;采用设问自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建构探究化教学模式,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探索学生的探究化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即:学生探究化学习;建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干专业理论课的课程标准,开发与企业对接、符合中职学生实际的汽修校本教材;研究学生的多元评价方式,建立规范的教学评价机制。最终目标是提高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理论课的兴趣度、参与度、思维度、有效度,提升本专业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当地汽车维修及制造企业需要的人才。改革内容 强化培训学习,提升师资水平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本次改革中,首先应注重对专业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培训,使充分理解探究化教学的内涵、实质,真正能够深入研究学生实际,探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保证教学改革的方向性、目标性及实效性。改革教学模式,突出岗位技能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促进知识传授与企业岗位实践的紧密衔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行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增强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实效性。加强校企合作,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就业后的工作内容,与主要企业合作,理论课程的内容按照先进性、适应性、服务性、发展性等建设原则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编制,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主导并合作编制出理论指导教程,与汽车制造企业合作编制出流水线零部件组装工艺,企业一线管理等相关理论教程,与汽车维修企业合作编制出汽车维修技术,维修企业管理等理论教程。改革评价机制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参与度、思维度和有效度。3.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理论课(1)改革目标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建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专业理论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过程的探究化教学体系。规范、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推进教师的探究化教学。规范、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探索学生的探究化学习。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多元评价方式,建立规范的教学评价机制。最终目标是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改革的内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将实施“课案导学探究化”教学模式,以备课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对备课、课堂教学、考评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实施过程:一是发放课案,依案自学;二是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三是点拨精讲,解难释疑;四是归纳知识,课堂小结;五是当堂训练,达标测试;六是反思领悟,巩固落实。教学评价与考核是教学改革的保障,只有评价和考核到位,才能保证改革到位。一是课案导学教学的评价要从“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转变。从单一评价知识转向评价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元目标评价,促进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施课案导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与升华。二是课案导学教学的评价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能力与效果,促使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上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及综合素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教学特色是“任务驱动探究化” 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提出任务。第二阶段,激发兴趣、分析任务。第三阶段,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第四阶段,完成任务,巩固创新。第五阶段,针对问题、客观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进度控制上遵循知识的连续性,学生学习有张有弛,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认识规律。这样教学,学生学得快,学得牢,其教学容量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既实现了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每个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最大收益,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理论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掌握典型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管理与简单检测维修技术技能,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能在现代制造行业生产一线从事加工制造、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合格的技术工人。本专业涉及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制图、极限偏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车工工艺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 计算机绘图CAD、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改革目标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应以为专业实践课服务为目的,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度,将部分专业理论课进行有机的整合,删除生涩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保留能够通过探究学习应用于实践操作的内容,使专业理论课真正的做到为实践操作打基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建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改革内容:课程内容的探究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到实际的生产一线进行调研,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建构切实可行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通过对实际的企业产品图纸进行分析,找到作为合格的一线工人应具备的知识,本着“必需、够用”为原则,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有关课程理论知识通过探究式研讨、建构符合中职数控专业培养一线合格工人的课程体系。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整合,课堂主要讲授工程制图的投影规律,培养学生绘图、识图能力。在常用材料的特性和选用上,做到必须和够用。围绕机械制造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两大内容的要求,结合工程背景,引入实践案例,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现代认知理论,结合课程内容,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培养和锻炼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模式的探究研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研究教师面向每个学生,不让每个学生掉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实习实训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模式的探究摒弃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制度,采用多元评价模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合理的探究,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坚持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确定评价标准。在考试考核形式上,通过笔试、电子试题库、计算机考试、以任务为驱动的技能操作考核与现场问答等多种形式。在考核方法上采用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5.计算机网络专业理论课(1)改革目标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将专业培养目标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紧密衔接,在教学中不断推进教师的探究化教学和学生的探究化学习。精选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改善教学手段,调整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实现学生的培养与企业的需要“零距离”接轨,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2)改革内容构建符合本专业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系从专业的实际应用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去构建符合专业应用需要的课程体系,通过探究式研讨,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适当的增、删。实现专业理论课的有机整合。达到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学生“会用”的原则。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探究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各种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当前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总结出符合专业和学科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探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多元化评价,科学的评价是给学生肯定、学习信心与动力,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努力学习其他相关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等,给他们一个综合的多方面评价。6.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以及与该专业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或学前教育管理工作,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并能从事幼教研究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以满足当地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的专业理论课主要有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幼儿园实习指导等课程。(1)改革目标一是教师教学探究化,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推进教师的探究化教学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二是学生学习探究化,采用设问自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建构探究化教学模式,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探索学生的探究化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三是明确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主干专业理论课的课程标准,开发与幼儿园工作岗位对接、符合中职学生实际的幼教校本教材;四是研究学生的多元评价方式,建立规范的教学评价机制。最终目标是提高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理论课的兴趣度、参与度、思维度、有效度,提升本专业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当地幼儿园急需的高素质保教人员和幼教管理人员。改革内容强化培训学习,提升师资水平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本次改革中,首先应注重对专业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培训,使之充分理解探究化教学的内涵、实质,真正能够深入研究学生实际,探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保证教学改革的方向性、目标性及实效性。改革教学模式,突出岗位技能以满足幼儿园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促进知识传授与幼教岗位实践的紧密衔接,让理论教师走进幼儿园,研究幼教工作的特点,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实行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等,增强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实效性。结合学生实际,强化探究学习在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实践案例的分析引导。在本次改革中,我们首先要对学生原有水平、兴趣爱好、智力状况、学习风格进行分析,因材施教,做出适合学生的教法选择,通过“设问、探究、激趣、解惑、应用”等环节,最终使理论课教学有实效,不枯燥,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实践演练的实效。加强校园合作,优化教学内容密切校园关系,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当地幼儿园的用人需要,优化教学内容。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整合教学内容,添加国家有关幼教发展的文件规定等内容,删除理论性过强、与幼儿园工作联系不密切的内容,打破教育心理学、卫生保健、幼儿园实习指导等学科的教学体系,开发更多课程资源。改革评价机制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机制,除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外,深入合作幼儿园,对学生的见习、实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同时主动听取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7.会计专业会计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即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掌握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主要有:基础会计、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税收基础、统计基础、经济法律法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1)改革目标会计专业理论探究化以职业学校的教学实际为基础,理论教学为实际应用服务,以“必需、够用”为度,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讨论来掌握必要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突出“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原则,为社会提供能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2)改革内容加强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知识点和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紧密联系起来,让会计知识贴近生活,教师采用启发、引导,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提高学生对经济活动的感性认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性,提倡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在会计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渴望,充分感受会计知识,主动探究运用会计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平等对话、合作探究完成会计教学任务的程序。其目的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作为“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教学程序为:创设问题情境,激趣生疑发现问题;明确任务,问题探究;教师引导、合作协商;反思、总结、归纳;整合内化、迁移发展。(三)、实训课程实训课主要有:机电、数控、计算机网络、汽修、建筑、会计、学前教育等。改革的内容是:在成功教育理论指导下,采取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在寓教于乐中学到应有的知识。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及能力: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程、掌握生产用具的功能并规范的使用、生产工艺流程、识图知识与能力、成本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等。1、机电技术应用 改革目标: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机械加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包含车工、钳工、焊工三工种的操作,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本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技巧,能够完成本工种中级(或高级)技术等级工作的技术操作。能对产品(零件)有一定的工艺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能熟练使用,调整和维护保养本工种的主要设备,正确使用工、夹、量、刃具,具有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良好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2)改革内容:按照中级(或高级)车工国家技术标准,通过实训,使学生全面掌握车工基本操作技能:第一部分:知识目标: 了解钳工常用的设备掌握钳工常用的工具、量具掌握钳工各种操作的规范掌握车床工作的一般知识能合理选用切削用量和切削液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及对其切削加工的影响掌握一般工件的加工方法和步骤熟悉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有关知识,做到安全文明生产第二部分 能力目标:正确使用和保养机床常用工具、量具、夹具、刃具正确使用和保养机床、钳工设备能合理选用刀具学会常用刀具的刃磨掌握常见回转形体结构的车削基本操作技能,熟知安全注意事项能够识读零件图,制定零件加工工艺和方法第三部分素质目标:把“5S”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关健能力,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通过对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和考核,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探索精神通过实训纪律、实训日记和实训体会的基本要求,了解学生所想,进而与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达到身心健康的要求通过实训过程中爱护公物,损坏赔偿,培养学生诚实负责的职业道德素养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建议 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注重认识教育和现场教学,可安排学生到学校实训基地或工厂参观学习,以增强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等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效果。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讲练结合,还可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形式,进行探究性教学。2、数控技术应用(1)改革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师自己“造”课题,学生既在教室又在车间相对分散,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结合不好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训教学中突出“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育人与创收、学科与生产”相结合的专业建设特点,将实习车间与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合为一体,让教师成为亦师亦管亦工的角色,让学生成为亦生亦管亦徒的角色,开始教育成本核算的专业教学体系, 力争使校门与厂门零距离,培养与使用无缝隙,学校办学与企业需求全方位对接。(2)改革内容:首先教师的思想观念要发生改变,不能只是讲授课本的内容,要把课本的内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专业技能要求)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改变过去教师只是教授理论知识,实训是车间指导教师的事。教师应该成为理论和实际操作都要过硬的真的“双师型”,第二是课程内容,根据学校实训设备的加工能力,教师预期达到的实际技能水平,学生能达到的水平,聘请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制定实训项目,项目的制定突出与企业产品的结合,突出实用性,让学生明确的知道我加工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另外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第三是营造理实一体,做中学,工厂化的教学环境。第四学生的评价方式,我们所做的所有的工作就是为了让大部分学生学到到企业能用的上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学的改革应该激励大部分的学生能参与,愿意参与我们的教学项目,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实训任务,这是我们要大力解决的问题,评价方式在客观的基础上还应该鼓励学生,增强其主观能动性。3、汽车运用与维修改革目标: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我区汽修专业教学质量、与企业接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结合企业特点确定如下汽修专业实训教学目标:生产流程。汽车维修企业的主要业务是汽车的维护、检查、小修、中修、大修和事故汽车的修理。狭义上的维修生产服务流程是指从车辆进厂接待开始经过开任务委托书、派工、维修作业、质量检验、试车、结算、车辆交付出厂这样一个过程这是国内多数综合类修理企业常用的生产流程。广义上的维修生产服务流程的是指不但包括从车辆进厂到出厂的这样一个传统的全过程而且还包括车辆进厂前的预约、准备工作和车辆交付出厂后的跟踪回防工作汽车4S店多采用广义上维修生产服务流程。 生产组织方法。汽车修理的生产组织方法主要有就车修理法和总成互换修理法。就车修理法是指修理作业时要求被修复的主要零件和总成装回原车的修理方法。其优点是能保持原车的技术状况不需要备用总成,对维修车型复杂、送修单位不一的中、小型修理厂比较适宜。缺点是不容易组织流水作业,修理周期长效率低。总成互换修理法是指修理作业时用储备完好的总成替换汽车上不可用总成的修理方法。最大优点是便于组织流水作业修理效率高,缺点是不能保证原车的技术状况需要一定的周转总成。国内维修企业几乎清一色采用就车修理法,即将汽车维修作业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工、钳工和钣金等五大工位全部修理作业由一个班组负责完成,辅助工种如钳工、焊工、缝工、轮胎工、钣金、电工等专业性比较强的工种由其他专业班组配合完成。 生产工艺过程。就车修理法的工艺过程包括汽车验收和外部清洗、诊断检测、汽车解体、零件清洗、零件检验分类(将零件分为可用、可修和报废三类)、零件修理、总成及部件装配试验、汽车总装试车、出厂检验和交车等。 (2)改革内容:根据汽车维修企业生产模式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营造企业生产氛围。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从硬件到软件尽可能设置与生产和服务实际场所一致的实训工位。在真实而综合的职业环境里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形成专业技能、技巧和技术应用能力。 实训室布局工位化。实训场地在厂房高度、面积大小、采光通风方案、电力配备、高压气源供应等方面均按照实际生产需要配置。实训工位分成两个大区即总成区和整车区。总成区分为发动机、汽车电器、传动系、汽车车身电器、前后桥、零件认知清洗和灯光轮胎辅助工位。主要是对汽车各大总成进行拆装、检查和调整。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该总成的工作原理。实车区主要分为前台接待、销售与服务、维护保养、诊断维修和钣金油漆工位。整车工位是在总成类工位的基础上进行实车的生产化训练。实车训练时以二级维护为工作基础,训练学生利用已掌握知识的能力,实现对总成工位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整和。 教学组织班组化。 实训教学采用班组化即一个教学班分为两个小班每个小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任课教师承担一个小班的实训教学。讲解示范时全班集中,分解组装时按小组分散学习和训练。这样任课教师就有更大的精力进行有针对性教学管理,讲解的内容也会增多且更为详尽。小组分散时教师能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掌握所学的内容。从而能较好地完成每个层次的学习任务。另外由于教师在同一工位不断重复讲授相应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为教师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核方式多样化。 打破传统的学习考核方式,实训工位学习实行与生产相近的多样化考核。一是单独考核,主要考核学生个体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如重点考察对零部件的认知、总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生产用表填报等。二是双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协作和配合能力。如整车的二级维护考核,以两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考核。三是班组考核,以小组为单位检验学生的技能应用和技术拓展能力。如整车诊断及教师设置故障后由全组同学探究完成。这些考核与企业的生产任务紧密相关,更加贴近实际、接近生产,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中去。 教师队伍双师化。专业教学模拟企业的实际生产工序,将教室搬到实训室,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分组教学。老师讲学生做,形成互动式的教学,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理论、实践互相脱节矛盾。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专业课老师既增加了压力也提供了动力。一方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专业课教师定位于“教师”与“师傅”双重身份。要独立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课教师必须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练习和经验积累,实训指导教师必须重新认真熟悉汽车专业的理论知识。这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给教师增加的压力。另一方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使专业课教师全面掌握汽车行业发展的动向,做到既熟悉汽车专业的理论也熟悉维修企业的实际操作,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给教师带来的动力。压力和动力形成合力,从而为实现教师队伍的双师化奠定了基础。4、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应用: (1)改革目标: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就业做铺垫来服务社会。实训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网络工程案例来设计实训课程内容,这样能够清楚地让学生了解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应该具备的能力。依托行业,融合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强化学生技能操作训练,建立符合IT企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创新教学技术与手段,将本专业建设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省内一流的中职教育示范专业。(2)改革内容:建设符合专业需求的实验实训基地组建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质量软件开发平台,建设满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网络方向)实际需求的实验实训室。加强与Microsoft、神州数码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合作,既减少开支,学生对所用的设备得心应手,让就业单位没有“新手”的感觉。使95%的学生毕业时取得“双证书”。 打造高水平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采取专职教师“顶岗实践”和兼职教师“项目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培养一支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每年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充实到师资队伍中,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内涵品质。有目标地聘请知名IT企业及科研机构的专家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不定期地邀请国内知名院校的知名学者介绍行业的最新动态,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逐渐扩大学校与IT业内机构合作的规模,不断壮大校外兼职教师的队伍。建立工厂化的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不再以知识结构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转而以完成“生产任务”为目标,开展教学。以“案例教学”进行知识传授,把“教学任务”所用到的知识点讲清楚,以“任务驱动”来使学生完成工厂化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一方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一方面接受了工厂化的氛围熏陶。同时作业布置上联系实际,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工厂、企业、商店联系,要求根据自己所学和工厂等的要求建立自己的学习任务,并完成,可以合作,最后获取工资:学分。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 证书,同时取得取得网络工程师中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网络设备调试员、全国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程序员(达到标准分)、全国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网络管理员(达到标准分)中级四个证书中的一个证书: 5、学前教育: (1)改革目标精心组织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参加的专业设置论证,在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为特定岗位培养合格人才,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实际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制订专业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到校讲座,聘请幼儿园优秀教师到校任教,增加学生到幼儿园实习机会,让学生尽早熟悉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2)改革内容对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钢琴弹唱、舞蹈、唱歌讲故事、写作等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使课堂更多元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度、参与度、思维度和有效度。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课有:声乐、舞蹈、钢琴、美术、口语。幼儿园的教学是一项整体的教学,没有这样细致的划分课程,它把课程综合分为五大领域:幼儿健康、语言、社会、数学、艺术,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能单独的学哪一门课,而是要将课程整合,全面学习相关内容。例如:美术和口语结合,声乐和舞蹈结合、声乐和钢琴结合、美术和声乐结合、舞蹈和钢琴结合、舞蹈和口语结合等,加强教学设计,使课程更综合化多元化。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上,要结合幼儿园实际进行教学,增强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教材内容的传授与幼儿园实际需要相结合,要明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思想,掌握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培养目标,构筑起以能力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原有基础知识、兴趣和能力需求为基点,根据幼儿园对教师的要求及对幼儿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课堂上要结合有关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传授。特别是授课教师要经常深入幼儿园,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幼儿园改革的最新信息,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根据专业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合作探究”、“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问题,在学习中增强各种能力。在教学手段的选用上,要做到恰当、合理,实效性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能流于形式,要做到适时、合理,有实效,这样才能确保专业理论教学任务完成,也才能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保证学生与幼儿园实际工作的零距离接触,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普通话比赛”、“讲故事比赛”“舞蹈比赛”、“钢琴比赛”、“声乐比赛”、“美术作品展”“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比赛”等,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延伸,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能力,施展才能和水平,发挥特长和优势,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开设教学活动设计和实习指导课,利用案例向学生传授幼儿园课堂教案设计及教法,模拟教学场景,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然后将设计的活动主题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让学生熟悉幼儿园的备课及上课环节,实现课堂和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6、建筑专业: 改革目标: 根据现有的实习实训条件,建筑专业开设的实习实训课程有:工程算量实训、工程测量实训、施工技术专项实训、建筑CAD实训、手工绘图实训,现在都是以随堂的形式来安排,根据工厂化实训改革的需要,今后我们要改变现行的实训安排模式及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要求不符的教学模式,提高对实训课的重视程度,通过实习实训与工厂化生产相结合,使学生既要在教室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课,又要在模拟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改革内容: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改变课堂教学内容滞后与现行规范不相符的矛盾,在教学中不能只是讲授课本的内容,要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要求和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