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第38课《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同步练习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186952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第38课《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同步练习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岳麓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第38课《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同步练习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岳麓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第38课《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同步练习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第38课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同步练习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西方人士纷纷前往某国取经。它的经济的一枝独秀和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一名记者从该国回去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词。文中的“某国”应该是( )A . 苏联B . 美国C . 英国D . 中国2. (2分)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A . 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B . 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C . 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D .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3. (2分)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下列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工业化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B .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相一致C . 使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D . 经济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4. (2分)列宁与邓小平、罗斯福并称为上世纪三位伟大的改革家,他们的改革给我们的共同启迪是( )改革要结合本国国情,大胆创新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国家要消除私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A . B . C . D . 5. (2分)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 新经济政策C . 斯大林模式D . 罗斯福新政6. (2分)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俄国“能拄着拐杖走路了”得益于( )A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 . 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 . 土地法令的颁布D . 新宪法的颁布7. (2分)下列对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评价不正确的是( ) A . 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B .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C . 实现农业集体化D . 通过苏联新宪法,建成社会主义国家8. (2分)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二月革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布尔什维克党攻占冬宫实行新经济政策A . B . C . D . 9. (2分)有学者认为:“列宁的思想至今仍受到人们极度的重视,就在于它是活的、变化的、永不肯停止在某个定点上。”下列各项中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 . 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 以家长制作风取代民主与法制C . 以农业为重点取代以工业为中心D . 以“多党政治”取代“一党政治”10. (2分)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 ( ) A . 贝多芬B . 普希金C . 列夫。托尔斯泰D . 伏尔泰二、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50分)11.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材料二: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材料三: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的位次1913192819321937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53221材料四:入世至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全球排名第六位跃居到第二位,年均增速11%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入世十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报道(1)1500年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据材料一,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2)据材料二,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 (3)材料三的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依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 30年代的苏联在经济结构上存在什么问题?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入世”的影响。中国“入世”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为此采取了哪些对策? 12. (15分)自古至今,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材料四: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小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许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魏主”是谁?他在诏书中推行了什么政策?他的改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材料二中反映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思路是什么?结合材料说说与明治维新前相比,这一时期日本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与明治维新同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3)材料三中社会主义能够建立得益于哪次革命?邓小平所说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指什么?这种“僵化的模式”对苏联产生了什么严重的影响?(4)根据材料四说明罗斯福在农业方面采取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措施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5)综合上述改革,你觉得评价改革成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什么?13. (20分)自古至今,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材料四: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小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许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请回答:(1)问题一:材料一中“魏主”是谁?他在诏书中推行了什么政策?他的改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问题二:材料二中反映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思路是什么?结合材料说说与明治维新前相比,这一时期日本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与明治维新同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3)问题三:材料三中社会主义能够建立得益于哪次革命?邓小平所说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指什么?这种“僵化的模式”对苏联产生了什么严重的影响?(4)问题四:根据材料四说明罗斯福在农业方面采取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措施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5)问题五:综合上述改革,你觉得评价改革成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什么?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50分)11-1、11-2、11-3、11-4、12-1、12-2、12-3、12-4、12-5、13-1、13-2、13-3、13-4、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