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提升训练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78765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提升训练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二轮提升训练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二轮提升训练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3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渭南二测)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社会关系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重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解析:从材料中的 “教育美术部”“国立剧场”“改良戏曲”“开音乐会”等可以看到,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故选C。答案:C2(2013中山期末)战国时期赵国人慎到说:“治水者茨(茨,指积土填满)防决塞,虽在夷貊(m,古代称东北方的少数民族),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他的这一论述()A总结了战国的水利成就B主张施行仁政,反对任人唯亲C揭示了民族融合的事实D主张依时治世,反对因循守旧解析:慎到在此指出,遵从水的自然规律和社会需求是治水的唯一法则。时代进步了,治水的方法应该相应改变,不必拘泥先圣当年合理而现在过时的治水办法。故答案为D。答案:D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做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 D法家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理解。解题时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与道家“无为”的政治主张不符,故B项错误;“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与儒家维护等级秩序的“礼”的主张不符,故A项错误;墨家讲求实际功利与材料中“把商人和学者看做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不符,故C项错误。因此选D项。易错点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典型代表,要牢固掌握他们的思想主张,并弄清他们之间的区别。儒家中孔子主张“仁”和“礼”,孟子主张“仁政”和“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主张礼法并施;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法家主张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奖励耕战,进行社会变革。答案:D4民国时期的人们经历了剪发的痛苦,在电影辛亥革命中黎元洪剪发的台词是“剪吧,咱就无发无天了”。这里的“天”是指()A君主 B自然C上天 D客观世界解析: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主张,神化了皇权,这里的“天”与题干的“天”含义一致,都是指“君主”,答案为A。答案:A5(2013黄冈期末)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学与心学的知识,A、C两项只是心学的观点,D项只是理学的观点。B项表述是两者的共同观点,故选B。答案:B6(2013哈尔滨期末)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B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C王阳明思想激进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了基础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民权共和”,这与黄宗羲的“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的思想相符,故选D。答案:D7(2013杭州质检)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分析时代背景,掌握三人的思想主张。三人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儒家思想家们适应新的历史条件,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他们反对君主专制统治,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8(2013广州调研)古代中国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重视实用技术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理论体系完整A BC D解析: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实用技术,而缺乏理论研究。答案:B9(2013江西联考)右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黄甲图(局部),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中螃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A讲究工笔重彩 B强调个性表现C重视气势雄壮 D追求摹写逼真解析:解题关键是要注意时间“明代”。明清时期文人画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强调表现个性,故正确答案为B。答案:B10“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这是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列作品与白居易的作品风格相似的是()诗经国风楚辞离骚杜甫石壕吏李白将进酒A BC D解析:白居易的诗体现了对现实的关注,属于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与之类似的是诗经国风和杜甫的石壕吏,而楚辞离骚和李白的将进酒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故选B。答案:B11(2013南京模拟)鲁迅说:“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二、讲世情的。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下列作品符合该时期的有() ABCD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注意材料中的时间“明之中叶”,符合这一时间限定的只有西游记,故答案为D。其他三项都是清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答案:D12(2013枣庄期末)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傩戏面具杂剧俑京剧脸谱图片是研究古代戏曲艺术的有力史料傩戏蕴含着中国古代戏曲的萌芽杂剧融合了昆曲、秦腔等戏种的特点三幅图片依次体现了其出现的先后顺序A BC D解析:D项弄混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故答案应该是C。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2013浙江联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9分)言论言论者思想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AB“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CD“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EF(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学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6分)(3)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分析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地认识它?(5分)答案:(1)A孟子:B民本或仁政;C朱熹:D“存天理、灭人欲”;E王阳明:F“致良知”。(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4)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言之有理的也可)14(2013广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材料中的史实)。(7分)(2)材料中所提到的火药与罗盘针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7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6分)(4)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6分)答案:(1)特征: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些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例子:印刷术和造纸术可以促进文化新发展亦可用来大搞迷信活动;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礼”,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社会,也可以被统治者改造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2)作用: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欧洲人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3)原因: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4)认识: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方面,提到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视为正确,但整个答案的意思不能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