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第38课《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同步练习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175850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第38课《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同步练习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岳麓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第38课《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同步练习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岳麓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第38课《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同步练习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第38课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在寄信人地址栏中书写的国名应该是( ) A . 沙皇俄国B . 苏维埃俄国C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D . 俄罗斯2. (2分)今天我们观察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农业发展落后,轻工业产品生产不足。造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是(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 新经济政策C . 斯大林模式D . 戈尔巴乔夫改革3. (2分)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不包括( )A . 俄罗斯联邦B . 外高加索联邦C . 爱沙尼亚D . 乌克兰4. (2分)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1921年苏俄实施的一项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项政策是( )A . 新经济政策B . 土地法令C . 农业集体化D . 社会主义工业化5. (2分)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曾起过积极作用B . 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C . 这种体制存在严重缺点和弊端,后来日益严重阻碍了苏联各个领域的发展D . 适应了苏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予以充分肯定6. (2分)1918年列宁曾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为改正这一“错误”,苏联开始实行(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 农业集体化政策C . 新经济政策D .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7. (2分)下图为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1928-19291930-19321933-19371938-1940人均粮食产量(公斤)470460440-450420-430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 . 经济大危机的冲击C . 农业集体化的推行D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8. (2分)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与这段材料描述有关的是( )A . 自由主义政策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 新经济政策D . 苏联计划经济政策9. (2分)近两年“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词语。如果在1921年得苏俄有“年度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上榜的是( )A . 十月革命B . 新经济政策C . 苏联成立D . “一五计划”10. (2分)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又称为( ) A . 第一交响曲B . 第二交响曲C . 第三交响曲D . 第四交响曲二、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50分)11.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二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冲突加剧。1957年12月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摘自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1)材料一图表中19321937年美苏两国制造业呈现出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制造业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北约组织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反映了怎样的世界格局?这对欧洲有何影响?12. (15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手段。某校九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型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1926年,苏联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全面加速。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高速发展,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北师大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三:1933年3月6日,他(罗斯福)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恢复银行信用到4月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1)“动力革命”和“运输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分别有何具体表现?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经济体制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回答,苏联为迅速实现工业化采取了哪些措施?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形成的管理体制被称为什么?(3)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在金融方面的措施,并指出该措施体现了新政的什么特点。(4)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借鉴哪些经验或教训?13. (20分)名人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 1943年2月,美国总统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1)材料一中罗斯福“明智试验”的背景是什么?“明智实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2)依据材料二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3)美苏两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对20世纪四十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这里所说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50分)11-1、11-2、12-1、12-2、12-3、12-4、13-1、13-2、13-3、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