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格式范例).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174351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说明(格式范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设计说明(格式范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设计说明(格式范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安徽地区农房特色风貌改造 学 院: 艺术设计学院 专 业: 室内设计 学 号: 080405111 学生姓名: 宋静云 指导教师: 房华 职 称: 讲师 二O一二 年 五 月 十六 号安徽地区农房特色风貌改造 摘要: 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集聚地,大多拥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对村庄进行农房改造,配套必要的设施,搞好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生活环境。只有农民安居乐业,才能保证农村稳定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搞好农房改造,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会文明,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焕发农村社会活力,促进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农房改造,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是一项造福千万农民、惠及全省人民的事业,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改变农村环境面貌的创新之举。关键词:农房改造 安徽文化 经济发展目录摘要 1前言 21. 对安徽地区农房改造的了解和分析 21.1 新旧民居居住价值观念的改变:1.2 农村家庭结构的变迁:1.3 农村人口的增长:1.4经济发展是安徽农村地区建筑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2. 对现有解决问题设计的了解和分析 32.1.安徽农房技术改造:2.1.1结构形式的变化2.1.2构筑技术的提高 2.1.3装饰工程2.2农房改造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2.3农房改造的基本原则2.4农房改造策略要点2.4.1农房外环境改造要点2.4.2农房建筑单体改造要点3.设计作品介绍 7 前言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江淮之间,水网与丘陵相间;长江两岸和巢湖周围地势低平,属于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不同的她形地貌,造就了安徽农村各地不同的生产方式,村庄规模也有很大差别。安徽省现有24万个行政村、2344万个自然村,居住着1 100多万户、约3700多万人居住在农村。安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侯特点是比较特殊的,因为长江、淮河都是横贯安徽,把安徽分了三个部分:皖北、皖中、皖南。在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下,建造新民居,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人物刻不容缓。但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对农村住宅建设缺乏重视,农民民居现代化的问题还处于探索的阶段,而农民自发的更新与改造,也产生了一定的乡村社会问题。1.对安徽地区农房改造的了解和分析:大量的调研发现安徽农房现状与存在问题:1.村庄布局分散;2.村庄环境较差;3.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不全;4.空心村问题严重;5.沿主要道路带型发展情况严重;6.私搭乱建安全隐患较多;7.建筑形式单一,质量较差;8.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普遍低劣。目前,坐北朝南,三间两层的外廊式楼房在我国农宅中仍占据优势,这类房屋虽然投资少,便于施工,但由于设计不合理,使用功能差。这种农宅的平面布局,由于盲目追求卧室大开间,没有配套的厨房、卫生间(厨房、卫生间另行建造),使用很不方便。设计无贮藏室,造成物品放置混乱,甚至卧室变成粮食仓库。三间房一字型布局,造成老少几代分不开,分开就得分户,既浪费耕地,又不利于照顾老人。交通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大众媒体信息的涌入,这些外在条件都促使农民接受并应用新思想,新技术,致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变革,农民的居住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农村的家庭结构解体、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由内向外突破、再加上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民居结构和技术的更新,最终萌发了安徽农村居住模式的变迁和安徽农村现代化转化的社会变迁。1.1 新旧民居居住价值观念的改变:生产方式的改变,影响了生活方式,居民的基本生活内容及条件也发生了改变。而且随着村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念与城里人渐渐相近。人们已经不以“吃饱喝足穿暖”为生活目的了,而希望能有一个更卫生、更方便、更舒适的居住之所,这些变化反映在新民居中表现为居住基本要求的增加:如更舒适更方便的家用设施,更合理的平面组积,有的已采用二层或三层楼房。1.2 农村家庭结构的变迁:农村传统家庭结构庞大,祖孙几代同堂,各成员之间的交流疏密不等,而且家庭内部分工明确,家庭成员的职责各不相同,奉行“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尊卑界限。当今社会下的农村家庭结构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仍住于一处的己不多见,家庭结构也趋于多元化,现代家庭要求的是更多的私密性,家庭成员关系紧密,交流密切。1.3农村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这一系统内部变化,引起了系列新的问题,如居住密度提高。占用土地增多,同时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影响。1.4.经济发展是安徽农村地区建筑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农村经济是制约和发展建筑文化的主要因素。经济实力的提高,不仅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资源,也相应带动了建造工艺、建造技术的提高。当今,安徽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当中,缩短城乡差距,城乡一体化是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安徽经济发展的特点对农村住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安徽的农村住宅状况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仍然有大部分农民生活条件艰苦,住房存在“脏”、“乱”、“差”等问题。另一方面,安徽本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安徽各个经济区域住宅的规模和形式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对于安徽农村住宅建设需要本着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状有选择的更新、改造或保护。2.对现有解决问题设计的了解和分析:2.1.安徽农房技术改造:(1)结构形式的变化徽州地区,由于砖混结构比木结构更经济,施工更方便,使用上也更舒适、使用,所以当地的人们普遍偏向使用砖混结构。(2)构筑技术的提高安徽传统民居与其他各的民居构筑特点相似,都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优点。构筑方式一般以手工操作为主。新民居建设中基本上继承了古民居建筑方式的精髓,各地区根据自己不同的地质特点,调整和选择适宜的构筑方式。但与传统民居相比,建造技术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新建筑材料和施工机具的出现以后。例如徽州新民居在粉墙下加了用块石、水泥为材料的勒脚的做法,改进了防水隔湿。(3)装饰工程 安徽民宅的建筑装饰技术,具有悠久历史。徽州“四雕”,闻名于世。科技的进步使装饰得工艺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建筑材料的变化,现代建筑物中一般外部很少使用装饰,建筑风格也趋向简洁。古老的雕刻装饰艺术现在大多用在室内装修和家具设计等方面。综上所述,安徽在现代化文明的冲击下,生态、形态和人们的心态都在发生改变。传统的居住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农民的生活,即使是在安徽地区民居建筑成就最高的徽州民居,它的居住模式也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更不能照搬其模式。传统民居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是历史、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研究安徽住宅发展的历史,就可以发现,安徽地区农村住宅的自我更新与改造从来没有停止。2.2农房改造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当前,安徽农村处于新一轮的转变关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全面展开;针对安徽地区居住建筑的更新,从传统文化延续的角度出发,它不适合于狂风暴雨式的大拆大建;从目前经济建设角度出发,也不适合于消极保护与自然演进;相比较而言,针对当地客观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状况,除少数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民居进行保留外,绝大部分传统民居,国家不可能大面积投资改造,开发商无利益也无兴趣。广大居民住房的改善还得基于在适用的基础上,营造新农村新风貌。其更新模式更多以政策引导、专家指导、居民自建的方式进行。2.3农房改造的基本原则(1) 要适应人们的经济水平与生活方式,体现适用性(2)要做到“少费多用,体现适宜性(3)注重地域性,体现地方特色:1.借景自然、尊重历史2.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传统做法3.体现地域特色(4)注重农民需求,设计科学合理2.4.农房改造策略要点2.4.1农房外环境改造要点A建筑风格通过对安徽省农村农房建设的调研,确定安徽农房改造的整体风格,在充分尊重农村住宅的历史传统文化基础上确定为新古典主义新地域民居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筑外观,吸取了类似“传统民居风格”一些建筑语言的处理手法,加以简化或局部使用,配以大面积墙面及玻璃窗或简单的线脚。在色彩上以大而积浅色为主,装饰味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轻松,典雅,清新的气氛,比传统民居风格有了更多的理性。其中的“新意为现代的结构形式、构造、材料、技术、以及现代的户型空间。而“古典”既是运用传统的农房环境住宅空间部符号与手法:如封马头墙、花窗、小披檐、自粉墙架等地域特色:深挑檐等。在确定整体风格的前提下,将安徽省分为皖北、皖中和皖南三个片区进行地域性特殊设计,分别强调突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皖北地区:简洁清新、整齐划一皖中地区:虚实结合、绿色穿插皖南地区:徽州特色、古色古香 B农房环境农村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与自然的广泛接触,位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大部分的农村居住外部区域环境有农田、山脉、河流等小气候调节能力较强的自然要素存在。在农房整治环境的景观设计角度,为了延续农村的乡土气息应从保护和利用外部优良的自然环境以及重新塑造内部生活气息浓郁的小环境两方面入手。l 院落空间改造对土地的依恋,是农民热爱自己小院的根源。“从家庭的角度看,可以说院落既是家的物质外壳的中心,又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农村的生活还是主要以居住与生产,因此,对院落的也有生产功能方面要求。l 院墙改造对于院墙而言,村民们在认可美观的院墙同时,对安全问题保持谨慎,尤其是治安不太好的村庄。由高大封闭的围墙构成的聚落最观,是农村区别与别墅住区的特点之一。农房改造设计中根据村庄现状针对性的对院墙进行改造。实体院墙,院落的私密性和归属感被强化。 2.4.2农房建筑单体改造要点A室内设计功能优化改革现有农房平面布局,合理设计农具间及杂物间,减少占地面积,发展绿化或庭院经济,改善居住环境。充分考虑现代农村家庭生活行为的需要,合理组织各功能空间的布局,减少室内的交通面积,较好地体现了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私密性和安全性。力求人流走向流畅,动静、内外、洁污功能分区明确、合理,住户使用方便。三种基本功能空间分区:l 公共活动区:由庭院进入室内,宽敞明亮的客厅是接待客人的首选场所,用餐区把客厅和厨房分开,则就餐时仍可以与客厅互动交流。l 私密区:一层设有起居室、卧室、卫生间、储藏室。亲朋好友可在一层起居室进行交谈、娱乐等各种休闲活动;住户可根据个人喜好安排主、次卧室。南向卧室设有凹阳台,既可在阳光明媚的时沐浴阳光,又可在晴朗的夜晚欣赏星光夜色。同时,还考虑到家里的老人行动不便,在首层安排一间老人卧室。l 储藏区:一层的车库可存放农具、储藏粮食,二层还有一个储藏室可存放生活用品。 B立面设计简洁大方已建成住宅由于建造年代经济条件的制约,其所选用的外墙材料均造价低廉、耐久性差;同时,其所处地理位置往往使其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面貌。因此,对己建成住宅立面进行改造不仅是住宅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美化农村的需要。一般己建成住宅的立面改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住宅外立面的表层进行修饰更新,以达到是其面貌焕然一新的效果;另一种足结合住宅防水保温等技术改造,将己建成住宅的平屋顶改造为坡屋顶。 C建筑色彩明快亲切建筑墙面的色彩除过去常用的白色粉刷或砖墙本色之外,局部可以应用浅黄、米色、奶油、银灰、浅桔色等比较浅淡的颜色,也可选择对比度较大的两种色彩相问匹配使用如清水红砖与米黄色粉刷,豆沙色与白色粉刷,深色天然石料与浅色粉刷等。3.设计作品介绍:第一个农房设计案例适用于皖北地区:创造合理的平面布局,尊重农民的生活生习惯,房间全部南北向布局。注重良好的自然采光与通风,后院安排农机具停放及家禽饲养。建筑墙体以空心承重预制砌块为主,采用现浇屋面。设计改造细则:1、按照:白墙红瓦,简洁清新、整齐划一的建筑形式统一风格2、外墙用混合砂浆粉底,白色乳胶漆涂料3、增加院门,采用深褐色色木质门板,院墙局部镂空,强化渗透感和与周边环境的融合4、后院栽植绿色植物,多层次绿化5. 勒脚用红砖砌成第二个农房设计案例适用于皖中地区:将住宅房间放在地块中间,留出南北两个院子,日照和视线影响较小,农具间考虑停放手扶拖拉机,并可以作为未来车库。农村养殖家禽面积适当控制。1、按照:白墙青瓦,虚实结合、绿色穿插的建筑形式统一风格2、外墙用混合砂浆粉底,白色乳胶漆3、增加院门,采用深褐色色木质门板4、前院和后院,栽植绿色植物,多层次绿化。5、增加木质廊架6、勒脚用石块砌成第三个农房设计案例适用于皖南片区:为符合皖南地方特色,立面造型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结合徽式民居建筑,符号,体现朴实、淡雅的农村生活情调。将厨房、卫生间置于建筑的北面,以餐厅等作为过度空间和客厅相连。1、按照:白墙小瓦,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形式统一风格2、外墙用混合砂浆粉底,白色乳胶漆;勒脚用青砖砌成,3、增加院门,采用赭石色月亮门4、前院栽植绿色植物,多层次绿化。5、增加屋顶平台,用围栏进行围和,采用了马头墙等徽派元素风格。致谢 本设计是在指导老师房华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完成的。从设计的选题、研究方法到设计的推敲等各个研究环节上,导师均给予了细致的安排和精心的指点。房老师学识渊博、待人宽厚、治学严谨、富有创新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和高尚的奉献精神给了我深刻的教诲和启迪。在此,谨向导师房华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的教导和关心使我对广大的农民建房有了很大兴趣,使我用了4个月的时间对农房规划、建筑设计进行学习,特别是对很少有人关注的农房室内设计进行了初步研究。谨以最诚挚的心情向支持和帮助我的朋友及家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作者: 宋静云 日期: 2012-05-10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题 目 名 称: 安徽地区农房特色风貌改造设计 题 目 类 别: 毕业设计 学 院(系): 艺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 专 业 班 级: 0804051班 学 生 姓 名: 宋静云 指 导 教 师: 房 华 完 成 日 期:2012-5-10 【前言】据调查,安徽每年要改造和新建50万套农房。但当今农村“晴天一身灰,雨天半身泥。”有新房无新村,村容村貌脏乱差,是安徽当前农村很多地方的真实写照。农村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有关人士指出,当前农村面临新一轮改造和建房的高潮,若不加强规划、设计研究,及时引导,将造成新房乱占地、老宅不安全美化的局面,加剧农村环境恶化。村庄里的房屋建筑横七竖八;农民在自家的宅基地上,房屋想怎么盖就怎么盖;在农村,随便问一位农民攒了钱之后干什么,得到的答案多半都是“盖房子”。盖房子已经成为富裕起来的农民首先要办的一件大事,也是近年来农村面貌变化的显著标志。但从以前的茅草房到砖瓦房,再到如今的小洋楼,农村的房屋越变越美,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不少地方农户喜欢单门独院,如一幢“长”在田里的房屋。 镜头一:村庄规模小,分布乱。走在农村,稍一留心就会发现,现在的村庄布局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杂乱无章。有的村庄以道路、河流为主线,逐水而居、沿路而建,呈“一字长蛇阵”排开;有的村庄以历史形成的原宅基为中心散落群居,房屋造型各异,布局横七竖八;也有的村庄以“朝向”、“风水”、“田地”等为标准,呈“天女散花”式分布。镜头二:农房占地多,浪费大。“前有晾晒场,后有小菜园”是许多农村房屋的普遍盖法。皖中某村一农户房前房后的院子加起来足有一个篮球场大。前院主要作为晾晒场,除了草垛和柴禾,基本都空着;后院开了两块地,种些蔬菜,另外搭着厕所、猪圈和鸡舍。像这样占地面积大的农房在农村并不鲜见,一些村镇的农户住宅面积达到户均400多平方米,少数住宅达近千平方米,群众戏言“前有广场,后有操场”,不仅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还在农村引起了攀比之风。由于缺乏规划,农村布局散乱。镜头三:基础设施配套难,环境差。在许多农村,村内道路、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共享性差;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不能集中回收处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电线乱拉、管道乱铺的现象随处可见。农村的许多村庄布局之所以存在上述这些突出的问题,成因比较复杂,但症结还在于“规划滞后”。调研中,许多村民说,他们很少听说过在农村盖房子还要进行规划,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盖房子,只知道只要不侵占别人的土地,自己想怎么盖就怎么盖,想盖成什么样就盖成什么样。【主题】l 农房改造设计理念 (一)适度的面积标准经济适用为原则,不要贪大求洋。 (二)实用的功能组成针对自己特点设计,不要盲目模仿。 (三)适宜的空间组织注意空间划分,适应未来需要。 (四)服从住区总体规划个体建筑与整体规划要密切结合。l 生态农房的改造设计原则和方法 (一)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共生 首先,要保护环境,即保护生态系统,重视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并保护建筑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其次,要利用环境,即充分利用阳光、太阳能、风能和水资源,利用绿化植物和其他无害自然资源。再有,防御自然,即注重隔热、防寒和直射阳光遮蔽,进行建筑防灾规划。(2) 节约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 首先,降低能耗,即注重能源使用的高效节约化和能源的循环使用。其次,建筑的长寿命化。应使用耐久的建筑材料,在建筑面积、层高和荷载设计时留有发展余地,同时采用便于对建筑保养、修缮和更新的设计。再有,使用环境友好材料,即无环境污染的材料,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以及再生材料的应用。(3) 建立各种良性再生循环系统首先,应注重建筑使用的经济性和无公害性。应采用易再生及长寿命建筑消耗品,建筑废水、废气应无害处理后排出。其次,要注重建筑的更新和再利用。要充分发挥建筑的使用可能性,通过技术设备手段更新利用旧建筑,对旧建筑进行节能化改造。再有,建筑废弃时注意无害化解体和解体材料再利用。(4) 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要注重对村镇历史街区的继承以及与乡土建筑的有机结合。l 村镇住宅的功能特点 1)农业与生产上的功能。村镇住宅除了承担农业生产收成的加工处理和储藏场所外,还是农民从事副业生产的地方。现代农村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很快,各产业的比例也在不断的调整与变化之中。所以功能空间的设置不仅要考虑到传统农业生产的所需,更应该考虑到未来因工作形态的改变促使住宅空间的变化。2)社交与行为上的功能。村镇住宅是居民睡眠、休息、家人团聚以及接待客人的场所,所以住宅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生活行为以及与他人相处等的社交行为所在。它的空间分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成员各种关系,同时还需满足每一个居住者生活上私密性及社交功能的要求。3)环境与文化上的功能。村镇住宅室内的居住环境及设备,应能满足居民生理上的需要(如充足的光照、良好的通风等)及心理上的安全感(如安心休息睡眠、健康的生活等)。室外环境(如庭院布置、住宅造型等)也应能配合当地的地形地貌、自然条件、技术发展及民情风俗等因素来发展,以使住宅及住区的发展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延续传统的建筑风格。l 村镇住宅各功能空间的位置关系按照功能空间的不同用途可分为生活区、睡眠区和工作区三个区:1) 生活区。是工作后休闲及家人聚会的场所,包括厅堂、起居厅、活动室和书房等。2) 睡眠区。是供睡觉的地方。3) 工作区。是居民日间主要活动场所,如厨房、洗衣及家庭副业等。按照功能空间的性质可分为公共活动空间、个人活动空间和生理卫生活动空间。1)公共活动空间。它是家庭成员进行交谊、聚集以及举办喜庆的场所。也是招待亲朋的地方,是家庭中对外的空间,主要包括厅堂、餐厅以及起居厅、活动室。这一区域是具有外向开放性的动区;2)个人活动空间。它指的主要是卧室区。这一空间随着休闲时间的增加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重要。它是为居住者提供学习、从事休闲活动以及做手工家务的地方,是具有私密性的静区。3)生理卫生活动空间。主要指卫生间等。是私密性极强的静区。3. 村镇建筑的体量和尺度为了体现村镇独有的田园风貌和温馨范围,建筑体量和尺度宜小不宜大。对于建筑空间尺度的把握,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提出了“十分之一”的理论。他认为建筑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室内尺度810倍的尺度,按照该理论,任何物体都能使观察者感到舒适亲切的距离在室内是3m左右,高度为2.5m以下;而在室外则相应扩大到2025m,高度为20m以下。除了少数东部发达地区,我国小城镇建筑基本上为多层建筑,高度大都在24m以下。在一般的红线宽30m的道路中,从建筑对面看,人们无需仰视就可见到建筑的全貌,尺度宜人。在公建建材的选择中,应注意这一空间尺度带来的视觉效果的影响。例如普通黏土砖在56m距离内可以清楚地显露出灰缝,在30m处只能呈现为一片红色,而不能辨别出它的纹理。设计者在确定建筑材料的尺寸如石材的大小、水泥砂浆粉面灰缝的间距时,应考虑全景的远距离效果。l 建筑的色彩和质感村镇建筑的色彩应保持鲜明的地方特色与统一和谐的效果,表现出简洁大方、明快的特色。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的冷暖对人的心理感受有着重要的影响,暖色调物体在视觉上显得较为突出,给人温暖、愉快的感觉;冷色调物体有一种后退的视觉效应,给人以宁静,阴凉的感觉。在孟塞尔色彩体系的色相划分中,暖色为红、黄、橙等色,冷色为绿、蓝、紫等色。纵观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色彩上的整体和谐。这些城镇以一种颜色为主色调,主要来源于当地传统建材的颜色,如我国江南传统聚落的粉墙黛瓦、西北地区小城镇的棕黄色土墙。l 建筑的符合和风格 符合是人类对自然世界抽象出的一系列形象概念。现代符号学认为,人类精神文化的所有具体形式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哲学都是符号活动的产物。人类对符号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就建筑而言,其本身所具有的遮风避雨、储藏物品等用途,已在人们心中也物化为一系列符号,如“安全、家庭、温暖”,黑格尔也曾提出建筑是“用建筑材料造成的一种象征性符号”一般认为,建筑符号具有“能指”与“所指”两层属性,分别是指建筑符号的外在形象特征和内在精神含义。许多建筑的独特构件、典型的空间建构方式,都形成了符号,如传统建筑的窗棂图案就具有中国建筑文化的符号化特征;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几何构架也成为了一种符号,体现着科技、进步、时尚等概念。村镇建筑在外部形式处理上,可适当使用体现传统文化的建筑符号,但不宜过多过滥;在村镇新区进行建筑设计时,可采用清新明快的现代建筑语言,同样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在村镇建筑风格的处理上,既要考虑当地气候、材料、经济水平,又要考虑当地文化特色与习俗。例如徽州传统店铺出挑的檐廊、绍兴水乡的“翻轩长廊”,使行人免受恶劣气候的侵袭,并丰富了建筑细部、活跃了街道空间。我国传统聚落以其独特建筑形体、色彩组合构成了鲜明的风格,含义隽永。但目前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许多村镇中充斥了不少“欧式”或“简化欧式”风格的建筑。这种建筑割断了与地域的历史文化渊源,对村镇整体形象的构建危害很大,因而不予以提倡。l 建筑空间 建筑空间是一种人为的空间。墙、地面、屋顶、门窗等围成建筑的内部空间;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山峦、水面、街道、广场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间。建筑以它所提供的各种空间满足着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l 空间的限定空间和实体是互为依存的,空间通过实体的限定得以存在。不同的实体形式,会给空间带来不同的艺术特点。为理解方便,以下按实体在空间限定中的不同位置进行说明。(1) 垂直要素限定:通过墙、柱、屏风、栏杆等垂直构件的围合形成空间,构件自身的特点以及围合方式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2) 水平要素限定:通过顶面或地面等不同形状、材质和高度对空间进行限定,以取得水平界面的变化和不同的空间效果。(3) 各要素的综合限定:空间是一个整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水平和垂直等各种要素的综合运用,相互分配,以取得特定的空间效果。其处理手法是多种多样的。l 农村住房的组成 (一)堂屋。农村住宅的堂屋,是具有生活、生产、贮存等多功能的房间。它既是接待亲友、节假日团聚、办理婚丧的场所;也是平日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地方;在一些地方它还兼作晾晒农作物、贮放小农具、从事家庭农副业等活动之用。 (二)卧室。卧室主要是睡眠和休息的地方。 (三)厨房。农村住宅的厨房与城市住宅的厨房虽然其基本功能是相同的,但其室内设施有差别。有些兼有生活与生产两种设施,甚至还兼作贮存杂物盒柴草的地方。 (四)餐室。农村住宅的餐室是全家人用餐的地方。 (五)卫生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卫生间的设计也正向城市化靠拢。 (六)贮藏室。贮藏室在新旧农村住宅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七)农机具库房或车库。农村务农户应布置可存放一辆机动车或农机具的库房。 (八)庭院。我国的传统民居,绝大多数都设有庭院。庭院内可饲养畜禽,堆放柴草、杂草,晾晒粮食等,还可作为处理自留地的农产品和进行必要的副业加工场地。有条件时,也可种植蔬菜和其他农作物。 【参考文献】1小城镇公共建筑与住区设计 单德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建筑初步 田学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朱昌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http:/www.ahnw.gov.cn5 安徽房地产交易网 http:/www.ahhouse.com6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解读 熊学玉 建设科技2009年13期7 农村规划与村庄整治/新农村建设丛书 金兆森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 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研究 方明等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 室内设计原理(上册|下册) 陆震纬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 农村住宅改造(村庄整治技术手册) 肖建庄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0311 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整治/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村庄规划丛书 方明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