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经济史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68980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经济史人教版知识精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经济史人教版知识精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经济史人教版知识精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经济史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经济史资本主义经济史,主要是把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三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内部的固有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在学习中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有: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背景原因、条件以及所产生的政治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及其成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及其对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三次科技革命的整体把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垄断组织的形成及其影响;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一)14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萌芽。学习中一定要首先知道,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还没有完全确立,只是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经济特征主要有:1. 欧洲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显著进步,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条件。 2. 萌芽的地区主要出现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佛罗伦萨和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地。3. 形成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4. 商业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着主要作用。5. 农村中出,现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富裕农民开始经营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有的封建领主开始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业。学习中应该注意: 1.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促使了自然经济解体和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2.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新兴资产阶级开展了反封建的文艺复兴运动。(二)1618世纪下半期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其经济方面的阶段特征主要表现在:1. 从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过渡的准备阶段。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2.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出现了“商业上的革命”和所谓“价格革命”。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各地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大量贵重金属源源流人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3. 欧洲国家加紧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海外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贩卖黑奴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4. 重商主义是这一时期主要流行的经济思想,它主张发展工商业,拓展对外贸易,奖励出口,减少进口,使金银流入国内而不流出。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学习中应该注意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对土地问题的解决情况以及对以后所产生的影响。比如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在农村建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有利于农业的机器化生产。而法国大革命中对土地问题解决比较彻底,但也导致以后小农经济发展,不利于农业的集体化生产,反而阻碍了法国农业的发展。(三)19世纪初一19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蒸汽时代。主要经济特征表现为:1.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1840年前后工业革命完成。19世纪初,工业革命扩展到法、美等更多的国家,19世纪中期,法、美完成革命,俄、日也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传统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其标志。3. 英、法等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广占殖民地,将亚、非、拉广大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4. 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想是自由资本主义。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 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奠定了基础。 2. 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使资产阶级巩固并加强了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的纷纷兴起,为资产阶级彻底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经济力量。(四)19世纪70年代一20世纪初这一时期是平常所讲的“电气时代”,应该注意的是这一阶段也是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1. 19世纪后期,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进入一个新阶段,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 2.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里。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3.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大。英法经济发展趋于缓慢,工业生产分别由第一、第二位降到第三、第四位;美、德后来居上,赶上并超过了英法;俄国、日本开始崛起。4.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 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的扩大。1518世纪,早期的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2. 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标志: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3. 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地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征服世界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再度急剧扩大,迫使生产领域进一步进行相应变革,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就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各国争先恐后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市场,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学习中注意的问题:1. 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资产阶级拥有雄厚的资本,为其操纵国家政权提供了经济基础。2. 垄断阶段生产规模的扩大,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促使帝国主义加剧对外扩张。国际垄断集团的形成,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这都促进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世界体系的形成。 3. 注意总结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呈现不同发展状况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五)一战后一1929年这个时期处于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时期,但也应该注意这个时期美国、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对后来世界政治、经济的走势产生了很深的影响。1. 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战争破坏严重,英法经济凋敝、衰退,德意经济处于崩溃边缘。2. 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措施,着眼于经济恢复。20年代中期,出现经济复苏的局面。 3. 美、日两国从一战中受益,拓宽了海外市场,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债权国,实力大增。 4. 国际经济力量结构发生变化。英国经济力量削弱,伦敦不再是世界惟一的金融中心,美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六)1929l945年对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情况把握,主要掌握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原因、情况、影响即可。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特征是来势猛烈、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资本主义各国都遭到这次危机的沉重打击。 2. 在克服危机的过程中,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这就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危机的途径有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一种是美国,维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另一种是德、日走上发展军国主义经济的道路。学习中注意理解:1. 经济危机的发生是导致法西斯专政建立,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并发动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2.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英、法、美的经济力量受到削弱,是其对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的经济原因。(七)二战后至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情况:1. 二战后,欧洲力量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是美国称霸的基础。2. 战后初期,美国对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马歇尔计划,对经济困难的欧洲进行经济援助,西欧各国凭着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工业生产到50年代初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3. 50年代初到1973年是持续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西欧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欧共体经济力量的迅速增长,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4.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丧失,资本主义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5.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模拟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革命。18世纪末工业革命逐渐扩展。据此回答13题。1.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技术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 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B. 分工越来越细C. 蒸汽机广泛使用D. 纺织行业普遍机械化2. 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这说明( ) 当时社会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 新技术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工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A. B. C. D. 3. 这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和布局产生了巨大变化,其正确描述是( ) 使工厂的布局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使工业由分散走向集中 人才和交通成为布局的决定因素 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部门A. B. C.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经济领域和交通领域又发生了新的变革,据此回答46题。4. 19世纪晚期,在世界交通领域里引起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 蒸汽机车投入使用B. 电动机车的运转C.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D. 汽车的制造和使用5. 为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出了理论根据的科学家是( )A. 英国人吉尔特B. 德国人西门子C. 英国人法拉第D. 丹麦人奥斯特6.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 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C.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 电力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大大加强了。据此回答78题。7. 19世纪末,促进美德日三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之一是( )A. 国内市场广阔资源丰富B. 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C. 采纳科学技术的新成果D. 取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8. 19世纪末,英法经济缓慢发展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A. 小企业长期和大量存在B. 战争失败支付了大量的战争赔款C. 大量资本输往国外D. 农业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据此回答911题。9. 垄断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B. 资本和生产的日益集中C. 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D. 科技的飞速发展10. 垄断组织产生的决定因素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B. 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C. 阶级斗争的激化D. 资本主义企业相互兼并、联合11.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主要是指( )A. 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 提高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C. 克服了生产的无计划性D. 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据此回答1214题。12. 下列现代科技成就中,由中国最先取得的有( ) 一箭三星技术 籼型杂交水稻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同步实验通讯卫星技术A. B. C. D. 13. 比较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贡献突出,这说明( )A. 德国统一的促进B. 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C. 德国的历史文化悠久D. 德国经济发展的产物14. 有关当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按照生产技术科学的顺序发展 科学在三者中扮演最积极的角色 现代科学是构成现代技术的知识基础 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A. B. C. D.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据此回答1517题。15. 1857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蔓延到欧洲大陆,这说明( )A. 美国向欧洲转嫁危机B. 欧美大陆形成世界性市场C. 美国积极在欧洲扩展商务D. 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空前尖锐16. 西方30年代的大危机和70年代的经济危机一样,都使得统治阶级( )A. 人为降低群众生活B. 恶化社会风气和道德C. 被迫进行政策调整D. 使经济出现“滞胀”17. 197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其直接原因是( )A.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B. 日本与美国的竞争C. 中东国家提高石油价格D. 美国宣布美元贬值20世纪40、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学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据此回答1821题。18. 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最明显的不同是( )A. 其出现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B.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 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速度大大加快D. 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19.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工业布局进一步摆脱了能源和地域的限制,原因有( ) 核电技术的出现 电力工业的兴起 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出现 空间技术的出现A. B. C. D. 20. 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促使许多国家优先发展教育B. 西方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 缩小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D. 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二. 材料解析题2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方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历,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了农业、商业和水产业。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生,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75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据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材料2: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到1972年共买进专利权1. 7万项,耗资31万美元。1981年日本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至24%,70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降低。据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材料3: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年份19521955195819601963196619681970197219741976产值17323932043l682102614381969294245455544(1)战后日本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2)战后日本教育科技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教育、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三. 问答题22. 当代史学家认为,到1900年前后,世界才最终覆盖并形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世界史到此时才具有真正的世界性。请结合19世纪末的有关史实,分析说明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分析说明这种现象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23.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与亚洲两大地区的经济、政治总体发展各有什么特点?造成两地经济发发展不同特点的根源何在?【试题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 D 2. D 3. C 4. B 5. D 6. D 7. B 8. D 9. D 10. B 11. B 12. B 13. C 14. B 15. C 16. C 17. D 18. C 19. A 20. D二. 材料解析题21. (1)教育:政府重视、推行改革、与经济发展结合。科技:由引进外国技术到依靠本国力量。经济:60年代末出现高速发展。(2)教育发展为依靠本国力量搞科技打下基础。教育、科技面向经济,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科技成果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三. 问答题22. 形成: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过渡,其政治经济模式基本定型,加速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过渡到垄断阶段后,资本主义国家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并要求把过剩资本输往国外,从而推动瓜分世界的狂潮,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亚非拉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影响: 使世界经济的增长及生产力的发展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飞跃发展,客观上也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经济结构的发展壮大。它同时与列强对其他国家的宰割、奴役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很不公正的现象,造成了东方的贫穷和落后。23. 欧洲:(1)经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德较快,英法较慢。(2)政治: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政党政治得以完善,国家机器得以加强。 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尖锐,逐步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亚洲:(1)经济: 被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的场所。 主要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但受到阻碍。只有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完成工业革命并向帝国主义过渡。(2)政治: 除日本外,主要国家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亚洲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高潮,亚洲进入觉醒时期。 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根源: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的普遍确立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与影响,极大的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殖民侵略严重阻碍了亚洲经济的发展,东西方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