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人教版七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要点(答案)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10164524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人教版七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要点(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年秋人教版七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要点(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年秋人教版七上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要点(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要点(答案)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字词系j 窜cun 觅m 跪gu 拗o攒cun 确凿zo 轻捷ji 云霄xio 倘tng若 鉴jin赏 啄zhu食 和蔼i 恭敬 质朴 博学 渊yun博 倜t傥tng 淋ln漓l 盔ku甲 绅shn士 机关 无从 宿儒r 同窗 人迹j罕hn至 人声鼎dng沸fi 二、课文整理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重点了解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等。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诗歌集野草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思想:本文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2.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空间顺序。课文第18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3. 文章第九段有什么作用?并揣摩三个“也许”表达的情感。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三个“也许”,反复揣测,是“我”对家人将“我”送到私塾去的原因的猜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其中又隐含着“我”不愿离开的无奈。4. 读第1段。思考: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的意思。“似乎”与“确凿”是否有矛盾?为什么?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又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童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5.文章2-8段,作者写了哪三个难以忘怀的内容?百草园的美景(乐见 美好)、美女蛇的故事(乐闻 神奇)、雪地捕鸟(乐事 有趣)6.“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强调的重点是什么,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作用?重点是“单是”后面的内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突出了鲁迅对于儿时趣味描述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7.文章第2段以什么顺序描写园中景物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本段用了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用了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方法,从形、声、色、味(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角度具体地描写了百草园春、夏、秋景,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具体的赏析略)8.速读46段。思考: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9.阅读7-8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这句话总起全段,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用无味的冬天的百草图衬托下雪后捕鸟有趣的百草图。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动词略,作用:运用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10. 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入学拜师、询问“怪哉”、习字对课、后院寻趣、师生读书、做戏画画11. 三味书屋的生活真的枯燥无味吗?又有哪些趣事呢?不, 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 折腊梅花; 寻蝉蜕; 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12. 文章的寿镜吾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他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中有关先生的描写进行评价分析。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学生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三是开明、不太束缚学生。分析略)作者对他是恭敬、不满(分析略)13. 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示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再塑生命的人一、字词捡jin 感慨ki 搓cu捻nin 绽zhn开 争执zh 惭cn愧ku 悔hu恨 激荡 奥秘m 拼pn凑cu 企q盼 截ji然不同疲倦不堪kn 小心翼y翼 不求甚shn解混hn为一谈 恍hung然大悟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c 美不胜shng收二、课文整理1. 了解作者及其生平和作品。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出生19个月就因病致哑,失聪失明。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十四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我的生活等。2. 划出提示层次划分的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结构,并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三件事情 第一(15):“我”与莎莉文老师的第一次见面。第二(68):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单词。第三(913):写莎莉文老师向“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我”有了求知的欲望。全文概括: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3. 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活经历(略);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4. 赏析文章第4段,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围绕“好奇、迷茫、脆弱“来回答5. 第5段最后一句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6. 如何理解第11段的含义?本句话点明中心,照应题目,表面上是水让海伦获得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好的感受;其实是莎莉文老师的爱心、耐心和慧心给我带来和光明和温暖。7. 如何理解文题“再塑生命”?“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 “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这表达了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8. 文中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方式,你特别欣赏哪些?请举例说明。(略)窃读记一、字词蹭cng 抵d达 尴gn尬g 难堪kn 俯f视 狼狈bi 原谅ling 枉wng然 贪婪ln 弹tn簧hung 自卑bi 畅chng销 诅z咒zhu 惨cn淡 惯技 威风凛ln凛 众目睽ku睽 煞sh有介事 废寝qn忘食 饥肠辘l辘 汗涔cn涔二、课文整理1. 了解作者及其城南旧事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在北京长大,作家。父母曾在日本经商,出生后不久回到台湾,但旋即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有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林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城南旧事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影片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窃读记选自英子的心。主要内容:本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全文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2. “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思?如果改为“偷读记”好不好?为什么? “窃”是偷偷地意思。 不好,此文以“窃读”为叙事线索,着重描写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情感经历,“窃读”二字真切反映了作者囊中羞涩的窘态,更表现了作者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和鲜明的形象,而“偷”则缺少这些意蕴。 纪3. 作者为什么要“窃读”?试分析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因为我无力购买却渴望读到书。我是一个渴望读书但是又无钱购买书的穷学生。(分析略)4. 文章写了几次窃读?“我”在窃读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事?(在文中画出,并读一读)两个窃读。第一次被老板粗暴制止,在“我”心灵上留下创伤;第二次我得到店员的暗中关怀,感受到人间的爱和温暖。 5. 比较4-8段和22-25段两次不同经历的窃读,回答下面问题。(1) 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比较老板与店员的不同。语言、动作描写,老板是一个粗鲁、傲慢、霸道、冷漠无情的人;店员是一个有礼貌、善解人意、用心的人。(具体分析略)(2) 两次窃读经历给“我”的心理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第一次被驱赶,伤“我”自尊、让“我”产生对人类的仇恨心理,造成心灵上的创伤。第二次遇关怀,给“我”信任、尊严、温暖,让“我”感受到了爱。(3) 试梳理出“我”两次“窃读”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在文章中画出来)(略)6. 课文中有很多写“我”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示例:(1)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饥饿的瘦狼”“贪婪”,贬义词褒用,说明“我”对读书的渴望程度。 (2)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这段话通过“跨”“踮”“挤”和“总算”等词描写了“我”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的样子,表现了“我”特别想读书的急切心情。 (3)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我”饱读之后的满足感、充实感。 7. 第1段设置了哪些悬念?(略,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如何设悬念)8. 怎样理解“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这句话? “吃饭长大”指身体需要食物来供养;“读书长大”指头脑需要知识来充实;“在爱里长大”指人的成长离不开爱的浇灌。文中“我”被店员默默地关心和帮助,这让我认清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不再固执地仇恨人类。日常生活中融入了浓浓的爱,不经意的细节往往给人巨大的力量,我们应该善于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爱。 2-1论语十二章(略)一、字词(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习:复习。亦:也。说:同“悦”,愉快。)2.有朋自远方来(朋:指志同道合的人。自:从。 ) 3.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愠: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 。吾身:自我检查。谋:谋划。忠:尽力)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成语归类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二、课文整理1. 掌握背诵课文注解1、2。2. 掌握词语解释:时 习 亦 说 朋 知 愠 君子 / 吾 日 三省吾身 谋 忠 信 传 习 /有 立 惑 天命 耳顺 逾 矩/ 温故知新 可以 为 / 罔 殆 / 箪 堪/ 知 之 者 好 乐/饭 疏食 水 汤 枕 于 如/三人行 焉 择 其善者 从之/ 逝者 斯 夫 / 三军 夺 匹夫/ 博学 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 / 3.句子翻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回也不改其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4.分析并熟记文中所有“之”和“而”的用法。5.归纳课文中出现的成语:6.找出文章中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的句子(1)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谈品德修养的:不改其乐;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仁在其中。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