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测试卷C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61715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测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测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测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质量测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共24题;共25分)1. (1分)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是( ) A . 山顶洞人B .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C . 河姆渡氏族D . 半坡氏族2. (1分)河姆渡人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式样是( ) A . B . C . D . 3. (1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头部带有猿的一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种植水稻,蒸煮米饭A . B . C . D . 4. (1分)形成科学知识的萌芽的时代是( ) A . 文明时代B . 旧石器时代C . 原始史前时代D . 新石器时代5. (1分)“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诗中北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 . 尧B . 舜C . 禹D . 炎帝和黄帝6. (1分)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含有“民主”色彩的是( ) A . 私有制B . 世袭制C . 禅让制D . 等级制7. (1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 . 北京人B . 山顶洞人C . 河姆渡居民D . 半坡居民8. (1分)夏商西周的时代特征是( ) A . 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B . 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时期C . 禅让制盛行时期D . 部落文化的繁荣时期9. (1分)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 . 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B . 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C . 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D . 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10. (1分)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 A . 启与他父亲取得王位的方式是一样的B . 桀与纣是这一时期有名的亡国之君C . 因为水患和动乱周朝历史上数次迁都D . 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制造说明商朝是以手工业为主的社会11. (1分)下图中,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B . C . D . 12. (1分)下列叙述正确反映了商朝甲骨文情况的是( )至今约共出土了16万片以上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社会情况 今天的汉字是以它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A . B . C . D . 13. (1分)1985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苏联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以失败告终,美国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下列对1985年所处时代,表述正确的是( )A . 19世纪80年代中期B . 19世纪90年代中期C . 20世纪80年代中期D . 20世纪90年代中期14. (1分)下列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涿鹿之战 长平之战A . B . C . D . 15. (1分)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城濮之战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巨鹿之战A . B . C . D . 16. (1分)既属于“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 . 齐国B . 晋国C . 燕国D . 赵国17. (1分)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 . 弱肉强食B . 统一C . 去伪存真D . 适者生存18. (1分)“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 A . 奖励耕战B .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D . 建立县制19. (1分)“百家争鸣”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对此贡献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A . 孔子B . 孟子C . 董仲舒D . 李冰20. (1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 老子B . 孔子C . 孟子D . 荀子21. (2分)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幵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 .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C . 佛教传入中国D . 西学传入中国22. (1分)秦朝时期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统治的举措是( )A . 皇帝制度B . 焚书坑儒C . 统一度量衡D . 修筑长城23. (1分)下列关于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有( ) A . 统一六国,功绩卓著B . 北筑长城,安定北边C . 开发南疆,统一东南D . “尊王攘夷”,富国强兵24. (1分)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绥绶”材料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 A . 监察百官B . 掌管军事C . 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D . 管理全国宗教事务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共3题;共6分)25. (2分)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_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_”。26. (2分)根据提示信息列举相关内容。(1)为稳定统治形势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_(2)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_(3)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_(4)秦朝时修筑,沟通了湘江和漓江的水利工程_。27. (2分)秦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起_,东至_。 三、 材料探究(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共3题;共20分)28. (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他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他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注意“因材施教”的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弟子,比较著名的有72人。材料二: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说到的这个人物是谁?他创立了中国古代哪个思想学派?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他在教育上的主要成就是什么?(至少写出二点) (3)要全面了解其人的教育思想,你可以参考的书籍是( ) A . 道德经B . 论语C . 左传D . 春秋(4)此人的学说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29. (6.0分)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 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材料四: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1)结合材料一“徙木立信”的故事说说商鞅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对你在做人方面有何启示?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看出商鞅还具有什么精神?“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一观点正确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3)群臣为何反对商鞅变法? (4)商鞅最终惨死,其变法失败了吗?为什么?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后,生活在北魏的鲜卑族女孩可能经历( )学汉语 穿戴汉族服饰 改汉姓 禁止与汉族贵族联姻A . B . C . D . (6)通过以上问题,请你谈谈一场改革或变法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0.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图。材料二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材料四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我国古代的朝代疆域图,请给三幅图按时间先后排序。(2)材料二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3)材料三中说西汉时期“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共24题;共25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共3题;共6分)25-1、26-1、26-2、26-3、26-4、27-1、三、 材料探究(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共3题;共20分)28-1、28-2、28-3、28-4、29-1、29-2、29-3、29-4、29-5、29-6、30-1、30-2、30-3、3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