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考试练习题一.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59155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考试练习题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考试练习题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考试练习题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练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为( B )A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B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C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8哲学基本问题是( 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运动和物质的关系问题C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B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与存在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10.哲学史上两个根本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C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一元论和二元论1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D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12.意识的本质是( A )A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B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人感觉的总和 D思想观念的集合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 C )A存在 B精神 C物质D原子14“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A)的命题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15“我思故我在”,这是一个( A )的命题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1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B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实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1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 D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8.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结构性 D层次性20.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 )A物质范畴 B.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2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本质是( A )A主体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B主体被动接受客体刺激的过程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2.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 )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2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2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5.科学家洛仑兹提出的“蝴蝶效应”理论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 A说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2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D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27.唯物辩证法是实质和核心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与形式的关系2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方法 D归纳演绎方法2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C)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30.矛盾的根本属性是 (A)A同一性和斗争性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有条件性和无条件性 D 普遍性和特殊性3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32.“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3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3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D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35.“牵牛要牵牛鼻子”这句通俗形象的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C )A要抓住矛盾的同一性 B要抓住矛盾的普遍性 C要抓住主要矛盾 D要抓住矛盾的斗争性36.在工作中善于抓中心环节的理论依据是( B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3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A事物自我否定、变成和原事物毫不相关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38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 D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39.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D ) A全部的抛弃B事物中的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40.“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A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4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名言直接的哲学依据是( C )A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 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规律 42.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D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夸大事物联系的诡辩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43.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D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经验论和唯理论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4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B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45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D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D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47.认识的本质是 (C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改造 B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加工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先天观念48.“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D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49.“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50.“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一论断说明了( 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5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C )A是否被多数人拥护 B是否被社会普遍承认 C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一致 D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52.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处是看它是否( C )A被大多数人承认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C与客观实际和规律相一致D具有效用性53.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一观点是( D )A诡辩论的观点 B折衷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54.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飞跃是( B )A理性认识指导实践 B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指导实践 D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5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5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 C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的存在 B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国家的存在57.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是( A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58.在社会发展中起根本性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社会意识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59.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阶级斗争 D社会改革 6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D )A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B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C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D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61.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C)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62.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C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物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6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64.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B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C阶级关系 D思想关系65.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D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社会财富的多寡 C生产方式的性质 D生产工具的进步6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C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6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A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C生产力间接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6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 B )A仅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B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C只存在于阶级社会D仅仅存在于无阶级社会70.“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指的是( C )A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发展过程 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D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不受意识观念影响的过程71.“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D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先导。72.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D)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73.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了(B)A群众有自发的革命觉悟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历史人物是人民群众运动的领导者D人民群众不需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74.“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决定观点C历史宿命论观点D历史循环论观点75商品的二因素是(D)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C生产和消费 D使用价值和价值76.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D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77.在商品经济中,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反映的是( B )A劳动的自然属性B劳动的社会属性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78.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受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D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9.“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D )A使用价值是个历史的范畴 B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80.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B )A正比 B反比 C固定比列 D没有关系8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8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B )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C资本各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资本各部分的构成不同8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B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生产规律C平均利润率规律 D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84.资本的实质是( D ) A货币的表现形式 B机器、厂房设备 C生产资料 D获得剩余价值85.资本的实质是( C )A生产资料 B劳动力的使用 C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机器、厂房、设备86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 C ) A预付资本 B工人的必要劳动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不变资本87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D )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8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B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生产规律C平均利润率规律 D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89.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 C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 相对人口过剩规律9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B)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9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D )A平等互利的关系 B互利互惠的关系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 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92.剩余价值率是( C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 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93.某企业工作日为8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现在工作日延长到10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A )A从100%增加到150% B从100%增加到200% C从100%增加到250% D从100%增加到300%94.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A )A剩余价值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95.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B )A使用价值 B剩余价值C价值 D交换价值96.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97.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B)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98.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C)A不变资本的产物 B可变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99.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 )A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B国家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银行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10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C )A生产相对不足 B生产严重不足C生产相对过剩 D生产绝对过剩10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 B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0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是( C )A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 BC的比重越来越大,V的比重越来越小C两大部类及两大部类各部门之间顺利实现交换补偿D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103.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C )A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B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C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D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104.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 A )A垄断 B剥削 C国家调节 D对外掠夺105.金融资本是( C )A工业垄断资本和农业垄断资本融合而成的垄断资本B工业垄断资本和商业垄断资本融合而成的垄断资本C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业垄断资本融合而成的垄断资本D商业垄断资本和银行业垄断资本融合而成的垄断资本106.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 )。A金融资本 B银行资本 C工业资本 D商业资本107垄断资本条件下垄断企业竞争的目的是为了( C )A获得平均利润B获得超额利润C获得高额垄断利润D消灭中小企业10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B )A从根本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性质B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C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D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09.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D )A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B发达国家带动其商品输出的手段C发达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互助互利关系D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它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110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 D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111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们思想观念的高度进步 C上层建筑的高度完善 D民主法治的高度发展112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 D私有制的消失11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D )A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14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115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指( D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11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117.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A解放发展生产力 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118.“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 C )A相互矛盾的 B完全不同的两回事C有着内在联系的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10 BDACC CAABC 11-20 DACAA BDBAA 21-30 AAADA DACCA 31-40 AABDC BCDDA 41-50 CDDBD DCDCB 51-60 CCDBC CADAD61-70 CCABD CACBC 71-80 DDBAD DBDDB 81-90 CBBDC CDBCB 91-100 DCAAB ABCAC101-110 BCCAC ACBDD 111-118 AADDDAAC二、判断题(判断每题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有人说,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马克思主义公开宣称自己是为无产阶级解放服务的思想理论,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因而就不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2.哲学就是世界观。3马克思主义就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学说。4.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所以马克思主义也会随着时代的变革而过时。5马克思主义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6.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源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的思想学说。7.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8.物质是看得见、模得着的实物。9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之树结出的不结果实的花朵。10.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意识具有第一性。11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就是说,任何思想、意识都无例外地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14.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15.运动都是有主体承担的,不能设想无主体的运动,鬼、灵魂等都是不存在的。16“静者静动,非不动也。”17物质和意识可相互转化,说明意识也是物质。18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可见,精神是第一性的。19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0“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21人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说明人能改造规律。2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根本理论出发点和基础。23.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分析问题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4“蝴蝶效应”说明事物的联系都是直接关联的。25矛盾对立面是绝对无条件地相互转化。26.斗争性是绝对的,表明它不需要任何条件。27“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藏”,这说明矛盾双方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转化。28事物的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所以,矛盾对立面只有对立,不会具有统一性。29.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则不是直接同一的。30.“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31.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根本属性。3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是矛盾问题的精髓。33.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3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35.量变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36事物的发展就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和过去“一刀两断”。37.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38.真理和谬误既有明确的界限也是相互联系的。39.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4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41.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42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真理。43真理就是任何时候都正确的认识。44.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真理标准。45.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46.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47.凡是亲眼所见的直接经验都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如实反映。48.归根到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9.实践出真知,每个人要想获得科学知识都必须事事经过实践。50.人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反复无限的运动过程。5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52.经济基础是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53.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54.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突出表现在为自己经济基础全方位的服务。55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56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57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今天人类生存面临的全球性危机都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58.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59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主体选择性,但并没否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性。60“英雄造时势”,历史是英雄的舞台,人民群众只不过是一群愚氓。61.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主观的。62.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的作用。63.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也是历史的“剧中人”。64.国家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机关,对社会所有居民是一视同仁的。65.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66.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67.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所有垫付资本的产物和增加值。68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69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与其他商品没有根本区别。70.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已不再有效。71.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7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73.垄断价格的出现意味着价值规律作用的消失。74垄断价格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价值规律作用的消失。75资本主义社会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说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76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77.经济全球化既有其积极后果,也有其消极后果。7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消除了经济的竞争。79.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世界的新手段,我国不需要参与全球化进程。80.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性质。81.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股票和股权的分散化和广泛化说明人人都是资本家了。82.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83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取得社会主义胜利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8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85.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高度和谐的社会,没有矛盾的存在。86.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判断题参考答案: 1-10 11-20 21-30 31-40 41-50 51-60 61-70 71-80 81-86三、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关系。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3.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4 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5. 简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6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7. 简述唯物辩证法总的观点和基本规律。8. 简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9. 简述量变和质变之间的辩证关系。10. 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11. 如何理解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12. 简述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3. 简述社会存在与与社会意识的关系。14 简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及作用。15. 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标准与意义。16. 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和根源。17. 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18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是什么?19.简述“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的内容及其关系。四、材料分析题1. 材料1:在由我国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材料2: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据以上材料回答:(1) 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怎样的关系?(2分)(2) 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分)(3) 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2分)(4) 从以上材料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性。(3分)2. 下面是一组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的材料:材料1:“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摘自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2:(1)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引进外资,并且鼓励和促进出口。它们持续保持了5%-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2)经济全球化使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资本。过去10多年里,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大量的外资净流入,有效地抵销了国内私人储蓄水平持续下降和巨额贸易逆差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美国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3)但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不少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现今拉美国家也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倒退之中。这些都是国际投机资本和英美新自由主义经济造成的。材料3:(1)波音747飞机由29个国家参与了制造。波音公司充分利用了全球各国的优势,来生产极具竞争力的飞机。欧洲空客也不示弱,准备在中国天津市生产和组装空客飞机。(2)如今,互连网和现代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普及,以及各国的开放政策和各全球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为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扩张准备了极好的投资环境。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 根据材料1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3分)(2)根据材料2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3分)(3)综合材料1、2、3,说明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对策。(4分)3.阅读下面的材料:材料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对此西方思想界的保守派纷纷著书重新审视西方“胜利”的历史原因和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便是这种背景的产物。福山在书中提出:自由民主目前已及于全球的不同地区与文化,成为惟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自由与民主的理念已无可匹敌,历史的演进过程已走向完成。材料2: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383页)材料3: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列宁选集第2卷,第777页)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 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及其艰巨性和长期性?(5分)(2) 怎样理解当代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5分)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由于成果辉煌,使得科学处于顶峰,并使科学本身获得发展的推动力,激励着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新循环,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朋友把这种推动力称作科学技术革命,并在他们的新社会的创建中赋予科技革命以首要的作用。许多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把解决人类所有问题至少其中绝大多数人把希望寄托于科学。我感到在这一切中间,存在着一种集体的糊涂。现代社会自己制造了科学神秘主义权威,给科学披上高贵的外衣,却不知有多少卑劣的想法是以此作掩护的。”罗马俱乐部主要发起人奥尔利欧佩奇材料2:科技革命既给人类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带来了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全球问题” 是由于科技迅速发展而带来的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这些问题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因而具有全球性质。材料3:有人认为,现代科技革命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代价;科技革命是导致当今各种社会观念和病态现象的“罪魁祸首”,是“万恶之源”。(1) 你同意材料1和3的观点吗?为什么?(3分)(2)你认为科技发展带来的“全球问题”的产生原因是什么?(3分)(3) 你认为人类能解决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吗?为什么?(4分)5阅读下面的材料:材料1: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但微软仍遭遇反垄断案。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松反垄断行为。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作安装。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揉作系统捆绑出售,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微软不服又提出上斥。其结果微软虽末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材料2:2004年8月27日包括旧金山和洛杉矶在内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多个城市政府联合对微软公司提出起诉,控告其滥用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的垄断地位,对商品制定不合理的价格。2004年3月,微软与欧盟委员会长达5年的谈判破裂,欧洲法院勒令微软立即执行欧盟委员会做出的反垄断处罚,改变其商业操作模式,剥离视窗操作系统中捆绑的媒体播放器软件,向竞争对手开放一些软件的源代码。微软不服向欧洲法院上提出上诉,然而欧盟第二高等法院在长达91页的宣判书中驳回微软的请求。微软不得不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付清了创纪录的4.97亿欧元罚款,然后努力争取同欧盟展开新一轮的反垄断谈判。材料3:为了解决麻烦,微软从来不吝惜钱,在欧盟之前,它已经斥巨资摆平了数起反垄断诉讼。微软更在乎的是能否保护自己的商业模式捆绑销售,这也是微软的成功关键。请回答:(1) 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企业间激烈的竞争。你怎样看待垄断与竞争间的关系?(3分)(2) 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4分)(3)通过微软反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埋?(3分)五、论述题1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认为,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认识当今资本主义不能解决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对马克思主义当代性的认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2. 联系个人学习生活实际说明怎样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3. 试用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同学人际交往中的人际关系矛盾与冲突?4 怎样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利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我们既要坚持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5 根据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 6.理论述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7 真理和价值有怎样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进行价值评价?8. 结合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十八大精神,谈谈我们应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人民主体立场,在实践中做到以人为本。9 结合欧洲、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谈谈你对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发展前途的理解。10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如何正确看待全球化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