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149664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中 李志静 一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 一般可分为外部圈层和 内部圈层 它们都以地心为共同球心 形成同心圈层 这是地球结构的最大特征 本节教 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 目前 人类对地球内部圈层的了解 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 研究 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来推测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由于各圈 层在后面的教材中还有详细介绍 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得较简略 二 教学设计理念 1 重视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体验 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作是学生自我建构 自我生成的过程 三 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 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对于本 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 标准中的 说出 属于了解水平 概括 属于 理解水平 本条标准有两层含义 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 隐性要求是了 解自然环境的组成 四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现在具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正接近于成熟 能运用较为抽象的 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所以教师应该在这些方面 加强学生的能力 同时地图在高中地理中学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而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 尤其差 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 五 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 本节内容有一部分的知识很抽象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探究式教学 可以营 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读图分析法 地图法在新课本中大量使用 因此必须从高一第一学期开始 培养学生认 图 识图 从图中分析有用信息 归纳总结图中信息的能力 自主学习法 本节内容后面部分相对较简单 学生可比较前面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的 方法自主学习 提高自身分析综合的能力 六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 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 厚度 物理性状等 3 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4 通过归纳 总结 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 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读图训练 提高读图 析图能力 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 地壳与岩石 圈 软流层的位置关系等 2 联系实际 结合图示 了解各圈层的特征 三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1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问题 分析问题 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2 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 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 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 增强环境及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 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 区别横波与纵波 2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3 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教学难点 1 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2 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具准备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导学法 对比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天 入地 下海是人类向自然界挑战的三大壮举 目前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 载 人宇宙飞船可以在太空遨游 可谓上天有路 但对于我们脚下的地球却是入地无门 那么 地球内部到底什么样子呢 是否像传说中那样有十八层呢 今天学习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 当你拿起一个瓷碗或瓦罐想要检验有没有裂纹时 只要轻轻一敲 便能从它发生的声音判断是否完好 装在密封小盒子的物品 我们可以 通过摇 拍 称重等 听其声 测其重 也能猜到盒子中装的是什么 人们面对庞大的地 球 要想得知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物质组成 逐步揭示地球内部的秘密 目前人们主要通过 哪方面的研究来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还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 的信息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分组探究 主题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 1 人类能进入地球内部较深的地方进行直接研究吗 2 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3 人类是否还有其他的渠道和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如果有 有哪些 请简要的说明 总结 1 不能 人类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钻探深度是 14 千米 2 地震波 地球的 X 射线 3 有 1 改进钻探技术 结合相关方面的科学设想 2 根据火山喷发的物质 获取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相关信息 3 地表的温泉 热泉可知地球内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4 遥感技术 5 其他的手段 分组探究 主题二 地震波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读图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 理解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地 震波特点 培养读图 析图 分析资料的能力 1 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 它们在传播速度上有何差异 2 假设某次地震发生后 横波和纵波都传播到地面 人的感觉会不会有差异 请说明原因 3 地震产生的破坏主要是由地震波对地面的冲击造成的 你认为横波的破坏大还是纵波 请说明原因 4 根据物理学的知识 波在均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稳定的 如果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 质均一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又是怎样 5 两种类型的地震波对传播介质的要求是否相同 存在什么差异 人类利用横波和纵波的 这一性质可以勘探海底的油气资源 你能简单的说说原理吗 总结 1 指导学生读图 从图中看出两种类型地震波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 分析两种不同类型地 震波的波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的关系 图见教材 P24 图 1 4 1 2 先上下颠簸或左右摇晃 与二者的传播速度有关 3 横波破坏大 与地震波的波动方向有关 4 较为稳定 5 如表格 分 类 传播速度 传播的媒介 共同点 纵波 较 快 固体 液体 气体 横波 较 慢 固 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 过物质的性质而改 变 讲述 虽然地震波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给人们带来深刻的灾难 但它却是照亮地球内部的一盏明 灯 是通往地球外部的信史 分组探究 主题三 地球的内部圈层名称及其划分界面读图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图 思考 培养学生的读图 析图 合作探究能力 1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什么位置出现突然急剧的变化 这两个位置叫什么名称 它们因何 得名 2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 说明了什么问题 推测地幔和地核 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3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 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 它们的名称是什 么 是否可以进一步划分 学生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原理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 理解地球内部 圈层的划分 在此基础上填写学案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地球内部圈层 结构空间观念 总结 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台 对照幻灯片上的图 1 26 进行讲解 并适时分析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物质状态 地壳 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上地幔地 幔 下地幔 固态 外核 液态 横波不能通过地 核 内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3 km 2900 km 固态 分组探究 主题四 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读图 1 4 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思考 1 地壳 地幔和地核的组成物质是什么 地球从外向内 三个圈层组成物质的密度 厚度 压力和温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地壳的厚度是不是均一的 陆壳和洋壳的厚度有何差异 3 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是否一致 在图中找到软流层的位置 结合提供的材料掌握软裂层 的相关知识 材料 软流层 由于人类尚未直接接触此层 故对其性质都是推测的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性质 在岩石坚硬处传播快 反之慢 此处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减缓 因此被认定较软 并可能 有一定流动性 故名 科学家们推测 此层变软的原因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聚集衰变产热 我们都知道豆 子在热时变软 岩石也一样 软流层经最新的测量 被认为仍是固体 但在热量集中的地 方 可能有局部熔融 被认为是岩浆的源地 有人曾根据岩石的导热性推测软流层的温度 结果发现在 100km 深度上温度可达 1300 左右 这个温度与从火山口流出的熔岩的温度 十分接近 这似乎证明 火山熔岩就来自于软流层 换句话说软流层似乎就是岩浆的发源 地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 获取有效信息 并在立体空间中应用 在填 画图过程中实 现知识的内化和再现 构建地球内部圈层的空间模型 总结 圈层名称 特征 组成物质 地壳 1 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 厚度不均 大洋部分薄 大陆部分厚 坚硬的岩石 硅酸盐 类 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这里可能为岩浆的 主要源地 温度 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硅酸盐类 地核 温度 压力和密度很大 铁 镍等 过渡 在地球的外部还存在着许多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圈层 他们共同构成了人类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出示表格 让学生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情况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分组探究 主题五 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读图地球外部圈层示意 思考 借助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探究讨论 从物质形态 空间分布 相互联系等方面了解地球外部的同心圈层 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最后 绘 制地球圈层示意图 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加深学生对教材的把握与理解 1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有没有明显的界限 2 地球外部圈层在地理环境中扮演什么角色 发挥什么作用 3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以及它们和岩石圈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能举例说明吗 4 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中 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一层 谈谈 你个人的看法 如果大气圈 水圈或者岩石圈发生变化或遭到破坏 对生物圈可能造成什 么影响 课堂小结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 环境 特别是生物圈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是大气圈 水 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结果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是世界 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同样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 人类对地 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 合理利用 改造自然 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为人类造福 否则 会使生态系统恶性发展 影响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 板书设计 一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 地震波 1 地震波的类型 2 传播速度上的差异 3 传播介质 4 共同特点 二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 不连续面 界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 内部圈层结构的名称 地壳 地幔 地核 三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1 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各圈层名称和物质组成 1 大气圈 2 水圈 3 生物圈 更改板书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 内部圈层 1 划分的依据 地震波 2 划分界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3 划分的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二 外部圈层 1 大气圈 2 水圈 生物圈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组织学生开展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活 动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注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给予形成性评价 更 加关注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注意学生读图 析图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的高潮部分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不足之处 上课语速可以稍慢 尤其是重难点的地方 可以适当地提高音量 或稍作 停顿 引起学生的注意 另外 要学会全方面调动学生 在分组讨论之后 最好一个小组 回答一个问题 兼顾到所有学生的激情 我想 新课程强调的全体参与 让每一个学生都 动 起来 并不是形式上的 动 更应是思维上的参与 今后在这方面还应多研究 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此外 在板书的设计上要更加精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