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145291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联考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 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以后,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B . 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通,定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C .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 , 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D . 我们必须持之以恒 , 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奋学习,绝不能有半点虚假和骄傲。2. (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 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B .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水平。C . 为尽快让篮球运动在校园里火起来,我市近期启动并制定了“校园篮球行动”计划。D .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3. (2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没想到出书,也没想到有没有读者,我只有一个念头:透过这种方式,我或许可以进入一个十八岁的人的心。于是我问他,愿不愿意和我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写一个专栏。他答应了。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条件是,一旦答应,就绝不能半途而废。你知道不是闹着玩的,截稿期到了,天打雷劈都得写。我还不敢相信,多次追问,真的吗?A . B . C . D . 二、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4. (10分)名著阅读: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1)以上文字选自世界文学名著 , 作者是。(2)选文中 “我”的名字叫 , 这段选文记录的是关于“我”的哪一段生活?三、 默写 (共1题;共10分)5. (10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树德务滋,_。(尚书) (2)晓战随金鼓,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3)_,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_,在河之洲。(诗经二首) (5)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6)王之涣凉州词中包含物候现象的诗句是:“_,_。” (7)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_,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_。”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此第三境也。(季羡林成功) 四、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1分)6. (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上的许多风云人物在北京城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留下了可供后人瞻仰的故居。在故居中,你可以触摸历史,感受情怀。一代国母宋庆龄、思想巨匠鲁迅、革命先驱李大钊、文学大师茅盾他们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心中传承。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集中在东城、西城两个城区。鲁迅故居位于阜成门地铁站附近,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这座四合院虽然简朴,来参观的人却是络绎不绝。展览以时间顺序记录了鲁迅的一生,有先生生前的衣物、文房四宝等文物3万余件。当然我们也会想起老舍,想起他笔下那些活灵活现的北京人【甲】祥子、虎妞、祁老爷子、大赤包、王掌柜、常四爷、程疯子等等【乙】老舍是北京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他的作品和人格魅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至真、至善、至美的大门。人,应该怎样活着,才不虚度年华【丙】走进老舍的世界吧!老舍故居位于灯市口地铁站西侧,也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砖砌影b,中心贴个大红“福”字做装饰。后面是“丹柿小院”。每逢深秋时节,院中柿树缀满红柿,令人_(身临其境 赏心悦目)。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宋庆龄故居坐落在积水潭地铁站以东。门前碧波微漾,堤岸杨柳轻扬,院内绿树浓荫,廊前湖水环绕。这真是一处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园。(1)对文中划线字笔顺和划线字注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波”字的第四笔是撇 堤(d)B . “波”字的第四笔是横钩 堤(t)C . “波”字的第四笔是撇 堤(t)D . “波”字的第四笔是横钩 堤(d)(2)对文中括号内所填汉字和横线处所选词语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壁 身临其境B . 璧 身临其境C . 壁 赏心悦目D . 璧 赏心悦目(3)下面这段文字出自老舍故居的前言部分。根据语境,在【甲】【乙】【丙】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省略号 【乙】句号 【丙】破折号B . 【甲】冒号 【乙】省略号 【丙】问号C . 【甲】冒号 【乙】句号 【丙】问号D . 【甲】省略号 【乙】省略号 【丙】破折号7. (15分)综合展示台:让世界充满爱。 (1)请为此次活动写一个主题语。 (2)自古以来,有关于爱的名人名言很多。其实你也能根据自己的深刻体会自创一句,下边就请一试身手吧! (3)体会感悟:通过本次活动,你对“爱”有了哪些认识?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 (10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野望【宋】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注释】湾:水流弯曲的地方。(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走送之(_) 礼愈至(_) 腰白玉之环(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B . 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C . “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D . 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10. (10分)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让科学插上科普的翅膀科学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通过提高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的社会传播有时需要几代科学工作者前仆后继、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为社会公众所理解、认同;这其中科普工作是联系社会公众和科学的重要桥梁。因此 , 我们要积极有效地推广科普活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科技成果对公众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随着公众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公众对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关注也日益加大;自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公众有了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广阔空间。这些因素使得伪科学会有一定的市场,而当下科普工作则严重滞后。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科普作品首先要力求内容的科学性。科学性是科普工作的立命之本,在介绍科学发展的前沿和最新成果时,尤要注意。因此,科普作品最好的作者应是该领域的科学家或科学工作者,因为他们对该领域的科学内容和发展动态最为了解,一般不会出现科学内容上的硬伤,不会用戏说、大话歪批的方式,以娱乐公众的名义传播不实的知识。霍金在其自述我的公众科学观中强调:“科学节目的电视制作者应当意识到,他们不仅有娱乐公众的义务,更有科学地教育公众的责任。”霍金充分认识到科学家一项重要的工作和社会责任,就是如何踏忠于科学,有效地加深社会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热爱,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关注和热情。他的时间简史尽管在全球范围内没多少人能看懂,但他忠诚于物理科学,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照样能引发读者兴趣,使时间简史翻译成各种语言,传遍全球。其次,科学工作者创作科普作品要注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由于社会各阶层公众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客观上存在差异,同时,社会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改变了社会公众接受各种信息的方式,阅读习惯和欣赏口味也会存在差异、发生变化。因此,科普作品的表现形式如何适应这种差异和变化成为科普作品能否满足社会各阶层公众需求,得到他们认同的重要条件。虽然霍金的时间简史发行数量巨大,但是真正读完并理解它的人不会很多。霍金看到了这一点,提议创作拍摄了6集电视系列片斯蒂芬霍金的宇宙,吸引了大量观众。他又和另一位物理学家合作,写了时间简史的大众普及本。目的都是为了有更多的社会公众理解、关注、热爱当代科学,满足他们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与好奇。(1)阅读第段,概括带点词语“因此”的指代是:_。_。(2)第段引用霍金的话,其作是_。 (3)对本文的基架构,分析如下:论点是_。这个论点之所以成立,是因为_。要实施这个论点,作者提出的办法是_和_。(4)对于文章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的传播必须由几代工作者不懈努力和坚持。B . 科学工作者创作的科普作品绝对在作品中不会出现伪科学的知识。C . 科普作品表现形式适应公众需求是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是重要条件。D . 传播、普及科学知识是社会公众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和不变的主题。(5)请就本文标题的撰写作出分析:_(提示:可从修辞、句式等角度加以考虑)。 11.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母亲养蜗牛梁晓声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放在窗台上,盒盖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内。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奶奶,你吃过蜗牛吗?”“吃?”“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可它们现在还小啊”“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母亲愕然。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它们的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母亲默不作答。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对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有删改)(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_,波澜顿起。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人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_,波澜又起。(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留存生命印记中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也许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力之后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洒满阳光。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个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4-1、4-2、三、 默写 (共1题;共10分)5-1、5-2、5-3、5-4、5-5、5-6、5-7、四、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21分)6-1、6-2、6-3、7-1、7-2、7-3、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8-1、8-2、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9-1、9-2、9-3、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10-1、10-2、10-3、10-4、10-5、11-1、11-2、11-3、11-4、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