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备课.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32920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五 单元备课【单元名称】:中华传统文化【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生字条里的生字,正确书写田字格里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每篇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通过收集资料,对话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4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5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1、认识本单元生字条里的生字,正确书写田字格里的生字。2、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难点】: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所表达思想感情。2能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及措施】: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教学关键】: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请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要过度张扬。因为本组教材的“综合性定位”,比较适合这种学习方式的演绎,但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孔子和老子的资料。搜集赵州桥的资料。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实践活动】: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课时划分】:孔子拜师 2课时 盘古开天地 2课时赵州桥 2课时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课时语文园地五 3课时 测试讲评 2课时 合计 13课时 阅读教学备课【课题】:17 孔子拜师【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课文重点】:第2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第2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孔子求学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预习提纲】:【教学时间】:2课时(总第5354课时)【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成果展示1检查生词:相距 学问 纳闷 止境 迎候 等候 长进 请教 保留 传授 敬重 品行远近闻名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2检查课文朗读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身为人师的(),离开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拜()为师。课文就是这样按照事情的经过把孔子拜师这个故事讲得清清楚楚。二、精讲点拨(一)、看看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出示句子)1)孔子自己觉得知识不够渊博,那你觉得呢?你从哪儿看出来?结合理解: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出示句子)a、指名读,你怎么就体会出孔子当时的知识很“渊博”?(抓“远近闻名、已经”体会)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孔子当时已经很有学问了?(2)你怎么理解“远近闻名”自由读,体会孔子知识的渊博。(3)指导书写“闻”(4)这是一个怎样的孔子啊?(生:好学)(二)、拜师经过 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孔子求学很艰辛呢?A、 出示句子引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1、句中有哪几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终于默默地读读这两个词,联系上下文,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2、根据刚才说的意思,看着这几个词语,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说一说,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上千里的路途中,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小结:两个成语,却让我们想到了丰富的画面。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也要善于运用积累的成语。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表明了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那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他可能要徒步经历严冬或酷暑,可能要顶着狂风或骤雨,饿了就,渴了就,困了就,是啊,干粮吃完了就摘野果充饥,渴了就到河边小溪里喝几口解解渴,困了就倚着大树或者墙根合合眼,这样在露天吃饭露天睡觉,用书上的成语说可真是(风餐露宿)啊!字典里的意思就是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天黑了,孔子你就停下来休息休息吧,等睡足了,天亮了再走吧,行吗?因为想早点见到老师,学到知识,于是他不分白天黑夜的赶路,用书上的成语来说是(日夜兼程),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知识的迫切心理,还有哪个词可以看出拜师途中的不易和艰辛呢?“终于”,表现了孔子的什么品行?(不怕吃苦)是啊,短短的一句话,把孔子为了求知如饥似渴,从而不畏艰辛的品行表现的淋漓尽致,请同学们通过这些词语体会孔子的心理和情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3、是呀,孔子为了拜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洛阳.。请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读这个句子。4、几个月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就是想赶来洛阳拜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心理话想对孔子说一说?A学习是没有止境的。1、现在,想一想,几个月后赶到了洛阳的孔子,会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形容一下吗?你能用上恰当的词语甚至是成语来形容吗?(风尘仆仆) 这个词语可以看出他满面困色和土色,不远千里饱经了风霜,历经了艰辛啊。2、师:当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洛阳城外,他看见了()的老子。3、出示对话部分: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研究学问你不必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1) 学生分角色站立进行对话表演。2)真有意思,让我们也来尝试加上动作、表情来演一演。3)从孔子的言谈举止中,你更深刻地认识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谦虚有礼、勤奋好学。 师适时板书:谦虚好学)4、的确,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好学的孔子向老子学习,因为他觉得(出示句子 引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呀,不懂就要问,正所谓(出示句子 引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还认为学习要经常复习!(出示句子 引读:温故而知新。)5、同学们,这些都是两千年前的孔老夫子留给我们的经典名言,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三)、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结合上文孔子在求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板书:学无止境小结: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正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A、是呀,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可是老师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不就到头了吗?(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体会“学无止境”的意思B、1孔子拜师小故事。 孔子不仅向老子拜师,他还向苌弘拜师,向师襄拜师,向郯子拜师。更让人佩服的是他还向一个叫项橐的小孩拜师呢!项橐是燕国的一个七岁小孩子。有一天,他见到孔子时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问得真奇怪,什么水都有鱼;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不能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三、说话练习,拓展深化 1、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对孔子说的吗? (预计学生会从感谢孔子、佩服孔子、向孔子学习、尊敬孔子等方面去写。)是呀,学无止境。我们更要认真学习,传承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2小结:作为老师的老子,很谦虚,在他的话中用了迎候这个词;而作为学生的孔子,也很尊敬老师,在他的回答中只能用等候。我们用词也要这样注意人物的身份。四、总结全文: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结合上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五、指导书写1、熟记田字格中的字。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没有一撇,或一横。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境:右边是“竟”。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3、小组推代表交流。六、限时作业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为人 谦虚好学为师 诲人不倦反思: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学习这篇文章时,我重点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相关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在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虚好学,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教学中,我还结合作业中的练习,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学习是无止境的”。最后引读相关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抓“渊博”体会孔子的好学评:你很会读书,能抓重点的词句来理解。这是学语文的一种好方法。说话训练:我想对孔子说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联系上下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尝试用上孔子的名言“迎候”比“等候”更能看出老子的品行【课题】:18、盘古开天地【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暗等14个字;2、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并会简单的运用。3、在课文的语言中,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发挥自己的想像。4、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神话故事,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课文重点】:2、3、4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2、3、4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想象一下盘古的身体还有哪些变化?【教学重点】: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并会简单的运用。在课文的语言中,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发挥自己的想像。【教学难点】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神话故事,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多媒体资料。2、预习提纲【预习提纲】:【教学时间】:2课时(总第5556课时)【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成果展示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词语。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生字。3、交流识字办法。加一加:肢 肌 对比记忆:夜-液 宗-综4、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二、精读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在天地没有成形之前,宇宙是怎么样的?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那盘古是怎样把这混沌一片的东西分开的了,请大家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他开天地的句子,大声读一读。课件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引导学生画出开天地的动词,说一说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2、“抡”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拿,提起)为什么课文不写拿起斧头呢?引导学生做“抡”的动作,“猛劈”怎么样的的劈?(用力地劈,用劲全身力气。)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话,一边读一边把“抡斧猛劈”的动作带上。3、经过盘古这样一劈,混沌一片的东西奇妙地分开了,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2)找出这段中几组反义词。并理解轻与清的意思。轻与重,(通过举例子理解) 清与浊(3)以前呀这些清而轻,重而浊的东西都混在一起,连成一团,这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说那就是(混沌),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叫做联系上下文。(4)再读这句话,说说还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说不上来,师出示:慢慢缓缓,这是一组近义词,说说从这组词中能感受到什么(天和地的形成经过了很长时间,表现出了开天地非常艰难。)(5)指导学生读出两组句子的不同语气,(一二组同学用轻柔的语气读天的变化,三四组用比较有力的声音读地的变化)(三)学习第三自然段天和地好不容易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拢,又是怎么样做的,请快速读第三段,画出相关句子(1)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课件出示,(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齐读(2)出示插图,看看这是怎样的“顶”,又是怎样的“蹬”?你们站起来,现在你们就是盘古,伸出你们的手,头顶着天,脚使劲蹬着地。不好,天要塌了,请伸长手臂顶住,仰起头用力,顶住,不好,地也往上升了,快使劲,使劲蹬地,用力向下蹬,(板书顶天蹬地)(3)做好动作,说一说现在的感受(4)我们才坚持了不到一分钟,就觉得累了,可盘古却保持这样一个姿势不知道多少年,没有丝毫的放松, 没有半点的懈怠,我们来想象一下,师引读:一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十万八千年过去了生接读(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5)在读中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坚持不懈,顽强的,坚定的)(6)这持之以恒的毅力,这顽强不屈的精神,正是盘古别样的神奇之处。带着这份崇敬,让我们句句入心地读。(齐读天地分开以后越长越高)(7)盘古创造的宇宙是怎么样的,能用一个词来说说?(美丽)(8)把这种美通读表现出来,采用对比读。(四)品读第四段,1、天地分开了,可盘古却倒下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请你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读)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偏正词组的大量运用及其表现力:(1) 在学生回答时用红色出示偏正短语。(2) 请你读读这些红色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我变了点戏法,将词语前半部分蓝色部分遮住了。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感觉怎么样?(平淡无味、单调不够生动形象、没感情)(4)没了这些词语就不美了,看来这些词语真的挺美的,挺有用的,挺值得我们去积累的。现在请你美美地来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像,当你读得美的时候,就能看到藏在词语后面的一幅画了。三、拓展延伸1、他的身体是不是只发生了这些变化了?你从哪知道的?(省略号)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想想,盘古还把自己的什么变成什么? 他的( )变成了( )。他的( )变成了( )。他的( )变成了( )。2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四、指导书写1、 熟记田字格中的字。 “肢、肌、肤”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学会把结构相似的、相近的,结合起来学习。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写一写。 “丈”注意与大字区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丿”要在田字格中间位置其余几字都 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注意提醒学生组词和字音。2.学生描红,然后练写。五、总结全课。同学们,你看到了吗?那辽阔的大地,那奔流不息的江河;看到了吗?那茂盛的花草树木,那滋润万物的雨露;听到了吗?那隆隆的雷声。这一切都是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创造的,让我们用一句话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景仰吧!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此时,你想对我们老祖宗盘古说点什么了?()的盘古,我想对你说:“ ( !)”六、限时作业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混沌一片 美丽坚持不懈 牺牲自己反思:在这堂课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如“抡斧猛劈”通过学生自己的动作感受来加以读的感悟;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随机摘录了这一节中的优美的词组,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他的,变成了。”一句话做了知识的铺垫。课文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学生由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里说一说。让学生把他们所写的内容加到省略号里去,问他们这个省略号能不能去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宇宙万物是写不完的,加进去后仍然不能省掉。多音字“血”混沌一片做动作,表演、体会两杯水放在一起,一杯清水,一杯放了东西的脏水,从而理解清与浊有点脚酸手软,有点累这些词语都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语想象说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课题】:19 赵州桥【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3、了解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课文重点】:2、3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2、3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想象并说一说栏板上作者没描述出来的其他龙的姿态。【教学重点】:1、了解赵洲桥的结构特点。2、从句子的表达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赵洲桥拱形结构和大小桥洞这些建筑上的特点,明白这样设计的好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 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预习提纲】:【教学时间】:2课时(总第5758课时)【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成果展示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词语。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生字。3、交流识字办法。加一加:济 砌 横换一换:抵低 组词:坚(坚强) 4、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思考: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二、精读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赵州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什么课文不介绍其他桥而介绍赵州桥( 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桥)(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这座桥为什么这么闻名呢?因为它在设计上有独特的地方。第二段就写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学生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2、出示赵州桥的挂图,拿它跟别的桥比较,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1)别的桥下有桥墩,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非常雄伟,(板书长、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板书: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2)一般的桥只有一个大桥洞,没有两边的小桥洞,而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板书: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3、理解“创举”:前无古人4、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这一段是写赵州桥的什么?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段是写赵州桥的美观。2、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3、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主要体现在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很美上。4、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图案有几种?(三种)指导朗读,并解决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三、结尾升华1、这样一座设计独特、雄伟美观的大桥,是什么时候建的? 设计人是谁?(隋朝、李春。)2、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所以,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板书赞扬劳动人民)四、指导书写1、生认读田字格里的生字。说一说书写时应注意什么?2、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上下结构:参、坚、案、贵独体字:爪3、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五、限时作业19、赵州桥雄伟坚固 赞扬劳动人民壮观反思:赵州桥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在感受赵州桥十分雄伟时,我以教室为例,赵州桥长50多米,宽9米多,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雄伟,比较形象。赵州桥的坚固体现在李春独创的设计上,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会李春如何设计赵州桥,他为什么这样设计,来体会李春的聪明才智。在课堂上,我做了一个实验,拿一张卡纸和一本书让学生掂一掂它们各自的重量,问学生: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一个比较重,另一个比较轻。我又问:你认为较轻的纸能不能撑起这本较重的书呢?学生答:不能。于是我做了个试验,用一张纸做成桥面,两岸用词典代替,桥面平直时,纸无法撑住书;桥面呈拱形时,纸则可稳稳地将较重的书撑起。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到: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状态承受的力大,赵州桥共有五个拱形,使得赵州桥更为坚固。这个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了拱形的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赵州桥实在是太坚固了。多音字:济、爪借助插图理解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过渡句的作用想象还可能有什么图案【课题】: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文重点】:2、3、4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读说结合训练点】:想象并说一说栏板上作者没描述出来的其他龙的姿态。【教学重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查找清明上河图的文字资料。【预习提纲】:【教学时间】:2课时(总第59-60课时)【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成果展示1、检查读课文,分自然段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学生勾画不理解和读音难以把握的词语。2检查自学效果,教师随机指导。3.读下列词语:名扬中外 撑船 官吏 形态各异 毛驴悠闲 溜达 甚至 拽住了 惊扰作坊 店铺 摊贩 摆小摊 都城二、精读感悟,深入理解(一)理解 “名扬中外”的意思,1、用这个词语口头造句。引导学生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2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印象,请你说一说。3能读好第1自然段吗?齐读。4过渡,提问:这幅画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名扬中外呢?(二)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自由观赏,注意画面的细节,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1激趣: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请自己学习课文。2方法引导: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自学课文?(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1默读25自然段,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可以在组内交流一下。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3交流感悟25自然段。(1)读第2自然段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选择你感兴趣的人物多读读,并从画面上找出来,边读边对照)(2)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以此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3)读第3自然段,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4)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5)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6)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三、抒发情感,运用语言1仔细读文,提问:这里所说的古都风貌指的是什么呢?请你介绍介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回顾前文,将前后内容融合起来)2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3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4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记录下来! 四、总结 1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到自豪。) 2朗读全文。 五、限时作业:反思: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我在教学中设计中体现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次备课多音字“作”、“都”图文对照利用文本,超越文本,体会画面的惊奇与传神,体会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课题】: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3、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4、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个字。【教学重难点】: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2、读背积累成语、词语,体会反义词用法及农历年份编排【教学时间】:3课时(总第6163课时)【教学流程】: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一、揭示课题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铸就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们的生活,聊聊我们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板书课题,读题。 二、畅谈生活中的传统文化1、师: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你们都了解到哪些传统文化?2、学生自由发言。3、课件欣赏(1)配乐述说:中华传统文化就像一首气势磅礴的乐曲,光芒四射,有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丰富多彩的古诗词,雄伟独特的建筑,像秀丽蜿蜒的江南长城,古色古香的临海紫阳街;还有瑰丽的民间工艺,瞧,那精美的剪纸,传神的陶瓷,精致的刺绣,红火的中国结;还有古老的民族艺术,有优美婀娜的孔雀舞,精彩纷呈的戏剧,栩栩如生的国画,挥洒自如的书法,中华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很多!4、畅谈感受三、走近佳节1、是啊!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很多,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哪!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聊聊传统佳节!课前,老师让小朋友去了解传统佳节,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组建学习小组,都准备好了吗?2、各组汇报佳节。3、请小朋友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组里汇报整理,待会儿看看哪些组是“优秀学习小组”。那我们先来看看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的条件是什么呢?(出示要求)(1)在小组交流过程中,组长有序组织,每个组员积极参与。(2)搜集资料丰富,表达清楚生动。(3)记录员认真记录,推选出汇报员。4、小组交流5、班内交流(一)春节组(1)在他说之前,你们有什么建议吗?(说得清楚、响亮,请问你能做到吗?)对你们自己有什么要求吗?(听得认真、仔细,可以提问;同组或其他组的小朋友可以补充。)(2)交流汇报(3)点评,补充。(4)拓展语言训练:绚丽多彩的烟花给我们的春节增添了喜庆,(播放课件)那烟花美吗?春节快乐吗?那就请说出你心中的那份快乐吧!句式训练:只听见 “砰砰”几声,各种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有的( ),有的( ),有的( ),真是( )!(5)小结:每到新年,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有这么一首歌就传递着春节的快乐与幸福!齐唱过新年,唱出快乐来吧!(二)端午组(1)汇报交流。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着菖蒲、艾草,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还会洒些雄黄酒,听说是用来驱灾避邪的。最高兴的是吃粽子了!生介绍粽子(2)点评,补充:吃着粽子,我们还会想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讲述端午节的由来。赛龙舟。(四)略说其他的传统节日(五)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四、总结刚才聊的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佳节,它只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沧海一粟!小朋友们,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它不是短短的几十分钟就能研究透彻的,它甚至需要我们用今后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去领悟。那就让我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巨大宝库里继续探索、遨游,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它源远流长!(板书)五、限时作业习作【标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要求】:1.选题的时候注意选择自己了解最深的,最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写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2. 写作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只能介绍一种或两种传统文化,不可泛泛而谈。【习作指导】:一、本次习作写什么呢?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听到了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它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我们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开展的,昨天的“口语交际”也是就“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展开的。小朋友们,明白了吧,这次习作也就是说要我们写(“中华传统文化”或者说“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二、认真审题,明确方向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体现出国家或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文明。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民间工艺、民族艺术、古诗文赏析、风俗风情、神话传说、特色饮食等等到处都有传统文化。本次作文要求写一写我国的传统文化,这可为我们提供了宽泛的写作空间。例如,我国的传统风俗观花灯、贴春联,民间艺术剪纸、中国结、风筝,我国的艺术瑰宝建筑、绘画等等都可以尽收你的笔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可写的内容这么多,可以描写一件精美的艺术藏品,可以介绍一道特色的地方美食,可以讲述一个神奇的历史传说,可以刻画一场精彩的节日场面选题的时候注意选择自己了解最深的,最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写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三、帮助选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1、选择材料本次的习作训练,可以说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写作的思路,如讲述一个传说,肯定是以故事的形式展开;描写一个传统节日,肯定要写出节日的场面及气氛;描写一件艺术品,肯定是要进行细致的局部刻画但不管用什么方式来写,在文中都要归结到话题“传统文化”上,要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首先要想想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搜集到的资料,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有关“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哪一方面的东西?感受最深的又是什么?把它们理一理。如果觉得准备还不够充分,可以再去查查你想告诉大家的那一方面的资料或者问问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你想知道的东西。只有平时细心积累,写作前多方搜集资料,才能为你的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2、拟好题目根据选择好的材料拟定题目。题目要新颖,要切合实际,如写古代建筑的,可以以建筑物来命题,例如:禹王庙;写生活中的物品的,可以以该物品为题,如春联、中国结、唐装;如果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题目要紧扣事件来写,如综合性学习实践见闻、有趣的介绍等。3、内容要具体无论你是写有关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还是写在开展活动中发生的事,都要把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具体,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当然得详写。4、选择好叙述的顺序不管写什么文章,都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要在动笔之前想一想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晰。5、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写作禁忌)1)只笼统地“介绍”一些传统节令,缺乏自己对这些节令文化意义的“认识”。 2)“传统的”应是有“特点”的:选材上不典型,不具“特点”,自然难以与传统文化相联系。3)音乐、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属于艺术,不具备对相关方面一定的了解尽量不要选写。总之,如果说别人通过阅读你的习作,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对后世深远的影响,你就成功了。【打草稿】【第一次评改】:学生交流,用多媒体展示,大家共同评议。【修改草稿】: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誊写】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讲评】【下发作文本】一、我的发现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4、再读词语。二、日积月累读读背背1、观察与认读。A、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B、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2、了解十二生肖。A、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B、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C、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D、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3、读读与背背。A、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B、学生试背十二生肖。三、读读认认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四、展示台学生商议展示方式。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五、限时作业1、背诵“读读背背”2、写一写“我的发现”二次备课可出示春联,读春联,了解春联,贴春联;述说关于过年的美丽神话传说,出示王安石的元日引导句子练习继续搜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编写一份“手抄报。详略得当写作顺序 第五单元 测试与讲评教学目标:监测本单元教学情况,查缺补漏,改进教学。教学重难点:反馈矫正,强化训练。教学时间:2课时 总(6465)课时教学准备:试卷教学过程:一、发试卷,填写姓名班级。宣读考试须知。二、下发试卷,学生答题。三、教师巡视考场。四、根据做题情况讲评试卷,每题都讲。五、修改错题。六、强化训练。重做错题。七、互改做的题。八、收卷装订。教学反思:本单元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为题材,共编排了四篇课文,通过单元教学,学生基本读懂了课文内容,生字新词掌握较好。成功之处:三环节教学,预习提纲、限时作业完成较好,朗读训练和效果理想,教法学法恰当。不足之处:词语教学有所忽视,学生朗读课文没感情,不流利,课堂学习不主动,发言不积极。读的方法有待改进。采取措施:1加强字词教学,突出词语教学。 2加大读的训练。3解决好阅读与习作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