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案例分析答案4重要.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24190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案例分析答案4重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育学案例分析答案4重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育学案例分析答案4重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P2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P303、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是指从童年期到青年初期(718、19 岁)的个体身心变化状况。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P794、个别差异:是指在身体和稳定的心理因素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P1505、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P1076、素质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P115二、简答题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P15-26答:现代教育有以下的发展趋势:(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2、请说明教育家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代表作及其教育贡献。P35-37答:(1)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及其教育贡献: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一般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夸美纽斯的教育贡献是: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并在自然适应性原则基础上对人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作了新的探索,较详细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确立了教学的基本原则。(2)赫尔巴特的代表作及其教育贡献: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在西方被看作是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作。赫尔巴特的教育贡献是:较全面论述了教育中德、智、体各育的一些根本问题,体系比较完整,基础较为殷实,在西方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3)杜威的代表作及其教育贡献: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的教育贡献是: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主要观点有:(A)主张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B)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3、请简要说明教育的经济、文化功能。P56-58,P64-66答:(1)教育的经济功能是:(A)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B)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在的经济价值;(C)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D)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2)教育的文化功能是:(A)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B)教育对社会文估的选择功能;(C)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功能;(D)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造功能。4、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P73-74答: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突出的促进作用,表现在:(A)现代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B)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最佳途径; (C)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D)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手段。5、简述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P85-86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A)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B)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C)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以促其得到更好的发展。(D)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6、简述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P104答: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是:(1)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的特点;(2)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全面性的特点;(3)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义务性的特点。7、简述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及精神实质。P109-110答:(1)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精神实质是:(A)一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B)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标准;(C)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D)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育人道路。8、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内容及其关系。P111-114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有:(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是:(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内容。(2)智育:包括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三个方面内容。(3)体育:包括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机体素质、体质和运动能力;体育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三方面内容。(4)美育:包括审美观点;美的知识与能力;艺术创作能力;精神境界和文明行为习惯四个方面。(5)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五育之间的相互关系是:(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长期培养人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抽象和概括。(2)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个人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3)五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共同形成着受教育者的合理素质结构。我们教育工作者切不可厚此薄彼,有所偏废。(4)体育是各育的物质前提;智育是各育的认识基础;德育是各育的方向、统帅和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渗透于各育之中,对学生的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9、简述我国小学教育的任务与培养目标。P119答:小学阶段的教育任务与培养目标是:“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10、简述当代国外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P122-126答:当代国外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是:(1)教育改革的重点已转向基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2)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改革的重点;(3)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4)重视个性教育,注重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5)加强改进道德教育,是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11、简述教育对象的本质特征,以及我国当代青少年的新特征。P134-136答:(1)教育对象的本质特征有:(A)青少年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B)青少年是一个未完成的人;(C)青少年是可教育的人。(2)我国当代青少年的新特征是:(A)知识面普遍广博;(B)过早出现社会化、成人化的倾向;(C)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增强;(D )交往范围扩大、频率提高、能力增强。12、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151答:人的智力因素主要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五个方面。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儿童在智力的同一方面的发展,其速度与水平是各不相同的。(2)智力整体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根据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1)应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2)有针对性地施教,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智力的特点去从事学习和其它各种活动,扬长避短;(3)不要夸大人的智力差异。非智力因素就是指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和动机等人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1)在一个集体中,有的学生情感高尚,有集体主义精神;有的学生自私自利,贪图享受。(2)有的学生意志坚强,有的学生意志薄弱。(3)有的学生刚毅果断,有的学生优柔寡断。(4)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性格外向。(5)有的学生兴趣广泛,有的学生兴趣狭窄。(6)有的学生学习动机单一、扑素,有的学生学习动机复杂、高远。根据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1)非智力因素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应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应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措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健康发展。(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是重要的,教师应全面培养,不可偏废。三、论述题1论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作用.答:由于人的发展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因而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但一般说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先天的遗传素质 后天的环境;即自然 教育;即社会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 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遗传素质的生理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的范围 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方向的性质 社会需要也影响人的发展.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面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学校教育还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控制,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总之,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作用即有遗传后天环境的教育等.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和实质和理解.答: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4、 你怎样理解“优等生”、“差等生”,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对“优等生”和“差等生”进行教育?P159-161答:(1)优等生与教育优等生是指那些在德智体等各方面都获得很好发展的学生,或者说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发展比较全面的学生。对优等生的教育可采取如下教育策略:A、对他们实行跳级制;B、加大学习分量,提高教育要求;C、对优等生更应严格要求,切忌只抓学习不抓思想;D、一分为二地看待优等生。既要表扬,也要批评;既看长处,也看短处。(2)差等生与教育差等生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整体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对差等生的教育可采取如下教育策略:A、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要求他们,重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尊重、理解、信任他们,才能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彻底打破他们的自我封闭防线,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B、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好教育的切入点。教师不能只是盯住差等生的缺点,而是应该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去教育他们,改造他们。C、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没有爱的教育永远不会是成功的教育,对差等生的教育尤其如此。给差等生以更多的关爱,这不仅是教师这个职业本身的要求,也是能否教育好差等生的关键。4、 案例分析 案例1: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出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是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用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2: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拨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答: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案例3: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 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分析。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案例4:19 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 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他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案例5:当代有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案例6:2004 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 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是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发了迹。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 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的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出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第四第六章一、名词解释1、课程:广义的课程指: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对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P1672、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学生一定年龄阶段的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P1693、活动课程: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P1704、课程标准(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5、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P1996、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的,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P2137、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进行。P2198、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228二、简答题1、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P170答:学科课程的特点是:分学科设置课程,按照一定的程序分段教学。其优点是:(1)可系统地传授文化遗产,知识涵盖量大,科学性强。(2)教学内容逻辑性强,由浅入深,符合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3)以传统的知识为基础,便于教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间接经验。其缺点是:(1)易导致重视记忆知识,轻视技能、能力的培养。(2)仅从教材的角度出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2、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3、教学的实质和任务是什么?P200、202-203答:教学的实质是:(1)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是辨证统一的;(3)教学是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3)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规律。P207-212答:教学过程应遵循的规律有:(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5)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5、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P215-222答: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1)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4)直观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6、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P230-238答: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演示法;B、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7、简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P245-246答: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是:(1)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任务,选择不同的现代教育技术;(2)有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3)要适应学生的特点;(4)有利于视听和思考相结合。8、简述中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内涵、意义及内容。P246-248答:学法指导的内涵是:(1)了解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两个方面:A、认识的发展;B、情意的发展。(2)掌握学习方法。(3)学会独立学习。学法指导的意义是:(1)提高学习质量;(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法指导的内容:(1)课内学法指导的内容:包括预习、听课、复习。(2)课外学法指导的内容:包括课外阅读、学科活动、社会调查。9、简述教师备课的内容。P256答: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有: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1)钻研教材:即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2)了解学生:教师教学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学生,要使备课工作切合学生实际,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3)设计教法: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就应解决教法问题。10、简述什么是一堂好课。P257-258答:一堂好课的基本评价要求有:(1)有明确的教学目的;(2)教学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运用自如;(4)结构紧凑;(5)教学效果好。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活动课程的是针对传统学科课程的弊端提出来的? 它的进步意义在哪里? 试分析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在借鉴其合理成分之外,还应该在哪些方面引起注意 ?答:因为传纺学科的课程呆板,枯燥,忽视儿童需要的弊端,现活动课程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打破了传统学科的框架,以生活题材为学习单元,通过解决学习者面临的各种问题,重构经验,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强调课程适合儿童兴趣,需要经验,在培养学生自律创造性,自学能力以及个性发展方面都 有借鉴意义.近年来,活动课程有了新的发展,力图使其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当前,活动课程还应该注重地区性,城镇与农村学生的发展来区别,因为地区,城镇,农村的学生智力,视野,知识差别还挺大,需要分别对待.2论述如何帮助学生通过五个阶段来掌握知识.答:学生的认识过程主要是以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和掌握知识须经历一个过程具有一种因期性的规律,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基本阶段对提高教学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一,引起动机,引起动机方法有使 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目的性,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间接动机.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可采取向学生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作直观演示,讲述有趣的故事等办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二,感知知识,一般有直接感知和间接感知两种.直接感知是通过观察,实验,实习,访问,调查,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力劳动等方式直接接触所学事物,从而获得感性认识;间接感知主要是通过教师直观语言,直观教具,电化教学 手段等为学生提供的形成.三,理解知识,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感性材料,要动用典型事例说明教材的主旨,以奠定理解知识的基础,其次,要给概念经明确的定义,概念的表述要简明,准确,使于学生掌握.再者要引导学生弄清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尽量利用已有概念来促进新的概念的形成.四,巩固知识需要依靠学生的记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记忆的指财,以促进其记忆力的发展.五,动用知识也就是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并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3论述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答:学生的思想认识的提高以系统的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科学世界观,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和社会,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生的价值,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喻小学课本讲到林巧稚小时候上生物课时老师提问树叶是什么形状 什么颜色 学生回答是圆形,绿色.老师不直接回答把他们带到树林里,让学生采集树叶,然后加到教室里,这时同学就回答树叶的形状与颜色的多种答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以促进从知识到思想的转化.在教学中应从正面教育学生,童第周小时候学习成绩差,经过努力来成为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学生思想的提高又可推动他们积极学习知识,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 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这样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答:关于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实质教育派认为教学 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形式教育派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教学 中传授知识只有一种手段,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其实在教学 过程中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 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知识不等于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性.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开发学生的智力,两者并行才是最好的方法.5、论述如何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P217-218答: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反映了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教学规律。一方面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只有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识就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是启发的首要问题。(2)在激发学习欲望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启发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而且要引导他们动手,启发诱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以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并大胆向教师提问质疑等。6、论述如何贯彻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P221-222答: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中所选择的内容、提出的要求,是学生付出较大努力才能掌握的,同时又不能超越他们学习的能力。这一原则是由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最近发展区”的研究,为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要对学生的发展水平作出科学的估计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估计,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从学生实际出发。(2)要做到“及时而教”教师要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及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及时更改教学内容和方法。(3)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的难与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1: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新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案例2: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案例3:从2001 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第七第八章)一、名词解释1、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人身心发展规律,用一定社会多方面的外在要求,对受教育者思想言行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和培养,以使他们形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2、自我教育:是指个体为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进行的思想修养、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等活动。3、陶冶教育法:是指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给人以积极的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4、课外教育: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5、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二、简答题1、简述学校德育的意义。答:学校德育具有以下意义:(1)学校德育的社会意义德育产生于社会需要,受一定社会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巩固、继承和发展服务。因此,德育是古往今来的任何社会所必需,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所必需。(2)学校德育对学校自身工作的意义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行并加强学校德育,是全面实现我国教育目的,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3)学校德育对受教育者成长的意义青少年是人生观、世界观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强学校德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所必需。2、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目标。答: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公民素质(也可以说道德素质),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2)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3)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3、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答: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法制教育(4)社会公德教育(5)劳动教育(6)健康心理品质教育(7)人生观教育(8)科学世界观教育(9)社会主义教育4、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答: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方面。(1)现实性和方向性相结合原则(2)知行统一原则(3)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5)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5、简述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答:德育的途径主要有:(1)教学(2)班集体(3)各项课外和校外活动(4)团队工作(5)家庭和社会教育网络德育的主要方法有:(1)说理教育法(2)心理咨询法(3)榜样示范法(4)实际锻炼法(5)陶冶教育法(6)自我修养法(7)品德评价法6、简述课外教育的作用与任务。答:课外教育的主要作用是:(1)课外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2)课外教育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3)课外教育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抵御不良因素的影响(4)课外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课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1)配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4)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快个体的社会化进程。7、简述课外教育的内容。答:课外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政治活动(2)科学技术活动(3)劳动技能学习活动(4)文化艺术活动(5)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8、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内容。答: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主要有:(1)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2)促使本班学生自觉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和技能技巧的训练。(3)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社会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在活动中培养其艰苦朴素的思想和劳动观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1)研究和了解学生(2)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3)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4)组织班集体活动(5)做好校内外的协调工作(6)做好学生评价工作(7)作好班主作工作计划与总结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答:知行统一是衡量思想品德形成的标志。知、情、意、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即思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等观念体系的认识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观念,以及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评价。情,即思想道德情感,是人在思想道德实践中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时,对一定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意,即思想道德意志,是指人的内部思想道德意向向外部稳定行为转化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挫折时的顽强不懈的努力。行,即思想道德行为,是人思想、道德意识的外在表现。在德育过程中应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1)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各有不可代替的作用。(2)知、情、意、行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每一个要素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要素的影响,每一要素各自又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要素的功能。(3)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当知、情、意、行等思想品德心理要素在方向上和水平上相互协调、和谐一致,就能有效地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果知、情、意、行在方向上和水平上发展不平衡,互不协调,差异很大,甚至很不一致,就将影响思想品德的有效形成和发展,甚至会导致“品德两性”(即思想品德行为的两重性)的产生。(4)在人的思想品德发展中,知、情、意、行都是不可缺少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由知到行的转化,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是最根本的问题。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具有知行培养的统一性。(5)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既要重视它们相互联系和作用,又不能简单地相互代替,既要注意知、情、意、行全面培养,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重点。具体做法是:a、针对知、情、意、行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教育。b、抓重点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其他方面,因为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c、思想品德发展情况或判断评价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时,都要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全面衡量。d、根据知、情、意、行相互间的关系,在德育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育模式,选择多种开端。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该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答: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从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来看,良好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其中由知到行的转化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根本。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一直是我国历史上德育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判断人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就是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晓理不能脱离实际,要有针对性。导之以行,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和规范付诸实践,并使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导之以行,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地提供指导,使其行为持之以恒。第二,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修养。学生懂得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品质,激发他们这方面修养的动机和积极性。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知与行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一致的品格。第三,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教育者的言行不一,表里不一,不仅会失去学生的信任,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所进行的教育(甚至是所有的教育)产生虚假感。同时在衡量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分析他们知和行的发展状况,了解和发现他们言行之间的差距及造成的原因,并以适当措施加以解决。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社会主义思想准则和品德规范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是实现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没有尊重信任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基础,实事求是地严格要求,又是尊重信任学生的真诚体现。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尊重信任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接受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扶上马,送一程”。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爱是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尊重信任就显得缺乏实在性,也难以持久。采用“心理互换”或“位置互换”的方法对差的、落后的学生爱的情感。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才能让德育的说理教育法产生实效。答:说理法是指通过事实和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要让德育的说理教育法产生实效,应注意:(1)说理要有民主性a、不能以空洞的大道理去压人,不能采取强制的手段迫使学生接受现成的结论;b、给学生留有理解、思考的时间和余地;c、说理时教育者应以平等、公正的态度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敞开思想发表自己的意见;d、对一时还不能理解的问题要启发引导;e、对不同的意见可以通过讨论、调查、参观等各种形式来统一思想。(2)说理要有针对性a、要符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b、针对性不仅是对缺点错误而言,也针对优点和长处。针对优点和长处,可使受教育者受到鼓励,针对缺点或问题,可使其得以省悟。(3)说理要有真实性a、要善于把理论变成学生可感、可知、可信的事实,使学生体验到“理”的普遍意义;b、只注意联系实际而不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理论的指导意义,就难以真正使学生对其产生深刻印象,还有可能把它束之高阁。(4)说理要有真实性理论的魅力,不只在于它的科学抽象,还在于它能借肋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形象性和人的情感等变得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是说理中不可忽视的。四、案例分析题案例1: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 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的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2: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良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良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良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良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案例3: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便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了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 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