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说明文阅读一.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02137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说明文阅读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说明文阅读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说明文阅读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考前100天复习说明文阅读一第24讲 说明的对象及特征复习策略考点一:说明文的分类(1)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形体特征的说明文。(2)事理说明文:介绍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等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考点二:如何分清说明的对象?(1)首先,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对象往往可以从题目中找出来。事理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不能只看题目,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经思考分析后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2)其次,抓住文章中心句及关键性词语。值得注意的是,整篇文章有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千万不要把局部的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考点三:如何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概括说明的内容?(1)找中心句:事物的特征或说明的内容一般有概括性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如果是段落的中心句则出现在段落的开篇或结尾。(2)概括、提炼、归纳。有时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的特征,有时交代的特征只是表面而非本质的,就需要用概括、提炼的方法来归纳事物的特征。 考点例析例(2014咸宁)细菌发电前景广阔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1.“细菌发电”共有三点优势,请结合全文,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其中两点优势。效率高2.结合第段思考,你认为第段的“还”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并请写出“惊奇发现”的两点内容。【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说明对象特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阅读全文,然后提炼第段中“细菌发电”的优势,第段已经给出答案“效率高”,归纳第段,得出结论“细菌发电没有污染”,归纳第段得出结论“细菌发电成本低”,然后压缩成三个字就可以了。第2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时只要认真阅读第段,就会发现第段是第段内容的更进一步,所以“还”字的作用就是起递进作用。【参考答案】1.不污染(无污染) 成本低(低成本) 2.结构上起递进作用;惊奇的内容是: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特异功能(答“嗜盐杆菌能发电”亦可);用嗜盐杆菌发电能大大地降低成本。变式训练1.(考点一、二)本文是一篇_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_。2.(考点三)结合全文揣摩,下列对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画线句说明细菌发电的历史较长。B.本文是按时间先后顺序予以说明的。C.细菌发电的原理很复杂,但都要细菌参与,并与其他物质发生转化。D.第段说明细菌发电的过程很简单,只需要加入糖类就可以了。 考点精炼(一)(2014江西)扇子黎戈东周列国志里,看到过这样的插图:两个梳双髻的宫女,手执长柄大扇,立在对坐畅谈国事的公侯身后,这样的扇子多半是由奴仆执掌,象征性大于使用目的,它是表白强权的道具。准确地说,它是礼仪扇。汉代的扇子,则是用竹篾编成,其形制类似于现在的大号菜刀,扇柄附于一侧而不是居中,且开始落入寻常百姓家。在古画中,常见一奴仆蹲踞扇火,大力使着一把扇子,扇子地位大跌。汉末有一些原理简单的机械扇,诸葛亮同学发明过诸葛扇,悬挂屋内,手拉使之转动生风。穿过千年时光隧道,在关于老上海的电影里,仍然可以看见理发店里有这种手拉的风扇。【A】小伙计拉着一根绳,扇子左右缓移,时间也被拉长了,太太小姐们一边做头发,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拉呱家常。春日迟迟,欲睡昏昏。反正闲妇们有的是时间要打发,降那一点点心火,微风徐来的排扇也够了。魏晋南北朝的扇子是羽扇,不用说是仿生原理的朴素运用,羽扇有十羽和八羽之分,后来进化成比翼扇,即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只在末端象征性地饰以羽毛。羽扇是男人的物什,恪显名士做派的道具,羽扇名人有“羽扇纶巾”的公瑾侯及其政敌诸葛先生。真不能想象,诸葛先生要是丢了他的三件套羽扇、纶巾、四轮车,会不会风采全无呢?隋唐时流行纨扇,又称团扇,早唐时盛行腰圆纨扇,中晚唐为满月式样,纨扇近于现代的绢扇,以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它的使用者转向深闺。“轻罗小扇扑流萤”,隋唐女子都是腴美人,如果是骨重身宽的羽扇,用来扑蝶扑流萤,动作的幅度太大,就失了娇羞劲儿。宋元后期开始使用的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袖藏即可。市民图耐用,多用油纸扇,文艺青年大多使用素纸扇,图它可以挥毫泼翰,题诗作画。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言情小说中,扇子可煽情,比如李香君血溅桃花扇;可定情,比如西施赠扇给范蠡;可抒情,桃花扇就是靠一把扇子来抒情,并且贯穿情节起落的;可绝情,珍珠令里,女主角赠男主角折扇一把,即可以示绝交,扇同“散”,和伞一样,是很不祥的赠物。武侠小说里,儒化的博雅侠客,手持一把小扇,以显其书生性情。江南七怪里那个执扇的妙手书生,还在扇子里面藏暗器、毒针什么的。有的扇子本身就是兵器,比如玉扇真人那把。西方艺术作品里也常看见扇子的身影。【B】电影里的名媛贵妇手捏一把小折扇,一手牵裙角,莲步轻移,旖旎而行。歌剧中的淑女用一种很有趣的面具扇,上面开了两只眼睛一样的小洞,把自己的面孔藏起来,以示畏怯。(选自私语书,有删改)1.(考点二)这篇文章从扇子的发展史和_两个方面介绍了扇子。2.(考点三)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朝代扇子的特点和功用东周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后期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耐用,可题诗作画。3.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扇子,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最后四个自然段中举一例分析。 4.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任选文中一处画线句作具体分析。 (二)(2015预测)人体的爆发力从哪里来汲露举重运动员临场一声大吼,举起常人无法举起的杠铃;气功师运功后,一脚踢断钢棍这些人体突然产生的爆发力,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们试着用力学的观点来探索这一现象,于是,生物力学应运而生。生物力学是研究生命某一现象的科学,在生命力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叫肌肉力学。研究人体爆发力的奥秘,就得从肌肉力学开始。人身上有700多块大小肌肉,由3亿多根肌丝即肌纤维组成。每根肌丝都有肌张力,有人做过推算,把全身肌丝平行排列起来,当它一起收缩时可拖动25吨重的物体。在医学上,人体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三大类,附着在人体骨骼表面的肌肉大都是骨骼肌,膀胱、子宫、肠胃和血管壁面上的肌肉是平滑肌,心脏里的肌肉是心肌。人的骨骼肌,单位力为3.654公斤/平方厘米。众所周知,肌力可以通过锻炼得以提高,如举重运动员的肌肉很发达,据检测,他们两臂骨骼肌的单位力高达8公斤/平方厘米。这就是能产生爆发力的奥秘所在。肌力的大小,不仅与肌丝的粗细、数量有关,而且与肌丝的肌张力和收缩率有关。人身上的肌丝通常都处于一定程度的拉伸状态,因此,平时就具有一定的肌张力,就是说肌肉有弹性。肌丝回缩的速度有快有慢,称之为收缩率。收缩率愈高,回缩愈快,弹性愈好,发出的功率愈大。但是,肌张力和收缩率是成反比的,当肌丝被拉伸到最大长度时,就处于僵直状态,此时收缩率很低,甚至没有一点弹性,肌肉也就不能做功了。因此,只有在肌张力和收缩率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值,才能使肌肉输出最大的功率。实验证明,当肌丝拉伸到最大长度即极限长度的30%时,肌肉输出功率最大。所以,运动员要在临场中发挥得好,不是凭力气大,关键在于掌握用力的奥妙。还有一种诸如携带平时根本无法举起的保险箱逃离火灾的现象,被科学家称之为应激爆发力。应激爆发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科学家曾做过实验,用仪器连续不断地刺激两臂肌肉神经,致使肌肉连续收缩,然后测试其臂力发现,比正常增加了60%。这个实验说明,肌肉在受到连续刺激后能产生巨大收缩力量。在应激情况下,大脑高度集中,强化指挥力量,不断通过神经系统下达肌肉收缩的指令。此时,肌肉处于连续收缩状态,除运动神经(即肌肉神经)参与指挥外,交感神经也密切配合分泌出大量的肾上腺素,动员全身的力量来对付应激局面,使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呼吸加快加深,血管扩张,使肌肉的能量不断地得到补充,进而使肌肉收缩得更有力量。此外,肾上腺素还反馈到大脑,刺激大脑中枢,进一步提高大脑指挥效率。此时此刻,细胞中的能源三磷酸腺苷迅速分解,释放出足够的能量,不断提供给肌肉使用。于是,巨大的爆发力就在“全身总动员”的情况下发生了。(选自工人日报2014年4月18日)1.(考点一、二)本文是一篇_说明文,说明对象是_。2.联系全文,说说第段有什么作用。 3.(考点三)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4.第段中的“据检测”和第段中的“科学家曾做过实验”是不是多余的?说出你的理解。 5.文末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第24讲 说明的对象及特征变式训练1.事理 细菌发电2.D考点精练(一)1.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答到“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也可)2.长柄大扇,由奴仆执掌,表白强权,是礼仪扇。 用竹篾编成,扇柄附于一侧,落入寻常百姓家;机械扇,手拉使之转动生风。 羽扇(比翼扇)只用羽毛或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饰以羽毛,恪显名士做派。 团扇呈圆形,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使用者转向深闺,展现女子的娇羞美丽。3.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介绍得全面且层次分明,让读者一目了然。示例一:文章从言情小说、武侠小说、西方艺术作品三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示例二:文章从可煽情、可定情、可抒情、可绝情四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言情小说中的功用。示例三:文章从电影和歌剧两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西方艺术作品中的功用。(该题举例部分答出一个方面即可。)4.这篇文章言辞优美、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示例一:A处画线句:“春日迟迟”“欲睡昏昏”等语句富有诗意,文化气息浓郁。“闲妇们”“太太小姐们”等风趣幽默,生活气息浓厚。“有一搭没一搭”“拉呱”“打发”等词传神地写出了太太小姐们的悠闲生活。示例二:B处画线句:“捏”“牵”“莲步轻移”“旖旎而行”等词句准确生动,形象细腻地表现出名媛贵妇高贵优雅的动作以及掩饰娇羞的动人姿态。(二)1.事理 人体的爆发力2.从举重运动员和气功大师突然产生的爆发力写起,用设问的方式提出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引发人们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本文主要说明了人体爆发力的产生及其原因。4.不多余。表明下面的内容有据可查,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5.打比方,把运动神经、交感神经等神经系统一起来对付应激局面的情况喻为“全身总动员”,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人体的应激爆发力是怎样产生的,通俗易懂,易于人们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