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01882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应对策略 作者:荆棘转贴自: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六中学点击数:1018更新时间:2004-10-19 从今年高考开始,在文言文阅读这一块中,新增加了直接翻译题,这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间的语意关系的领会,又能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用选择的形式来判断文言句子翻译的正误,难度上升了,很多考生为此觉得难以下手。要做好这一类文言翻译题,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加字法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替换法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 “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瑰”换成了”珍贵”,”观”换成了”景象”。 3、拆分法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 例:率妻子儿女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4、补充法 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以一头进”前省略了主语”华阴令”,”试使斗”前省略了”上官”,”才”前省略了”促织”,”责”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再翻译。 5、转述法 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6、保留法 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这里除了”予”、”除”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7、删略法 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 张良曰:”谨诺。”(赤壁之战) 句中的”谨”表谦称,也可删去不译。 8、调序法 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 例: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既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又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谓语和宾语都必须回到它们应有的位置上,可译成”您关心别人困难的品行表现在哪里呢?” 9、变通法 主要用在直译后很别扭,或根本就无法直译之处。 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一句,直译为”连秋天里鸟兽的毛也不敢接近”,这话读起来不顺,听起来别扭,如果变通一下,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为已有”意思就明白多了。 10、点义法 古人在文中好用典故,翻译时不必将典故照抄出来,只需点明典故在此的含义即可。 例如:谭嗣同对梁启超说:”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析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这句话中提到了程婴等四个人,翻译时无法把他们的故事也放进去,但如果全部删去则又影响文意,这时翻译出该典故在这里的含义-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死,以报答皇上;您要像程婴、月照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出走,以图谋将来-就可以了。 11、凝缩法 对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同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用简笔的形式翻译。 例: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这是互文同义,可译为:”精通五经六艺。” 12、扩充浓缩法 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单,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它。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 翻译时要将其扩充,使意思明豁,可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又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句子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阔大,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一一对译,这时可浓缩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