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联校考试历史试卷(1-3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101798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联校考试历史试卷(1-3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联校考试历史试卷(1-3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联校考试历史试卷(1-3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了A君权神授 B天人感应思想 C阴阳五行学说 D顺应自然思想 2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 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3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A B C D 4.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结 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C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 D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5下列文字直接体现“仁政”思想的是()A“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B“过犹不及,和而不同”C“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6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是()A从天人感应出发 B从万物的本原出发 C从辩证思维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C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D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他们回国后受到热烈欢迎。当凯旋的志愿者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这一“预示”的主要依据是()A法国“巨变”有了革命骨干 B法国社会矛盾激化C法国“巨变”有了美国的外援 D启蒙思想的成功示范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认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判断,雨果认为()A中国人的社会制度对科技发明起了促进作用B中国人缺乏创造力C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D西方科技更加神奇.右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C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D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学者余英时在著作士与中国文化中指出:世纪以来的“知识分子”则显然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现代精神,和基督教的传统不同,他们的理想世界在人间而不在天上;和古希腊的哲学传统也不同,他们所关怀的不但是如何“理解”世界,而是如何改变世界。“他们”指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者 B启蒙思想家C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D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中国唐代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僧人慧能被喻为“中国的马丁路德”, 慧能曾说:“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这在当时的佛教界真是惊天动地的一声“狮子吼”。由此可以推断慧能主张()A改革佛教,由出世转向入世 B反对大量修建寺庙,浪费财物C唐代普遍信仰佛教 D“三教合一”已经形成13“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段材料阐述的哲学观点是( )A美德即知识 B认识你自己 C格物致知 D人是万物的尺度 14.史学家钱穆认为:“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是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察举制度的推行 B 法家思想的衰弱 C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 D门阀制度的形成15.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亦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A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C主张“经世致用” D彻底否定宋明理学16.有哲学家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A“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B“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C“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D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17.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商业繁荣景象。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的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D官府鼓励经营18传统史观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A唯物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文明史观19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首先起于英国,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该学说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发展,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一块基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三权分立学说最早体现于法国的1791年宪法 三权分立思想的核心是权力间的制衡 中国近代没有出现过体现三权分立思想的宪法 论法的精神是洛克分权学说发展的作品A B C D 20.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孟子的民贵军轻思想 B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C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D孔子的德政思想21.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进步,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是如何践行这个观点的( )A修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雕塑 B到希腊和罗马求学、旅游C弘扬古典人文精神,尊重人性 D整理股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22宋代诗歌中(佛教)禅味很浓厚,苏轼是代表人物。他有诗“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张耒、王安石、范仲淹、范成大等都以“禅”入诗,这种文学现象实质反映的是( )A诗歌的发展需要佛教 B佛教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C佛教在中国经过了本土化的改造 D落魄的文人所为23.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 A. 阶级立场不同 B. 政治主张的分歧 C.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 社会性质的差异24.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B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5. 有学者认为:欧洲文化史上有一个阶段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无论从产生的背景还是从所包涵的内容来看,都具有较大相似性,这“一个阶段”指的是( )A启蒙思想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26.下图同(治)光(绪)十三绝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家传之宝。此图反映了( ) A京剧是在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B京剧深受人们喜爱而日渐流行C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 D京剧开始走向世界27.安徽地方戏众多, 其中皖南花鼓戏、黄梅戏、庐剧、泗州戏和徽剧被称为“安徽五大地方戏”,皖南花鼓戏是天平天国战争后,经过人们加工而成的新的戏剧艺术。不仅在宣城、郎溪、宁国、广德传唱,而且在皖南交界的浙江、江苏等地,也深受人民喜爱,这说明皖南花鼓戏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安徽邻省大规模移民迁入 B洋务运动的推动 C清政府大力提倡 D市民阶层的壮大 28. 在法国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竟也读起了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他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伏尔泰和卢梭都 ( )A主张君主立宪 B推崇三权分立 C反对君主专制 D拥护“开明专制”29. 在西方文化中,“人文精神”通常是指人文主义、人本主义,而“人文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下列最能体现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倾向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牧师” 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30.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武帝时期,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到了东汉中期(126年),太学规模扩大,太学生增至三万多人。导致这种变化的客观条件之一是 A国力增长,政治经济空前繁荣 B察举制的实施行之有效 C造纸技术的改进 D全国行政机构设置发生变化31. 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从中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姓名生卒年代著作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1633农政全书徐霞客1586-1641徐霞客游记宋应星1587-?天工开物 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当时中国科学家缺乏勤奋研究精神,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A. B. C. D.32.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反映的社会内容单一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33. 史学家邓广铭对宋代社会有如此论述:“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与该论述相符的是世俗文学的兴起 词作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取得了辉煌成就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商业髙度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A. B. C. D.34. 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35. 伯里克利死后,雅典民主盛极而衰,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他主张A.治国人才必需受过良好教育 B.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C.否认绝对权威 D.“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36.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B积极入世 C重道轻器 D经世致用37.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 制天命而用之 B.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兼相爱、交相利38.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C“三教合一”D程朱理学39.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40. 西欧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资产阶级文艺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B前者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后者的产生与自然科学没有关系 C前者主要反对天主教会神学思想,后者主要反对封建专制主义 D前者遍及西欧各国,后者仅限于法国4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42.沈尹默说:在中国有一种艺术,“它无色却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的和谐”,在全世界都受到欢迎,“是东亚一种伟大的艺术”。这种艺术是( )A造纸工艺 B诗歌艺术 C书法艺术 D古典文学43大慧宗杲(10891163),俗家姓奚,安徽宁国县人,北宋佛教(禅宗)高僧,水浒传中记载他给鲁智深主持火化仪式,因议论朝政,触怒奸相秦桧,宗杲被剥夺衣牒,流放至湖南衡阳,宗杲说:“虽学佛者,但爱君忧国之心与忠义士大夫等”,时人称赞他:“每及时事,爱君忧时使为吾儒,岂不为名士”。这主要说明( )A佛教与儒学融合的加强 B“三教合一”完成 C秦桧反对佛教干预政事 D佛教与儒学本为一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0分)1.(2011年12月北京东城区示范校33题)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韩愈原道(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6分)材料二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 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4分)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答案】(1)分别指: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3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3分)(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教。(4分)(3)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4分)2(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茶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2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4分)(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6分)(4)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4 分)(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2分)【答案】(1)仁;克己复礼。(2分)(2)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2分)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2分)(3)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2分)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4分)(4)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2分)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2分)(5)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2分)【点拨】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第一问是简单识记题,从材料主旨也可得出结论。 第二问从材料的“五常”、天人感应思想以及“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即可判断其出发点,根本目的则从其阶级立场出发。第三问把握朱熹理学基本思想即可,历史影响从正反两面解答即可。 第四问考查王阳明的心学,根据材料中的“生民之困苦茶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结合儒家修身、齐家等理想解答。 第五问的认识是开放性题目,从思想理论与政治、经济的联系以及思想的传承性方面解答即可。15(2012吉林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贽的历史观主要包括哪些?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的“悲观”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第(1)题时注意材料一中的“贽书”指李贽的书,“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表明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解答第(2)题时首先明确题目实际上要求回答李贽对黑暗现实不满、离经叛道的社会原因,然后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概括。答案:(1)抨击孔子、民本思想。(2)政治上: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工商业者成为重要力量;思想上:明晚期,科举制度使思想界因循守旧;理学家鼓吹的理论具有虚伪性,导致知识分子逆反。44.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请回答:(1) 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的是什么?6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6分(3) 归纳概括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4分1因为欧洲的封建社会是神权与王权结合的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民主和自由,压制了人们的思想。“理性的阳光”是指人文主义精神和启蒙思想。2原因:伏尔泰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法国此时处于封建专制时代,认为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武器。局限:没有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家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3体现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计达50%71%,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又作出极其重要的贡献。但15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现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能够在亚洲产生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成就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10分)答案:(1)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材料三:从1640年到1840年, 在200年中, 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 机器的采用, 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 轮船的行驶, 铁路的通行”与 此相比, 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一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在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 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 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 )(3)差异:西方, 向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迈进;中国,在落后的封建农耕文明中徘徊。(4 分) 主要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强化,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2 分)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故,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郝侠君等中西对比500年(3)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原因: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说明: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制度提供的环境。科学是脑力劳动的产物,因此科学的情况与知识分子的状态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知识分子从治理国家政务的实用目的出发,一方面给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动力,使古代科技取得不少划时代的成就,在很长历史时期内处于世界领先行列;另一方面也给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带来局限,特别是缺乏对自然界进行理论探索的精神,而只能停留在经验性的认识阶段,决定了古代科学形态是属于实用型,注重实用性,充满务实精神,未能形成专业化性的科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化史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注重实用性,充满务实精神,未能形成专业化性的科学理论”的原因。知识分子以做官为出路,进入仕途后以治国为己任,把精力放在经书上。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主要关注治国平天下的政绩,而很少以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中国古代科技,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科技的功用,而不注重研究其事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材料二 明之中叶以后,即嘉庆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讲世情小说的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清代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比较的多,我现在可以分成四派来说人情派,即可以著名红楼梦做代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材料二中鲁迅讨论的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流派是什么?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知识,概括这一小说流派的基本特征?人情派(世情小说)。描写人生世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世态炎凉、人间的悲欢离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