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复习作文专题训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87811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期末复习作文专题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期末复习作文专题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期末复习作文专题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期末复习作文专题训练 第一课时 常见话题、命题、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一)审题: 1、审清题目的要求及限制范围。作文题在“要求”一项内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都会作出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并且在行文中要切实遵照执行。认真细致地阅读试题所包括的所有文字,并在重点之处用点或线标明(试题不等于作文题目,还包括材料、导语、要求、注意事项等)。对试题的文字进行逐字逐句分析,弄清:(1)文体;(2)选材范围;(3)作文表达的角度;(4)文章的重点;(5)表达方式;(6)字数。仔细看看是否有其他方面的具体要求,如:题目的位置等。 对于某些特殊性要求,如“文中不可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等,也不可马虎大意。 2、把握题目的含义。有些题目的含义比较丰富,如网、明天,它们绝不仅仅是现实意义上的“网”和“明天”,只有细细琢磨出它们的比喻义、象征义,才能准确地把握题目的含义。审清题目含义必须紧扣题眼(题目中透露出的重点的、寓意的字眼),把握住题目中关键性的有效信息。如我为_而陶醉、老师,让我悄悄地告诉您,其中“陶醉”、“悄悄地”便是必须把握住的有效信息。只有把握了题目含义,才能抓住文章应该突出的重点,才能避免在行文中步入误区。 3、辨明文体。在审题过程中,要培养自己强烈的文体感。尽管有些作文题目在“要求”一项里注着“文体不限”,但可以写成多种文体的题目是比较少的,这就要求仔细分析题目,看看此题目究竟适于写哪一种文体。对于某些可以写成多种文体的题目(比如话题作文),则应该选择自己拿手的文体形式来承载文意。题目中明确涉及记叙文六要素的,以写记叙文为宜;题目中出现“议”、“论”、“谈”、“说”等字眼时,需要你写成表明观点的议论文。应试作文中要求写说明文的不是太多,若题目要求介绍某某制作方法、过程,或者介绍某某的性质特点,那么无疑是要求你写成说明文了。 4、要善于从限制中发现“自由的空间”。如“难忘的教诲”这个题目,虽限定写教诲,但并未限定写哪一个人对你的教诲,你甚至可以写一件事对你无言的教诲。而“难忘”一词的限制,反而可以启发你注意选材的严格与主题开掘的深度。 5、要认真对待多重限制条件。限制条件有两个以上,就要仔细分析。如“我的第一次野外生活”,它要求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并且是野外生活的经历,还要求是第一次经历。如果注意了这样一些限制,就不会出错了。 6、要把握题面上的重心,作细致而深入的思考,努力探究它的含义。像“我更喜欢这一幅漫画”这样的作文题目。命题者的意图是要让大家对所给的漫画加以比较、评论,从欣赏的角度说出自己喜欢其中一幅漫画的感受和理由。如果仅仅根据某一幅漫画的寓意提炼观点加以议论,就偏离了中心。本题的重心就在于一个“更”字。 此外,如果遇到材料作文(含“话题作文”)之类的题型,则应仔细审视材料,反复研究命题意图,万万不可草率动笔。 (二) 立意: 1、方向要正确。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决不能表现一些厌世消极的思想,或者是为那些腐败分子、迷信分子歌功颂德。 2、情感要鲜明。情感的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所以说,我们的感情表达真实可信才会感人,才会打动人。 3、思考要深刻。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的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思考的深刻需要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作仔细深入的思考,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能用文章的语言表达出来。深入的思考也不能随意引申,更不能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它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对于记叙文的深刻更多地是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与感悟。 毋庸置疑,全面、准确、深入地捕捉题目信息,深刻、鲜明、新颖地确立文章主旨,这是优秀考场作文的基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审题立意的成功便是作文成功的一半。 第二课时 记叙文审题的基本要求 一、抓要素,定内容。 审题时,遇到有些表意比较抽象、概括、宽泛的独词题目时,学生往往觉得无从写起。这时,要及时围绕题目中所给的要素,提出若干问题,具体落实题目所涉及的人、事、物、景诸要素,确定要写的具体内容。例如“悔”这个题目,如果提出“谁悔了”、“什么事使人悔”、“后果怎样”、“怎么看待悔”这几个问题,文章就具体了。同样,“合作”这个题目,可以提出“和谁合作”、“为什么要合作”、“如何合作的”等问题,文章写作的重点和基本内容就确定了。下面的题目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审题:“成功”、“启示”、“流泪”、“回报”“、生活”、“挫折”、“期望”、“笑”、“错”等。 二、抓题眼,理要点。 确定重点的关键则是抓题眼。题眼抓住了,重点也就掌握了。至于选材范围则比较好判断,一般是题眼之外的部分。如“一次难忘的实践”,“一次”“实践”是题目的选材范围,而“难忘”是题眼,是关键词语,因此“难忘”是此题的重点,写作时就要突出“难忘”。抓题眼的方法主要有: 1、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落在附加成分上。如“生活中的发现”,题眼是“生活中”,“发现”则是选材范围。 2、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说句心里话”中“说”是题眼,“心里话”是对象,是范围。 3、题目是并列短语,题眼在连词上。如“我和新世纪”,题眼是连词“和”,“我”“新世纪”的联系与区别是选材的范围。 4、题目是句子,题眼在谓语上。如“我爱母校”,题眼在谓语“爱”上,重点要突出“爱”,“母校”是写作对象。 三、深思考,拓文路。 有些作文题目,表面看很虚,题目中所涉及的人、事、物、景似乎与现实作者自身无关。审题时,就要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广阔领域,把握题目的特点,化虚为实,以假当真,拓宽文路,抒写出个人的见闻感受。 有时需要变换人称,例如“假如我是校长”,写作时把题目中的“我”当作“他”,搞对了人称,就为写作时的联想发挥奠定了基础。有时需要把握好题目中的时空要素,例如“我在2050年”、“龟兔第三次赛跑”等题目,其中涉及到的时间是未来,空间也是人们未到达的区域,写作时把未来时当现在时写,把人类未涉足的领域当成介入的领域写,这样才审清了题意。至于给材料作文,除了抓中心要点,提炼观点、拟定题目、按要求写作外,还应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思考,提炼几种观点,拟定不同题目,进而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 总之,对于看似很虚的题目,要深入思考,及时透过虚的表面,迅速找到实写点,从而变虚为实,化难为易,驰骋想象,审准题意。 四、用对比,明微别。 有些题目,表面看去大同小异,审题是否准确,关键在于能否区分这些“小异”。为了避免“不辨毫厘之差,将致千里之失”的错误,就应该通过对比,了解异同,同中求异,从而紧扣题眼,突出重点。如“我的班集体”、“我爱班集体”、“我和班集体”三个题目,虽仅一字之别,但题目要求大不相同。“我的班集体”要求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班集体;“我和班集体”则要求写出“我”“班集体”两个方面的内容,既要写出班集体是我健康成长的园地,又要写出自己作为其中一员是如何为班集体争光的,表现出我和班集体的鱼水之情;“我爱班集体”要求写出我对班集体如何爱、为什么爱等内容。 五、忌大意,需谨慎。 审题既有方法问题,又有态度问题,克服粗心大意,准确把握题目的隐含信息,是正确审题的重要一环。一些同学在文章写作或考场作文时审题常常出现以下情况:一怕遇见比较抽象、宽泛的题目,二怕写作时间不充裕,三是偶见题目中几个熟悉的字眼,便喜上眉梢,提笔就写。这些情况往往导致走题跑题。在写作“我在一次物理实验中”时,不少同学一看到“物理实验”几个字,不加思考地写成了“记一次物理实验”,而忘记了“我”字;还有的写成了实验报告。可见审题粗心大意,是造成走题的根源所在。 课堂练习 1、以“伞”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有细节描写;不得抄袭。 点拨:以“伞”为话题,可以歌颂“爱心”,也可批判“保护主义”,我们所拥有的材料可能很多,但如果确定把前者作为表现中心,就应紧扣“爱心”来组织材料而坚决舍弃作为“保护伞”之类的反面的东西。虽然人间也有冷漠无情,但在以“爱心”为中心的文章中,我们只能将其作为陪衬而不宜多写。写一颗冷漠的心在别人的关爱下“回暖”当然可以,但主要笔墨仍应放在这个关爱的过程,那么,表现“冷漠”的细节就有可能成为枝蔓,要根据情况尽可能去除。例如有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每逢下雨,总是妈妈给我送伞,我以为世上只有妈妈好,其他人都不可靠,因此我对别人一向很冷漠(略写)有一次又下雨了,妈妈没有送伞来,大雨中我躲到一家商店的廊檐下,望着漫天的雨发愁;这时,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从雨中走来,没有过多的语言,一声大姐,带着微笑,递给我一把大伞(详写外貌细节、心理反思)我这颗冷漠的心在爱心的感召下热了起来,从此我常常给急需帮助的人送“伞”:这样写,紧扣了对“爱心”的颂扬,去除了枝蔓,文章就显得紧凑,中心突出,思路清晰。 那倾斜着的伞(范文) 肖静文 很小的时候,我便喜欢雨。 每当熟悉的“淅沥”声在窗外响起,外公便走到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并向我招手,于是我一蹦一蹦地跑向外公,钻进伞下,顺手挽住外公的胳膊,走进一片雨的世界。 抬起头,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不知何时已变得一片墨绿,绿得扣人心弦;望望外公,我更为惊讶,外公头上原应墨绿的天空已经破了,一半墨绿,一半灰蒙蒙的。“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极了:“怎么搞的,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吗!”外公笑而不语。回到家,才发现外公的一边胳膊湿透了。“外公,我说伞歪了嘛。你看,胳膊都淋湿了,快擦干吧。”“你有没有被淋到?”外公微笑着问。“当然没有啦,那把大伞把我整个人都罩住了。”于是外公开心地笑了 就在这把倾斜的大伞下,在外公无微不至的庇护下,在无数次风风雨雨中,我长大了 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不再是外公,而是我我为外公撑伞。仍然是那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静文,伞歪了。”是外公微颤的声音。我抬起头,这才发现头顶的天空一半墨绿,一半灰蒙蒙的。我的心突然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开始与外公做相同的事,用那把倾斜着的伞。回到家,接过外公递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经浑浊的双眼闪着点点泪光 那是把倾斜着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让温馨的亲情永驻心间。 总盼着下雨。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公共汽车上人多,一位女士无意间踩痛了一位男士的脚,便赶紧红着脸道歉说:“对不起,踩着您了。”不料男士笑了笑:“不不,应该由我来说对不起,我的脚长得也太不苗条了。”哄的一声,车厢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笑声,显然,这是对优雅风趣的男士的赞美。这美丽的宽容给这位女士和全车厢的乘客留下了一个永远难忘的美好印象。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或叙述故事、抒发感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点拨:如果将这道题写成议论文,用丰富的事例论证宽容是一种美德:她能化解矛盾,使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会温馨,世界安宁,也是切合基础等级要求的。但是,为什么宽容竟有如此伟力呢?再进一步思考便会发现,宽容来自一种宽阔的胸怀,一种无私的关爱,这是我们这个世界人人都需要的呀!真正的宽容不是出于无奈,她表现的是一种高境界,一种大智慧: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要成就大事业,也应该学会宽容。这种进一层思考,往往能揭示事物产生的原因,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如果把这种思考作为叙事文章的中心思想来构思作文,也能给人以很好的启发。 她教会了我宽容(记叙文) 往事是锁在记忆中的梦,是深藏心底的呼唤。追忆往事,重温昔日的情怀,如搜索香草冰激凌中的巧克力豆般耐人寻味。 腊月的一天,皑皑白雪覆盖了整个校园,北风吹得人浑身发抖;教室里,同学们都围着暖气片。 “喂,大家快来看哪,好漂亮的小猪啊!”“小猪”是好朋友宸刚从传达室取回的她爸爸从新加坡寄来的礼物。顿时,围着暖气片的同学都围到了宸的周围。“嘿,好漂亮啊!瞧,还会唱歌呢!”一位同学兴奋地喊到。这时,正在听我讲笑话的同学也都围了上去。没人捧场的我非常扫兴,“哼,不就一个破猪嘛,有什么好看的!” 我假装坐在宸的旁边翻书包,故意用胳膊撞了撞那只已在桌子边缘的小猪。“砰”的一声,那只粉色的小猪被摔得粉身碎骨,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下来。“你,你是怎么搞的?慌慌张张的,干什么啊,瞧,闯祸了吧!”同学们都责备我。“我我不小心,真对不起!”我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沾沾自喜。“对不起?对不起就完了!”同学们七嘴八舌都冲着我来了。“嗨,好了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她也不是故意的。”宸开口道。然后对我说:“本来,在回教室的路上我就决定将这只猪送给你的,没想到”说完,拿起笤帚就打扫碎片。我的脸刷地红到了脖根儿 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宽容,也得到了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宽容,成功的铺路石(议论文)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名言伴着人世的变化万千,充分展现了宽容的内涵。宽容如一江春水,纵使有淤泥与礁石的阻碍,也挡不住其滚滚东流的气魄;宽容似展翅的苍鹰,纵使有狂风的羁绊和雷雨的恫吓,也挡不住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宽容像一尾坚强的鲤鱼,纵使有望而生畏的“龙门”的阻挡,也扑灭不了它那渴望自由的念头。 学会宽容,对每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如茫茫夜色中的灯塔为你指明方向。面对奸商们的“劝言”:“商海如战场,坚持阵地不放松,别人不仁,你也不义”,洛克菲勒却选择了宽容,他宽容了两位股东的退出,并抓住机遇,一举成为石油大亨。 学会宽容,对每一位经典的指挥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如大桥中坚固的桥墩为你提供支持。面对孟获屡次犯境的高傲以及蜀兵惨死的鲜血并伴有一个声音:“斩其以绝后患”,而诸葛亮却选择了宽容,七擒七纵,这位南方蛮夷低下了高傲的头,南方遂定。 学会宽容,对一个成功的帝王来说是应排在首位的。君不见唐太宗怀柔四海,面对魏征的顶撞与冒犯,在“斩之或赦之”的两难境地下,他选择了宽容,于是造就了一代直臣魏征,并有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君不见齐桓公面对险些置自己于死地的管仲和鲍叔牙的推荐,他选择了宽容,于是才有了齐国的强大。 如果没有宽容,怎么会有米卢很快地容入中国足球大家庭,怎么会有他和他的弟子们荣辱与共提前两轮顺利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如果没有宽容,怎么会有各国政要齐聚上海参加APEC,怎么会有江主席和各国领导人聚到一起展望未来;如果没有宽容,怎么会有15年的入世谈判终成正果,怎么会有龙永图的声音:“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认识世界”? 老师说,宽容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学生说,宽容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磨难;李白说,宽容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情谊我要说,请学会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 3、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愫之一,它极其普通,却最为感人。它如一缕清风,令你倍感清爽与温馨;它如一片树荫,能给远行的游子以安慰和庇护;它似一个宁静的港湾,静候你远航归来;它又似一剂医治百病的良药,让你免受痛苦的煎熬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抒写真情。 真爱永恒(范文) 父亲病逝那年,奶奶70岁,为了不让体弱的奶奶过度悲伤,我们决定向奶奶隐瞒这一噩耗。由于父亲生前住在外地,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与奶奶团聚,相信奶奶是不会觉察的。 尽管我们都避免提及父亲,但是一段日子以后,奶奶还是念叨起来,说父亲是儿女中最孝顺的一个,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不来看她。我们只得用种种理由搪塞,说父亲身体不太好或工作忙走不开,为了让奶奶相信,我们甚至还编写父亲的来信读给她听。起初,很容易就能应付过去,奶奶毕竟是70岁的人了。可时间一长,所有的理由都变得苍白无力,奶奶对父亲的思念愈发急切,非让我们领她坐火车去父亲工作的地方不可。我们只好以她年岁太大外出不方便为由加以推托,每次看到奶奶失望的表情,我的心便如刀割般地难受,甚至有犯罪般的感觉,不敢面对奶奶的目光。那时候,我真想把一切告诉奶奶,然而理智阻止了我。渐渐地,我们开始习惯于奶奶的唠叨,奶奶也习惯了我们的拒绝。加上她的身体愈来愈差,所以也不再提过高的要求了。然而,那份失去亲人的悲痛却时常攫取我们渴望宁静的心。 那年冬天,在我休完寒假准备返校的前夜,奶奶忽然叫住我,瘦骨嶙峋的手从枕下取出一件羊毛背心。这个背心我见过,是父亲生前最爱穿的。我不解地望着奶奶,过了一会儿,奶奶才颤巍巍地对我说,你回校前无论如何绕一下去你父亲那儿,把这件背心捎去,兄弟姐妹中就你父亲吃的苦最多,离开妈的时间最长,你父亲这么长时间没来,一定是腰病犯了一股热流刷地涌上我的心头,我百感交集地从奶奶手中接过那件羊毛背心,一瞬间,我忽然有种释然的感觉,父亲并没有去世,一家人不是像以往一样在彼此思念彼此牵挂吗?父亲只是到一个更遥远更美丽的地方去了,总有一天,我们会在那里重逢。 从此以后我坦然地面对奶奶牵挂的面容,平静地和奶奶一起回想父亲以及许许多多远离我们的亲朋好友。也许奶奶永远也不会知道父亲早已不在人世了,但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知道我们挚爱的人永远不会离去,知道了生命中有比悲痛更重要的东西。 以后奶奶也不再提起要见父亲的事,只是给我们讲父亲小时候的事情;每次讲述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表情,仿佛父亲就在她眼前。 四年后奶奶离开了我们,弥留之际,她握着我们的手,无限欣慰地说:“我终于可以见到你们的父亲了。” 我忽然明白了一切,热泪盈眶那个寂寞的夜晚,忽然让我对一向惧怕的生离死别有了更深的理解。 只要选择了真爱,生命便是永恒的! 评语:文章以在祖母面前隐瞒父亲去世消息的“事”为明线,将浓烈的亲情“物化”为具体的事、境;以奶奶的念叨、思念等概述的事件作面上的铺垫,以奶奶取羊毛背心、临终欣慰的话语等场景的描写作点上的渲染。这些“物化”的事件和场景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不知不觉中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这些“美丽的谎言”都源于两个字真爱。亲情贯串的是一家三代彼此的思念和牵挂,朴实的叙述中流淌的是浓浓的情意,而结尾“只要选择了真爱,生命便是永恒的”则是“物化”情感后的理性升华。可以说,将情感“物化”为你我感同身受、情同己出的情境,是达到发展等级分中“感情真挚”要求的最佳路径。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07广东)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 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 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5、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07江苏)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07全国) 法国化学博士别捏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捏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