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建设.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081255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建设惠安二中黄碧华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学普遍采取的教学手段。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摒弃传统教学理念,走向全新的学习情境。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迎合小组合作的全面展开,教师应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方式、资源、内容以及活动的角色上做细致的思考和有效的操作。一 教室文化建设。为使教室成为学生心仪的学习地方,创设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我校特别重视全面优化教育教学环境,让教室充满生机活力。每一个教室做到布置一新,使之符合小班化教育的要求,力求环境人文化,凸现个性化、温馨情趣化,这样让小班化学生的心灵轻松、自由,使之成为学生读书、学习、合作的乐园。我在小班教室养几颗绿意葱茏的常青藤,在墙壁设置作品展览角,英语角,语文天地,班级风采等,教室前门后门,教室内前后都设置标语口号,让学生置身于洋溢着浓厚文化气息的班级中。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制度越少越好,制度的张力化为学生的自律。开好班会,教会学生用心做人,用情做事,用智慧做人。确立发展目标:让每个人都有信仰。(班主任的信仰:铸造一个有实力的班级)组长的信仰:铸造一个有实力的小组;学生的信仰:铸造一个有实力的自我。铸习惯为品质,熔制度为文化。教室的环境课桌的摆放有利于合作学习五张桌凳围成一个小组,全班分6个学习小组。这样,班级的布置有了明确的主题:“我合作,我快乐;我快乐,我成长;我成长,我自信”.明显的特色生意盎然,生机勃勃。二 班干部及小组长建设班干部及小组长(正副)民主选举,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组长展开工作起初由教师指派,如开班会讲述的内容、讨论的问题、对问题的处理等由教师拟订,两周后由教师唱主角逐渐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班委展开工作,这时,教师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参与到班级中来,再过两周,小组出现的问题由 组长评价、讨论、决定,班级的舞台由班委唱主角,教师走到台下。学生的问题由学生处理,成长是他们自己的事。另设班级日记,有班长负责记录班级情况;小组日记,有组长负责记录小组活动情况。但教师一刻也不能松懈注视学生、注视班级,这是由他们成长的不成熟所决定的,但注视不是监视。三 小组合作策略。小组讨论、合作探索是教学的中间环节。它既是课堂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也是落实小班化教育原则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并通过科学指导以引导学生经过合作学习而达成探究目的。(1)优化组合。建设好学生学习小组,这是合作学习成功展开的关键之一。教师应在课前根据对学 生的全面了解而合理安排好小组。分组一般应遵循“异质分组”的原则。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教师从学生学习水平(兼及品德、性格、兴趣等)出发,把A、B、C(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混合编组。从表面上看,异质分组似乎不利于分层教学的开展,但其实不然,异质分组有利于通过组内合作,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2)“小先生制”。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精力无法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小组,所以组长必须成为老师教学中的小助手、“小先生”。小组长的工作职责为:负责课前预习,组织小组讨论,甚至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进行评价。此外,还有一项“秘密使命”,即对小组中的后进生进行个别指导。(3)分工合作。组长确立后,教师应根据对每个学生的了解,指导各组将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使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中能够“各尽所能”,从而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4)组际竞争。竞争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在合作学习中采用“组内合作, 组际竞争”的策略,即小组内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小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合作为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评价都以小组为前提。这样,小组中的个体活动自然得到小组全体成员的关注,组内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集体竞争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组内部的合作。最终使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得以共同提高。(小组课堂积分表)(5)引导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教师创设情景后,就简单地将问题或任务交给学生,任由学生漫无目标地去开展讨论,而是教师必须精心作好铺垫,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从而达到 有效探索的目的。3、交流评价策略。集体交流、总结评价是教师检验小组合作学习成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思维,并进一步引导教学向深化迁移方向发展的重要过程。因此,教师必须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出发点,让全班学生在多维互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探索的欲望,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1)分层递进。面向全体是小班化教育的宗旨。因此课堂交流时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梯度,及时 把握课堂时机,使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交流的机会,从而调动起各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即时评价。所谓即时评价,就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 的肯定或否定。教师在集体交流时应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对学生合作学习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充分肯定,并善于使用多种激励性语言予以鼓励。而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或不足也不是加以简单的否定,而是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进行修正,以保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强调的是,在即时评价中除了语言激励外,教师给 予学生学分奖励是一种更好的有效办法。(3)鼓励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创新,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出学生更大的思维积极性。因此,教师在集体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及时捕捉学生的一些创新思维的火花,并予以发扬光大。小组合作的评价奖励机制:(一)小组考核制:即每周对每个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文明、行为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评出“明星小组”。(二)个人考核制:即由每个小组针对本小组成员的综合情况评出“小组之星”,根据不同的方面可以产生多位。(三)班级考核制:每月结合“明星小组”和“小组之星”评出“班级之星”。优胜组给予免除当周值日的奖励。让小班化教学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黄碧华自从推行小班化教学以来,常有人问我效果如何?也许仅仅一个“好”字是无法全面概括的。我以前任教的班级是大班,四五十人济济一堂,尽管上课时精神抖擞,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仍有学生开小差,打瞌睡。上课似警察抓小偷真不是滋味。现在一下子少了很多,台下30多个学生历历在目,教室似乎宽敞了不少,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成绩提高了,教师上课也更显得游刃有余。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小班化”教学的变化:一 是课堂氛围更浓了。小班化后,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经常实行分组教学,小组围坐,互助互学,教师点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以组织学生主动探索为特征的教学顺序明确课题-分组探索-教师点拨-悟出规律得到很好地执行。如在教学生命之舟时,我事先提出问题,而后分组抽签题目各自讨论交流,学生在课堂上面对这些问题,一般不会产生消极等待或者依赖他人的思维惰性,会努力调动自己的知识库存,并积极讨论。为了小组的得分,甚至出现了“剑拔弩张”的气势,尤其是一些开放性问题的讨论,更是“针尖对麦芒”。如我提出 “友情重于生命还是生命重于友情”, “你热爱生命吗、怎么面对生命、如何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等争论性的话题时,好多学生就开始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一个同学认为友情是天堂,没有它就像地狱;友情是生命,没有它就意味着死亡。又有同学说生命是一切存在的前提,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海市蜃楼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课堂讨论气氛煞是热闹。最后,我才亮出自己的观点加以引导。也许,小班化教学能使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学生很主动地去寻找知识,解释困难、贡献他所求的知识,先生不过站在边上的地位略加指点而已这样的教学模式得到更好地发挥。二 是学生胆量更大了。小班化教学是以孩子的发展为根本,讲台就是小小舞台,学生每堂课至少能有一次发言机会。教师就可以想方设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真正乐学、会学。像语文课堂上的课本剧表演、课前三分钟的成语积累、名言警句的赏析等,都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表演积极性。如在教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教材要求背诵全文,学生容易搞错,很是头疼,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由学生自愿一手操作,学生的表演虽较笨拙令人捧腹大笑,但他们在一笑之余,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易于背诵,我也倍感欣慰。总之我觉得,小班化教学让学生比以往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口才。三 是学习信心更足了。传统的作业是全班同学统一布置,统一要求,统一模式,统一难度,统一内容,因此造成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而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少,便于教师深入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作业都是面批,针对这一优势,我摒弃一刀切的模式,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更好的做好提优拔中补差工作。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重视提高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加强他们的字词学习,课文分析和习题训练,紧扣教材,巧妙设计基础类的家庭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注意设计一些弹性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在语文默写或单元测试时,我总是事前先把那些学困生招来过关,然后再集体进行默写或测试,这使得那些学困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掌握学习自主权,快乐学习,逐渐使得各层次的学生变得我想学、我爱学,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拥有自信。“教者有心,学者得益。”“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小班化教学真是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另外,我有一个狂想,还可以在改变教学场所、模式上大胆探索。如搞一堂课外语文课,大胆地把课堂搬到操场、搬到室外,让阳光去拨动孩子的心弦,使他们在身心体验中产生更多的创新灵感,慢慢地喜欢上语文,喜欢上你教授的每一堂课。最后,我想说,小班化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潮流和趋势,祝愿她“小”得可爱,“小”得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