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079437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14单元1. 题秋江独钓图是_朝_写的,这是一首_诗,_一扁舟,一丈丝纶_。一曲高歌_,一人独钓一江秋。古人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画,画中有_等景物,表达了诗人_的心情。2.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_代诗人_。全诗内容:_,_。_,_。我还知道他的另一首诗是_。补充:这首诗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的事,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3. 所见的作者是_代诗人_,全诗内容:_,_。_,_。诗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_图,抒发了_,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_。4. _是生命之本,_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_是做人的根本。5. 陶校长演讲一课中,陶校长在演讲里提到的“每天四问”是从_、_、_、_四个方面来谈的。6.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中的“真人”是指_的人。7. 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_,_。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_,_。8. 去吧,天空会_,给你们送去_。去吧,大地会_,给你们留下_。9.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_,蝉背露出来了。背一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_,一会儿_。接着_,前面_,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10. 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巴甫洛夫说过:“_”。伽利略说:“_。”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_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_。”11. “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_的翅膀_,很快盖住身子,像_。蝉儿的肚子在_,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_变化一次,渐渐地变成了_,变成了_。翅膀上出现了_、_斑纹。”这段话主要写了_。之所以写得这么生动具体,缘于作者细致观察,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_。”12. “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_出来,偷偷地_到树干上,_它身上的旧衣,_华丽的新装。”正因为作者观察仔细,由此,我想到了这句名言:_。13.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_。去吧,去_,去吧,去_,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_,_。用_去描绘果园的丰收,_。14. 飞机在_,_,撒向_。大海_,_,_15. 时近中午,专机_。透过舷窗望去,_,_。从那_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_,_。”16.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_。_,_的花儿_,散发出_,引来_。17. 傍晚,_。高尔基坐在院子里,_,心里有_。瞧,_多像_啊!18. “要是你_,_,留给人们的都是_,那你的生活该会_呀!”“那时候,你会感到_。你要知道,_”19.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_。霎时间,只见_,_,被点上眼睛的龙_。游客们_,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_。20. 嫦娥奔月是我国流传甚广的_故事。记叙了_为民除害,射掉了九个太阳;奸诈贪婪的_,一心想得一仙药,_为了不让老百姓受害,吃了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这一天是农历的_,后来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_。21. 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1) 台上三分钟,_。2) 百日笛子千日箫,_。3) _,修行靠个人。4) _,艺高人胆大。5) 要练惊人艺,_。6) 若要戏路通,_。22. 贾岛拜访李凝时写了一首诗_,其中有一句是:“_,_。”后来他觉得这诗中的“_”字用得不太好,于是改为“_”。这样改的好处是_。后来,人们把在写作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_”。23. 伊索寓言集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你所知道的有哪些?请写出四则寓言的题目。(课本中的除外)_ _ _ _24. 现在市场上经常出现一些拿假冒伪劣商品冒充名牌的现象。对于这些鱼目混珠,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我们要给以严厉的打击。句中“鱼目”指_,“珠”指_。“鱼目混珠”在句中的意思是_。25. 我是中国人民的_,我深情地爱着我的_和_。26. 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_,而是开始学习_,面对_。27. “与_同在,与_同在,与_同在。”这句话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_。28.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_;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_;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_;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_这段话运用了_手法。其中“他”指_。29. “你回去了,可是_。我望着它们,心里想:_。”要是_,_,留给人们的都是_,那你的生活_!“那时候,你会感到_。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这部分文字出自_给_的信中,他写这封信的目的是_。其中“给”指的是_,课文中_(人物)给_(人物)留下了_。30. 高尔基的代表作是童年_等,他为孩子们创作的作品有_等。31. 牧童和狼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32. 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所阐述的道理是:_。33. 蝉和狐狸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