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07893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文本目 录第一章 总则 1第二章 开发区建设与产业定位 2第三章 规划布局 2第四章 综合交通规划 4第五章 绿地系统规划 8第六章 景观规划10第七章 市政工程规划12第八章 环境保护规划21第九章 综合防灾规划23第十章 近期建设规划33第十一章 规划的实施措施35第十二章 附 则 36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适应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新沂市经济社会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第2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3)建设部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年);(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2002年);(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7)新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8)新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9)徐州都市圈规划(20022020);(10)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2006年);(11)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12)国家、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有关城市和本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第3条.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60.00平方公里,北至323省道、新戴运河、大桥路,南至连霍高速公路、唐纬十一路,西至经一路、唐经一路,东至城东高速公路引线。第4条.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其中: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第5条. 指导思想1用高瞻远瞩的、全局的、长远的眼光规划。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开发区的现状、未来发展的新条件、新机遇、新机制,使规划符合并促进建设。3体现可持续发展、科学性发展观。4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5突出特色。6妥善处理近期与远期的关系,统一规划,逐步实施。第二章 开发区建设与产业定位第6条. 开发区建设开发区建设为“改革开放先导区,先进管理试验区,现代工业集聚区,东陇海线产业带第三大城市新区”。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目标,加快“一主二副”开发区(中心区、东区、南区)建设步伐。第7条. 开发区产业定位开发区产业主要为:纺织(含服装)、机械、基础化工、高新技术、精细化工、传统工业、物流。第8条. 开发区性质开发区性质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第三章 规划布局第9条. 用地布局规划结构总体用地布局规划结构为:八区。生活服务办公区:即市府路和新戴运河以南、大桥路以北地区,以生活服务办公(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广场、科技教育、信息、交通、市政、公园绿地等)为主。西部工业的生活服务由瓦窑镇配套,南部基础化工区的生活服务由唐店镇配套。高新产业起步区的生活服务城区配套。传统工业区:即市府路以南、大桥路以北、工业路以东、臧圩河以西地区。以传统工业为主。为二类工业。远期搬迁有污染的工业,产业升级。机械工业区:即大桥路以南、老庄路以北、臧圩河以西、新墨河以东地区,以机械工业为主。纺织工业区:即老庄路以南、徐连高速公路以北、臧圩河以西、新墨河以东地区,以纺织工业为主。高新产业起步区:即大桥路以南、徐连高速公路以北、黄墩河以东地区。以电子、新材料、生化工业等高新产业区为主。为一类工业。高新产业发展区:即大桥路以南、徐连高速公路以北、新墨河以西地区。以电子、新材料、生化工业等高新产业区为主。为一类工业。物流基础化工区:即大桥路以北、徐海路以南、新戴运河以西地区。以物流和基础化工为主。精细化学工业区:即徐连高速公路以南地区,以精细化学工业为主。第10条. 各区用地一览表1.1.1.1.1.1.1.1 各区用地面积表用地类别面积(公顷)比例(%)生活服务办公区518.58.6传统工业区161.12.7机械工业区332.45.5纺织工业区464.97.7高新产业起步区1397.923.3高新产业发展区1859.631.1物流基础化工区213.53.6精细化学工业区1051.017.5合计5998.9100.0第11条. 居住用地1用地指标规划居住用地面积253.0公顷,占开发区建设用地4.4%。2规划布局布置在生活区。居住主要结合现状布置,相对集中。对影响布局、规模小、分散、建筑质量和环境差的小村庄进行迁移合并。第12条. 工业用地规划工业用地3502.1公顷,占开发区建设用地60.4%。一类工业用地2052.0公顷,占开发区建设用地35.4%。二类工业用地605.0公顷,占开发区建设用地10.4%。三类工业用地845.1公顷,占开发区建设用地14.6%。第13条. 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集中布置(适当分散),形成办公商贸区,布置在服务区。行政管理用地。规划行政管理用地集中布置,形成行政中心。商业金融用地。商业包括工业市场、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展销中心。规划布置一个集贸市场。第14条. 仓储用地仓储用地布置在物流基础化工区,靠近主干道,便于交通运输。一部分工业仓储用地与生产建筑用地结合,一部分商业仓储用地与商业用地结合。第15条. 规划分期规划分二期:近期:新墨河以东、徐连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面积30.00平方公里;远期:新墨河以西、徐连高速公路以北地区,29.99平方公里。第四章 综合交通规划第一节 对外交通规划第16条. 对外交通规划1加强开发区与新沂火车站的联系,方便铁路运输规划开发区有323省道、工业路与新沂火车站联系,以保证交通运输畅通。2保证过境公路畅通,并加强开发区与过境公路的联系205国道和323省道按照一级公路规划。205国道可按55米红线控制,双向6车道。主干道市府路、大桥路、老庄路、焦墨路、工业路、新港路、泰山路、金山路、东经二、东经四、东经六等与205国道和323省道联系。3加强开发区与高速公路的联系,方便运输开发区的南部、东部与高速公路衔接,保证交通运输畅通。4加强开发区与港口的联系,方便水路运输规划新戴运河为四级航道,整合市区现有内河码头,统一搬迁至新戴运河码头区。5加强开发区与新沂市区的联系,使二者联为一体开发区与新沂市区之间,规划多条主要联系干道,二者联为一体。第二节 道路交通规划第17条. 道路框架规划道路结构为:交通方便的方格网结构。第18条. 道路宽度、密度(1)主干道规划主干道红线宽度4055米,横断面以三块板型式为主。主干道间距控制在8001000米。(2)次干道和支路规划次干道红线宽度为2530米,横断面以一块板型式为主。次干道间距控制在400600米。支路红线宽度规划为15米,横断面为一块板型式,支路间距控制在200300米。1.1.1.1.1.1.1.2 开发区规划道路一览表等级路名路段长度(m)红线宽(m)道路面积(m2)主干道经三路323省道至纬八路509345229185经七路205国道至纬八路454945204705经九路经七路至纬八路351340140520205国道323省道至纬八路597955328845通贤路市府路至大桥路9024540590工业路市府路至高速498745224415新港路市府路至焦墨路314240125680泰山路大桥路至高速300040120000金山路大桥路至高速289740115880东经二路大桥路至东纬路24564098240东经四路大桥路至东纬路21944087760东经六路大桥路至东纬路18204072800唐经一路高速至唐纬十一路589945265455唐经三路唐纬二路至唐纬十一路440040176000唐经八路唐纬一路至唐纬十路443445199530唐经九路唐纬十路至唐纬十一路8094536405323省道经一路至205国道23444093760纬二路经一路至经四路13284559760市府路205国道至臧圩河469745211365大桥路经一路至臧圩河,黄墩河至东经七路1296345583335老庄路经一路至臧圩河, 814745366615黄山路黄墩河至东经六路444040177600焦墨路经一路至臧圩河,黄墩河至金山路1040245468090东纬路黄墩河路至东经六路529640211840唐纬一路唐经一路至唐经三路7804535100唐纬三路唐经一路至唐经八路11174044680唐纬五路唐经一路至唐经八路16094064360唐纬七路唐经一路至唐经八路20674082680唐纬十一路唐经一路至唐经八路341345153585次干道经二路 纬一路至纬七路38952597375经四路纬一路至大桥路15162537900经五路大桥路至纬八路30623091860经六路沈马路至纬八路12922532300经八路大桥路至纬八路26563079680经十路老庄路至纬八路18363055080经十一路沈马路至纬八路12973038910经十二路经八路至纬八路430230129060候马路市府路至沈马路23712559275墨冲路市府路至焦墨路29592573975建机路市府路至焦墨路30122575300东升路市府路至大马路36192590475黄墩河路大桥路至高速34432586075塔河路大桥路至高速30532576325嵩山路大桥路至焦墨路21692452056东经一路大桥路至富兴路16522439648东经三路大桥路至黄山路11272427048东经五路大桥路至黄山路10092424216东经七路大桥路至高速18803056400唐经二路唐纬一路至唐纬十一路442325110575唐经四路唐纬四路至唐纬十一路31312578275唐经六路唐纬十路至唐纬十一路6562516400唐经七路唐纬十路至唐纬十一路6532516325纬一路经一路至经四路13292533225纬三路经一路至经四路13202533000纬四路经一路至经三路7992519975纬五路经八路至经十三路20502551250纬六路经一路至经三路7893023671纬七路经一路至经三路6563019680沈马路经六路至经十三路,205国道至臧圩河607025151750建业路通贤路至臧圩河340930102270新戴南路候马路至臧圩河25872564675大马路205国道至臧圩河8142520350华山路黄墩河至东经七路462230138660富兴路黄墩河至东经二路30572573368唐纬二路唐经一路至唐经三路7572518925唐纬四路唐经一路至唐经八路13632534075唐纬六路唐经一路至唐经八路18492546225唐纬八路唐经一路至唐经八路21482553700唐纬九路唐经一路至唐经八路23302558250唐纬十路唐经一路至唐经八路31382578450支路臧圩西路市府路至新戴南路546158190一支渠路黄墩河至泰山路10351515525二支渠路黄墩河至泰山路14961522440注:以上规划路名均为暂命名。第19条. 广场规划规划广场4个。总用地面积为12.8公顷。第20条. 公共停车场与公共加油站规划公共停车场,规划45个,总用地面积为40.5公顷。公共加油站,规划10个,总用地面积为3.0公顷。第21条. 公共交通规划规划公交站场10个,总用地面积10.0公顷。第五章 绿地系统规划第22条. 规划指标规划绿地870.4m2。第23条. 总体布局规划在外围结合高等级公路、铁路、河流构筑永久性的生态绿地网络;在中部沿河建设滨河绿化景观带作为绿化轴线,布置景观休闲公园,构筑多元化的绿地公园体系。规划以河流、道路以及周边绿化为廊道,将多元化的公园、绿地相互串联,并与外围生态绿地相连接、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网络化的绿地系统。第24条. 公共绿地(1)公园规划规划2个公园:新墨河公园:区级公园,位于205国道与大桥路交叉口西北侧,占地面积26公顷。黄墩河东公园:区级公园,位于黄墩河与大桥路交叉口东南侧,占地面积14公顷。(2)带状公共绿地规划臧圩小河绿化带:结合对臧圩小河水体的改造,建设滨河绿化带,有效隔离生产和生活用地,同时联系各绿化节点空间,构筑完善的绿地网络。新墨河绿化带:开挖、疏浚新墨河,改善水体质量,形成贯穿南北的一条主要绿化廊道。新戴运河绿化带:开挖、疏浚新戴运河,改善水体质量,形成贯穿东西的一条主要绿化廊道。黄墩河绿化带:结合对河水的改造,建设滨河绿化带,有效隔离生产和生活用地,同时联系各绿化节点空间,构筑完善的绿地网络。大桥路绿化带:结合道路,建设沿大桥路绿化带,成为联系东西的核心绿化带。焦墨路绿化带:建设焦墨路景观大道,串联南部,反映新城面貌。第25条. 防护绿地1)公路、铁路防护林带徐连高速公路、205国道、323省道、陇海铁路两侧的防护绿地按照各个部门要求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控制。(2)水系防护林带新戴运河、新墨河、黄墩河两侧各控制50100米防护林带,其它水系两岸防护林带不少于30米。(3)高压走廊防护绿地110KV高压走廊下控制1525米防护绿带,220KV高压走廊下控制3040米防护绿带。(4)市政设施周围防护绿带污水厂周围控制2030米防护绿带,天然气二级门站周围控制50米防护绿带。(5)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防护绿带有污染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结合地形地貌,设置30米以上防护绿带。无污染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置10米以上防护隔离林带。(6)断裂带两侧各控制150米防护绿带。4生态绿地网络规划在外围形成环状生态绿地网络,包括徐连高速公路绿化控制带、205国道绿化控制带、323省道。通过沿主要道路、河流的绿化带与外部生态绿地系统相互融合,形成网络,将外围绿化引入开发区。第六章 景观规划第26条. “二区”特色风貌区1生活风貌区即生活服务办公区,规划展示行政办公、商贸、居住都市风貌。2生产风貌区即除生活风貌区以外的地区。以现代化的建筑和有机的绿化景观布局反映生产(工业)新面貌。建设中应注重城市特色的延续和空间的有机组合,以连续、多样的开敞空间串联各景观节点。第27条. “三环”绿色生态开敞景观环(一)主区“三环”1西部绿色生态开敞空间景观环由经一路、徐连高速公路、新戴运河、新墨河和陇海铁路沿线绿化带构成的环状空间,以绿色生态景观环为主,组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类公共空间。2中部绿色生态开敞空间景观环由新戴运河、徐连高速公路、新墨河沿线绿化带组成的绿色生态景观环。3东部绿色生态开敞空间景观环以新戴运河、新墨河、臧圩河沿线绿化带组成的绿色生态景观环,有效阻隔工业对生活用地的干扰,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二)东区“一环”由黄墩河、徐连高速公路、大桥路、205国道沿线绿化带组成的绿色生态景观环。(三)南区“一环”由外环路沿线绿化带组成的绿色生态景观环。其内含二个小环。第28条. “七轴”1市府路、经八路景观轴以市府路、经八路为主轴,西部以生活性功能为主,以人性化尺度控制沿线建筑和公共空间,满足两侧居民的生活和审美需求。东部以生产性功能为主。2大桥路景观轴以大桥路为主轴,贯穿东西。该路以交通性功能为主,以较大尺度的建筑为主,塑造开发区对外整体形象。3焦墨路景观轴以焦墨路为主轴,以两侧建筑和宽阔的绿化控制地带构筑新面貌。建筑精心设计,建筑与环境应具特色、体现城市内涵,配置绿化,形成建筑景观轴。4205国道景观轴该路以交通性功能为主。规划道路宽敞,建筑后退多,空间开阔,建筑精心设计,建筑与环境应具特色、体现城市内涵,在窗口地区应留出供行人驻留的开敞空间,布置象征性雕塑等广场,配置绿化,形成建筑景观轴。5唐经三路景观轴该路为精细化学工业区的主干道,沿路两侧建筑精心设计,建筑与环境应具特色。6唐纬七路景观轴该路结合水体布置景观道,利用道路两旁的沿水体小块空地“见缝插针”,种植小乔木、花灌木和花草,加以栏杆保护,星星点点,积少成多,起到良好的绿化效果。7金山路景观轴该路为高新技术起步区的主干道,沿路两侧建筑精心设计,建筑与环境应具特色。第29条. “多点”地标节点边缘地标节点:规划在城市的西北、西、西南、东北、东、东南、南设置多处边缘地标节点。以较高建筑群、大型雕塑和广场为标志性景观,增强可识别性。中心地标:中心地标是能够集中体现开发区风貌及精神的标志性节点。规划以市府路南、工业路与建机路之间地区(开发管理区服务中心)为中心节点。围绕城市文化、特色塑造富有韵味的开发区中心地标节点。第七章 市政工程规划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第30条. 给水发展目标用水普及率100%。第31条. 用水量预测总用水量58.3万m3/d,其中工业用水量为52.9万m3/d。第32条. 水源规划与水源地保护1水源规划规划以骆马湖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确保水源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水源地保护1)按有关规定划定水源保护区。对于永久水源地的保护,取水口上下游各1000米范围内应加以保护,禁止布置化工、油等对水源有污染的码头和污水排放口等,严禁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入。严禁挤占给水水源地。2)完善水源水质监测管理工作,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工作,确保水源水质全面达标(达到类标准)。3)建设污水厂,集中处理综合污水,提高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减少内河水污染,改善整体水环境。4)加强乡镇污水治理,控制流域性水污染,提高区域水环境质量。第33条. 水厂规划1规划在徐连高速公路以南、新戴运河东南侧新建1座工业水厂,设计规模44.0万m3/d,占地15公顷。2在市府路与工业路交叉口在正在建设一个20万吨水厂作为城市生活用水厂,包括本开发区的生活区用水。3高新技术起步区的用水,由城南水厂供给。第34条. 给水管网规划(1)结合主干道敷设输水管线,向周边地区供水。(2)给水主干管沿焦墨路、工业路、徐海路、大桥路、老庄路、经六路、纬八路、205国道、塔山路、金山路、东经四路等布置,管径DN600DN1200 mm。其它道路布置给水干、支管,管径DN200DN 400 mm。(3)给水管网环状布置,确保生产、生活和消防等用水安全。(4)给水管道在道路下,位置原则上定为道路东侧或南侧。(5)管网系统布置以经济、安全、合理为原则,成环状布置,一次规划,分期实施。(6)管网经过断裂带,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抗震设防烈度提纲一度,即为9度。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第35条. 排水目标实现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第36条. 排水体制规划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第37条. 污水量预测总污水量:49.6万m3/d。 污水集中处理量:44.6万m3/d。污水处理厂总规模:45.0万m3/d。第38条. 污水处理厂规划1规划对现状城南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使处理规模达到42万m3/d(含沭河一西城市生活污水6万吨/日),处理深度二级,控制用地27.6公顷,集中处理臧圩河西侧规划区污水和沭河以西城市生活污水。2在徐连高速公路以南、黄墩河路以东新建城东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2.5万m3/d,占地13.6公顷,集中处理沭河以东地区污水。城东污水处理厂处理深度为二级。3污水处理厂周围应设置一定宽度的防护距离(不小于10 m的防护绿带),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和美化环境。第39条. 尾水排放近期,城南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新墨河;城东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新沭河。远期,城南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全部由压力管送至湖东自排河,经月河最终排入新沂河北偏泓,由新沂河排入黄海。第40条. 污水管网规划1污水管道规划至主干道、次干道,以主干道为主。2污水管道沿道路敷设,总排水方向由北向南。3尽量利用现有污水截污干管,同时在老庄路、建机路、工业路、塔山路、金山路、东经四路、东纬路等新建污水干管,管径d500d1800mm; 4污水管道在道路下,位置原则上定为路西、路北。5管网经过断裂带,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抗震设防烈度提纲一度,即为9度。结合污水管线走向和自然地理条件及建设时序,考虑到污水管道埋深超过5.06.0 m设置污水提升泵站。第41条. 排雨水规划1根据地形、水系情况划分排水分区。2充分利用地形,随地形由高到低自流排放,经济合理地布置管网。3规划区的雨水按地形,经雨水管沟分别就近排入水体,然后再流入新墨河、黄墩河。4区外洪水采用截洪沟截流并排除。5以自排为主,强排为辅。在地势低洼处,设置排涝泵站。6河道整治。对现状河道进行整治,疏通河道,提高排水能力,使区内雨水能顺畅地排除。河道两边各规划绿带,即可以起到防洪作用,又可以提供休闲场所。7管网经过断裂带,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抗震设防烈度提纲一度,即为9度。第三节 供电工程规划第42条. 规划目标1建立适度超前的电力生产和输、配变系统;2建立安全可靠的220KV及110KV供电网架结构;3合理规划变电所及电力设施用地,充分预留高压线走廊和电缆通道的宽度,处理好电力设施与开发区建设的矛盾;4尽可能简化电网结构,节省能耗,提高效率,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第43条. 用电负荷预测用电负荷规划为66万KW。第44条. 变电所配置在中心区,布置9座110KV变电所,1个热电厂。在东区,布置3座110KV变电所。在南区,规划1座110KV变电所,1座220KV变电所。第45条. 电网规划供电电压采用220KV,配电电压采用110 KV、10 KV。以环形电网供电。220KV和110KV供电线路采用架空敷设。10KV及以下线路在开发区中心及重要景观道路上应尽可能采用电力电缆沿道路东侧和北侧埋地敷设。线路经过断裂带,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抗震设防烈度提纲一度,即为9度。第46条. 高压电力走廊高压架空线路须设保护走廊:220KV线路(单杆)为35米,110KV线路(单干)为25米,35KV线路(单杆)为20米。第四节 电信工程规划第47条. 邮政规划(1)邮政发展目标建设布局合理、服务全面的邮政网点。(2)局所布局规划在开发区设5个邮政支局。每个邮政支局用地面积1000平方米。第48条. 电信规划(1)电信发展目标规划话机普及率达到90部/百人。(2)用户预测采用单位用地面积电话指标法计算电话需求量。规划电话15.9万部。(3)电信网络规划1)规划在开发区设5个电信支局。2)电信支局与新沂市电信局(母局)用光缆中继进行联络。3)根据规划要求,大力实施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小区工程电信管道结合不同网络统一规划、分期实施。4)电信线路均采用光缆(电信电缆)穿排管沿道路埋地敷设。5)电信线路和电力线路分设在道路两侧,即原则上设在道路西侧和南侧。6)线路经过断裂带,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抗震设防烈度提纲一度,即为9度。第五节 有线电视工程规划第49条. 规划目标努力达到节目套数齐全、节目内容新颖、视听质量优良、人民群众满意,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第50条. 广播电视设施有线电视接入城市网络。规划将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传输设施,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建设进程。规划利用市区新建的广播电视中心。第51条. 线路规划1有线电视线路接入城市网络。规划广播电视网络采用光纤穿管,沿道路埋地敷设,配管根据网络终端容量一次埋设下地,线路可根据建设的需求,分期分批敷设,提高线路的使用效率。2广播电视线布置于道路的西侧和南侧。线路经过断裂带,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抗震设防烈度提纲一度,即为9度。第六节 燃气工程规划第52条. 规划目标近期以瓶装液化气及液化石油气管道化并举,逐步过渡到以管道化为主,在规划区逐步以天然气取代液化石油气;2010年开始,以天然气作为主供气源,液化石油气作为辅助气源,至2020年规划期末,基本实现天然气化。第53条. 燃气需求预测天然气需求量居民生活用气量为584万m3/年;液化气用量约42.7万kg /年;公共建筑天然气用气量为175.2万m3/年;工业天然气用气量规划为11586.6万m3/年。第54条. 天然气输配系统1门站设置在东升路与大马路交叉口处设1座天然气二级门站,占地2.82公顷。2管网规划燃气管网采用高压管输气,配气管网采用中压管网,其走向拟定为路西、南侧。根据实地勘测制定管网走向,分期建设实施。管网经过断裂带,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抗震设防烈度提纲一度,即为9度。第七节 供热工程规划第55条. 热负荷预测热电厂出口蒸汽量(0.98MPa,300)总热负荷为1721t/h。第56条. 热源规划1将通新热电厂进行移址增容扩建,供热半径10km;2东区热电厂进行增容扩建,供热半径8km。3新建南区热电厂,供热半径8km。4苏化厂锅炉,供热半径6km。第57条. 热力管网1市区供热管网根据热负荷发展情况分片实施,分别供工业区和生活区。2对民用采暖热负荷可在各用热区域热力站设汽水换热系统,采用热水供热系统。3热水供热应根据热用户的特性确定供热参数,可设增压设施,由热力站向附近热用户供热。所供热力基本可实现循环使用,且水质为城市自来水。4热力站的凝结水有条件时也可进行回收。第58条. 管网敷设原则1为了减少占地,节省投资和保证道路交通顺畅及城市美观,管线尽量沿河边和次要道路布置,管道走廊一次规划、分期敷设。2城市道路上和居住区内的热力网管道应尽量采用地下敷设。当地下敷设困难时,可采用地上敷设,但应注意美观。工业区内的热力管道应采用地上敷设。直埋敷设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水层。3热力管网的温度变形应充分利用管道的转角进行自然补偿。采用弯管补偿器或轴向补偿器时,设计应考虑安装时冷紧。4在跨越河流时,管道采用拱形直接跨越;在跨越公路时,管道采用立式门形布置,设置轻型钢桁架。5蒸汽管道最低点设疏水器及放水阀,最高点设放气阀,管道坡度取0.3%,凝结水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回收利用。6管网经过断裂带,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抗震设防烈度提纲一度,即为9度。第八节 环卫工程规划第59条. 规划目标1道路清扫保洁实现全日制保洁,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近期40%,远期70%。2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近期在部分新村试点,远期生活垃圾分类、袋装收集率100%。3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近期90%,远期100%。4按部颁标准二类以上水冲式公共厕所比例近期80%,远期100%。5垃圾、粪便清运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率近期70%,远期100%。第60条. 固体废物生产量预测及处理规划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产生量80.3 t/d,高峰产量96.4 t/d。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清运后送垃圾处理厂填埋处理。2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由市区环卫部门应统一管理、统一利用或填埋处理。3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在环卫单位统一收集处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 4危险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由环卫部门专门进行密闭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第61条. 环卫工程设施规划1生活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转运站设置,当采用非机动车收运方式时,其服务半径为0.41km;当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方式时,其服务半径为24km。转运站每座占地面积不小于2000 m2。规划设6个垃圾转运站。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开发区生活垃圾规划利用城市新建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开发区生活垃圾运到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第62条. 环卫公共设施规划1公共厕所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公共厕所以一、二类水冲式公共厕所为主。公厕设置指标按每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3座设置。2生活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收集点可放置垃圾容器或建造垃圾容器间,全面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m。3废物箱废物箱设置间距为商业、金融业街道5080m;主干路、次干路100200m;支路200400m。4粪便污水前端处理设施近期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尚不完善的区域,需建设粪便污水前端处理设施。随着市政污水管网的完善,可不设置粪便污水前端处理设施,粪便纳入污水管网实行管道排放,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第63条. 环卫机构及其它环境卫生设施规划1环卫机构规划环境卫生工作由新沂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管理,环卫职工数按人口22.5配备。2环卫职工休息处环卫职工休息处,规划按每0.81.2平方公里一处,休息点可与中转站和公厕结合建设,但休息点建筑面积不少于30m2。3环卫停车场规划环卫车辆按人口2.5辆/万人配备。环卫停车场用地面积按150m2/辆标准配置。4车辆清洗站在主要对外交通道路入口处设置进城车辆清洗站,可与加油站、停车场等合并建设,用地面积不小于1000 m2。5洒水车供水器环境卫生洒水冲洗车可利用市政管网及地表水或中水作为水源,洒水车供水器设置在次干路和支路上,设置间距不大于1500米。第八章 环境保护规划第64条. 环境保护目标1水环境臧圩河、新戴运河等地表水水质稳定达到并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新墨河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大气环境环境空气质量稳定控制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3声环境区域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各类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危险废物处置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第65条. 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水环境(1)加强水环境的区域保护和治理,做到污染物排放的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2)以骆马湖水为供水水源,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源水质。(3)改造和完善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4)改革生产工艺,尽量采用清洁工艺。(5)加强污染源治理。对化工、食品、造纸等重点污染企业要严格管理,督促完善治理措施。(6)开展农副业污染综合防治,提倡绿色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7)疏浚、拓宽河道,沿河设置滨河绿地;限制人工块石护坡,发展生态护坡。(8)加强节水管理,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2大气环境(1)强化对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推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2)转换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实现燃料气化,工业和生活实行集中供气。(3)依靠发展的集聚效应,进行区域集中供热,加强工业窑炉、锅炉的改造。(4)鼓励使用无铅汽油、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以及清洁燃料;积极推广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加强对流动污染源的控制,特别是机动车的排放达标管理。(5)加强绿化等基本建设,逐步提高绿化率。3声环境(1)制定噪声控制区建设计划,逐步扩大噪声控制区的覆盖率。(2)对噪声污染严重的工业噪声源分期分批地采取控制措施,重点控制对环境危害较大的固定噪声源。(3)加强交通噪声的监控与管理,对噪声源加以控制。4固体废弃物(1)做到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2)采用综合利用、焚烧、生化处理等综合措施。第66条. 实施措施1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2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3建立排污交易制度,发挥市场调节作用;4广泛动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5多方面筹集环境保护资金;6加强领导,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第九章 综合防灾规划第一节 消防工程规划第67条. 消防规划原则1)贯彻“以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在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中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防火规范,确定防火等级。合理布局用地,加强旧区改造、搬迁,消除火灾隐患。2)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和设备人员的配备,消防站的规划布局应符合国家规定。3)市政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应达到国家要求。第68条. 消防站规划规划设置8座消防站。第69条. 消防用水规划1消防给水管道与生活、生产给水管道共用,采用低压给水系统。2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布置消防给水系统,给水管网应连成环状。3开发区道路上消火栓设置间距不超过120米,尽量靠近十字路口,道路宽度超过60米时,应在道路两侧设置消火栓。新建道路上消火栓应跟给水管道同步实施,原道路上不足部分近期补齐;居住新区内消火栓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无市政消火栓、无消防通道的建筑密集区应修建消防蓄水池。消火栓规格统一。4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3次火灾和一次灭火用水量为75L/s确定。与生产、生活合用的消防给水管道应保证生产、生活用水量达最大时仍然满足消防用水量。独立消防给水管道最小管径不小于100mm。5改造现有的消防天然水源取水点,增设消防天然水源取水点。在未建消火栓处应按每150米设置1处消防码头。第70条. 消防通讯规划1建立先进的火灾报警和消防通讯指挥系统。2市区设置消防指挥中心,采用计算机指挥调度系统与各消防站计算机通信联网,形成远程终端或无线传真机与车辆状态输入器联网,同时与供水、供电、供气、救护、交通、环保等部门设立专线通信联络。3消防指挥中心与各重点单位形成有线、无线119自动报警系统。按一级管辖区覆盖网、二级火场指挥网、三级灭火点战斗网三级网要求,增设大功率无线通讯基地台、车载台。第71条. 消防车通道规划1消防车通道应结合道路规划、统一建设。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2工厂、仓储区应设环形消防车通道或可供消防车通行且宽度不小于6米的平坦车道。3大型建筑物应设环形消防车通道,居住小区骨干道路设计必需满足各种消防车辆通行要求。第72条. 建设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分期建设、逐步实施。第二节 防洪排涝规划第73条. 防洪规划原则1根据开发区性质规模、地理特征、水文气象确定防洪、排涝标准。2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全面规划、分期实施,以防洪排涝为主,兼顾航运和环境整治的综合效益。3充分利用现有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提高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利用率。4开发区防洪设施应在市区、区域防洪规划的前提下,按市区防洪标准的要求设防。5排涝以现状水系为基础,以骨干河道和涵闸为构架,实行高区高排、低区低排、重力流自排、局部低洼地区机排。6采取分片治理、疏浚清淤,控制污染、改善水质,依法管理、巩固成果的方针,达到河渠通畅、清浊分流、水质优良的目标。7雨水排放系统要充分利用附近水体,经雨水管道分散、就近、重力流排放;充分发挥现有雨水工程设施,加快雨水系统的改造和建设。第74条. 防洪排涝标准1防洪标准规划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防护。2排涝标准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第75条. 工程设施规划1防洪堤防洪堤建设在新墨河、新戴运河、臧圩河、黄墩河等外河河道两岸。2防洪闸与臧圩河、新墨河、黄墩河堤岸相连的内河端部设置闸站,控制内河水位。3排涝泵站规划划分为5个排水分区。规划设置雨水排涝泵站25座。4河道整治与清障规划1加强水系整治,疏浚新戴运河、新墨河、臧圩河、黄墩河等主要河道,沟通水系,加砌驳岸,增加雨水调蓄容量和行洪、泄洪能力,在河流两侧控制保护红线,沿河设置滨河保护绿带。2增加蓄水能力,建设河道驳岸,划出河床控制线,即岸线保护带,两岸进行绿化。3整顿清理沿河工厂企业的码头、堆场、吊机等建构筑物,限期拆除、拓浚严重影响泄洪的有关河段上的建构筑物。4整顿清理沿河垃圾。5河道分年清淤。第76条. 防洪排涝建设方针1按照规划防洪标准建设。2在内河与外河的交汇处设置防洪闸和排涝泵站。3加强城区内的水系整治,疏浚河道,沟通水系,保持排水和行洪的通畅。4根据水系、地形、总体布局划分排水区域,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调整、修复、改造、新建地下排水管道,保证排水畅通。5新建在低洼地区的建筑,按防洪排涝标准建设,消除雨涝威胁。6加强防汛重要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防洪意识。7健全、完善防汛指挥系统及管理机构。8制定防汛实施计划,完善雨水管道、河流水系、防汛蓄洪等设施管理,成立专业队伍定期检查、维护防洪堤、防洪闸、排涝泵站、水情观测等各类防汛抗设施。9建立、完善防汛信息网络,做好汛期预测、预报工作。10开展植树绿化活动,广泛种草植树,扩大雨水调蓄能力,减少雨水渲泄量,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第三节 人防工程规划第77条. 建设方针1做到人防建设与开发区建设有机结合,同步发展。2贯彻落实“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建设总方针。以人防工程和通信警报等基础设施为重点,以现有工程为基础,大力发展经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3根据开发区规模日益扩大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编制人防工程规划。4战时防空袭、平时防灾害,通过人防建设,促进具有平战双重功能的综合发展。第78条. 人防工程规划原则1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使城市建设符合人防的要求。2以人防工程建设为支撑,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发挥人防工程的战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根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实现规划目标。4人口防护与重点目标防护并重。5依法规划,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确保人防工程建设管理法制化、社会化、规范化。6以科教、居住集中区为主,其它区域为辅,重点放在中心区。第79条. 人防工程体系1总体防护(1)防护片区确定5个防护片区:东部片区:西起黄墩河,东至泰山路,北起大桥路,南至徐连高速公路。中东部片区:东起臧圩河,西至新墨河,北起陇海铁路,南至徐连高速公路。中部片区:东起新墨河,西至新戴运河,北起新戴运河,南至徐连高速公路。西部片区:东起新戴运河,西至边界,北起陇海铁路,南至徐连高速公路。南部片区:徐连高速公路以南地区。(2)重要目标和基础设施的防护规划重要目标分为2类:一类重要目标: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区。二类重要目标:石油公司油库;电信大楼;供电大楼;电厂;变电所;套闸及翻水站;贮气站、天然气门站;自来水厂;化工企业。2人防工程重点布局东部区、居住区,以人员掩蔽为主。建设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配套工程,构成各防空空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初步配套的人防工程体系。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合理利用商业服务空间、文娱体育空间、交通空间、公共设施空间、工业空间、贮存空间、防灾防护空间,充分发挥平时防灾、战时防空的双重功能。4防护规划(1)人口密度应控制在400人/公顷以内,公共绿地面积人均需达到10平方米以上。保证内外环道路、对外交通道路、河道两侧绿化带宽度,以及公园、广场的用地范围。(2)居住区不得随意增加地面建筑物,居住建筑间的间距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旧城区日照间距必须大于1:1.41新城区日照间距必须大于1:1.50(3)陇海铁路、霍连高速公路沿线按200米宽度控制;徐海公路、徐连公路按100米宽度控制。开发区内部道路红线控制为:主干道4055米宽,次干道2035米宽。道路两侧的建筑要退足道路红线,主次干道两侧的建筑高度以房屋倒塌后,道路中间能保留双车道宽度为准,且建筑后退红线应满足下表要求。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最小距离(米)表 道路宽度建筑高度 40米30-40米20-30米20米24米865324-50米1210101050-100米15151515(4)提高生命线系统抗毁能力。电信系统应有计划的按照地上地下相结合的通信网络,重要通信枢纽的主要设备应尽量建在地下;供电系统应有可靠的技术防护措施,以保障战时指挥、通信和重要部门的不间断供电,主要的变电所和供电干线逐步转入地下。供水系统要根据战时生产、生活、消防、洗涤等需要,有计划地修建地下蓄水设备。对供电、供水、通信、热力等管线建设,要考虑防空袭要求,修建综合管沟,可结合地下人防通道或道路改造时实施。(5)煤气储罐和化工企业严格控制,尽量布置在郊区或远离市中心,并在其周围设立相应的安全隔离带。第四节 抗震防灾规划第80条. 规划原则(1)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2)坚持以现有力量为主,结合进一步研究,注重抗震防灾的对策和措施的可行性。(3)抗震规划是总体规划中的一项减轻地震灾害的专业规划,规划范围和期限与总体规划相一致,并与总体规划同步实施。第81条. 抗震防灾方针平震结合,全面防止和减轻地震灾害。第82条. 防御目标1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2防御目标(1)当遭受多遇地震时,开发区功能正常,建设工程一般不发生破坏。(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生命线系统和重要设施基本正常,一般建设工程可能发生破坏但基本不影响城市整体功能,重要工矿企业能很快恢复生产或经营。(3)当遭受罕遇地震影响时,开发区功能基本不瘫痪,要害系统、生命线系统和重要工程设施不遭受严重破坏,无重大人员伤亡,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第83条. 避震疏散规划1避震疏散分区规划将开发区分为生活服务办公区、传统工业区、机械工业区、纺织工业区、高新产业起步区、高新产业发展区、物流基础化工区、精细化学工业区8个片区,各区基本以规划功能分区划分,便于震时以基层居委会指导疏散避难。2道路布局和疏散道路规划根据已有道路和规划道路设主干道、次干道两级疏散道路。避震疏散道路必须保证主干道畅通,震前震后一律不准建抗震棚,平时不得建临时建筑。3避难场所规划(1)根据现状,避难场所应按以下原则选择:尽量利用公园、苗圃、街头绿地、体育场地、广场、停车场、学校操场等空旷场地。臧圩小河、新戴运河、大桥路、焦墨路等沿河沿路的绿化带作为重要的避难场。周围无火灾源、爆炸源,有缓冲带和耐火建筑物隔离。考虑就近疏散,疏散距离最好在500米以内,最远不大于1500米。4城市出入口城市出入口有4个:向东以市府路、大桥路等通连云港;向南以徐连高速通宿迁,北以205国道通临沂;西以徐海路通徐州。规划在各出入口设立临震救援站。第84条. 生命线系统及重要部门抗震防灾规划1指挥系统新沂市委、市府办公大院是全市的抗震救灾指挥中心。2供水系统(1)水厂已有建筑物应提高一度标准加固,新建水厂按九度设防标准建造。(2)规划对水厂、取水头部、输水管网进行抗震加固。(3)供水管网建设为环状,外围部分地区为树枝状。(4)更新老化的供水管线,跨桥梁、道路和不良工程地质地段等关键部位应采用柔性接口,增设加压站。(5)规划避震场所应配供水点,震时能保证按点供水,以保证居民生活最低用水。(6)为防止震后停电,水厂应自备发电设备。(7)管道经过断裂带提高一度设防即按9度设防。3排水系统(1)在南部设置1座污水处理厂。(2)逐步按雨污分流的体制改造排水管网。(3)管道经过断裂带提高一度设防即按9度设防。4供电系统和邮电通讯系统(1)确保供电系统有足够的抗震能力。指挥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