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07881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年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年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2016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0)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日凌晨1点,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得以弥补B利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C发达国家丧失了对IMF的主导权D世界经济实现了体系化和制度化【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缺陷是以美元为中心,材料强调的是人民币享有特别提款权,不能弥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规定,人民币将于2016年加入SDR,这样对中国经济融入是世界金融体系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发达国家的问题,且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原则,仍是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但是不能说已经实现了体系化和制度化,故D项错误。【答案】B2(2016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3)(14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历史,就是国际货币形态和汇率制度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当年走出大萧条靠的是罗斯福新政,而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就是中国的白银危机和严重的经济危机。新政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 摘编自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材料二 面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金融体系的混乱,各国汇率的任意波动,各个国家更加怀念传统的国际金本位制。1943年9月至11月,英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就战后货币体系问题进行会谈。由于英美两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相差悬殊,双方会谈的结果是采用“怀特计划”,吸收“凯恩斯计划”中的一些成分。 李增刚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及现实困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材料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牙买加体系建立,各国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黄金也不再用于官方结算,黄金的货币使命终结。而当前美元仍然占各国外汇储备的65%左右,国际外汇交易的40%以上,国际贸易结算的50%以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浮动汇率体系。弹性化、多样化的汇率制度符合国际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量剧增,各国发展特色化的客观要求,外围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开发、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化的过程中,汇率制度的弹性化为其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提供基础前提。 朱丰根、朱延福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基本特征与问题分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大萧条”的标志性事件,以及新政中“导致世界白银市场价格大涨”的措施。(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建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体系是如何解决汇率问题的。(4分) (3)据材料三,指出牙买加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货币形态和汇率机制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5分)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频繁爆发。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2分)【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货币金融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事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华尔街股市;第二小问措施,据材料一“新政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结合所学,得出美国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面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金融体系的混乱”得出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美国成为头号强国;第二小问解决,据材料二“采用怀特计划”结合所学得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3)第一小问变化,货币形态据材料三“黄金的货币使命终结”得出从黄金货币化到黄金非货币化,汇率机制据材料三“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浮动汇率体系”“”得出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实质,据材料三“各国发展特色化的客观要求,外围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弹性化为其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提供基础前提” 结合所学得出美国霸权地位的动摇(经济多极化)。 (4)说明,据材料三中“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基本特征与问题分析”得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问题,据材料三“弹性化、多样化的汇率制度符合国际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量剧增的客观要求”结合所学得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答案】(1)事件:华尔街股市。(1分) 措施:美国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2分) (2)原因: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美国成为头号强国。(2分) 解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汇率)。(2分) (3)变化:货币形态:从黄金货币化到黄金非货币化;(2分) 汇率机制: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2分) 实质:美国霸权地位的动摇(经济多极化)。(1分) (4)说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问题;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2分)3(2016江苏泰州一模22)(13分)二战后在资本的扩张过程中,全球化向深入发展,而一些问题也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在担负起援建盟国的同时也乘机扩展了它的世界霸权。战争破坏带来了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和扩大,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比历史上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刻的科技革命。在这一背景下,世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增加,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了。 摘编自赫国胜、杨哲英、张日新主编新编国际经济学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8条款“关于经济项目自由兑换”的金融开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国际金融投机猖獗等问题,各国国内监管措施对高度国际化、全球化的资本运动很难再具有相应的控制力,但IMF仍然致力于第8条款的推行,对抑制、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 摘编自谷源祥、林永源主编: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对于稳定各国经济,促进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加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世贸组织深化了贸易体系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世界贸易的自由化。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则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庄宗明主编:世界经济学 材料四 美国凭借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权,反对对国际金融秩序进行改革。2010年,中国曾尝试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但最终被美国以“货币自由化程度不够”为由否决。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美元,高居世界第二,但在IMF的投票权仅占372%,但人民币在国际上可自由使用。IMF执行董事会2015年11月30日讨论后宣布人民币成为该组织的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15年12月1日报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美国在其中的作用。(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当今频发金融危机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金融、贸易领域相比战后初期有何新变化?(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当今金融领域的全球化存在的问题。(2分)【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本质,依据教材内容回答。第二小问地位,结合材料一中“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了”回答。 (2)当今频发金融危机的原因,材料二中关键信息:“出现了国际金融投机猖獗等问题”,“各国国内监管措施对高度国际化、全球化的资本运动很难再具有相应的控制力”,IMF“对抑制、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以及“IMF仍然致力于第8 条款的推行”,现行货币体系存在问题。 (3)当今世界金融、贸易领域的新变化,材料三中“世贸组织深化了贸易体系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则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材料四中“美国凭借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权,反对对国际金融秩序进行改革”,世界经济由美国主导,发展到“人民币成为该组织的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中国国际地位上升,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 (4)当今金融领域的全球化存在的问题,材料四中反映出的美国在金融领域的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现行的货币体系处在弊端,还未能及时调整。【答案】(1)本质:资本的新一轮扩张(或国际资本的流动)。(2分) 作用: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货币体系)。(2分) (2)原因:金融投机猖獗;各国政府对高度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国际金融体系的管理失控;IMF未发挥应有职能(对防范金融危机未给予应有重视);现行货币体系存在问题。(4分) (3)变化:世界经济由战后初期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到当今贸易体系的法制化、规范化、自由化及金融体系的国际化的确立;世界经济由战后美国为主导到当今呈现多极化趋势;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3分) (4)问题:金融领域的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现行的货币体系未能及时调整。(2分)4(2016江苏苏锡常镇一模22)(13分)人民币加入SDR,激起了人们对货币国际化的思考和讨论,其实货币国际化作为一个过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7年,英格兰银行确立以每盎司黄金3英镑17先令10.5便士的价格与黄金挂钩,英国事实上开始实行金本位制,英镑的国际地位逐步上升,各国在国际结算中大量使用英镑,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以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的双美元的双挂钩汇率体系,一直维系到1971年。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国家的工业化 材料二 美元取代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时,美国的GDP占世界GDP的25%,欧元启动时,欧盟的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27%,而日本GDP最高也曾经占世界世界GDP比重达17.7%。英镑国际化初期,英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一;美国在二战后该比例也达到15%左右,而日本和联邦德国在推进货币国际化的时候,对外贸易总额也占世界的10%左右。 李若谷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材料三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分析时,认为: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制下美元的国际供给,是通过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即储备的净流出)来实现的。这会产生两种相互矛盾的可能:如果美国纠正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稳定,金价稳定,但美元的国际供给将不抵需求;如果美国听任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的国际供给虽不成问题,但由此积累的海外美元资产势必超过其黄金兑换能力。 摘编自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镑和美元在走向国际化的路径中存在的异同点。(4分)联系材料二,回答国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一般需要具备的条件。(2分) (2)从材料中概括“资本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分)以二战后“马歇尔计划”为例,分析美元走向国际化后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特里芬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存在着怎样的“两难”?(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70年代美元国际化受到冲击的原因有哪些?(3分)【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货币金融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异同点,据材料一“以每盎司黄金3英镑17先令10.5便士的价格与黄金挂钩,英国事实上开始实行金本位制,英镑的国际地位逐步上升”“以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的双美元的双挂钩汇率体系”得出相同点是都与黄金相挂钩,不同点据材料一“1717年,英格兰银行确立”得出英格兰银行确立,是市场行为,据材料一“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得出国际协议形成共识;第二小问条件,据材料二“美元取代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时,美国的GDP占世界GDP的25%”“英镑国际化初期,英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一;美国在二战后该比例也达到15%左右”得出GDP和国际贸易额都要占相当大的比例,结合所学,从生产、国际贸易额等角度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关系,据材料三“扩大出口”“生产增长”“收入增强”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相互促进;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三“扩大出口”“生产增长”得出扩大了美国、西欧对外贸易,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据材料三“偿还债务”,结合所学得出密切美国、西欧的联系,加强了美对西欧的联系和控制。 (3)第一小问两难,据材料四“这会产生两种相互矛盾的可能:如果美国纠正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的国际供给将不抵需求;如果美国听任它的国际收支逆差,则”得出美元稳定与美国国际收支平衡;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四“在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分析时,认为:由此积累的海外美元资产势必超过其黄金兑换能力”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内部的矛盾,结合所学得出,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滞胀),西欧、日本经济的冲击,从70年代的美国、西欧、日本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同:都与黄金相挂钩。(2分) 异:英格兰银行确立,市场行为。国际协议,形成共识。(2分) 条件:GDP和国际贸易额都要占相当大的比例。(2分) (2)关系:相互促进。(1分) 影响:扩大了美国、西欧对外贸易,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美国、西欧的联系,加强了美对西欧的联系和控制。(2分) (3)两难:美元稳定与美国国际收支平衡。(1分) 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内部的矛盾;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滞胀);西欧、日本经济的冲击。(3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1(2016江苏泰州一模18)从欧盟发展的过程看,所谓“国族国家”的主权(国族是在近代才被广泛使用的术语,顾名思义,同国之族),并不必然是绝对的。在欧盟的框架下,许多主权项目可以让渡给区域组织,同盟诸国之间可享有更多的共同福祉与利益。据此,我们可以看出()A欧盟成员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B欧盟成员国之间有共同的外交政策C欧盟组织权力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D欧盟成员国“国族国家”主权逐渐消失【考点】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解析】“同盟诸国之间可享有更多的共同福祉与利益”,欧盟成员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故A项正确;让渡的“许多主权项目”不一定包括外交主权,因此不一定带来共同的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让渡的“许多主权项目”不包括所有的国家主权,欧盟组织权力并不能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故C项错误;欧盟成员国还保留部分国家主权,“国族国家”主权并没有逐渐消失,故D项错误。【答案】A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2016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19)“为了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大企业纷纷转向更贫穷国家,雇佣那里的廉价劳动力,并且在国内或者跨国购买其他公司,以求做得更大。”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全球化深入发展B全球化给贫穷国家提供发展新机遇C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D全球化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资本扩张【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科学技术对全球化的影响,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全球化对贫穷国家的影响,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的是“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大企业”,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在国内或者跨国购买其他公司,以求做得更大。”说明其扩张的方式是资本扩张,故D项正确。【答案】D2(2016江苏常州一模19)1992年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的:“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加利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A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使全球化发展有了组织保障B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C跨国公司的力量不断壮大成为全球化的中坚力量D欧洲共同体逐步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析】国际经济组织在1992年前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1992年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故B项正确;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的中坚力量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欧洲共同体只是区域集团化组织,故D项错误。【答案】B3(2016江苏镇江一模25)(12分)海洋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今年,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这不单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升级版,也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版的全球化方略:一带一路 材料四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请回答: (3)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内国际背景及价值追求。(4分)【考点】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海权意识主题【解析】(3)第一小问背景,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体现了国内背景是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材料四“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体现了国际大背景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第二小问追求,材料四“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可以看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答案】(3)背景: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2分) 追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2分)4(2016江苏泰州一模22)(13分)二战后在资本的扩张过程中,全球化向深入发展,而一些问题也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在担负起援建盟国的同时也乘机扩展了它的世界霸权。战争破坏带来了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和扩大,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比历史上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刻的科技革命。在这一背景下,世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增加,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了。 摘编自赫国胜、杨哲英、张日新主编新编国际经济学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8条款“关于经济项目自由兑换”的金融开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国际金融投机猖獗等问题,各国国内监管措施对高度国际化、全球化的资本运动很难再具有相应的控制力,但IMF仍然致力于第8条款的推行,对抑制、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 摘编自谷源祥、林永源主编: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对于稳定各国经济,促进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加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世贸组织深化了贸易体系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世界贸易的自由化。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则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庄宗明主编:世界经济学 材料四 美国凭借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权,反对对国际金融秩序进行改革。2010年,中国曾尝试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但最终被美国以“货币自由化程度不够”为由否决。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美元,高居世界第二,但在IMF的投票权仅占372%,但人民币在国际上可自由使用。IMF执行董事会2015年11月30日讨论后宣布人民币成为该组织的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15年12月1日报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美国在其中的作用。(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当今频发金融危机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金融、贸易领域相比战后初期有何新变化?(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当今金融领域的全球化存在的问题。(2分)【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本质,依据教材内容回答。第二小问地位,结合材料一中“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了”回答。 (2)当今频发金融危机的原因,材料二中关键信息:“出现了国际金融投机猖獗等问题”,“各国国内监管措施对高度国际化、全球化的资本运动很难再具有相应的控制力”,IMF“对抑制、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以及“IMF仍然致力于第8 条款的推行”,现行货币体系存在问题。 (3)当今世界金融、贸易领域的新变化,材料三中“世贸组织深化了贸易体系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则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材料四中“美国凭借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权,反对对国际金融秩序进行改革”,世界经济由美国主导,发展到“人民币成为该组织的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中国国际地位上升,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 (4)当今金融领域的全球化存在的问题,材料四中反映出的美国在金融领域的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现行的货币体系处在弊端,还未能及时调整。【答案】(1)本质:资本的新一轮扩张(或国际资本的流动)。(2分) 作用: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货币体系)。(2分) (2)原因:金融投机猖獗;各国政府对高度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国际金融体系的管理失控;IMF未发挥应有职能(对防范金融危机未给予应有重视);现行货币体系存在问题。(4分) (3)变化:世界经济由战后初期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到当今贸易体系的法制化、规范化、自由化及金融体系的国际化的确立;世界经济由战后美国为主导到当今呈现多极化趋势;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3分) (4)问题:金融领域的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现行的货币体系未能及时调整。(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