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汇编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076902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汇编 1 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2 文件管理制度 3 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4 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5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6 施工机械管理制度 7 投标及合同管理制度 8 建筑材料及构配件管理制度 9 分包管理制度 10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11 施工质量检查及验收管理制度 12 实验检验管理制度 13 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14 质量事故追究管理制度 15 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管理制度 16 质量信息和质量改进制度 1 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1 总经理应确保对质量目标进行策划 以确保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 立质量目标 以建筑安装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2 各职能部门 项目部等应根据自己的工作制定部门目标 以确保 公司总目标的实现 3 在下列情况下需进行质量兼容管理体系策划 a 按照质量标准建立 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新的项目成立时 b 公司的质量方针 目标 公司机构发生重大变化 c 公司的资源配置 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d 现有体系文件未能涵盖的特殊事项 4 总经理应确保对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加以识别和策划 策划 的内容应包括 a 需达到的质量目标及相应质量管理过程 确保过程的输入 输 出及活动 并做出相应规定 b 识别为实现质量目标所需建立的过程的资源配置 c 对实现总体质量目标 指标和阶段或局部的质量目标 指标进 行定期评审的规定 重点应评审过程和活动的改进 d 根据评审结果寻找与质量目标 指标的差距 确保持续的改进 提高质量兼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e 策划的结果 包括变更 应形成文件 如安全管理方案 环境 管理方案 质量计划 施工组织设计 技术交底等文件中 5 综合财务部应定期对各部门目标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 2 文件管理制度 1 所有文件发布前都应得到批准 以确保文件是适宜的 2 质量管理文件由综合部负责登记 发放 3 其他技术文件由各部门组织编写 修改和审核 部门负责人批 准后实施 4 作废或过期文件由发放人员及时负责回收 5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标识方法是对文件进行编号和区分文件的 受控状态 6 文件及记录编号方法执行 文件控制程序 7 文件的控制状态分为受控状态和非受控状态 受控文件是适用 于公司内使用的文件 包括提供给认证机构用于认证审核的文 件 非受控文件是用于宣传的文件 8 文件和资料的更改 评审与更新 9 文件和资料需修改时 由文件更改的提出部门提出申请 经原 文件批准人批准后 由指定人员按文件的原发放范围进行逐一 修改 修改的方式有 换页 换版 10 本公司通过办公会议对文件进行评审 需要进行更新时 11 文件和资料的使用和保管 12 文件的使用部门要作好文件的保管 防止文件丢失 损坏 13 使用者要保持文件的初始状态 不能随便在文件上涂写勾划 要保持文件的清洁 14 对作废文件的控制 15 对于有参考价值的废文件 在作废文件上注明 作废参考 字样 并进行登记 16 对于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的作废文件 经主管经理批准后 由指 定人员进行销毁处理 17 作废文件包括 过期的文件 不适用的文件 换版的文件 换 页的文件 18 外来文件的管理 19 外来文件包括 国家行业有关标准 专业文献 仪器设备说明 书等 20 外来文件收到后 由所在部室负责登记并识别其适用性 需要 发放的由综合财务部依批准后的发放范围下发 3 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1 各部门项目部的档案 由各项目部负责组织编制 管理 经部 门经理批准后 交综合财务部备案 2 各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对工程档案进行填写 收集和整理 执 行当地建委的有关规定 3 档案的填写 4 档案填写要及时 真实 内容完整 字迹清晰 不得随意涂改 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 应用 划去 各相关栏目 签名应签全名 不得只签姓 5 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质量信息 应采用单杠划去原质 量信息 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质量信息 加盖或签上更改人 的印章或姓名及日期 6 档案的保存和保护 7 各部门的档案由本部门依日期顺序整理好 存放于通风 干燥 的地方 所有的档案应保持清洁 字迹清晰 并按规定的期限 保存档案 对于超过保存期的档案 由指定人员执行销毁 8 综合财务部负责编制 档案清单 将公司所有与质量管理运 行有关的档案汇总 包括名称 编号 保存期 使用部门 谁 负责保管等内容 并汇集备案档案的原始样本 以利于检索 查阅等工作 9 档案的销毁处理 档案如超过保存期或其它原因需要销毁时 由负责保管该项档案的人员申请 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 由指 定人员执行销毁 4 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1 为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 使全体员工按各项管理制度要求执行 做 到人尽其责制定本办法 2 综合财务部负责本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 对出公司的产品负全面责任 有权对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执行质量监督与考核 3 本考核办法采用打分制 每月考评一次 每次 10 分 年终进行总评比 总 120 分 4 凡在考核中发现未按管理制度执行 未履行职责的部门 项目部及个人 每发现一次扣 0 5 5 分 5 对玩忽职守造成质量损失的要追究其责任 每发现一次扣 10 分 对造成 重大质量事故的 按损失金额酌情处理 6 对质量管理做出贡献或者避免质量事故发生的当事人给予 1 5 3 分的加 分 特殊贡献者经批准加 5 20 分 7 年终总评比总分低于 100 分 年度考核不合格 扣发部门年终奖金 高于 110 分发给年终奖金 高于 120 分者由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发奖金 8 综合财务部对质量目标的落实进行考核 每季度一次 对考核合格的科 室进行奖励 不合格的进行处罚 5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 人员安排 承担质量管理规定职责的人员应是有能力的 对能 力的判断应从教育 培训 技能和经历等方面考虑 办公室负 责制订员工 岗位职责 负责选聘 安排各岗位人员 2 培训 意识和能力 3 识别从事影响质量的活动的人员的能力需求 分别对新员工 在岗员工 转岗员工 各类专业人员 特殊工种人员 内审人 员等 根据他们的 岗位职责 制定并实施培训需求 4 新员工 首先对其进行公司规公司纪的培训 合格后对其进行 岗位培训 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5 项目部操作工 培训包括公司规章 纪律和生产岗位技能培训 6 每年单月培训公司规章 纪律 双月培训岗位技能 7 培训时间是在每次交接班前半小时 由班长组织各班员工学习 讨论 8 交班后 各班班长组织各班员工进行工作总结 找出不足 交 流工作经验 提高整个班组的工作效率 生产质量 9 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监督每次的培训情况 10 管理人员 由总经理联系相关外部机构进行培训 每年至少一 次 培训内容包括管理能力 相关法律法规 产品质量法 建 筑法等 以及产品相关技术等 11 培训内容 12 公司规公司纪培训内容包括 生产项目部规章制度 项目部管 理制度 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考勤 管理制度 13 岗位技能培训内容包括 本岗位操作规程 本岗位设备操作和 维护保养等 14 考核办法 15 项目部操作工 每月 20 日对进行现场考核 考核方式以口试 和实操两种方式进行 公司规公司纪以口试方式进行 岗位技 能以实操和口试两种方式并行 考核未通过者 停工学习一天 并扣除当天工资 参加第二天的考核 16 管理人员 培训后以培训体会的方式总结培训过程 由总经理 进行考核 17 特殊工作人员培训 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 由所在部门负责人 负责培训 培训合格后上岗 18 电工 电焊工 检验人员等需取得国家授权部门相应的培训合 格证书 19 通过教育和培训 使员工意识到 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违反要求所造成的后果 自己从事的工作与工公司发展的相关性 本公司鼓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 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20 每次培训各相关部门应填写 培训记录表 记录培训人员 时间 地点 教师 内容及考核成绩等 培训后将有关记录存 档 6 施工机械管理制度 1 当需要购置新设备时 工程部负责识别生产所需的设备 填写 设备购 置申请单 报总经理批准 总经理批准后实施采购 2 设备的验收 3 设备到公司后 工程部负责组织本公司相关人员和供应商共同完成设备 的安装调试验收 验收合格后 工程部将其列入 设备台帐 纳入管理 4 验收不合格的设备 工程部与采购人员协商更换和退货 并在 设备验 收单 上记录处理结果 5 设备的使用 维修和保养 6 工程部编制本公司 设备台帐 7 项目部编制并将定期检修和维修的结果记录在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中 8 日常保养及维修记录在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中 9 设备的停用 闲置 封存 10 设备停用或闲置时 设备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合理封存 并在设备明显 处张贴 停用 或 闲置 标识 设备维修人员定期对停用的设备进行 检查和维护保养 以备随时启用 11 设备的报废 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备 由维修工写报废申请报 总经理审批报废 7 投标及合同管理制度 1 工程合同要求的评审应在投标 合同签订之前进行 应确保 a 工程要求得到规定 b 顾客没有以文件形式提供要求时 如口头定单 顾客要求在 接受前得到确认 c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定单要求 如投标或报价单 已 予以解决 d 公司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2 双方一经确立 合同内容不得改动 必须填写完整 签字印章 齐全 3 客户未决定的部分可以空置 不得删除 4 如客户要求使用自有合同的 其内容必须与国家相关要求一致 5 合同必须经总监签字并盖公章 6 合同由综合财务部保管 7 订单的价格必须与合同一致 8 新增加的项目价格双方议定后签订合同附件 由总经理签字加 盖公章方可执行 综合财务部负责保管 8 建筑材料及构配件管理制度 1 工程部负责根据图纸要求 明确检验品种 检测项目 检 验方法等 2 进货检验 对施工购进建筑材料及构配件等物资 库管员 核对送货单 确认物料品名 规格 数量 包装无损后 进行验收 有二次检验要求的 报质检员进行检验 必要 时质检员需将相关建筑材料及构配件等物资委托有资格的 化验室进行检验 3 库管员对检验和验收合格后的原辅材料办理入库手续 经 检验不合格的产品 执行 不合格控制程序 4 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包括外观检验 提供合格证书等文件 委托进行二次检验等方式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中规定的方 式执行 5 所有不能进行更换的建筑材料及构配件等物资 不采用紧 急放行方式 9 分包管理制度 1 工程部对土建 机电设备安装分包方的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控 制 2 工程部要对施工分包方的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 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在施工过程中 当分包单位对已批准的施工组织方案进行调 整 补充或变动时 应经现场经理和专业工程师审查签认 4 当分包单位采用新材料 新工艺 新技术 新设备时 现 场经理和专业工程师应要求分包单位报送相应的施工工艺措 施和证明材料 组织专题论证 经审定后予以签认 5 专业工程师应对分包单位报送的拟进场工程材料 构配件 和设备的工程材料 构配件 设备报审表及其质量证明资料进 行审核 6 现场经理应安排专业人员对隐蔽工程的隐蔽过程 下道工 序施工完成后难以检查的重点部位进行跟踪检查 对未经专 业人员和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序 现场经理应拒 绝签认 并严禁分包单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7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 现场经理和专业工程师及 时下达项目管理联系单 要求监理单位监督分包单位整改 并检查整改结果 8 对需要返工处理或加固补强的质量事故 现场经理应责令 分包单位报送质量事故调查报告和经设计单位等相关单位认 可的处理方案 并要求项目监理机构对质量事故的处理过程 和处理结果进行跟踪检查和验收 9 现场经理负责及时向建设单位提交有关质量事故的书面报告 并应将完整的质量事故处理记录整理归档 10 项目经理对整个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负全责 施工阶段如 有延迟误工的情况 现场经理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制定补救方 案 上报项目经理 11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项目经理和现场经理的例行工作 现场经理务必与分包方和监理方密切配合 杜绝一切安全事 故和隐患 10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1 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过程进行监视 并 在适宜时进行测量 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 能力 2 与质量相关的各过程包括管理活动 资源提供 产品实现及 测量有关过程 各过程应根据组织总目标进行分解 转化为 本过程具体的质量目标 为保证目标顺利完成 需进行相应 的监视和测量 3 工程部负责组织使用质量例会 控制图等方式 对质量形成 的关键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对图形 质量信息分布趋势分 析 明确过程质量和过程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 以确定需要 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时机 4 当过程结果的质量合格率接近或低于控制下限时 工程部应 及时发出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定出责任部门 对其 从人员 设备 原材料 各类规程 生产环境及检验等方面 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当需要采取改进措 施时 工程部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经管理者代表审核 总 经理批准后 交责任部门实施 工程部负责跟踪验证实施效 果 11 施工质量检查及验收管理制度 1 检验员依据相关规范进行检验和试验 必要时请监理和顾客 代表参加 并填写检验记录 相关人员进行签字确认 合格 品在记录中标识 并将检验记录保存 办理交付手续 不合 格品按 不合格控制程序 执行 2 除非得到总经理批准 适宜时得到顾客和监理人员批准 否 则在所有规定活动均已圆满完成之前 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 下道工序 这种批准而放行的特例 应考虑这类放行产品和 交付服务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3 现场经理应安排专业人员对隐蔽工程的隐蔽过程 下道工序 施工完成后难以检查的重点部位进行跟踪检查 对未经专业 人员和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序 现场经理应拒绝 签认 并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 现场经理和专业工程师及时 下达整改联系单 要求相关人员进行整改 并检查整改结果 5 对需要返工处理或加固补强的质量事故 现场经理应责令相 关人员 单位报送质量事故调查报告和经设计单位等相关单 位认可的处理方案 并按要求对质量事故的处理过程和处理 结果进行跟踪检查和验收 6 现场经理负责及时向建设单位提交有关质量事故的书面报告 并应将完整的质量事故处理记录整理归档 7 项目经理对整个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负全责 施工阶段如有 延迟误工的情况 现场经理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制定补救方案 上报项目经理 8 需确认所有规定的进货验证 分部分项检验均完成 并合格 后才能进行竣工验收活动 9 项目部负责进行竣工资料的整理 归档和上报 12 实验检验管理制度 1 工程部负责编制相关的质量检验要求或根据相关规范进行 明确检验品种 检测项目 检验方法等 2 对生产购进物资 库管员核对送货单 确认物料品名 规格 数量 包装无损后 填写 原料验收记录 有二次检验要 求的报有资质的化验室进行检验 3 库管员对检验和验收合格后的原辅材料办理入库手续 经检 验不合格的产品 执行 不合格控制程序 4 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包括检验 提供合格证书等文件 5 所有原料产品不采用紧急放行方式 6 分部分项的检验 7 生产过程中 质检员根据相关规范对各工序过程中的分部分 项进行检验 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 如发现不合格品执 行 不合格控制程序 8 不可更换的过程不可例外放行 9 竣工检验 10 当确定所有的进货验证 分部分项检验均合格才能进行竣工 检验 11 工程部邀请 组织监理 顾客等相关方共同进行竣工验收 执行国家相关规定 12 工程部保管好本部门的检验记录 13 质量问题处理制度 1 不合格品的分类 一般不合格 对工程质量不构成安全性能或使用功能严重影响 的不合格 严重不合格 对工程质量构成安全性能或使用功能严重影响的 不合格 质量事故 对工程的安全性能或功能使用造成危害的事故 2 不合格品的区域 施工过程中 检验批 分项 分部 单位工程 采购物资 外委加工件 顾客方提供财产 3 不合格品的标识 4 施工过程发现的一般不合格 质检员应立即标识做好记录待 审 对重大不合格 立即标识呈报责任工程师组织评审 5 对物资不合格 由材料员进行标识和隔离存放做好记录 并 呈报项目经理等待处置 6 不合格品的处置 7 不合格的责任部门 根据评审的意见组织不合格的处置 并 做好记录 8 不合格的处置方式 a 对工程质量的不合格项返工或返修 b 对物资的不合格退换 降级或报废 c 不影响安全性能和功能使用的不合格让步接收 9 让步接收时 由项目责任工程师说明不合格的具体情况 经 工程部审核 报公司总工认定 适当时呈报顾客方批准 并 做好让步接收记录 10 不合格品验证 11 对工程质量一般不合格 由专业工程师通知队组立即整改返 工 质检员验证 12 对严重的不合格 由责任工程师组织评审 由项目经理组织 返工 工程部和专职质检员验证并记录备案 13 对质量事故 由工程部评审 提出返工意见 方案 由技 术经理组织验证 14 当发现环境事故 安全和劳动保护事件隐患时 项目负责人 及安全员应及时制止 进行纠正 对于严重的 可命令停止 生产 并作好记录 14 质量事故追究管理制度 1 对于质量事故实行质量事故追究管理制度 一般不合格不做纠正措施 只进行现场整改处置 严重不合格由项目经理组织制定纠正措施 报工程部批准实施 质量事故 由工程部制定纠正措施 公司总经理经理批准 2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 以消除不合格原因 防 止不合格再发生 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 适应 3 识别不合格 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 或超过公司规定值时 相关方对产品质量 环境安全表现投诉时 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4 原因分析 措施制定 实施与验证可采用统计技术或试验的 方法来确定主要原因 5 对质量事故工程部填写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中 不 合格事实 及 原因分析 栏 定出责任部门 由责任部门 填写纠正措施并实施 工程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6 当出现原料 构件不合格时 材料部填写 纠正和预防措施 处理单 中 不合格事实 栏 通知供方 要求供方进行原 因分析 工程部对其下一批来料进行跟踪验证 7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每项纠正措施完成后 该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效果的有效性 进行评审 评审其能否防止类似不合格继续发生 并在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上签名确认 监督部门对此进 行跟踪验证 当不合格原因是由于一体化有关文件的不完善所致时 应 对相关文件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评审 并予以实施 执行 文件控制程序 关于文件更改的有关规定 15 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管理制度 1 工程部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进行自查与评价 并在 适宜时进行测量 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 力 2 与质量相关的各过程包括管理活动 资源提供 产品实现及 测量有关过程 各过程应根据组织总目标进行分解 转化为 本过程具体的质量目标 如工程部的工序产品合格率 市场 部顾客服务满意率 设计部的新成果完成数 市场部采购产 品的合格率 综合财务部对纠正预防措施按期完成率等 为 保证目标顺利完成 需进行相应的监视和测量 3 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法律 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执行 质量管理制度及其支持性文件的实施 岗位职责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 对整改要求的落实 4 工程部应对项目部的质量环保安全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内容包括 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结果的实施 对本企业 发包方或监理方提出的意见和整改要求的落实 合同的履行情况 质量目标的实现 5 综合财务部应对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年度内审和评价 相关部门应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书面整改要求 并跟踪其整改结果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审核人员的资格应符 合相应的要求 6 工程部应策划质量环境安全管理活动监督检查和审核的实施 策划的依据包括 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以往检查的结果 7 工程部负责组织使用质量例会 控制图等方式 对质量形成 的关键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对图形 质量信息分布趋势分 析 明确过程质量和过程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 以确定需要 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时机 8 当过程结果的质量合格率接近或低于控制下限时 工程部应 及时发出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定出责任部门 对其 从人员 设备 原材料 各类规程 生产环境及检验等方面 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当需要采取改进措 施时 工程部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经管理者代表审核 总 经理批准后 交责任部门实施 工程部负责跟踪验证实施效 果 16 质量信息和质量改进制度 1 质量信息是指能够客观地反映工程质量事实的资料和数字等信 息 它包括与产品 过程及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质量信息 监 视和测量的结果等 2 质量信息的来源 政策 法规 标准等 地方政府机构检查的结果及反馈 相关方 如顾客 供方等 反馈及投诉等 3 内部来源 a 日常工作 如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检验试验记录 内部 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的其他记录 b 存在 潜在的不合格 如质量统计分析结果 纠正预防 措施问题处理结果等 c 紧急信息 如出现突发事故等 d 其他信息 如员工建议等 4 质量信息可采用已有的记录 书面资料 讨论交流 电子媒体 声象设备 通讯等方式 5 质量信息的收集 分析与处理 6 对质量信息的收集 分析与处理应提供如下信息 顾客满意或不满意程度 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符合性 过程 产品的特性及发展趋势 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供方的信息等 法律 法规 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等 工程建设有关方对工程部的工程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的评价 各管理层次工程质量管理情况及工程质量的检查结果 工程部质量管理监督检查结果 同待业其他工程部的经验教训 市场需求 质量回访和服务信息 7 外部质量信息的收集 分析与处理 8 办公室负责质量技术监督局 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结果及反馈 质量信息 技术标准类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 并负责传递到相 关部门 对出现的不合格项 执行 改进控制程序 9 工程部负责当地环境保护机构 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结果及反 馈质量信息 技术标准类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并传递到相关部 门 对出现的超标情况 执行 改进控制程序 10 政策法规类信息由办公室及相关部门收集 分析 整理 传递 11 预算部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积极与顾客进行信息沟通 以满足顾 客需求 妥善处理顾客的投诉 执行 改进控制程序 的有关 规定 12 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其他类质量信息 应在一周内用 信 息联络处理单 报告办公室 由其分析整理 根据需要传递 协调处理 13 分析结果应包括 工程建设有关方对公司的工程质量 质量管理水平的满意程度 施工和服务质量达到要求的程度 工程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水平 发展趋势以及改进的机会 与供应方 分包方合作的评价 14 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包括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 充分性 有效性 施工和服务质量满足要求的程度 工程质量 质量管理活动状况及发展趋势 潜在问题的预测 工程质量 质量管理水平改进和提高的机会 资源需求及要求的程度 15 内部质量信息的收集 分析与处理 16 办公室依照相应规定传递质量方针和目标 方针和目标 管理 方案 内审结果 更新的法律法规 标准等的信息 17 各部门依据相关文件规定直接收集并传递日常质量信息 对存 在和潜在的不合格项 执行 改进控制程序 18 紧急信息由发现部门迅速报告公司主要负责人或工程部门组织 处理 19 其他内部信息获得者可用 信息联络处理单 反馈给办公室处 理 20 为了寻找质量信息变化的规律性 通常采用统计方法 本公司 基本统计方法的选择 a 对于市场 顾客满意程度 质量 审核分析一般采用调查表 b 对产品的监督和测量 当合格率在正常控制范围内时采用调 查表法 当合格率低于质量目标的控制时 采用调查表和排 列图进行分析 找出主要的不合格项 分 21 原因 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对于较复杂的不合格 项 可采用因果图分析原因 22 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采用控制图法 23 根据产品类别及质量的影响 对产品的检测采用相应的抽样检 验 24 正确使用统计方法确保统计分析质量信息的科学 准确 真实 25 对统计方法适用和有效性的判定 是否降低了不合格率 降低了加工损失 是否能为有关过程能力提供有效判定 以利于改进质量 是否提高了产量 利润和工作效率 是否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